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二月热贴     
殷秦 《网络传播》2007,(1):74-75
中国队在多哈亚运会比赛头一天就全线告捷,拿下全天20枚金牌中的16枚,几乎打了场“歼灭战”。亚运会次日,近10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队染指金牌,但中国队仍是最大赢家,获得13枚金牌,金牌总数达到29枚。转播亚运会的电视节目也都是中国选手获胜的镜头,多哈俨然变成了中国人的表演舞台。难怪媒体发出本届亚运会疑似我国全运会的感叹。笔者认为,中国队得多少枚金牌,已经不是本届亚运会的看点。为2008年奥运会练兵,才是中国队要达到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与以往历次报道大型赛事不同,新华社报道团这次赴釜山采访亚运会还带着体育新闻专线用户的要求和建议以及一些特稿用户的“订单”。中国体育代表团此次提出了要多得金牌,更要注重金牌含金量的目标。新华社的亚运会报道同样如此,要做到数量大、品种多不难,难的是新闻产品的“含金量”要高。  相似文献   

3.
张纪 《中国广播》2006,(5):48-50
在中国体育界有这样的口号——“国内练兵,一致对外”、“全运会是小考,亚运会是中考,奥运会是大考”。对于在运动赛场外竞争的新闻界来说,这口号同样适用。为了锻炼队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派出了27位记者报道2005年10月在南京举行的第十届全运会,与此同时还在北京组织了大规模的编辑队伍,这是中央台报道大型体育赛事人数最多的一次。分析总结此次报道,笔者认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应当从下面几个方面准备奥运的报道。  相似文献   

4.
吕锐 《新闻前哨》2011,(3):56-56
广州亚运会,本报紧紧围绕"人"来做文章,以人为本,突破冠军千人一面的惯性,挖掘人物台前幕后的故事,抓住了个性化差异,报道显得亲切、生动可读。事实证明,广州亚运会结束了,人们记得的不是某一块金牌,也不是中国夺取了多少枚金牌,而是亚运会上那些闪亮登场的明星大腕、帅哥美女们。  相似文献   

5.
晓红 《新闻天地》2011,(9):56-58
在中国体坛,有一对夫妻。他们都是田径运动员.妻子眼睛完全看不见,丈夫视力比妻子好,于是,每次妻子参加比赛,丈夫都在前面给她当领跑员,从全运会到亚运会.从亚运会到奥运会,他们得了铜牌、银牌,直至获得残奥会金牌。  相似文献   

6.
在广岛亚运会上,日本新闻媒体炒得比较火的是“马家军”。它们宣称在亚运会的田径场上,中国的“马家军”刮起了旋风。继张林丽夺得女子3000米赛跑金牌,破亚运会纪录之后,曲云霞、刘莉力克群芳,荣膺女子800米赛跑冠、亚军;王军霞在女子万米长跑中折桂;“马家军”男选手孙月鹏、穆维国又分别获得男子3000米障碍和800米决赛的冠、亚军。内比奥洛在广岛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宣布:“中国人使世界田径运动进入了崭新时代!”中央政治局委员李铁映会见刚从广岛载誉归来的国家体委训练局教练员时说:“金牌运动员是金牌教练员训练出来的,要树…  相似文献   

7.
杨明 《新闻前哨》2003,(1):16-16
第十四届亚运会于2002年9月29日至10月14日在韩国釜山进行。本届亚运会的参赛人数和队伍超过了以往任何一届亚运会。我国运动员在本届亚运会上,夺得150枚金牌,再次确保了中国体育在亚洲的领先地位。对于其重要性介乎于奥运会和中国的全国运动会之间的亚洲运动会,如何进行报道?怎样把握它的度?这是我们在采访中特别注意的问题。一、高度重视思想明确为了搞好亚运会的报道,根据中宣部的指导思想,湖北日报体育部三次召集相关人员开会,研究亚运会报道计划,分管副总编辑还提出了亚运会报道原则,使我们在出征亚运会前,指…  相似文献   

8.
一位老资格的体育记者曾说,每逢重大赛事,往往都是场上运动员相互角逐,场下体育记者相互竞争。第十一届亚运会也不例外。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亚运会报道组的同志在本届亚运会期间,充分利用信息传播快的广播特点,以及时准确的“抢发新闻”在激烈的新闻赛争得了一席之地。下面是亚运会期间采访射击比赛的一点体会。亚运会射击比赛是仅次于田径比赛的第二大项,共有40枚金牌。我们北京电台对这40枚金牌的角逐都进行了及时准确的报道,特别是中国射击队所获27枚金牌的报道,都是在比赛结束后的两、三分钟内播发的,这在国内各新闻单位中确是最快的。我作为现场采访的记者,从9月25日射击比赛  相似文献   

