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丽丝·莱辛是当代世界文坛声誉卓越的女性作家。《爱的习惯》就是一篇以两性问题为主题的短篇小说。在这部小说中,两位主人公追寻双性同体的状态和心情被莱辛刻画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2.
"爱与死"主题贯穿于沈从文情爱小说的始终。沈从文常说"爱与死为邻",爱与死在其情爱叙事中是联结在一起的,呈现出复杂多元的形态。沈从文之所以热衷于"爱与死"主题,这与其早年的传奇经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和湘西文化风情等几个方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王雁 《职大学报》2013,(6):48-50
冰心作品的爱的哲学由自然之爱、儿童之爱、母亲之爱三部曲构成,本文主要论述了冰心作品中体现的自然之爱。冰心从小生活在海边,和大自然结下了不解之缘,她爱祖国的大海、山川、花鸟、树木。冰心用她对大自然的超强感受力,用清新优雅、轻灵秀丽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自然的山水画。冰心对大自然的独特描写,成为她作品中闪耀着异彩的奇葩。  相似文献   

4.
柏拉图在《会饮篇》中通过宴会参与者对爱神不同的颂词,展示了关于爱的众多观点.爱能让人勇敢不畏牺牲,爱是美好品德之间的相互吸引,爱维持了大自然的和谐状态,爱是对属己之物的爱,爱也是对美的爱.柏拉图通过对这些观点的否定与整合,借助苏格拉底的叙述,最终为人们描述了爱的本质与功用.  相似文献   

5.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的文体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体学理论入手,对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进行解读。其独特的叙事视角、情节建构、象征隐喻,在表达情感、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扩展小说的审美维度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充分体现了福克纳在小说创作中注重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结合,使小说的主题思想得到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6.
《伤心咖啡馆之歌》是美国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代表作之一。在小说中,麦卡勒斯延续了她一贯的孤独主题,通过三个主人公之间爱与被爱的情感纠葛,向我们传达出一种绝望的孤独和爱的无能为力。  相似文献   

7.
双百方针提出后,出现了一系列反映知识分子婚爱生活的小说,文艺评论者们一致给予高度的赞扬和肯定。近半个世纪之后,细读特定历史时期的作品,其中故事内容的雷同、爱情主题的“道德化”,都让我们感到有重新阐释的必要。  相似文献   

8.
短篇小说集<好笑的爱>是昆德拉的第一部叙事性作品.该小说集共收入了七个短篇小说,各篇既彼此独立又保持了"同一主题的延续性".从小说的故事层面看,"性爱历险"是理解小说人物的独特精神标识,但事实上小说要表现的却并非性爱本身,而是这种性爱关系中隐藏的自我."喜剧"但"谁都笑不出来",这句话准确而形象地概括了<好笑的爱>在艺术表现方面的特点,悖论情境的设置和反讽为此特点形成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论爱的理论与实践--弗洛姆《爱的艺术》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爱的理论和实践是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学的核心内容。爱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回答 ,是具有创造倾向和成熟人格的人的一种能力 ;爱的本质是“给予” ;爱包括博爱、母爱、性爱、自爱、神爱等形式 ,但所有爱的形式都包含关心、责任心、尊重和了解等基本要素。掌握爱的艺术 ,既需掌握理论 ,又要亲身实践 ,并终身为之努力。研读《爱的艺术》 ,对促进我国的道德建设、引导国人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曹禺在《雷雨》中所塑造的蘩漪和奥尼尔在《榆树下的欲望》中塑造的爱碧都是独特魅力的女性形象。二者有许多相似之处,堪称异国姐妹。她们反抗压迫,追求个性解放,争取爱情自由,具有强烈反叛精神。她们从传统女性形象的解构,自我意识的彰显,社会意义的展现,悲剧诗性的建构等不同角度,展示了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