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0年10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国电视纪录片学会年会上观摩了张以庆先生创作的《英和白》,当时,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时隔一年多,《英和白》在四川国际电视节获得多项大奖,说明张以庆先生的创作理念和他的《英与白》在纪录片同行中得到了相当的认同。  相似文献   

2.
张以庆,1954年出生,1987年进入湖北电视台,现任纪录片编导、独立制片人、高级记者、中国纪录片学术委员会理事。15年来,一共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1个、国家级政府一等奖3个、中国电视“金鹰奖”2个、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最高奖2个、国际大奖4个、国际大赛提名奖8个。代表作有《红地毯上的日记》、《舟舟的世界》、《英和白》等,其中纪录片《舟舟的世界》产生了很大的社会效果,《英和白》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反响,目前正在创作纪录片《幼儿园》。  相似文献   

3.
在第六届国际电视节纪录片“金熊猫”奖的评选中,张以庆执导的《英和白》脱颖而出,独揽四项大奖,成为这场评奖会中最大的赢家。然而获得国际大奖并不意味着能够得到国内学界业界的认可和推崇,相反,张以庆和《英和白》一时之间成为众矢之的,遭到抨击和质疑。批评的焦点是《英和白》违背了纪录片“客观记录”的本性和职责,过多地表达了创作主观的东西。  相似文献   

4.
在第六届国际电视节纪录片"金熊猫"奖的评选中,张以庆执导的《英和白》脱颖而出,独揽四项大奖,成为这场评奖会中最大的赢家。然而获得国际大奖并不意味着能够得到国内学界业界的认可和推崇,相反,张以庆和《英和白》一时之间成为众矢之的,遭到抨击和质疑。批评的焦点是《英和白》违背了纪录片"客观记录"的本性和职责,过多地表达了创作者主观的东西。  相似文献   

5.
高卫华 《新闻界》2006,(4):54-55
我们用系统的眼光回顾张以庆的电视纪录片,不难发现,从《舟舟的世界》《英和白》到《幼儿园》,张以庆的作品始终围绕着人的问题——人的社会属性,人的生存现状,人的心理世界,人的成长轨迹等等——通过个体的、独特的人,透视人的共性、人性的根本与社会的本质。而与讲述残疾人舟舟的故事和记录驯养员与熊猫的日常生活所不同的是,  相似文献   

6.
2001年10月26日晚,由国家广电总局举办的第六届四川国际电视节纪录片“金熊猫”奖评选揭晓,湖北电视台的纪录片《英和白》获得“最佳长纪录片”、“最佳创意”、“最佳导演”和“最佳音效”等4项大将,成为本届电视节上获奖最多的纪录片,也是中国在历届国际电视节上获得奖项最多的一部纪录片。本届“金熊猫”奖的评选分为人文及社会类和自然及环境类,每类分别设有7项大奖。来自世界各地的342部(423集)优秀纪录片参与两大类共14个奖项的角逐。最终,湖北电视台选送的《英和白》,从人文及社会类的247部参赛作品中…  相似文献   

7.
我们用系统的眼光回顾张以庆的电视纪录片,不难发现,从《舟舟的世界》《英和白》到《幼儿园》,张以庆的作品始终围绕着人的问题——人的社会属性,人的生存现状,人的心理世界,人的成长轨迹等等——通过个体的、独特的人,透视人的共性、人性的根本与社会的本质。而与讲述残疾人舟舟的故事和记录驯养员与熊猫的日常生活所不同的是,《幼儿园》选择人们最为熟悉的学龄前儿童为记录对象,通过对幼儿生活状态的跟踪拍摄,渗入张以庆对个体生命历程、生命本质意义以及人的社会化模式的深层思考。《幼儿园》中体现出的强烈的自我与存在的社会问题和忧患…  相似文献   

