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万丽华 《科教文汇》2007,(5S):175-176
《黑暗的心》是英国著名小说家约瑟夫·康拉德的代表作之一,小说取材于康拉德1890年在刚果的探险经历。《黑暗的心》与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之间有着微妙的联系。整个航行就像是一个梦,并可以被看作是深入人的潜意识的旅程。在发现人性黑暗面的同时主人公马洛完成了他的道德拯救。  相似文献   

2.
康拉德在小说《黑暗的心》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利用丰富的象征意义深化了作品的主题及其思想内涵;本文从“黑暗”和“心”的象征意义来探讨这一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3.
花开     
一场雨,惊醒了我的梦。周围一片漆黑,不知是第几天,更不知道要在这黑色的孤寂里生活多久。我很害怕,一想到自己的未来,我的心就惶惶然地下沉。我紧紧地闭着眼睛,本能地想继续沉睡,但我能感应到一种力量在召唤我,这力量来自黑暗的外面……  相似文献   

4.
张朔 《百科知识》2021,(33):9-10
《陶庵梦忆》作为张岱的回忆性散文,许多篇目都在较平常的叙述中出现一些无法用常理解释的怪奇事物,读之颇有志怪传奇之味.通过整理、统计和分析,笔者认为,这些奇异叙事具有"凡中见奇" "留白不释""不悲不喜"的特征.这些特征对应《陶庵梦忆序》,可推理得出张岱写作《陶庵梦忆》写实与艺术再造二者为一体两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司汤达的《红与黑》,主要是描写下层平民一个木匠的儿子于连,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的野心膨胀和破灭的悲剧。书名红与黑,有人说红是代表拿破仑时代的军服。黑是代表王政复古年代的僧侣的黑夜。在我看来红是于连那颗不甘寂寞的心,黑则是那个时代黑暗的社会现实,最终黑夜熄灭了人们的热血。于是于连就成为这其中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从《黑暗的心》的主人公库尔茨出发,他从一个才华出众的崇高英雄堕落为一个道德败坏的无耻之徒,成了当时社会的牺牲品,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反英雄”,而该形象具有的反讽意义赋予了该书深刻的内涵,使其当之无愧地成为人类文学史上最具特色的小说之一。  相似文献   

7.
约瑟夫·海勒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小说家,他的作品《第二十二条军规》被认为是世界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小说之一.《第二十二条军规》也是黑色幽默的代表作.海勒用他高超的技巧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滑稽而又悲惨的世界.他用有趣而又令人震惊的语言展现了美国社会战时以及战后的黑暗官僚制度.本文试图通过不同角度解读《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多层次主题,使读者更好地了解这部小说.  相似文献   

8.
<正>"梦".自人类诞生以来就已经注入人们的魂灵心穴.但亿万年来.这"梦"的发明者却无人知晓.应该肯定地说:是天帝(地)及大自然的共同产物。而至于"梦"的形成.从古至今确没有一人能够解说的清楚。然而,今天我把我的"梦"桂芳的"梦"及魂灵相合巧遇之奇闻,向世人解说.并有形、有色、有景、有情地剖析展现在光天化日之下.并将怀揽这项"梦魔画"的发  相似文献   

9.
梦的追问     
梦,对于我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既寻常又神秘;天天与它相遇,却如同雾里看花,对它的底细看不清道不明。梦,有时是那么明媚美好,有时又变得黑暗狰狞,有时还会让我们迷茫,不知自己身在何处。梦,和我们若即若离,总在我们醒后依稀远去难以寻觅。梦,发于我们的大脑,亦如同大脑一样让我们捉摸不透。对于梦,我们不停地"追问"着;艺术家的幻想,让我们有幸进入"盗梦空间"一探虚实;科学探索者仍在探究"梦的速度"究竟几何?我们一步一步在接近着梦……  相似文献   

10.
《黑暗的中心》以叙述者马洛的刚果之行为线索,探索了殖民主义时期在极端理想主义的诱惑下殖民主义者的道德堕落和心灵扭曲.政治理想主义和殖民贸易的理想化结合使库尔兹远离故国亲人,蜕变为非洲丛林中的刽子手,最终精神崩溃在孤独和恐惧中死去.理想主义使库尔兹的未婚妻完全与世隔绝,脱离现实,她将库尔兹美化为欧洲文明的光明使者,因过度沉迷虚妄的幻想失去了生命活力,成为病态和死亡的象征,她是理想主义牺牲品的代表.库尔兹的崇拜者-年轻的俄国人为其殖民主义言辞彻底蒙蔽,自愿沦为殖民暴力统治的马前卒,使前者愈加狂妄自大,最终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黑暗的中心》深入分析了蜕变为空想和妄想的理想主义对人生和社会的灾难性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正>上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对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作出了全面部署。中国梦是国家富强梦、民族振兴梦、人民幸福梦,也是科技腾飞梦。科普科幻创作是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展现中国梦,是我们的重要责任和特殊价值所在。刘慈欣同志创作的《三体》荣获世界科幻小说大会雨果奖,这是中国科普科幻事业发展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科普科  相似文献   

