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7 毫秒
1.
短语构成的比喻,是指比喻的变式。一是指偏正关系的名词短语构成的修饰喻,一是指由复指短语构成的同位喻。所谓修饰喻就是把一个比喻压缩在一个偏正式的名词短语之中,格式是“本体”的“喻体”,或者“喻体”“的”“本体”,是用修饰语和中心词构成的比喻,本体和喻体演化成了定语和中心词的关系。常见的是本体以修饰语的形式出现,喻体以中  相似文献   

2.
略论定心式比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喻的表层结构是异常丰富复杂的,定心式比喻就是其中的一种。本文所谓定心式比喻,是指在句法上采用定语加中心语的手段构成的比喻。如“蛋圆的洋镜”“像蛋一样圆的洋镜”“蛋一样圆的洋镜”等。构成这种比喻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常常靠结构助词“的”连接。本文要讨论的是,定心式比喻的表现形式及其语法修辞内涵。  相似文献   

3.
要当好一名校长,愚以为必须做到“五官端正”。所谓“五官端正”,是一个形象的比喻而已,是指眼正、耳正、鼻正、嘴正、身正。  相似文献   

4.
(起立,师生互相问候)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是:读诗·写诗·个性作文(板书课题)师:所谓“读诗”,是将我们在初三时学过的一首诗《蒹葭》再重读一下;所谓“写诗”,是在读诗的基础上,把这首四言古诗改写为现代白话新诗;所谓“个性作文”,是指我们每个同学在改写的过程中都  相似文献   

5.
提到新诗的“常”与“变”,人们很容易想到一个老问题:新诗与古代诗歌传统的关系。有论者指出:“新诗的‘常’是指中国诗歌传统,它是恒定不变的诗歌元素;‘变’则指新诗创作对诗歌传统规范的不断突围、超越与改写,  相似文献   

6.
自《中华读书报》整版刊出新学院网站关于新诗形式的讨论稿《“新”其形式须是“诗”》一文后,在文学界引起了相当热烈的反响,中国作家网、新华网、光明网、无名指文学网等网站均全文转载了这篇讨论稿,诗生活网、故乡等著名文学网站也都出现了与此相关的评论文字,有赞之为“振奋人心”,有贬之为“危险倾向”.新学院的网友对此作了回应.现刊出对该讨论稿的两则反馈意见,并选录新学院网友对这一话题的进一步讨论,以期深化对新诗形式的认识: 附原讨论稿主要观点:观点一,欲新中国之诗,必新诗歌之形式;欲新诗歌之形式,必从音韵节奏入手。观点二,汉语之有平仄,是一个现实,这也是我们的优势.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个优势,使我们的诗歌更加接近于音乐。所以,训练诗人对平仄的感觉,是非常重要的.观点三,民国时候的诗人是有国学功底的,他们谈“断裂”,实际上是难以断裂.而今天,很多诗人没有古诗文功底,想不断裂也不行。观点四,所谓“内在节奏”实际上是一个比喻,指的是谋篇布局方面的东西。这并不是我要说的原始意义的节奏本身。如果过分地强调它,则它就会成为我们不讲究外在节奏的一个借口。  相似文献   

7.
所谓中国新诗,是指打破古典诗歌固有的形式,接受外国诗歌和本民族文人与民间诗歌的影响,以现代白话表达现代人的思想情感的一种新的诗歌。  相似文献   

8.
新诗究竟要在什么“基础”上发展?这里所说的“基础”,自然不是指思想内容,而是指艺术。这里所说的“艺术”,主要也不是指诗行的节奏与章法。把建设新诗艺术基础的关键放在诗行的节奏形式上,正是五十年代末关于新诗发展方向的全国性讨论的偏颇之处。建立某种或多种稳定的艺术形式是诗歌艺术发展成熟的结果,而不是前提。正如艾青所说,是诗产生格律,而不是格律产生诗。新诗的当务之急是发展自己的艺术基础,使之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9.
<正>五花八门,原指"五花阵"与"八门阵",是古代两种战术变化很多的阵式,出自《虞初新志.孙嘉淦〈南游记〉》:"伏龙以西,群峰乱峙,四布罗列,如平沙万幕,八门五花。"现常比喻事物繁多,变化莫测。古时候,五花八门还有另外一个意思,是比喻各行各业的暗语。所谓"五花",一是金菊花,指卖茶花的女人;二是木棉花,指上街为人治病的郎中;三是水仙花,指酒楼上的歌女;四是火棘花,指玩杂耍的人;五是土牛花,指挑夫。所谓  相似文献   

10.
新诗是指“五四”以来打破旧体诗格律用白话写成的诗。小语教材中选编了一定数量的新诗。加强新诗教学中的语言文字训练,在思想上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潜移默化  相似文献   

