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的社会科学理论常说:人是社会的产物、环境的产物。类似的说法还有:“时势比人强”、“时势造英雄”。如果社会是“产物者”,如果社会有那么强、有那么大能耐,为何还说教育的目的是让人社会化?社会已经那么强,无需教育,人也岂不是必然会社会化吗?如果时势那样强,教育能有多少作为?  相似文献   

2.
有些常识,只要坚持,就会成就伟大。但我们经常遗忘或忽视的就是常识。比如,学校要培育读书的种子,教育要促使更多的人通过阅读去丰富、扩张自己的精神生命——不是有一名言吗:一个人的精神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但是,即使是那些大力提倡文化建设,要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学校,又有几所飘溢着浓浓的书香呢?4月23日,是“世界阅读日”,不知道有多少所学校多少位老师了解这个节日,反正2004年的一项调查显示,社会上知道这个日子的人仅有6%。而今年发布的“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表明,我国国民的图书阅读率自1999年以来持续走低,2005年仅为48.7%,特别值得注意的是,20~29岁年龄段的人群有54.2%选择“没时间”读书,18~19岁年龄段的人群有45.9%选择“不习惯”读书。是社会不读书的风气使学校的书香稀薄,还是学校教育没有让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导致社会对书籍的冷漠?这是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但清楚的是,“如果中国要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家,它肯定需要一个伟大的书业”,而社会上如果不存在一大群把“阅读是为了活着”当信条的读书种子,书业就永远与伟大无缘。阅读,不仅事关个体的精神生命,更事关一个伟大的时代。教育,将为一个伟大时代的到来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3.
《科学启蒙》2011,(3):54-54
在客厅里看电视的贝贝突然大叫:“妈妈,你看台风又来了,不但掀倒了房子,使人无家可归,还让很多人失去了生命。它可真讨厌,如果世界上没有台风该多好啊!”  相似文献   

4.
任何一件优秀的艺术品都是历史的产物,它不仅受到所属时代的约束,同时,它又以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来反映所属时代的社会生活,反映所属时代的人。这就是说,当我们在欣赏一件优秀艺术品时,我们一方面可以得到美的享受,另一方面又从中认识了让会、了解了人。正如高尔基所说,这种艺术品“具有无可争辩的历史文献之价值。”唐代的彩陶艺术——唐三彩,就是这样一种具有文献价值的艺术品。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唐代的社会气氛和时代特征,更能帮助我们了解生活在这种气氛中的人,他们在追求什么?他们有着怎样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5.
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身”,这种要求比起过去提出学生要做到“思想好、学习好、身体好”更有主动性,更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一、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人”既是我国传统教育最朴素、最核心的思想,又为适应目前和今后,特别是为周世纪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融入了新的内容。“学会做人”要做什么样的人呢?一是要做有志气的人。志气是指一个人追求上进的决心和勇气。古人语“志不强者警不达”,一个人如果有志气,就会刻苦学习奋发有为;一个民族如果有志气,就会百折不挠…  相似文献   

6.
我们不妨尝试用诗意的视角。让传统德育由“有意义”向“有意思”转变.力求既关心人、感染人,又温暖人、有人情味;让德育由“嘴上说”向“脚下行”转变.把“大道理”与“小节目”,“大主题”与“小活动”有机结合.讲清小道理、解决小问题、做好小事情。从关注学生“一阵子”延伸到“一辈子”.做到既有温度,又有深度,更要有高度.  相似文献   

7.
不仅再好的药也会有一定的副作用,很多营养丰富、对健康有利的食物如果吃不对,也会产生一些“副作用”。它们可能让你头疼,也可能让你烧心、反酸、过敏,甚至产生结石。究竟哪些食物让人“又爱又恨”?如何才能减少它们的“副作用”呢?  相似文献   

8.
要研究中小学衔接问题,是因为它涉及学生要跨越的两个不同的学段和不同的年龄段。根据事物发展的阶段性,前一个学段和后一个学段,前一个年龄段和后一,个年龄段不只是有数量上的差别,更重要的是有本质上的差别,这个本质上的差别就形成学生从小学到初中过渡的“坎”。如果学生跨越不过这个“坎”,其发展水  相似文献   

9.
人的行为的特殊性在于有选择的理由,有一定的理性支配。从更高层次看,它又具有道德意义。而理由、理性与道德在人的实践活动中起着不同层面的支配意义、控制作用和调节功能。它们为人的行为自律提供基点、支持和生成作用。分析理由、理性与道德的特点和关系有利于大学教师群体在实施行为选择时相信“理由”,重视“理性”,体现“价值”,把握“应当”,使人的行为符合“道德”。让有理由选择的人更理性,让理性的人更理智,让理智的人更智慧,在此基础上的道德行为才更有利于人的完善和人类的文明。  相似文献   