9.
在这个9月,让中国沸腾了许久、把亿万人心与目光汇聚到一起的北京奥运会结束了.奥运会金牌榜冠军,代表的不仅仅是国人健康的体魄,还有整个民族不屈的精神与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举世瞩目的北京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自2008年8月8日至24日历时16天,已圆满落下帷幕,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了51枚金牌,位列金牌第一,以奖牌总数100枚的成绩,昂首跨入了体育大国的行列。奥运会结束了,但是体育名人效应却在现代社会中日益突出,作为真实记录历史活动轨迹的档案部门,要发挥名人效应,抓住机遇,适时为体育名人建档。  相似文献   

11.
举世瞩目的北京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自2008年8月8日至24日历时16天,已圆满落下帷幕,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了51枚金牌,位列金牌第一,以奖牌总数100枚的成绩,昂首跨入了体育大国的行列.奥运会结束了,但是体育名人效应却在现代社会中日益突出,作为真实记录历史活动轨迹的档案部门,要发挥名人效应,抓住机遇,适时为体育名人建档.  相似文献   

12.
北京奥运会已经结束一年多了,我国代表团以51枚金牌的战绩高居奥运金牌榜的榜首,各个中国奥运冠军也成为了奥运会之后最受人瞩目的明星,不但有商家邀请代言各类产品,也有制片人投资电影要求他们到大银幕上“触触电”。不过在各行业都抢夺奥运冠军的商机时,出版界却对奥运冠军好像没什么兴趣。奥运会开幕前,记者在南京各大书店看到,  相似文献   

13.
“哥们,第一枚金牌,看你的啦!”亚运会比赛尚未开战,新华社参加亚运会报道的编辑、记者便朝我喊开了。那些目光,那些语言之间,分明流露出重托和希冀。骤然间,我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是那么沉重。历届大型赛会第一枚金牌都是国际上各大通讯社与新闻机构必争之“的”。本届亚运会的第一枚金牌,也必将牵动前来采访的5000多名记者的神经。一种无形的压力向我袭来,作为担负亚运报道重任的新华社记者,能否在这场国际新闻大战中夺得第一枚“金牌”,这不但关系到亚洲第一大通讯社新华社的声誉,也关系到整个中国新闻界的声誉。  相似文献   

14.
没有意外的“中考”成绩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军团在多哈亚运会,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来练兵的,目标是北京奥运会。尽管手握165枚金牌,但是战况几乎都在意料之中,强势的依然称霸,弱势的仍然缺乏在世界赛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奥运来了     
2008年1月1日,随着CCTV-5更名为奥运频道,中国跨进奥运年。奥运来了。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那是一个女孩与一个男孩美丽的约定。2002年初冬的一天,一个女孩认识了一个男孩,那时他刚刚获得亚运会的金牌,是这个项目的中国最年轻的亚洲冠军,但这个项目却是中国队在奥运会上的一个空白。因此,  相似文献   

16.
赵峰  蔡毅 《新闻前哨》2008,(10):30-31
在历届奥运会中。田径项目都被所有参赛代表团视为重中之重。一方面,这个项目在奥运会中产生金牌数量最多。以刚刚结束的北京奥运会为例,田径项目金牌总数47枚。另一方面,田径被称为“体育之母”,是运动体育的基础项目,自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就存在,所有代表团都非常重视。  相似文献   

17.
徐平 《新闻前哨》2011,(3):55-55
亚运会,是亚洲最高级别的体育盛会,共有45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0多名运动员参加比赛,赛事规模与北京奥运会相当,创历届亚运会之最。此外,本届比赛设有42个比赛项目,金牌总数达到惊人的473块,短短15个比赛日,平均一天产生的金牌多达31块。面对规模巨大,所涉庞杂的这样一个综合性赛事,特别是每天出自各大赛场、各种渠道的数以万计的海量信息,作为后方统筹的主要编辑之一。我们该如何做出取舍,让有限的四个版能抓住人、感动人,我与本部的同仁们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8.
陈高洁  汪杰 《声屏世界》2011,(1):142-143
第16届广州亚运会已经画上了完美的句号,16天精彩的亚运赛事诞生了众多特别的数字:199:中国队在本届广州亚运会上获得了共199枚金牌,创造了单个代表团在单届亚运会上金牌总数新高;9:中国队在9个项目中包揽金牌,实现历史性的突破,这些项目是篮球、沙滩排球、  相似文献   

19.
作为人民日报的一名记者,我和亚运会真的有缘,第一次采访大型国际体育比赛就是从1982年新德里亚运会开始,此后每一届亚运会我都到一线采访(1990年北京亚运会时作为组委会新闻部工作人员参加报道)。我见证了中国体育日益强盛、夺得亚运会金牌总数“六连冠”的光荣历史,也经历了中国体育记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在刚刚过去的釜山亚运会上,活跃着我国100多家新闻媒体派出的500多名记者,这与1982年时仅有十几家单位的几十名记者前去采访不可同日而语。从釜山亚运会报道也反映出我国体育新闻领域越来越激烈的竞争…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许海峰在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上为中国赢得了第一枚奥运会金牌。但很多人并不知道,洛杉矶奥运会上还发生过一段中美争夺首枚金牌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