8.
电视纪录片在目前电视银屏上,已呈兴旺、繁荣之势。创作们以一种审美的视角和理性的目光观察生活,许多具有思维品格和审美价值的纪录片不断推出。如《英与白》、《舟舟的世界》、《幼儿园》等。这些精品不仅深受人们的欢迎和好评,而且,有的已经走向世界,赢得了崇高荣誉,引起了巨大反响。这表明我国电视纪录片的艺术水准日臻提升并走向成熟。社会的新变革、化的新格局,决定了当前电视化的审美趋势,而最能体现电视纪实美学思想的是电视纪录片。优秀的电视纪录片以真实自然、贴近生活、没有说教的纪实手法,使观众在观赏当中感到一种主观诠释客观,朴素反映本质的美即纪实美,这种纪实美是电视纪录片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在地方电视台中.广东电视台的电视剧制作一直受到同行们的关注。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到90年代末.以《商界》,《外来妹》、《公关小姐》、《情满珠江》、《农民的儿子》、《英雄无悔》、《和平年代》为代表的电视剧,一直在中国电视行业中为人称道.也获得了足够的荣耀:1987年《公关小姐》在广东台播出时,其收视率竟然达到90.99%,同时还获“飞天奖”和大众电视“金鹰奖”;1994年制作的《情满珠江》在中央电视台第一套黄金时间播出,立即轰动全国,获“飞天奖”,“五个一工程”优秀电视剧奖.“金鹰奖”等三大全国级奖项的一等奖;  相似文献   

10.
现在,全国的电视谈话节目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如果稍加留意,我们就会发现:《实话实说》、《艺术人生》、《超级访问》等等这些节目,都在不断尝试着新的表现形式,以避免单纯谈话可能会带来的枯燥和单调。换句话说,电视谈话节目中“手段”的运用越来越多,它所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11.
我国电视谈话/对话节目的兴起与现状自从1996年央视的《实话实说》播出,引发了中国电视的谈话浪潮,这就是有些人所说的第四次浪潮。实际上,改革开放后中国电视界经历五种形态:80年代后期的综艺浪潮,90年代早中期的记录浪潮,90年代中后期的游戏浪潮,同时的谈话浪潮和后期的电视直播也随之出现。根据有关统计,中国目前有谈话类节目179个。①就节目类型来论,可分为以下几种:讨论/辩论式:央视的《实话实说》、湖南卫视的《有话好说》、浙江卫视的《谈话》;茶馆/客厅式:重庆电视台的《龙门阵》,云南电视台的《周末…  相似文献   

12.
同现实的真实而艺术的对话──《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和《炎黄子孙》观后漫语辽宁社会科学院彭定安在高科技支撑下的现代信息社会中,大众传播媒介尤其是电视,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复制人们的思想文化心态的功能。在这个意义上,运用电视手段,如何反映生活、解读生活,然后传...  相似文献   

13.
运用电视手段,音画并茂地展示自然风光,名胜古迹,一直被人们认为是最好的宣传手段之一,我们在电视上经常看到的《桂林山水》《云南石林》《杭州西湖》等风光片是运用自然主义创作方法,史客观的记录了自然风光,真实地再现了地理环境,而电视风光艺术片,则主要是一种以独特的屏幕精美的画面语言,艺术地展现自然风光或壮丽或锦绣 的景观,在自然景观的展现中,注入创作者浓重的主观意识,使画面一身具有较强的抒情色彩,下面仅就我们创作的意识,使画面本身具有较强的抒情色彩,下面仅就我们创作的电视风光艺术片《北方明珠-鹤城》,谈谈电视风光艺术片中创作者的主观意识。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在不少场合盛赞过海派电视这些年来的新视野、新理念、新举措.认为上海电视变得大气和深刻起来了,应当重新估计和评价海派电视在中国电视版图中的地位。不过,这样的评价是针对上海电视的新闻节目和财经节目,而中国电视屏幕上狼烟四起的娱乐节目中,海派电视的地位如何呢?在没有看《舞林大会》和《加油,好男儿》之前,这样的疑虑挥之不去。甚至,我很担心电视娱乐节目中遭人诟病的低俗、恶俗问题会坏了上海电视的名声。然而,当《舞林大会》上袁鸣、曹可凡等主持大腕一曲终了时,当《加油,好男儿》中,聋哑选手宋晓波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时,我不仅感觉原先的担忧变得多余,而且,一种理性的思考变得自然而由衷,这就是,海派电视的娱乐节目到底可以给娱乐化狂潮中的中国电视以怎样的亮色?在“拿什么拯救你,电视的娱乐节目”的追问中,海派电视的娱乐节目能够给人们哪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祝政 《视听纵横》2004,(6):88-89
绍兴丰富多彩的戏曲艺术,培养了大量的忠实的戏曲观众。可以说,在绍兴摄制戏曲电视剧具有很好的基础和条件。因此,我们从1993年拍摄第一部4集越剧电视剧《陆文龙》到最近刚摄制完成的2集新昌调腔电视剧《闹九江》的11年中,运用电视手段,发挥电视特色,将传统戏曲和现代电视手段结合起来,创作生产了11部70集  相似文献   