10.
记得小时呀呀学语的时候,就听大人们一遍又一遍的给我们朗诵“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上学后,在老师的教导下,我们又学到了更多更美的诗文,诗中那优美的意境,常常让人诵读百遍而不忍放下手中的书,字里行间蕴藏的情感常常让人浮想联翩。那时,我就想:“如果诗中那美的意境能像电影一样展现出来,该多好呀!”  相似文献   

11.
丁地华 《课外阅读》2010,(12):99-100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更有尊严”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心情激荡。现在的中小学,少则五六个班、十几个老师、几百个学生,多则几十上百个班、  相似文献   

12.
心领神会     
客厅是一个让人有些隐私、又算是开放的空间。会不加思索地将花插在客厅茶几上的你,同样是个“表里不一”的人。从外表上看起来,你所散发出来的魅力和你的所作所为,还真是挺独特的。但是你的个性单纯,思想保守,却又让你不能完全我行我素,基本上,你目前所展现的魅力刚刚好。如果你不满意,还想要再让自己更有吸引力,那么你的心可就需要再多  相似文献   

13.
想象的天空同学们,如果古人或未来人突然来到现代社会,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本期“想象缤纷雨”中,不仅有历史人物粉末登场,更有神话故事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精彩亮相,让我们一起见证这超越时空的古今人物大聚会吧——  相似文献   

14.
千百年来,中国人一直在追 求政治和谐、社会和谐。如今倡 导的“和谐社会”,其中的“和谐” 二字不只是指社会的一种状态, 更重要的是,让人们能从“和谐” 这一角度对社会发展有更深层 次的理解。 生活在“和谐社会”的人最能  相似文献   

15.
陈稀栋 《现代教学》2014,(10):15-15
让我们从一次调查开始。谁是你心目中的英雄?我们在每一个不同的年龄段中选择两三个对象,其中有家人,有亲戚,有好友,也有路人。经过统计,我们发现,祖辈心中的英雄常是古代先知、革命党人;父辈偏爱的是战争将领、影视英雄;“80”“90”一代喜欢个性鲜明的青年代表、社会人物,而青少年则更倾向于体育明星或艺界红人。  相似文献   

16.
面对学习方面的激烈竞争和升学考试的巨大压力,家长对孩子们普遍管得比较多,有很多“训导”,这体现了父母对子女的爱,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干涉了孩子们的自由。这篇文章反映了中学生在家长的“训导”之下,渴求自由的心理,但自始至终充满了活泼幽默的气息。比如‘寻找属于你的金子”、“婉霞让菜”、“看看风景,说不定又能找到写作文的好题材”等,让人忍俊不禁。此外,“模拟”家长“训导”自己的视角,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结尾出人意料。  相似文献   

17.
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使人际交往更频繁了,很多青年学生都渴望自己谈吐有致,能言善辩,可以在众人面前更好地表现自己。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如愿以偿呢?我认为,多让学生即兴发言是较快捷有效的途径。生活中,有许多人“口拙于外”,原因主要是缺乏自信心,思维智能差,表达无技巧。而即兴发言,要说什么,怎么说完全由说话人据情酌定。这时,思维与表达既相互影响,又相互促进,如果思维敏捷、应变灵活,思想感情的表达就淋漓尽致,恰到好处。敢于发言后,人们往往会追求语言更具有吸引力,力求练达而雅趣,“情信而辞巧”。他们会在不断加深和强化即兴发言的训…  相似文献   

18.
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周洪宇教授关注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问题,为此,他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写出了许多议案。“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有什么事值得我们高兴的,莫过于一个人的辛勤劳动得到了社会的首肯和回音;如果有什么人值得大家尊敬,莫过于这个人既具有渊博的学识,又有体恤民情的赤子之心;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需要一个人去为她奔波、为她呐喊并且为她献身的时候,而这个人正以默默无闻的精神,为国建言、为民立言、为我们这个时代请命,他甘心于一个时代的小角色,却弘扬着我们这个民族最可宝贵的爱国主义情操。”一位网友这样评价周洪字。今年“两会”期间,应人民网之邀,周洪宇代表先后三次做客强国论坛“两会”专区,就“实行义务教育、改革高等教育”问题与网友进行了交流。以下是周洪宇三次做客强国论坛的部分谈话。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宜昌市西陵区铁路坝小学紧紧把握教育的本真,从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出发,提出了打造学生的“四味”人生育人目标,让学生成为有“文”味的人、有“趣”味的人、有“情”味的人和有“美”味的人,让教育更真实,让学生更有味。校园生活因而充满灵动,充满情趣,充满智慧,充满诗意,充满创造,  相似文献   

20.
文学艺术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现实主义的文艺作品更应该是复杂而又丰富多采的社会生活的艺术反映。文艺作品要达到正确地再现社会生活的目的,就得“具有一个因素,缺了这种因素,文学就没有什么价值,这就是真实。”(注一)斯大林指出:“让作家在生活中学习吧!如果他能以高度艺术形式反映生活真实,他就一定会达到社会主义。”(注二)于是,艺术是否有真实性就成了衡量现实主义作品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是,真实性还不是文艺作品的全部价值所在,文艺还有另一个更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