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根本保障作用,原因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它既坚持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原则,又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它深刻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经验教训,并充分借鉴了人类制度文明成果。其根本保障作用主要体现在为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根本保障,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提供根本保障。进一步发挥其根本保障作用,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度自信,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并扩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外延。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五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致的,它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辉煌的文明史和植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既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哲学社会科学作为意识形态,是精神文明建设亦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作为“时代精神之精华”的哲学,当它融人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各个方面,成为精神文  相似文献   

3.
八大路线的中断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高旭红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1956年夏,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已取得决定性胜利,摆在党和人民面前的新课题是如何从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为了总结党的七大以来的经验,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建设社会...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中,彰显中国特色既具有工具合理性又具有价值合理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彰显中国法治文化特色,意味着在依法治国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时,既要尊重中国社会现实,也要融汇中国传统法律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5.
校园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丰富学生文体生活的重要内容。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中,把校园文化与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建设同时看作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总书记再次强调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文化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是一个动态的运动过程。由于各个国家的历史、经济、政治、文化背景有差异,决定了整个社会主义世界的发展是不平衡的。社会主义各国走向现代化必然有各自的独立性和特点。不会也不能只有一个统一的式样。本文作者受《大国的兴衰》思维逻辑的启迪,从历史的角度,探讨中国社会发展道路,剖析近现代中国发展的历史,提出了“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当代中国走向繁荣昌盛的噍一正确道路”命题。並从“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前提”、“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必须条件”、“中国人民的愿望和根本利益”三个方面加以论证和阐述: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必须遵循从民族实际出发,依靠本国人民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走适宜于自已发展的道路,才是成功之路。本文对深化学习邓小平南巡谈话,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搞得更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执政理念,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形态和必然趋势.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因此,必须立足于中国基本国情,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从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态化等方面,共同创建物质、精神、政治和生态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体系.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前沿地区是邓小平理论诞生、丰富和发展的源头,是党和国家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示范和样板。本文从思想、观念、道德、文化、科技等方面出发,初步探讨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军校如何利用得天独厚的优势,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这是我国文化建设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我们党在世纪之交,在全面总结国际国内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实现跨世纪宏伟目标,赢得新世纪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的高度出发,所作出的战略性决策。因此,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必须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而发展教育的根本,在于建设一支具有较高的政治修养、业务素质、适应新形势发展的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70年代末,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俄国社会未来发展前景时,接触到一个新课题: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跨越"卡夫丁峡谷"建立社会主义的设想.一个世纪后,邓小平探索这个时代课题:像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到底应该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他提出并论证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跨越"卡夫丁峡谷"建立的社会主义的主要特征及其内涵,为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艰难探索找到了答案.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我国的各项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新的阶段.中共十五大是一次跨世纪的会议,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的报告,是跨世纪的政治纲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奔向21世纪的政治宣言.这个报告对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履行参政党职能,搞好参政议政,有极其重大的指导作用.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十五大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在这世纪之交,作为和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长期合作的亲密友党——中国民主同盟,面临着如何加强自身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完善政党机制,全面推进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推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等重大课题.如何认识当前的中国社会?如何深刻领会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的重大意义?如何更好地发挥民主党派的政党职能,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促进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各项工作中做出贡献,是我们完善和发挥新时期民主党派政党机制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初期是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期,也是经济、政治、文化变革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与毛泽东思想、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以及如何处理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关系三重困境。为突破这一困境,党澄清了思想混乱,全面正确的认识马克思主义与毛泽东思想;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科学化建设,重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合法性基础;并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模式是中国共产党人自改革开放以来,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结合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伟大创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本;坚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  相似文献   

14.
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是其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力量。文化自信是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最深沉的内在动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而文化自信是其他三个自信的本质源泉~([1])。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其是否有文化自信的自觉意识,既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又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本文将从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不足的表现、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路径三个维度来探析,力图能为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的是提高中华民族的总体素质,其中包括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马克思主义认为,一个健康的社会的建立和正常运转,依赖于一定的经济形态和文化形态.56年前,毛泽东同志就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明确宣布:“我们共产党人,多年以来,不但为中国的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而奋斗,而且为中国的文化革命而奋斗;一切这些的目的,在于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的新国家.”江泽民同志在建党七十周年大会上,根据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说到底,就是要走我们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1997年7月1日,我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在庆祝、纪念香港回到祖国怀抱的整个过程中,也就是回顾历史,审视现实,唤起民众自尊心和自信心的过程.一百多年来,我国尝试过英、美式的和苏联式的现代化道路,但都没有成功,这使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走这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的道路势在必行,非走不可.在国情中,文化传统当然就是一个重要因素.忽视中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代中国的政治生活中,群众一词的使用频率相当高,而群众概念又是一个随着时代进步不断丰富的政治概念,当前学界对群众的属性的理解分歧很多。党的十八大提倡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群众观,而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居核心地位,群众的当代价值更加突出,群众的时代属性也更加丰富。在当前社会背景下,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这四大方面来分析群众的时代特质,要把握群众的概念必须先对群众的时代属性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8.
今后的十五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作为为国家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学校,必须从社会本身的需要出发,适应新形势,培养出有文化、有道德、有素质的接班人。近几年,各类高等学校在党和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到首位,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我们也看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化、国际形势的变化等,很大一部分学生由于缺乏识别能力,受到社会上各类错误思想的不良影响,思想上产生困惑和迷们。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信念上缺乏坚定性;认识上缺乏辩证…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体系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哲学思想一脉相承,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的建设实践为基础,以有机互动的经济哲学、政治哲学、社会哲学、文化哲学和生态哲学为理论形态,并在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开拓时代眼光、彰显时代精神的过程中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而生态文明则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建设生态文明,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它应该成为地方政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为此,必须立足于实际,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从推进经济生态化、政治生态化、文化生态化和社会生态化等方面,共同创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四位一体的文明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