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乔磊 《课外阅读》2010,(14):24-25
美国大学和雇主协会最新的一项调查显示,美国公司雇用大学毕业生最看重的不是学生毕业于什么大学,也就是不以名校论英雄,而是注重大学毕业生的个人素质。在这项调查中,大部分雇主都将大学毕业生是否具有非常强的与人沟通的能力作为录取与否最主要的考量之一。  相似文献   

2.
3月18日,恰逢巴黎公社革命爆发135周年纪念,全法青年学生抗议政府《首次雇用合同》的百万人游行在法国各地展开。此前的一周内,学生抗议活动令全法84所大学中的60 所大学无法开展正常教学活动,法国总理德维尔潘与15所大学的校长进行了商谈。据悉,将被新措施取代的《首次雇用合同》  相似文献   

3.
美国的职业介绍所足一种较为普遍的私立介绍机构,它是被称为“寻找经理人员公司”或“物色人才公司”的组织。大学职业介绍办公空,就是最普通的机构之一。美国三千多所高等院校绝大多数都有某种形式的职业介绍机构。这些机构尤其擅长发现那些急于雇用大批受过良好教育,而又初次参加工作的雇员的公司。大多数大学职业介绍所为自己学校的学生和校友提供服务。职业交流服务有一种由公共资金作经费的机构,叫  相似文献   

4.
英国工业革命期间,机器大生产的发展为女性走出家园,成为独立的生产者提供了物质前提,有利于妇女地位的提高。工业革命前,妇女一向从事家务劳动,在家内劳动制度下从事家庭纺织等手工操作。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大批的妇女——成年的、少女和女童,离开家庭被雇主雇用,在那些同她们只存在雇用关系的男人的管理下劳动。工厂主很快发现妇女劳动的潜力,雇用她们花钱不多,女工们一般都很听话,容易训练,很快就可以成为熟练工人,这就使工厂主  相似文献   

5.
《上海教育》2008,(7):39-39
有一句话我非常认同:被雇用仍会有就业风险,拥有就业能力才会拥有就业保障。我们认为,大学的学生就业工作不是简单地通过毕业生的求职培训、举办招聘会让其实现就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具备终身受益的就业能力。在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关于就业能力的内涵,就是“让学生具备相应的知识、个人职业素养,并且鼓励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想法,这些想法的实现将在他们未来的职业与就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称赞的力量     
最近在杂志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艾妮丝·肯特太太雇用了一位女佣,要求她下星期一正式上班。利用这段时间,她打电话给那位女佣的前任雇主,询问了一些她的个人情况,结果得到的评语却是贬多于褒。女佣到任的那一天,艾妮丝立即告诉她说:“莉莉,几天前我打电话请教了你的前任雇主,她  相似文献   

7.
据2006年1月5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和智联招聘网站联合推出了2006毕业生就业状况大型调查。调查样本覆盖了12个大中城市的12463名大学毕业生和刚参加工作的职场新人以及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120家大中小型企业。调查中关于“在个人素养方面,您最不喜欢的是哪一方面?”83.6%的雇主选择了“不诚实”。2005年12月27日,央视主持人白岩松根据这项调查报告告诉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生:雇主最看重实践和诚信。但是,令人担忧的是,校园中已经存在着诚信问题,尤其是体现在毕业生就业的过程中。因此,找准原因,选择对策,对高校学…  相似文献   

8.
香港雇主情愿聘请海外大学毕业生也不考虑本港大学毕业生,和20世纪70年代的情况刚巧相反。想当年,笔者一位朋友拿了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回港,申请当政务官,他的“名牌”大学硕士仅被当作香港大学文学学士同等地位。当时在香港政务官中有一部分连任何大学也没有读,是从预料毕业行政官升迁而上。朋友承认“猛虎不敌地头虫”。  相似文献   