16.
双休日:电视黄金时间的拓展──漫议《浙江卫视周末版》胡妙德(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图编一部主任、高级编辑)我在去年9月的《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电视与闲暇》的文章。由于当时还没有这方面更多的电视实践作理论的依据与参照,因而只不过作些带探索性...  相似文献   

17.
(一)电视纪录片是“用现代电子采录设备和手段,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社会生活和自然现象等做校为系统、完整的报道,纪实性是其根本特点,要求以现实生活或历史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率为表现对象”,“在对生活的直接反映中揭示主题.在上述前提下,可调动多种视听因素和手段……以增强其表现力和感染力。”(摘自《电视研究》1995年第2期《电视新闻条目》续一)这里所说的“多种视听因素和手段”,我们理解自然包括通常所说的“电视特技”,电视特技是“使用电子特技设备对图像进行特殊处理的制作方法.电视特技可以对拍…  相似文献   

18.
电视在迄今为止所出现的大众传播媒介中是受众最多的。接受群众的广泛性,是电视文学社会性的深厚之根源。一部“千古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语)的《史记》,成书已近两千年,作者司马迁对其的要求是“藏之名山,传诸其人”(司马迁:《报任安书》),确实也没有寄希望有许多的读者。《史记》从成书至今,真正读完它的人数终归是很有限的。然而,《史记》一经改编成电视文学,观众远比读过《史记》全书的读者要多得多。不过,电视文艺的形象化的播映,是比苦读文字原书要浮光掠影得多,但也要少费时间、轻松愉快得多,所以,从抽样调查…  相似文献   

19.
在湖南卫视《超级女声》火爆荧屏之后,电视选秀类节目在全国各大电视台走俏一时,成为当下中国电视文艺的翘楚。江苏卫视悄悄调整了视角,其《红豆·绝对唱响》以平实的风格,将大众参与的电视“造星”,变成了大众沉醉的电视“狂欢”,选秀在娱乐的意义上成为音乐对话、情感碰撞的手段。一、让音乐成为对话:文化配方的创新江苏卫视的《绝对唱响》在诸多选秀节目中没有流于平俗,反而以绝对原创的男女对唱组合概念,在众多选秀节目中令人眼前一亮。其特别的节目样式——以音乐作为对话,赋予其独特的韵味。《绝对唱响》的情歌对唱大大拓展了节目的文…  相似文献   

20.
“艺术创作研究”栏目刊载了三篇关于电视纪录片地文章。谢勤亮的文章《纪录片的重新定位》认为,中国纪录片只要以市场准星重新进行定位,就有望成为电视业新一轮的经济增长点。中国西部丰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是纪录片创作的一个富矿,有内容和形式上,西部纪录片正进行着多样化的创作实践。高力的文章《从西部文化资源看西部纪录片的未来空间》对此进行了分析与评论。蔡凯如的文章《兽的“人化”与人的“兽化”──试析电视纪录片〈英与白〉的伦理价值观》则是对荣获2001年四川国际艺术节“金熊猫奖”长纪录片、导演、创意和音效四项大奖的纪录片《英与白》进行了视角独特的个案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