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通过对足球运动是社会活动这一认识的角度出发,运用系统方法和体育搏弈论的观念,探索足球比赛技术特征.足球竞技比赛技术将哲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有关理论,与相关竞技理论相结合作为理论基础依据,系统地探索"比赛技术"的基本特征问题,分析竞技足球比赛技术原理,是构建比赛技术结构体系的必由之路.足球比赛中运动员身体动作实践操作一定是决策行为.技术应用实施受技术目标决策的驱动.就比赛的技巧性而言,足球比赛很大程度上可以被认为是判断的较量.足球比赛技术作为一个系统,其系统结构是指构成运动员比赛技术的各个要素之间的一种固定和必然的联系、组织秩序及其时空关系的内在表现形式,在宏观上建构足球比赛技术的微观结构体系,是由足球运动规律决定的.足球比赛技术结构的5个基本环节:判断、选择、移动、触球、还原环节,是技术实施的宏观应用规律.研究结果可以提高教练员对足球比赛技术决定因素的认识,并充实足球技术理论内容,为竞技足球技术科学训练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室内五人制足球和沙滩足球比赛中守门员处理球这一环节的研究,比较守门员在室内五人制足球和沙滩足球比赛中的作用,旨在解析五人制足球与沙滩足球的比赛特点,为观赏、训练、比赛提供有价值的建议,从而推动五人制足球运动与沙滩足球运动的普及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对第18届男足世界杯比赛负荷密度进行研究发现:平均纯比赛时间为60min36s,平均比赛密度为62%;场均停顿次数为98.47次,平均每分钟停顿1.09次:每场比赛耗时为29min42s,每次停顿的消耗时间为18.09s.第18届世界杯足球赛每场平均耗时的多个单项指标比17届明显减少,只有球门球耗时多于第17届.认为足球比赛密度体现了足球运动比赛负荷的时空特征,相关指标蕴藏着大量的比赛信息,系统深入地研究足球比赛密度,可丰富和完善我国的足球训练理论,更新训练理念,推进我国足球运动的科学化训练.  相似文献   

4.
试析无球跑动在足球比赛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跑动的概念、目的、原则及要求的阐述,讨论了无球队员的跑动在足球比赛中应遵守的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按照足球运动的规律更好地指导足球教学与比赛,使足球水平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5.
足球比赛中队员攻击性犯规行为的防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足球比赛中运动员攻击性行为进行分析,根据足球运动的规律结合比赛的特点提出了几条有效的防止建议。  相似文献   

6.
竞技足球比赛技术制胜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足球运动是社会活动这一认识出发.并从哲学的角度认识足球比赛技术的概念;利用系统的整体观和复杂性思维的方法,探索足球比赛技术基础;分析竞技足球比赛技术基础结构的要素;在宏观上反映了足球比赛技术基础结构的相关规律,从而提高对足球比赛技术中制胜因素的认识,并充实足球技术基础理论内容,为竞技足球技术科学训练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越位规则是足球竞赛规则中重要的规定之一,随着现代足球运动的发展,国际足联对越位条文也作出了一定的修改,但在世界各国的足球比赛中有关越位问题的争议仍然颇多,不同地区的裁判员对越位规则修改后的"新精神"领会与执行有所不同,通过对欧亚优秀裁判员的比赛判罚观察与分析,论述了越位"新精神"对足球比赛的影响及意义.  相似文献   

8.
足球运动因大强度、长时间激烈拼抢使能量供应系统变得极为复杂,比赛中无氧供能常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足球运动中无氧供能可分为:高能磷化物系统供能和糖酵解供能。而针对这两种供能形式可分为一般无氧和专项无氧能力训练。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运动教育模式的概念、基本特征的研究,发现该模式与我国正在推广的校园足球总体规划,在目标及要求上有许多的契合之处.结合当前校园足球发展的现状,将运动教育模式引入校园足球教学中,能激发学生的足球运动兴趣、提高足球技战术,能培养学生的足球比赛意识和实战能力,更好理解足球文化,为校园足球的改革发展开辟一条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足球裁判员判罚的准确性,从而促进足球项目良性发展,采用文献资料、观察、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近几届世界杯足球比赛裁判员执法状况进行分析。研究认为:裁判员的非职业化与世界杯足球比赛的高水平化不相称,世界杯足球比赛的性质、赛场环境、技战术变化和职业性犯规的增多,为裁判员执法带来较多压力,导致比赛中误判、漏判现象频繁发生。结合世界足球职业化发展现状,提出了实现裁判员职业化或引入高科技手段、增加一名主裁判、增加两名球门线裁判等多种改革构想,力求能更好地确保比赛的准确性和公正性,净化足球场上的非道德体育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