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在社会舆论上实行对敌人一律和对人民允许不一律的方针,是毛泽东为社会主义中国规定的出版自由(即新闻自由)的立法基调。“五·四”运动之后的毛泽东明确指出,我对于绝对的自由主义,都只认为于理论上说得好听,事实上是做不到的。他主张实行改革,以外争国权,内图民权。他说,各种改革,一言以蔽之,由强权得自由。在以后的实际斗争中,他主张通过流血斗争从反动政权夺取自由。由此开始,毛泽东明确地把自由、报刊同无产阶级的阶级专政联系在一起。这一点,在1925年他写的《<政治周报>发刊理由》体现得异常鲜明。他说:“为什么出版政治周报?为了革命。为了使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2.
从投身革命之日起,毛泽东就将报刊宣传作为政治斗争的工具.1925年,他在为《政治周报》撰写的《发刊理由》中指出:"为什么出版政治周报?为了革命."[1]在长期战争年代,作为一位既指挥打仗、又领导宣传的身兼二职的革命领袖,毛泽东具有倚马可待的快速写作本领,但他从来不为快而快,他认为对具体问题要作具体分析,新闻媒介对新闻要有所选择,根据斗争需要或急或缓或舍.  相似文献   

3.
随感杂谈是一种务虚式富有文采的短论。广义地讲,也可称之为杂文。在毛泽东光辉战斗的一生中,他一向十分重视这类评论文体的应用与写作。早在青年时期,为了从事革命运动,宣传革命思想,在他主编出版的《湘江评论》、《政治周报》等报刊上曾经辟设了“湘江杂评”、“放言”、“反攻”等引人瞩目的短论专栏,不断发表由他撰写的杂谈、随感式的精悍短小的言论,或针砭社会锢弊,或倡导妇女解放,或揭露帝国主义阴谋诡  相似文献   

4.
50年前,毛泽东同志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的不朽论著。他在《讲话》中鲜明地提出:作为整个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的文艺工作,要达到“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帮助人民同心同德地同敌人作斗争”之目的,文艺工作者就应该解决好“立场问题、态度问题、工作对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一生同报纸结下了不解之缘,早在五四运动时期,毛泽东就投身于新闻实践活动。1918年10月,他参加了中国第一个有组织的新闻学术团体——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1919年7月,毛泽东主编《湘江评论》,后又接手主编《新湖南》。在新闻实践活动之外,毛泽东还开始从理论上探索新闻对于社会的作用。1925年12月,毛泽东在《〈政治周报〉发刊理由》一文中,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点,着重从报刊的使命等方面阐述了革命报刊的性质和任务。抗日战争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战争环境,毛泽东以其丰富的报刊实践经验,多次撰文或题词,指导党的新闻工作。他继承了…  相似文献   

6.
毛主席的好接班人英明领袖华主席,把全国人民盼望已久的《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出版发行了。《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出版发行,这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我们大队是英明领袖华主席视察和劳动过的地方,一九七○年七月二十九日,华主席来到我们大队视察,和我们一起参加劳动。他谆谆教导我们要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贫下中农绝不辜负华主席的期望,一定要读一辈子毛主席的书,干一辈子革命。四月十五日,我们大队红旗飘扬,锣鼓喧天,迎接金光闪闪的《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大家手捧红宝书,禁不住热泪盈眶。并激动地说: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粉碎“四人帮”后才六个月,就把《毛泽东选集》第五卷送到了贫下中农和全国人民手里。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作出的每项决定,每个部署,都闪耀着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光辉,代表了亿万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心愿。《毛泽东选集》第五卷是我们反修防修,继续革命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学习《毛泽东选集》第五卷,深深怀念伟大领袖毛主席,无限热爱英明领袖华主席。我们贫下中农永远不会忘记,在那豺狼当道,魔鬼横行的万恶的旧社会,是伟大领袖毛主席、战无不胜的  相似文献   

7.
1989年5月1日,《世界经济导报》发表一篇题为《我们需要一个自由地讲真话的环境》的署名文章,它把胡绩伟同志主张的“人民性”高于党性作了直截了当的表述。文章说:“对于党报来说,无论从历史上还是从逻辑上看,人民性是第一性的,党性是第二性的。”并认为“过分强调新闻的党性而忽视其人民性”,“就不可避免地造成某些新闻专制的倾向”。论据何在呢?文章举了三例: ——1957年的反右运动中,许多新闻媒介异口同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逝世后,有关他生前的一切,无论中国人和外国人都有浓厚的兴趣。为什么呢?对外稿《有关毛泽东的书在中国畅销不衰》(新华社6月10日播发),回答了这个问题。因此,稿件播发后,引起了海内外新闻媒介的广泛注意。法新社作了详细转播,美联社也作了扼要介绍。此外,《中国日报》、《新加坡联合导报》,香港《文汇报》,  相似文献   

