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著名的中国女子足球骁将孙雯加盟新民晚报,当了一名体育记者。上海的《新闻记者》期刊,特邀曾多年担任新民晚报体育版编辑的资深研究员白子超,以媒体和记者为主题,对孙雯进行了一次访谈,并在2004年第3期《新闻记者》上发表了这次访谈的实录。我们选取了其中的部分对话在此刊登,希望新闻界的同行读一读,或许会有所感悟,有所反思。  相似文献   

2.
2004年初,体育新闻界传来一条消息——退役的前中国女足队长孙雯加盟《新民晚报》成为专职足球记者。体育明星退役后加盟媒体成为专业体育新闻记者,早已不是一件新鲜事。  相似文献   

3.
华静 《出版参考》2006,(35):48-49
已故新华社社长郭超人曾说过这样的话:"什么样的人当不了记者?什么样的人能当记者?什么样的人能当好记者?大多数人能想到能做到的,而你想不到做不到,就当不了记者;大多数人能想到能做到,而你也能想到能做到,可以当记者,但不一定是好记者;唯有大多数人想不到做不到,而你能想到能做到,那么你就能当一个好记者."唐师曾作为新华社的一名记者,一名当代中国新闻界的风云人物,其过人之处,就在于大多数人能想到的,他既想到了,也做到了;大多数人想不到的,他不仅想到了,做到了,而且做得让人击节称道,让人"高山仰止",自叹弗如.  相似文献   

4.
报载,召开全国“两会”期间,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和萧灼基成为海内外记者追访的焦点。面对干劲十足但水平参差不齐的年轻记者,两位专家回答问题的情况,委实发人深思。当记者连珠炮式发问:“吴老,您怎么看待中国目前的经济状况,是处于上升周期吗?”“您怎么看待中国的税收结构?”对于记者这些热切的提问,吴敬琏显出不知所云的神态,他反问:“什么叫上升周期?”“什么叫税收结构?”他还频频自言自语似地说:“什么意思?我不太懂。”对有些记者提出的问题,吴敬琏早已详细说明过了,他索性请提问的记者先去读读有关这方面的书,如有不同看法,请再找他…  相似文献   

5.
审视自我     
6月 ,足球的世界 ,球迷的天下 ;6月 ,足球世界杯 ,也成了媒体的“世界杯”。铺天盖地的世界杯报道 ,神仙也难以估量我们的记者为世界杯泼洒了多少热情 ,我们的媒体为球迷们耗费了多少笔墨。如今 ,当第17届世界杯偃旗息鼓之际 ,回首其间的新闻报道 ,反思媒体的成败得失 ,我们是欣慰 ,还是汗颜 ,抑或抱憾 ?本期“媒介批评”的一组文章 ,或许会让我们有所警醒、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对当前报业发展的态势如何认识 ?对一些报人共同关心的问题怎么看待 ?“新视野”专栏可能会为我们拓宽眼界、打开思路。李希光教授以“两会”报道为例 ,阐述了…  相似文献   

6.
新闻官司浅探中国新闻学院郑保卫近年来,新闻官司越打越“火”,一些记者、编辑一次次被迫站到了被告席上。新闻界对此有所焦虑,社会上也有议论。到底如何看待这一现象?怎样正确对待新闻诉讼?新闻工作者用什么办法摆脱新闻官司的困扰,已成为摆在新闻界面前的一个严肃...  相似文献   

7.
现代体育世界变化无穷、缤纷多彩,究竟什么样的体育事件具有新闻传播的价值呢?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构成新闻诸要素的客观存在,是记者判断事实可否成为新闻的尺度。中国新闻界一般认为新闻价值  相似文献   

8.
我在2001年第9期<新闻记者>上读到白子超先生的<中国当代新闻史的缺憾>(以下简称<缺憾>)一文,文章指出了近20年中国当代新闻史撰写中的一些缺失.在缺少争鸣与探讨的新闻界,这样的文章很少读到,我仔细拜读,收益颇多,但对于文中的观点并不完全同意,下面逐一论述.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在国内新闻界,“主流媒体”的提法越来越流行。笔者在一家广播电视报任记者。广播电视报是一种边缘媒体,以笔者所在的城市为例,某些部门在开新闻发布会,或向新闻机构通报一些突出性事件时,常常忘记我们的存在。遇到这种情况时,怎么办?是赌气不出席,还是自暴自弃去采写一些“大路货”稿件回来凑数?前不久,国际奥委会执委、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何振梁来到了我们这个城市,并在到达的当天晚上出席一个小型座谈会。当时根本就没有人通知我们去参加,笔者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就主动与有关部门取得联系,争取到了一个参加座谈会的名额。但笔者所处…  相似文献   

10.
佘家金 《传媒》2002,(10):34-34
真实是新闻报道的生命,客观真实地对受众者所关心的事件进行报道是一个记者的最根本的职业道德,也是一个记者的良心所在。但是,近年来,新闻界自己制造的一些假新闻频频出现,不仅欺骗群众,也极大地损害了新闻界的声誉,影响了我党的新闻宣传事业。 笔者分析假新闻出台大致有三种原因。 一是不深入采访,只道听途说。2001年11月,国内某著名媒体刊登了一条题为《中国19岁的女学  相似文献   