9.
随着时代的发展,英美法的替代责任和夫陆法的雇用人责任的价值取向日益偏重于加大雇主责任,保护无辜受害人。为适应其扩大适用范围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该项法律制度在两大法系的理论和实务中通过对传统雇用关系做出扩大解释,突破了其原有涵义,使替代责任或雇用人责任发展为使用人责任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0.
民办高校的核心资源是由教师、其他科研人员和管理者组成的特殊人力资本。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力资本是民办高校治理结构中的主体。然而,长期以来民办高校人力资本与学校的关系多是“被雇用者与雇主”或“打工者与老板”的关系,被排除在民办高校治理结构之外。目前,许多民办高校治理结构不尽人意。很大程度是由于忽视了人力资本及其产权存在,没有突出人力资本产权在民办高校治理结构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当务之急是回归民办高校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地位、作用及产权,在人力资本产权理论的指导下,重新构建我国民办高校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大学排名机构“专家”目前公布了2013年俄罗斯大学排名榜。 在“自由职业”基金会的支持下,该机构进行了一次综合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对超过4000受访者进行了调查,受访者包括雇主、学术界代表、大学在校生和毕业生,在此基础上对统计数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教学卓越框架”是2015年英国保守党着力推出的旨在提升英国高等教育质量的行动指南。英国政府面对国际形势变化,针对英国大学教育理念过于保守导致教学质量难以满足学生和雇主需求、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拨款比重逐年下降、学生因学费增加而不满等现状,试图通过加强卓越教学质量评估,提升本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以满足学生、雇主的需求,并实现大学按质收费、以质增收、缓解政府财政困难,此为“教学卓越框架”实施的双重动机。通过该举措,英国政府在缓解公共财政困难的同时,利用市场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和雇主需求,实现了双重动机的互构。  相似文献   

13.
张骞 《成才之路》2010,(4):I0013-I0013
刚刚就业半年的2009届大学毕业生中竟然有22%为“月光族”,8%为“负翁”。这是记者从“人民网-麦可思”联手发布的“2009届大学毕业生‘职场新人’月度跟踪调查报告”中获悉的。报告显示,分别有23%和15%的男女大学毕业生遇到了经济压力,位居“工作中遇到主要问题”的前三甲。记者实际调查发现。身边职场新人普遍反映“就差钱”。但他们大都认为自己不是“月光族”,而是“被月光”。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271家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了解雇主对大学毕业生职业能力、素质和工作贡献的评价.结果发现,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职业能力、素质和工作贡献均表示满意.其中,对“自主做事力”的评价显著高于对其“与人互动力”的评价;对“技术工作”贡献的评价显著高于对其“管理工作”贡献的评价.不同产业性质和单位类型的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职业能力和工作贡献的评价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谁调动谁     
一大学校长访问另一所大学,见这所大学的教师、学生都很上进,很有活力,很有积极性,就问这所大学的校长:“你是怎样调动师生积极性的?”这位被问的校长沉默片刻后答道:“我没有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访问者觉得奇怪:“怎么没有调动呢?他们的积极性从哪里来呢?”被访者也觉得奇怪:“我也很积极,我的积极性好像并没有别的什么人来调动,我为什么也有积极性呢?”访问者仍然将信将疑,希望被访者进一步谈谈。“我确实没有去调动他们(师生)。我已作过很多场报告,在所有面对学生、面对教师的报告中,我从不向他们提出这样或那样的要求,从不发指示,发号…  相似文献   

16.
据2006年1月5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和智联招聘网站联合推出了2006毕业生就业状况大型调查。调查样本覆盖了12个大中城市的12463名大学毕业生和刚参加工作的职场新人以及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120家大中小型企业。调查中关于“在个人素养方面,您最不喜欢的是哪一方面?”83.6%的雇主选择了“不诚实”。2005年12月27日,央视主持人白岩松根据这项调查报告告诉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生:雇主最看重实践和诚信。  相似文献   

17.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从雇主蓣期的角度出发,对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能力结构进行研究,对应届大学毕业生进行调查,以期分析雇主预期的能力结构与大学毕业生主观认知之间的契合度。数据统计分析表明大学毕业生的认知跟雇主预期有着显著的差异,文中对差异进行了分析,并从学生、高校以及政府层面就如何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作了如下阐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与以往相比,发生了质的变化。简单地说:以往的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讲什么,学生必须听什么,教师是主角。而现在的教学就不同了,现在是教师听,学生说。教师在听的过程中,从学生的“说”中发现问题,及时做出处理,学生是主角。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提高教师的倾听能力应当被提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上来。然而,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失聪”现象并非罕见,我觉得主要存在以下几种不良现象。现…  相似文献   

19.
《小读者》2004,(6)
通街美国哈佛大学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大学,能上哈佛大学的多数都是极为优秀的学生。我们发现,在招生方法上,中美两国大学是完全不同的,可在人的发展潜力的考查上,中美两国社会重视的东西却基本相同。看看“哈佛校方报告”中“附加的个性评价”所涉及的15个方面,您就会发现,哈佛关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雇主品牌理念正被逐步应用到企业的人才招聘中。本文分别从企业和潜在员工角度谈如何看待雇主品牌;介绍雇主品牌理念在企业招聘中的贯彻方式和六种宣传方式以及失误之处。由此,提出建言:雇主品牌的核心是以员工为本,企业不能光靠外部“购买员工”,更应通过雇主品牌建设“培育员工忠诚”让员工认可、相信企业;同时,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感染员工爱岗敬业,把个人发展融入企业发展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