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云波近著<金庸妙语--〈笑傲江湖〉卷>,抓住该作品中人文观照的思想一是关于人性弱点,其导致江湖红尘的腐化与堕落;二是对于武侠的"武"某些底蕴的发掘.此外,进一步指出"武"乃是"人性的异己力量".该书从不同层面张扬了金庸小说的人生哲理和人的生命意识,也借此寄托了评论者自己的人文理想.  相似文献   

2.
文学批评应该讲"度",对作家作品既不应"捧"杀,也不应"棒"杀,应辩证地、实事求是地评判作家作品,这才是文学评论的健康发展之路.孙珺批判钱钟书先生的<围城>,说人物不是文学典型,是哲学理念;结构松散、情节拖沓;行文过于文化;主题与愿相反;最终断定<围城>不是小说.笔者认为这种批评是失"度"的.  相似文献   

3.
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与鲁迅的<阿Q正传>都追求艺术形式的创新,两者作为叙事体小说已向着非叙事因素大幅度的开放,成为一种"综合性散文"(前者)或"杂文式小说"(后者).这是一次文体革命.这次文体革命正是由鲁迅追求格式的特别和昆德拉主张写成多种文体组构的小说理论引发的.  相似文献   

4.
"文"与"质"的本来涵义是"文"谓文饰,质谓质朴,它的原始形态,是早期儒家学派论夏、商、周三代文化历史形态之简要表述.周、秦以降,沿着品人和论世两个分支发展.钟嵘<诗品>论诗,是这两个分支的完美融合."体被文质"犹如"文质彬彬",是诗评文质论的最高审美范畴.  相似文献   

5.
本文着重研究孙奇逢"<易>道惟时"思想.<易>是主观对客观的模写,客观永恒发展,<易>就必须永恒发展.学<易>研<易>抓住个"时"字是最关键的.故而孙奇逢教人"上律天时以自强不息","遇变增惕,修之身,省之心".为什么?孙氏说天者一而人者二,即天健无息,人则有息,人要能跟上"时"变,不增惕不省之心不行.所以<易>教"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就是对人生立世的提醒.立世以"时",<易>则有之,学<易>就是抓住了根本.  相似文献   

6.
通过评介梁遇春的译著<英国小品文选>,认为"直译加注释"是他独特的翻译特点.  相似文献   

7.
"见异唯知音"是刘勰提出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命题.文章立足于<文心雕龙·知音>,分析了"异"的基本语义及其美学意蕴,并且结合"异"与"知音"的紧密关系,从两个层面阐释了"见异唯知音"的理论内涵,突出其对于整个文学活动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建塔者>是台静农经历了国民党军阀发动"四·一二"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进步青年之后带着"苦痛着"的心所写的作品.通过分析<建塔者>的意义,可看出台静农是位信仰共产主义执着追求革命的青年作家.从台静农所参加的一系列上级党组织安排的活动看,笔者认为,台静农曾是中共地下党员.  相似文献   

9.
从钟嵘对谢灵运的评语以及刘宋入品作家来看,钟嵘对刘宋文学的繁盛持肯定态度;<诗品>对宋诗"自然"之评,成为后人定位钟嵘诗歌品评的重要标准之一;而他对刘宋诗歌思想内容之认可着眼于"雅怨",对刘宋山水题材的开拓缺少关注.  相似文献   

10.
评"儒化中国"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化中国"论者把儒学看作是人类的最高智慧,是指导人类未来发展的"圣道",并提出一套"儒化中国"的主张.从理论、历史和现实的层面看,这套主张是行不通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并不是马克思主义"儒家化",二者毫无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11.
韩非(前280?-233)是战国末期的一位最伟大的思想家,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著作<韩非子>共有五十五篇,<说难>是他后期的作品.①<说难>一文,是先秦散文中不可多得的一篇奇文.它的奇,表现在它的形式和内容上.  相似文献   