9.
杨莲霞  戚睿群 《传媒》2024,(4):81-83
《向导》周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份政治机关报,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的舆论阵地。本文从《向导》周报的时代背景、主要宣传内容、时代价值等方面探析党报的舆论导向作用。《向导》周报将党的理论宣传放在首位,旗帜鲜明地传递了党的信仰,为中国人民的革命指明了前行的方向,在党报创办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在百年后的今天,依然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与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以下简称《考察报告》)是毛泽东在大革命后期所写的一篇重要文章。它首先刊登在1927年3月5日出版的中共湖南区委机关刊物《战士》周刊第35、36两期合刊上。3月12日出版的中共中央政治机关报《向导》周报第191期转载了其中的第一、二两部分,即(一) “农村革命”,(二)“革命先锋”,但未能将第三部分,即“十四件大事”转载。对此,长期以来史学界认为,是陈独秀等人“锁住了真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高度重视新闻的指导性功能,始终强调新闻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毛泽东深谙新闻的特点和新闻媒介的性质,处处注意突出新闻的可受性和新闻媒介的特色。他关于新闻宣传“又要有大方向,又要新鲜活泼”的主张,是毛泽东新闻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这一主张,是社会主义中国新闻政策的理论依据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新闻法规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立法指导原则。毛泽东主要从指导工作,统一思想的需要看重新闻的指导性功能。他不只一次地提出,各级党委要把报纸拿在自己手里,作为组织工作的一个武器,反映政治、军事、经济又指导政治、军事、经济的一个  相似文献   

12.
人们谈到新闻宣传,常常会想到毛泽东在《〈政治周报〉发刊理由》中提出的名言: 我们反攻敌人的方法,并不多用辩论,只是忠实地报告我们革命工作的事实。敌人说:“广东共产”。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东内哄”。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勾联俄国丧权辱国”。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治下水深火热民不聊生”。我们说:“请看事实”。  相似文献   

13.
新闻的生命是真实,真实的本源是事实。早在1925年,毛泽东同志在广州创办《政治周报》时,在“发刊理由”中写道: 我们反攻敌人的方法,并不是多用辩论,只是忠实地报告我们革命工作的事实。敌人说:“广州共产”,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勾联俄国丧权辱国”,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治下水深火热民不聊生”,我们说:“请看事实”。  相似文献   

14.
刘会军  张恒 《传媒》2024,(8):84-86
五卅运动前后,“反赤”风潮兴起。《向导》周报对此强烈回击,力促革命动员,通过鲜活实例将帝国主义和军阀的倒行逆施公诸于众,以此深刻剖析“反赤”本质,消解“反赤”动力。《向导》通过大力宣传军阀勾结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政治现状与“打倒列强除军阀”的革命任务以彰显革命斗争的正义性与解放性,进而达到强固思想战线、开展革命动员的政治效果。这一过程所蕴生出的革命认知及话语体系在宣传动员中得到广泛认同与传播,可谓大革命的先声。  相似文献   

15.
对于马克思主义新文风建设的论述,是毛泽东新闻思想的又一个重要内容。 毛泽东对文风的高度重视,再次显示他是一位伟大的辩证法大师:他把内容和形式都放到重要的位置上;他不但要求新闻媒介刊播革命的内容,而且刻意追求表现这些内容的形式与风格的优美和精采。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毛泽东极其精辟、经典地阐述过这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1949年8月18日,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一文,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中国人民赶走帝国主义者的愉快心情.司徒雷登何许人也?毛主席为什么说他是大使老爷?这位大使老爷与中国大陆有些什么恩恩怨怨?重新翻开历史档案,我们可以发现许多鲜为人知的东西.  相似文献   

17.
在长期的民主主义革命和此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以毛泽东为首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充分发挥新闻媒介作用,形成了一整套新闻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宝库。 毛泽东在新闻理论建设方面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一是提出了新闻报道“只是忠实地报告我们革命工作的事实”和“请看事实”的基本思想。他要求根据事实真实地进行报道,并规定了新闻报道用事实说  相似文献   

18.
舆论监督是指这样一种社会行为:人民(包括新闻媒介)随时对政府机构及其领导人的活动进行了解和评论(批评、赞扬或提出建议)。狭义的舆论监督特指新闻媒介对社会不良现象的批评以及对于政府和政党的批评,促使其修正错误。新闻舆论监督的理论依据,通常可追溯到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等马列经典作家的革命理论和革命实践。马克思曾写道:“唯一有效的监督──报纸。”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的第二天就宣布:“我们愿意让政府时时受到本国舆论的监督。”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同黄炎培先生谈话时说,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  相似文献   

19.
张玉 《今传媒》2003,(3):4-6
在中国革命斗争过程中;毛泽东不仅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领导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而且,他也是卓越的报刊活动家。 1919年五四运动后,毛泽东的报刊活动有;创办和主编湖南学生联合会报《湘江评论》,承编了湖南湘雅医学专门学校学生自治会会刊《新湖南》;帮助改革了湖南通俗教育馆的《湖南通俗报》;发起创办了《湘潭教育促进会会报》等。  相似文献   

20.
孙于麟 《新闻世界》2023,(11):113-116
建党之初和大革命时期,《向导》周报开辟了“读者之声”栏,呈现了《向导》周报的编读往来,为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思想提供了独特窗口。编者与读者以“读者之声”为阵地,就中国革命对象、动力、目的等问题作了积极探讨,起到了化游弋读者为忠实粉丝、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力、推进中国革命进一步发展的作用“。读者之声”作为《向导》周报的特色专栏,为编者和读者交流提供了平台,为后世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文献资料,具有超时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