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扬长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一种选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创新教育的途径很多,扬长教育是重要途径之一。高等学校在创新教育中应重视扬长,促进学生发掘特长、发展特长。高等学校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选择权、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条件和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2.
扬长教育的理念可概括为:从学生禀赋和个性出发,引导和激励学生发现和发挥自己之所长,在创新中扬长,在扬长中形成优势和特色,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它有三层涵义:(1)扬长教育是个性教育也是创新教育。(2)扬长教育是一种学校教育和学生发展的策略,资源投向侧重于发挥优势,而非弥补不足,即强调扬长而非补短。(3)扬长教育是一种质量观,主张特色就是质量,没有特色就没有质量。学生的个性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各有特色,难分优劣。对个体而言,学生应扬己之所长,形成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对社会群体而言,学生应以己之长弥补他人之不足,成为社会群体…  相似文献   

3.
“长”是个体的特质及其对社会起独立作用有效性,体现个体的优势和差别。学生的长具有差异性、潜在性、复杂性和多样性。促进大学生扬长发展的教育基本观点是以学生差异为起点,培养各具特色的人才;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以优势发展为主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扬长发展的教育策略是采用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认识优势;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完善学生扬长发展的基础;建立发展性教学评价机制,促进学生扬长发展。  相似文献   

4.
刘德顺、陈坤华、冯涛、朱川曲 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 0 0 3年第 4期撰文指出 ,扬长教育理念可概括为 :从学生禀赋和个性出发 ,引导和激励学生发现和发挥自己之所长 ,在创新中扬长 ,在扬长中形成优势和特色 ,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它包含三层涵义 :一是扬长教育是个性教育也是创新教育。二是扬长教育是一种学校教育和学生发展的策略 ,资源投向侧重于发挥优势 ,而非弥补不足 ,即强调扬长而非补短。三是扬长教育是一种质量观 ,主张特色就是质量 ,没有特色就没有质量。学生的个性在多个方面都存在差异 ,各有特色、难分优劣。对个体而言 ,扬己…  相似文献   

5.
扬长学习张扬学习者长处,促进学习者形成优势和特色,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在扬长学习的阶段中,学习者可以采用扬长学习策略来促进自己的发展,包括准备性策略、培优策略、学习组织策略、自我监控策略和评价策略.  相似文献   

6.
扬长教育的理念、体系构建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扬长教育包含三个基本命题:扬长教育是个性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核心;扬己之长的学生发展策略和有利于培植学生个体优势的教育资源配置策略是最优的;特色就是质量。实施重点是构建四个体系和建立四个机制。实施扬长教育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促进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实验室建设以及教学研究与改革.形成了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7.
何宁  李海玲  敖发良 《高教论坛》2003,(5):17-18,16
高等学校在创新教育中应根据自身条件和特点,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选择权,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条件和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构,走通识教育和扬长教育相结合的道路,使高等学校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收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传统教育的最大弊病在于它主要是一种补短的教育。在现实教育中,补短教育主要表现为标准化管理、同一性教学、单一性评价。补短教育的主要危害是封杀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在当前的以培养学生创造性为核心任务的教育中,对补短教育进行改造势在必行,其对策是实行扬长教育。扬长教育可以从哲学、“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和儿童发展心理学找到依据,其实现主要依靠四个方面:确立“个性化发展”的教育目的观;实行多元化的教育评价;设置超市式课程;珍视学生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优势教育是一种"扬长式"的教育,经过多年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理论成果和广泛应用的实践经验。西方发达国家优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推进,主要是政府和学校教育组织的积极推动,其教育价值观强调优势的挖掘,关注学生的亮点与闪光点,它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依据,开发了"优势检测系统工具"。优势教育的开展促进了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构建了基于优势的课堂内外教育活动模式与原则,加强了学校与社区的合作。西方发达国家优势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对我国从"补短式教育""批评式教育"到"扬长式教育""欣赏式教育"的转变具有实际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扬长教育强调创新、特色和优势发展,这有利于提升学生需要的满足度,使学生形成认知、情感、意志的一致性和在学校与社会生活中彼此相互包容、尊重、欣赏的心理品质,从而实现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研究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价值创造与价值实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经济范畴。供求系数、创价系数、转形系数和交易成本对价值实现构成影响。货币贬值也对价值实现构成影响。  相似文献   

12.
论大学共同价值观的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共同价值观是指大学共同体成员普遍认同并持有的价值观念、价值追求和价值目标。超功利性、超现实性、超边界性是大学共同价值观的主要特征。大学共同价值观对大学共同体及其成员具有导向、凝聚和规约的作用。大力加强大学共同价值观的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生产劳动和劳动价值论从物质生产领域拓展到服务经济领域,是劳动价值论的深化;服务劳动是生产性劳动,是社会财富和价值的源泉,这是服务价值论的新概念;服务的劳动过程和价值创造过程有其特殊性,服务生产与消费同时进行,产品以活动形态存在;劳动价值论从物质领域拓展到服务领域是经济学的一场革命。  相似文献   

14.
余斌 《教学与研究》2007,23(3):49-56
斯蒂德曼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非难源于他本人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和生产价格理论的错误理解."价值总量"与"生产价格总量"只是同一个数量的不同表现方式,它们不可能不相等;而总剩余价值量等于总利润则是劳动价值理论关于利润的定义式,这两个量也不可能不相等.从而,价值转形理论的数学难题只是一个伪问题,可以休矣.  相似文献   

15.
关于劳动法价值的理论,目前尚属空白。作为劳动法,其价值重在保护劳动者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促进社会安定,促进人权保障。这里从劳动法价值的概念、劳动法的价值特点、劳动法的价值等几个方面进行尝试性研究。  相似文献   

16.
法治是以人为核心、完善和满足人类自身需要的价值追求,法治的价值不可脱离人的价值去谈论。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人创造价值的目的是享用价值。法治的价值在于对人创造价值和享用价值的关怀。  相似文献   

17.
pH值是溶液酸碱性的量度。首先定义为氢离子浓度负对数。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此值与实验值有一定的偏差,特别是浓度偏大时,误差就更大。因此,为精确描述pH值,就须用活度来代替浓度,从而使pH值更接近于实验值。  相似文献   

18.
劳动价值论研究的三个课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概述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研究中所需要涉及的三个课题及其解决思路。第一,“从属范式”和剩余现象是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的根本思想方法论基础和现实根源。这一课题研究有助于对劳动价值论来龙去脉与外部特征的整体理解。第二,劳动价值论本身的内在逻辑体系,主要包括三大命题:抽象劳动创造价值为核心的三段论式内在逻辑结构命题、价值实体一元论与价值量多元论两个统一的深层次命题,以及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所谓转化问题的连续性。这些方面并不是引起价值论战的主要动力,但的确是解决第三个课题的前提。第三,劳动价值论如何面对三重考验:论证市场价格与生产价格对劳动价值偏离之连续性、解释非劳动生产要素在社会财富生产中所作贡献的性质以及说明非劳动生产要素收入的合理性。劳动价值论在三重考验中的表现也就是它对现实的解释能力以前是、现在正是、以后必将仍然是价值论战的终极原因。  相似文献   

19.
从创建马克思主义价值思想现实化的新文本,丰富马克思主义价值思想的实践精神,凸显马克思主义价值思想的当代价值三个方面,论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马克思主义价值思想的丰富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人类正在进入一个以智力资源的占有和支配为最重要特征的经济时代,有人因此提出了"知识价值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面临新的挑战。在知识经济时代,劳动价值论仍有着鲜活的生命力。知识价值论不是对劳动价值论的否定,而是劳动价值论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