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奥运会是媒体比拼"盛会",但国内地方媒体采访空间有限.<武汉晚报>独辟蹊径,创造性地成立"百人采访团",吸纳奥运志愿者、有奥运门票的观众,以及其他能够零距离服务奥运的人士,作为"临时记者"加入奥运报道,把新闻触角伸向奥运会每个角落,独家报道不断,体现版面个性.  相似文献   

2.
从1896到2008,从雅典神殿到北京"鸟巢",奥林匹克迈着欢欣跳跃、激荡心田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这个充满着无穷魅力、蕴含着博大精神的百年体育盛事,一直都吸引着全球媒体的目光。报道奥运就意味着记录历史,百年奥运新闻史就是一部新闻人记录奥运辉煌与沧  相似文献   

3.
一切都因"爱国"而起. 火炬传递、西藏骚乱,以及由此生发出的系列事件,牵引着国人的眼光,牵动着媒体的神经.我们办奥运,"藏独"分子借机破坏捣乱,西方有些媒体包括不少主流媒体虚假或片面地报道,幸灾乐祸.美国CNN主持人卡弗蒂还公然骂中国人.这着实气人.很多国人网上联名、声明,大讨论,反对"藏独",声讨西方媒体,要求卡弗蒂道歉,抵制家乐福……  相似文献   

4.
<朝日新闻>在北京奥运期间对奥运和中国进行了大量的报道,并开设了由本报编辑委员和专栏作家撰写的栏目"看看北京","看看北京"栏目中的"北京"的含义并不单单指中国首都,也用来指称"北京政府"和"中国",该栏目在奥运期间一共有13篇报道(时间为2008年8月11日-25日,其中17日和24日没有),几乎每天一篇,从多个角度描述了中国的奥运和奥运的中国,这一系列报道为日本读者塑造了一个既充满活力又问题百出的"北京形象",这种描述本身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研究文本,本文以<朝日新闻>"看看北京"栏目为例,借用叙述学中的叙述语态理论对该文本进行分析,从而了解日本媒体对中国报道的倾向性问题.  相似文献   

5.
江坪 《新闻实践》2008,(8):56-56
2008年北京奥运会,既是一次体育盛会,也是我国向世界展示良好形象的大平台。如何传播北京奥运会的理念——"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这是媒体的一个重要课题。新华网在"北京奥运"专题中,对此逐个作了具体、形象的诠释,给人们以大量的信息、多种的知识和精神的需求,感受到"奥运精神与我们同在"。  相似文献   

6.
赛前报道的热度之高已经初现端倪:国内媒体纷纷开设"奥运专刊",而今年起施行的《北京奥运会外国记者在华采访规定》使得国外记者的采访更加方便,报道量和报道范围不断扩大。其实,自北京赢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后,一些欧美媒体常驻北京的记者站就纷纷开始调整策略,增调得力人员,进一步扩充实力,一些记者站首席记者或站长甚至相继换成专业体育记者。可以说,奥运赛场的竞争尚未开始,媒体大战早已硝烟弥漫。那么,作为从1984年才开始持续关注奥运的中国媒体,  相似文献   

7.
王军杰  周克俞  张桐 《今传媒》2009,(10):11-12
2008年是奥运年,天津是奥运协办城市,<今晚报>作为天津市最具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影响力的主流媒体,广告经营如何抓住这一机遇,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今晚传媒广告有限公司成功策划实施的奥运主题营销"世界同城共享奥运"活动,读者积极参与,企业赞助追捧,政府高度评价,创收2000多万元,向社会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其中,"奥运使者世界奥运城市行"活动历时长达半年,最集中地体现了社会效益与经营效益双丰收这一要求.  相似文献   

8.
2001年7月13日,随着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的一声宣告,北京如愿以偿,成为2008年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办城市.这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一件大事,近百年以来中国人希望举办奥运的梦想,在这一刻成为现实.特别是进入新的奥运周期后,北京更是成为全世界媒体关注的焦点,与奥运有关的一举一动,都成为国内外媒体争相报道的热点.2005年11月,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隆重推出,无疑具有非同一般的轰动效应.其英文名称"Friendlies"在公众中间,特别是在网民中间引起的争论,甚至超越国界,成为广为关注的新闻事件.在此后长达近一年的时间里,人们的争论一直未见停歇.2006年10月,北京奥组委低调宣布:福娃的英文名称由"Friendlies"更名为"Fuwa",此事告一段落.北京奥运会既是来自五大洲的运动员欢聚一堂、超越梦想的地方,又是中国向"地球村"的其他"村民"展示华夏文明、消除隔膜和误解、融入世界文明的契机和舞台.因此,对"福娃"变更英文名字这一旧闻从传播学视角进行新的解读,对于如何有效促进北京奥运会的宣传和传播,如何增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的交流和沟通,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2008年是中国的奥运年,也是全国人民的一大盛事.在目前举国抗震救灾和迎接奥运的过程中,一些理念被提出和推广,"绿色奥运"即是其中最响亮的一个口号,这一口号既有赖于媒体广为传播,又需要媒体促进社会的接受和落实."绿色奥运"是一场检阅,也是中国人文明形象的展示,而树立新形象的主要渠道仍是大众媒体.生态文明传播成为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北京奥运会开幕的次日,全世界的媒体都给予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高度的评价,就连一向对中国过于挑剔的欧美媒体,也罕见地一致称赞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称这是"艺术之美的杰作", "中华文化的缩影",形容词也是一个比一个有意思--法新社的"Spectacular"(壮观的),路透社的"Dramatic"(充满戏剧性的),<澳大利亚人报>更是说的好:"Confucius says:Letthe Games begin!"(子曰:让奥运开始吧!).  相似文献   