12.
桑德拉·吉尔伯特和苏珊·古芭是当代美国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创始人之一.两人长期合作,撰写了<阁楼上的疯女人>、<诺顿妇女文学选集>、<没有男人的地带>等女权主义批评论著,其中<阁楼上的疯女人>当之无愧地成为当代美国文论中的经典.两位批评家试图从新的视角去理解19、20世纪独特的妇女文学传统及其共性,批判菲勒斯中心的父权制和男性文学传统,挖掘妇女的文学创造力,恢复长期以来经常被人忽视了的妇女文学史,修正文学史思想中一些最基本的术语,从而建构一种新的女权主义文学典律,并在伊莱恩·肖尔沃特"女性美学"的基础上大力倡导"女权美学"批评.  相似文献   

13.
王俊祥、王洪春的专著<中国流民史·现代卷>已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多角度地透视了流民发生的机制;深层次地阐释了农民流迁与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从宏观角度提出了治世良策.  相似文献   

14.
<追忆逝水年华>是法国著名作家马赛尔普鲁斯特的一部长篇巨著.其中的第三部<盖尔芒特家那边>叙述了主人公与巴黎上层社会贵族阶级的交往,并对法国没落的贵族阶级进行了详尽的描述;一方面展现了客观世界,另一方面也坦露了主人公个人的内心感受,亦是一种心灵自我探索与自我完善的一个历程.此部的主人公马赛尔在一开始时对巴黎声名显赫的世袭贵族盖尔芒特家充满了敬畏与向往;他渴望与它接触,并揭开其神秘的面纱.然而,待他真正深入了他们的生活之后,他的幻想破灭了呈现在他眼前却是空虚庸俗与颓废的内涵,原来贵族们神秘莫测的外表下面隐藏的却是没落与腐巧;到头来,只不过如一块教堂里的彩绘玻璃窗,远看灿烂辉煌,而近看却俗不可耐.  相似文献   

15.
利益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基本问题.结合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重温马克思主义关于利益问题的原创理论,阐发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的新拓展,将对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自觉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南宋刺桐港之海外、海上贸易繁荣的高峰期,是出现在庆元之前.庆元之后,急剧地衰落了,特别是绍定时,几乎到"公私扫地"、"赤立不可为"的程度.景定间,慧星出现,理宗认为是泉、广市舶尅剥过度的后果.咸淳间,丞相贾似道通过亲信市舶使兼监丞王茂悦,控制刺桐港的市舶司,既征税、受贿,又贪暴.刺桐港成为"郡帑素枵"的"盐米忧仓惶"的"凋瘵"之区.这与<光明之城>一书中"雅各"、大卫所说的刺桐港的高度繁荣,"免税"、国际化的"自由贸易区",政治上的"自治"区和一大批"自由思想的商人与朝廷官员进行夺权斗争"等等完全不同.故<光明之城>所载绝非事实.  相似文献   

17.
在小说<萧萧>中,沈从文同主人公萧萧一起感受着生活的常态与变动,感受着这种"常"与"变"中的悲哀与欢乐.而在作品中,我们也感受到作者对乡下淳朴生活的喜爱以及对这种生活下的人与事的感慨.究其原因是沈从文徘徊于现实与理想两个世界.  相似文献   

18.
在对新时期以来<世说新语>的研究概况加以梳理的基础上,对蒋凡先生新著<世说新语研究>进行了评析.该书在方法论上有以下三个特色(1)出入文史,还原历史真貌;(2)打通古今,熔铸现代思考;(3)立足"人本",呼唤人间正道.此外,对<世说新语>及其研究,作者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征人泪>作为张长弓先生的绝笔之作,是其<北国>三部曲的第二部,书中描绘的是"九一八"之后,西安事变之前,内蒙古地区的风云变化.本文从题材、结构、艺术特色、人物塑造等几个方面对这部长篇小说进行了分析,认为溶注于字里行间的作家的澎湃的爱国热情使作品具有了不可抵挡的魅力.  相似文献   

20.
从直译、选词炼句和情感重铸三个角度对<简·爱>两个译本的翻译手法进行了评析.着重比较二者是如何理解原文,领悟妙处,重铸译文,再现原文风姿的,也是对钱钟书先生对"化境"阐释的印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