12.
梦的理由     
人一生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约有五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做梦。梦的奥秘无穷,探索梦的奥秘是当代生命科学前沿阵地之一。 如果把史前初民对梦的兴趣也算是一种“研究”的话.那么可以将这部漫长的研究史分为两段:在1900年弗洛伊德发表的《释梦》以前,对梦的探索主要是巫师、法老、先知、教士、牧师。所有这些人对梦的兴趣虽然反映了人对自身的普遍关注,但并未给予这种奇特的现象以多少科学的说明。他们  相似文献   

13.
二十岁,梦开始醒的年纪. 忙碌得无暇顾及外面的树木枯荣,心却荒芜得像是在深冬. 偶尔看看薛涛词,读读三毛的只字片语,一度向往成为那种美好植物一般的女子,在喜欢的或者自己描绘的世界里任意欢喜.可是,这一切就像梦一样遥不可及.  相似文献   

14.
戴志刚 《金秋科苑》2009,(22):146-146,148
《嘉莉妹妹》是美国作家西奥多.德莱塞精心刻画的一个美国梦的追寻者形象。本文结合存在主义观点解读《嘉莉妹妹》,分析主人公嘉莉妹妹在追梦过程中对人生本质的思考与探索,指出在"上流社会"背后隐藏的虚伪性。在美国历史上最动荡不安的时期,西奥多.德莱塞以他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当时的美国社会。  相似文献   

15.
戴志刚 《今日科苑》2009,(22):146-146,148
《嘉莉妹妹》是美国作家西奥多.德莱塞精心刻画的一个美国梦的追寻者形象。本文结合存在主义观点解读《嘉莉妹妹》,分析主人公嘉莉妹妹在追梦过程中对人生本质的思考与探索,指出在"上流社会"背后隐藏的虚伪性。在美国历史上最动荡不安的时期,西奥多.德莱塞以他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当时的美国社会。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末年郭店楚简等新出土文献问世后,新的知识与见解也随之而来.笔者基于此新知见,对孟子性善论的形成过程有一系列论考.本文即其中探讨《五行》与孟子思想关系的部分.孟子思想的形成虽然受到了子思《五行》的影响,但其中不动心体验往后的修养模式,却完全舍弃了《五行》中的理论.也就是说,孟子 舍弃了《五行》中"性即气"的思维,将"心"放置在"气"的上位,并以"心"为基础展开了四端说.通过这种立足 于"心"的修养论,孟子彻底解决了"性即气"思维模式中所包含的问题.而这种从"气"至"心"的转换,正是使孟子成为独具一格之思想家的重要之处.  相似文献   

17.
《大众科技》2008,(11):9-10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新奥尔良的科学家已培育出世界首只能在“黑暗处发光”的猫。  相似文献   

18.
来信选登     
适逢《情报杂志》创刊十周年之际,遥祝贵刊越办越好,日新月异。《情报杂志》在情报学期刊的园地里虽是一株新苗,但她秀丽多姿,超群脱俗。虽无震世聩耳之作,但栏目多变,别出心裁,常常令人耳目一新。新辟的“情报文学”、“情报艺术”、“情报文化”栏目,更是独家生产,令世人关注。《情报杂志》与我关山阻隔,却心革梦牵,企盼下期刊物的到来,犹如等待同情人相约的心情。她已成为我生活中不可多得的朋友。  相似文献   

19.
侯庆华 《科教文汇》2013,(22):97-97,99
《嘉莉妹妹》是美国著名小说家西奥多·德莱塞的第一部作品,也是美国自然主义文学中的代表作。本文将以小说《嘉莉妹妹》为研究对象来分析自然主义在小说中的体现,旨在从美国梦与现代女性两个全新的角度探讨《嘉莉妹妹》中的自然主义。  相似文献   

20.
《呼啸山庄》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诗人和小说家艾米莉.勃朗特的代表作品。她创作的唯一一部小说《呼啸山庄》奠定了她在英国文学史以及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牡丹亭》即《还魂记》,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明代浪漫主义洪流中的一支奇葩。汤显祖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呼啸山庄》和《牡丹亭》的生死爱情,超越了时代和地域的界限,闪耀着同样动人的光芒,如此,从作品诞生的社会背景和作者个性特征两方面考察两部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探索其中异曲同工之妙,更能体味作品之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