11.
我们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渡的新时期。作为新时期的新闻工作者,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价值取向?追求什么?效仿什么?怎样看待自己的职业?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对每个新闻工作者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谈点粗浅看法。 不图官位,注重提高新闻业务素质 从事新闻职业,做官这条路是走不通的。正如一些老新闻工作者所说的,想做官就不要干记者,当了记者就不要想当官。在新闻单位工作的,一辈子都是个记者,这是不足为奇的。因为新闻单位是培养和锻炼新闻业务人员的场所。 新闻单位是业务性较强的单位。当记者,作了编辑,就应专心致志地钻研新闻业务。新闻工作者不注  相似文献   

12.
说出来或许你不信,一位小报记者晚上去参加朋友的聚会,席桌上要互相留下电话号码,可这位仁兄竟忘记了带笔,朋友们说:“你这当记者的,怎么能离开笔呢?”他苦笑道,现在又不是8小时上班时间,带笔也不采访。所谓“8小时记者”,就是上班当记者,下班后记者工作就滑了。新闻界前辈邓拓说,记者工作最忌机关化,上班下班,“公事公办”,这是老爷记者。我们说,那种上班是记者、下班后对新闻漠不关心、仅仅局限于8小时之内的作风,是当不好  相似文献   

13.
说出来或许你不信,一位小报记者晚上去参加朋友的聚会,席桌上要互相留下电话号码,可这位仁兄竟忘记了带笔,朋友们说:“你这当记者的,怎么能离开笔呢?”他苦笑道,现在又不是8小时上班时间,带笔也不采访。所谓“8小时记者”,就是上班当记者,下班后记者工作就滑了。新闻界前辈邓拓说,记者工作最忌机关化,上班下班,“公事公办”,这是老爷记者。我们说,那种上班是记者、下班后对新闻漠不关心、仅仅局限于8小时之内的作风,是当不好  相似文献   

14.
华静  小浩 《出版参考》2006,(12):48-49
已故新华社社长郭超人曾说过这样的话:“什么样的人当不了记者?什么样的人能当记者?什么样的人能当好记者?大多数人能想到能做到的,而你想不到做不到,就当不了记者;大多数人能想到能做到。而你也能想到能做到.可以当记者.但不一定是好记者:唯有大多数人想不到做不到,而你能想到能做到。那么你就能当一个好记者。”唐师曾作为新华社的一名记者.一名当代中国新闻界的风云人物。其过人之处,就在于大多数人能想到的。他既想到了.也做到了。  相似文献   

15.
顾龙是《新民晚报》的一位高级记者,朝气蓬勃,一表人才。在上海新闻界有相当的知名度。我在《新民晚报》社当总编辑的10年间,与他朝夕相处,耳濡目染,深感他酷爱新闻事业,是个有理想、有追求、有活力,想干事、肯干事、会干事的同仁。记得在三四年以前,他曾经跟我说过,准备将自己从事新闻工作以来最满意的作品结集出版,不过要力求编得与众不同,要有自己的特色,届时希望我能为其作序。然而,近几年来,  相似文献   

16.
不知从何时起,电视新闻界出现了一种怪象:对采访对象所做的采访,很多并不是他们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的,说的内容也不完全是他们真实意思的表示,而是记者事先写好了稿子,让其把记者需要的话读出来。这种现象在各级电视媒体都不鲜见。这一现象出现原因何在?它产生的根源是什么?我们如何做到新闻的真实表达?  相似文献   

17.
在11月8日新中国第一个记者节来临之际,本刊对新闻界的老前辈、中华新闻工作者协会名誉主席穆青同志进行了专访。 记者:从您从事新闻工作的亲身经历看,您认为新闻工作者对我们党的事业和社会发展所作的特殊贡献表现在哪些方面? 穆青:我是从1942年进入延安《解放日报》起开始新闻生涯的。那时我还不懂得怎样做新闻工作,甚至还不大愿意做记者。我觉得自己性格比较内向,当记者“满天飞”怎么行呢?但我是共产党员,要服从党的  相似文献   

18.
周毅  柳毅 《声屏世界》2005,(6):30-31
安徽电视台《记者档案》的创办为培育新闻记者职业精神所做的努力新闻界有目共睹。《记者档案》访谈的记者身上所蕴藏的凛然正气。为新闻事业舍生忘死的职业精神和人格魅力.无疑会成为其它新闻从业人员前进的动力和精神支柱。《记者档案》与其说在打造一个电视品牌栏目,不如说在弘扬一种新闻职业精神。  相似文献   

19.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从来都是一个不平静的港湾,天灾人祸时时刻刻在我们身旁发生。而历史上每发生一次突发事件都与记者、新闻界有关,没有记者们的报道,便没有我们今天谈到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历史是他们写的。 突发事件一般是出人意料、突然发生或发现的新闻事实,这事实不会重复。突发事件时效性强,记者在事发地点采摄录下的珍贵资料,不仅具有新闻价值,而  相似文献   

20.
储瑞耕 《青年记者》2007,(21):31-31
有句老话叫做"家丑不可外扬",而本文却想扬一扬我们新闻界的"家丑",意图呢?就是想呼吁请求全社会来监督我们新闻界;根本目的呢?就是达到:新闻界内外一齐努力,不仅杜绝假新闻等丑恶事情的再度发生,而且切实加强整个新闻队伍的建设,使得新闻界成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大有作为的一个社会界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