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福乐智慧》是一部孕育、诞生于维吾尔民族文化土壤中的古典文学名著,它与维吾尔文化传统及传统文化之间有着血脉相通、密不可分的连系。在这部不朽的诗作中,反映出十一世纪支配着维吾尔人民的观念与习惯力量,反映出那个时代维吾尔人的行为模式、思维方式、生活情趣以及价值取向。《福乐智慧》体现了维吾尔的文化传统,继承和发扬了维吾尔民族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
从维吾尔谚语看其文化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是文化的核心,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指导人们行为的符号体系,语言为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材料。维吾尔谚语在维吾尔民族文化结构中有其特殊的地位、作用和特点。分析和研究维吾尔谚语的内容,可以层层递进挖掘出其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来。  相似文献   

3.
社会转型是人类生活中的事实和主体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维吾尔文化是维吾尔民族群体的集体表象,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社会转型对维吾尔文化带来一种新的机遇与挑战,对维吾尔民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知识水平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新的传承与创新,才能使维吾尔文化适应现代社会转型。  相似文献   

4.
色彩作为一种表现语言,其审美原则因不同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及宇宙观的不同而体现出不同民族审美情感。维吾尔民族以"色彩"作为最基本的语汇,表现出本民族最正直的情感活动。所以,维吾尔民族色彩观念是通过艺术文化史而展现出自身的审美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维吾尔族文化本质特点入手,探讨维吾尔族究竟是怎样一种文化,以便更好地反省、认识自己的民族和文化;也使他人能正确、客观地看待维吾尔族,理解维吾尔文化。维吾尔前身回鹘的西迁具有深层的文化意义,重建了西域文明,使之成为沟通中亚与中国文明的桥梁。同时维吾尔也逐渐开始形成自己特有的文化——合成文化。维吾尔族曾使用过回鹘、突厥、波斯、阿拉伯等多种文字;信仰过萨满教、摩尼教、佛教、伊斯兰教。这些都是构成维吾尔合成文化的要素。其中伊斯兰教对维吾尔的影响最大,奠定了维吾尔民族共同体的基本特色。要振兴民族文化,就必须学习先民们的积极进取精神,以博大的襟怀,全面吸收浩繁、绚丽的世界优秀文化,扬弃一切陈旧观念,面向世界。  相似文献   

6.
试从喀什民间故事中挖掘维吾尔民族文化中对于金钱、王位、女性及理想人格的态度,以此探讨维吾尔文化中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相互交融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一、维吾尔文化研究的一把金钥匙维吾尔人民在中亚细亚和中央亚细亚各民族中作为具有古老文化传统的一个主要民族,在其悠久历史上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维吾尔人民以其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学、音乐舞蹈、建筑、绘画、雕塑和民族医药学,关于宇宙和人类的深刻的哲学和社会学观点以及翻译学方面的杰出贡献为我国和世界文化宝库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维吾尔人民在中亚细亚和中央亚细亚的文化史上占居着光辉的地位,同时,在中西亚文化关系史上起过典范作用。他们为创造在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文化混合主义中独具特色的当  相似文献   

8.
《福乐智慧》是11世纪的维吾尔族诗人优素甫.哈斯.哈吉甫创作的长篇劝谕诗,其丰富的思想涵盖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哲学、宗教和人伦等各个方面,尤其是作品中的和谐哲学思想对维吾尔民族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堪称维吾尔民族文化的丰碑。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维吾尔民族文化习俗的一个侧面浅述了维吾尔民族命名的习俗。针对维吉尔民族的命名方式进行了一些调查,对此作出了一些粗浅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
新疆维吾尔土布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一朵奇葩。土布纹样造型精美,形式独特,色彩独具浓郁的民族气息,诠释了维吾尔人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审美情趣等文化内涵,充分表达了维吾尔人创造美的智慧。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化过程中,吐鲁番维吾尔族婚俗在的服饰、场地、乐器、结婚时间、双方花费、婚礼持续时间和婚礼程序等方面发生了变迁。究其原因,有政治、经济、思想等多种因素影响。吐鲁番维吾尔族婚俗是吐鲁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采取增加资金投入、进行保护性开发、保障当地群众合法权益、加强数据库建设、建立婚俗博物馆等措施,对吐鲁番维吾尔族婚俗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以及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承视域下的维吾尔族舞蹈形成与发展、文化特征及其在新疆经济社会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维吾尔族舞蹈,不仅传承着维吾尔民族的文化传统,还在维吾尔民族生活中起着健身娱乐、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作用。同时,维吾尔族舞蹈在提升新疆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和促进新疆旅游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维吾尔族舞蹈走出新疆,走向全国,走向国际,正向人们昭示着维吾尔族舞蹈作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因素,应得以保护、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哈尼族没有本民族文字记载的历史,服饰是其特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外交流的相对增强,哈尼族平日着装日趋汉化,但在本民族重大的节日,他们仍遵循传统的礼仪和穿着。对哈尼族老、中、青、少的十月年服饰进行田野调查和描述,为研究哈尼族服饰、民间美术、民族文化内涵提供较为完整的资料。  相似文献   

14.
维吾尔麦西热甫-木卡姆的社会特征与功能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维吾尔麦西热甫-木卡姆是新疆维吾尔民族一项重要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通过研究麦西热甫-木卡姆的社会特征和功能,挖掘其在全民健身、社会文化和旅游经济领域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武威攻鼓子是一种器乐和舞蹈相结合的民间乐舞,是武威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民俗文化活动.从其服饰特征、表演特征、民俗特征、人文特征等四个方面来分析武威攻鼓子的艺术审美特征,意在突出武威攻鼓子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号称衣冠王国,不仅因其发达的纺织技术,更因其丰富、完备的服饰制度与服饰文化。在传统文化中,服饰作为别贵贱、明等级的政治手段,严内外、辩亲疏的伦理工具和民间信仰心理的物化符号,最形象化地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等级化、伦理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苗族传统服饰从封闭走向开放,其生存与传承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安顺小新寨苗族服饰的存留现状在该地区苗族村寨中具有典型性,面临着生存空间受挤压、传统服饰审美观念淡化、传统女红工艺衰落及服饰本身的现代传承具有较大的局限性等问题。要突破苗族服饰传承的困境,必须建立政府为主导,民众为主体的苗族服饰传承与保护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实现苗族传统服饰文化与旅游功能的转换。  相似文献   

18.
京剧服装以其特有的艺术形式成为东方文化的独特景观和宝贵财富。目前,京剧服装传承的现状令人担忧,有必要继承京剧传统服装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艺术处理手段、艺术审美特色、"主"次"安排上的处理、制作工艺等,全面继承京剧服饰的艺术协调精神及服装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以游牧生活为主的哈萨克族人民,形成了独特的草原文化,作为这种文化的载体之一——民族服饰更是体现着其民俗文化的丰富性。通过对哈萨克民族服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以及内容介绍,突出强调服饰文化对社会生活与民俗文化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提出关于保护民俗文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作为对现代主义的一种超越与反叛,后现代主义以其反基础、反理性、反本质主义的态度充斥并影响着各个领域。就服饰艺术来说,自20世纪70年代直至当今,伴随着服饰设计多元化的态势,当代服饰艺术的发展也呈现出明显的后现代主义特征,主要表现在解构主义、折衷主义以及黑色幽默等方面。对于中国服装界而言,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同时,不断吸收外来服饰文化的长处,才能创造出富有东方神韵的现代民族服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