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春发生在重庆的"最牛钉子户"事件,不仅是公民维护自身权益的典型事件,更是一个引起轰动的媒介事件.这个媒介事件表明其一,在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积极互动中,网络媒体已成为推进我国信息公开与舆论开放的重要力量;其二,对敏感问题的新闻报道打破地域限制,有利于推进我国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其三,实行信息开放,让媒体报道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突出问题,有利于促成事态的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2.
空事件也叫突发性危机,主要指由人为或自然因素突然引发的事件,包括恶性事故、人为灾难、自然灾害,涉外事件以及其他敏感事件,具有不可知,危害公众利益、易引发媒体关注等特点.突发事件往往携带规模信息和形象杀伤力,最易触动人们的感应神经,能否及时恰当地报道突发事件的信息,对于社会稳定、政府决策快速有效发挥、及时调动民众参与救灾至关重要.本文以汶川地震为例,就传媒在突发事件中的社会功能及其如何发挥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3.
被民间称为"飙车案"的杭州"5·7"交通事故,从一条窄窄的斑马线升腾为一场舆论狂飙.让我们思考如何应对网络舆论的强势挑战?如何防控小事件演变为大风波?信息发布,怎样把握快速与准确的关系?怎样协调个人隐私权与公众知情权的矛盾?当事件仍在调查中,如何避免信息发布"空窗期"?当政府还没有发布权威信息,媒体应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4.
敏感舆论场中的“公共形象”是一个复合概念,它既包括作为主体的公共部门在敏感舆论事件中自我建构的形象,也包括作为客体的公众通过大众媒介、亲身经历与人际信息交流等认知渠道对公共部门形成的“投影”形象.敏感舆论的无序性、非理性与偏差性,使公共形象的维护面临着诸多挑战,其调适与维护需要在充分把握社会现状与矛盾的基础上,进行契约精神的培养与信任秩序的建构,从定位上摆脱传统乌托邦式的完美枷锁,从态度上弥合与公众的心理差距,从行动上协同治理危机,构建出完整的形象认同、形象维护与形象修复系统,以期更好地实现敏感舆论引导的同时化解公共危机.  相似文献   

5.
"三鹿奶粉事件"反映了媒介对突发危机事件预警责任的缺失.媒体作为人类社会中一个不可或缺的信息感应系统,应该及时对公众履行它最基本的信息告知功能.建立媒介预警机制,促进媒体信息公开,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配合才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环境下,与信息的迅速传递相伴随,用户的"在场"、参与、互动,使情绪也沿着信息流不断蔓延和扩散.本文主要采用梵·迪克的话语分析法,结合符号学的相关理论,对有关2016年"山东疫苗事件"的典型网络文本进行解读,试图弄清网络舆论产生和传播的情绪机制,剖析影响公众情绪的原因.研究发现:在此类危机事件中,首发的网络新闻能有效地影响公众认知,成为激发公众舆论的起点;网络存在强大的情感动员力量,能吸引公众的广泛关注和参与;不同声音的碰撞、对话最终能激发公众的理性思考,推动公众情绪从恐慌恢复到理性.  相似文献   

7.
"人肉搜索"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网络传播伦理的角度对近年来在网络上泛滥的"人肉搜索"进行了剖析,认为由于在现实中信息不畅通,民众对道德事件的敏感,网络的匿名性以及缺乏有效界定和追究责任的法律依据,造成了"人肉搜索"的过热和偏轨,以致网络侵权行为屡屡出现.作者从保护个人隐私权、提升网民的媒介素养、加强对网站的监管,以及维护社会和谐发展等四个方面提出了"人肉搜索"的伦理规范,以期营造良好的网络传播环境,充分发挥"人肉搜索"网络互助工具和社会监督公器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徐敏 《传媒》2017,(23):75-77
近年来,"舆论反转"现象频发,这与新闻媒体的报道或相关信息的公开有着直接的关系.分析和总结典型的"舆论反转"事件,可以发现一般事件的"舆论反转"往往与初期报道的失范有关,而突发事件的"舆论反转"则多由信息披露不当导致.从更深层次分析,"舆论反转"现象频发是新媒体环境催生的.为此,可以从加强媒介监管、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重视公众媒介素养教育等举措入手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9.
在新媒体时代,新闻客户端成为公众获取新闻的主要平台。"魏则西事件"作为社会热点新闻事件引起公众高度关注。本研究选取了"澎湃新闻"与"今日头条"两大热门新闻客户端上的相关报道进行分析,总结新闻客户端对"魏则西事件"的呈现特点与叙事方式,反思新闻客户端对社会事件的呈现问题,探究如何更好地利用信息传播平台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0.
王松林 《传媒》2018,(5):87-89
后真相是指在互联网新媒介发展背景下,公众对事件真相的认知和判断会忽视事件的真实状况,受到情感、情绪的影响,并倾向于表达对事件的情绪化立场和观点,这对舆论引导形成了新的挑战.为此,后真相时代的舆论引导,需要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引领责任,及时传播权威新闻事实;把握公众信息认知规律,注重公众情绪的理性引导;合理规划社会正向舆情信息,及时化解负面舆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