11.
西藏"3·14"事件之后,随着奥运火炬传递活动进入高潮,一时间,西方世界涌起一股反华舆论潮流,这些舆论与国际国内的藏独、疆独活动,有意无意混杂一起,法国、德国、美国的一些媒体和貌似有头脸的人物似乎在有意无意通过这个传播机会展示自己的"行为艺术"和"语言艺术",展示自己的"叙事"天才。先是歪曲报道西藏"3·14"事件,而后的旧金山传递的当天,奥运火炬因安全考虑被迫改道,英国广播公司(BBC)的主持人在直播这一新闻时竞  相似文献   

12.
七年绵长的筹备和等待,一年的倒计时,一百三十多天的见证圣火,三十天的誓师与出征……北京2008奥运会的曼妙帷幕,在国内外受众和媒体前徐徐拉开.在"前奥运"阶段,媒体的策划与准备,直接关乎奥运阶段和后奥运时代的态势和走向.  相似文献   

13.
《中国记者》2012,(10):45
中国体育报业总社新媒体中心在2012年第9期《新闻与写作》刊发了《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国媒体报道研究报告》,《报告》认为奥运报道呈现出"六大特点":一是媒体角色分工明确,奥运信息随时可见、无处不在。二是报道形式和内容呈现多样化及倾向性特点。三是自媒体成奥运报道最大亮点。四是创新技术应用助力奥运报道。五是视频报道更受互联网推崇。六是移动媒体成为获取奥运信息最便捷渠道之一。在对中国媒体奥运报道进行的分析与研究中,《报告》发现:第一,电视媒体占据奥运报道绝对优势地位。这表现在:高覆盖保证高收视;3D技术成电视转播最大亮点;专题节目为电视媒体  相似文献   

14.
李嵘 《新闻记者》2007,(11):43-46
北京奥运会的脚步正离我们越来越近了。2008年的夏天,北京乃至全中国必将成为全球媒体瞩目的焦点,各国记者将蜂拥而至,前来采访报道。那么,在北京奥运会筹备的过程,关于媒体方面的准备情况究竟如何呢?打开北京奥组委(BOCOG)的官方网站(www.beijing2008.cn),在首页的醒目位置上就有一个链接:"媒体运行",这又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呢?  相似文献   

15.
在北京奥运会媒体大战告一段落之后,国内诸多媒体又投入北京2008年残奥会(以下简称北京残奥会)的报道。"两个奥运同样精彩"在举办层面获得了成功,在报道层面,依然如此。  相似文献   

16.
北京奥运,世人瞩目,各路媒体对此的关注度都是空前的。可是,在中央级媒体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面前,地方媒体就显得"势单力薄"。而面对同城其他媒体,广播似乎在奥运报道中又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如何抓住这稍纵即逝的宣传良机,使其成为凸显媒体优势、树立媒体品牌的良好平台?如何在林立  相似文献   

17.
李娜获得2011年法国网球公开赛冠军,威力大到把国内媒体"炸晕",引起媒体的集体"失态",随之而来的是:媒体疯狂报道、起哄造"神";感情用事、无原则地报道和捕风捉影式地分析与评论等. 媒体的反应与表现 1.标题 李娜就像一个魔法师,在北京时间6月4日晚她夺得法网冠军后,国内媒体界的记者和编辑一夜变成了.一根筋",变成了一个师傅教出来的徒弟,使用同一种方法、同一种逻辑.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央视体育频道更名奥运频道引发争议对于我国广大体育爱好者来说,2008年元旦最大的新闻就是央视五套(即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的简称,英文缩写为CCTV5)的"变脸"了。从2008年1月1日0时起,央视五套正式更名为"奥运频道",  相似文献   

19.
我国以前对"传媒"的定位是"党的喉舌",要把党的声音(包括国家政策)送到老百姓那里,但现在的传播渠道不断增多,老百姓对媒体选择的余地也不断加大.媒体如果没有传播优势的建立,就很难得到老百姓的认同,而影响力也就无从谈起了.  相似文献   

20.
电视读报节目的生存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报摘、报评引入电视,用声画语言来解读报章,这种新型的电视读报节目,这两年可谓异军突起,成绩不俗.凤凰卫视于2003年初开播"有报天天读",短短半年时间栏目收视率挺进凤凰前三名.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自2003年7月1日正式播出起,就推出一档全新早间读报节目"媒体广场",集萃各类媒体,每天清晨滚动播出两遍.湖南经视综合频道的"T2区",则主攻晚间9点时间段,主持人王燕以另类读报走俏三湘大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