11.
作文除了好的材料、好的构思谋篇、不同寻常的思想和立意外,语言的别样表达也很重要。所谓"化腐朽为神奇",更多的是指语言表达能运用各种修辞,使平淡的语言生出惊奇,使套板语言陌生别致。一、比喻比喻这种修辞我们经常运用,用得好坏,关系到文章是否形象。什么是比喻?墨子说:  相似文献   

12.
小诗新论     
一、小诗的诗体本质 迄今为止,已有不少人对小诗的诗体本质进行研究并为之下定义,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有周作人、吕进、刘福春等。周作人说:“所谓小诗,是指现今流行的一行至四行的新诗。”吕进说:“小诗……是随感式的诗,篇幅一般只有三五行、七八行,最短的只有一行,富有自然天成之美。”刘福春说:“所谓小诗,也有称为‘繁星体’、‘冰心体’、短诗等等,主要是指‘五四’以后,1921年—1924年前后出现在我国诗坛  相似文献   

13.
钱钟书的“喻”(二) 比喻的价值大小.新颖与否.还与比喻的内容大有关系。所谓比喻的内容,主要是指用什么样的喻体。在这方面,钱先生的比喻也有一些与众不同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袁可嘉在40年代的一组诗学论文结集为《论新诗现代化》出版。这些论文代表着那一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学理论的最高水平,其指归是中国新诗现代化。袁可嘉构建了中国新诗现代化的理论体系,对中国现代诗的特质作了较为深刻的阐述,指明现代诗是“包含的诗”,是“新的综合传统”,现代诗必须“返回本体”,戏剧化是中国新诗现代化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新诗是与古诗相对而言,指“五四”以后的白话诗,又叫自由诗、现代诗。新诗与古诗不同:古诗语言深奥难懂,新诗语言比较通俗明白;新诗节奏自然,不讲究平仄对仗,可押韵也可不押韵,押韵也不像古诗那样整齐;新诗每句字数不像古诗有严格规定,每首诗的句数也不作限制;...  相似文献   

16.
“那些小混混儿们像蚂蚁一样成群地附在这个所谓的‘老大’周围。”和“那些小混混儿们蚁附在这个所谓的‘老大’周围。”两句虽然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且同样具有比喻的性质和形式,但是,一般人均视前者为比喻句,而视后者为比喻句的则较少。因为前者的比喻形式一目了然,后者的比喻形式甚为隐蔽,非字斟句酌不能确定。  相似文献   

17.
王瑞汉先生在《语文知识》1998年10月号《比喻不能顾此失彼》一文中提出:“比喻只用本体和喻体的某些方面相似,但如果只盯住相似的这些方面,忽视不相似的那些方面,也会给比喻带来伤害。”此说恐不够妥帖,其实比喻都只能是顾此失彼的。作者运用比喻来说理,读者通过比喻去明理,一旦作者读者达到各自的目的,便“到岸舍筏,见月忽指,获鱼兔而弃筌蹄”(钱钟书),比喻不过是渡河之“筏”,示月之“指”,猎鱼兔之“筌蹄”,换言之,作者在说理文  相似文献   

18.
一、物理比喻的含义 在物理教学活动中运用的比喻,我们称之为物理比喻。所谓物理比喻,就是借用学生实践活动中已认知的事物来说明与其本质不同的而又有相似之处的物理概念或论说的一种教学手法。 第一、被比喻的物理概念或论说应是学生所较难理解和接受的部份。例如概念中的“质点”、“热量”、“场”、“电容”、“电动势”等,论说中的“布朗运动”、“几率波”、“轨道量子化”等,这些是物理教学中作为被比喻物的对象。 第二、物理比喻的比喻不但要鲜明,而且要“形”、“实”、“知”。“形”是形象,“实”是具体,“知”是认知。 例如:教材中用“高度差”来比喻“电势差”。比喻物“高度差”是学生已认知的。又  相似文献   

19.
比喻说理与类比推理本是两种不同的说理方法,但在实际使用这两个术语时,却经常出现混淆,如有关课本和参考书在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的说理方法时一会儿认为是比喻说理,一会儿又说是类比推理,显然,这是将“比喻说理”与“类比推理”混为一谈了。所谓比喻说理就是先用人们常见的、熟知的事物作比喻,然后得出  相似文献   

20.
“读好文章,如饮醇酒,其味无穷,久而弥笃”,诗人臧克家以生动形象的比喻道出了语言要有“味”的道理。在我看来,这里的“味”不仅仅指“趣味”和“情味”,还应包括“理味”。所谓有“理味”,即指文章言约而意丰,隽永而精辟,具有一定的哲理内涵,能给人以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