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制度创新环境与中国绿色技术创新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创新要朝绿色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纳入区域污染排放强度,使用SFA的方法测算中国各地区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之后考察制度环境、要素市场扭曲、资源投入比重、政府行为等因素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中国工业部门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东部相比于西部并未表现出较高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2)制度环境的优化、地区居民文化素质水平的提升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具有积极影响;(3)要素市场扭曲、政府对创新活动的资助、创新要素的资本化、劳务费所占比重等因素则不利于绿色创新技术进步,企业自有资金比重的升高对绿色创新技术进步的影响也不明显。研究的政策含义是:进一步优化创新的制度环境,发挥市场的价格决定机制,改善要素配置效率是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2007-2016中国工业省级面板数据,构建系统GMM和动态门槛模型,验证了直接管制型、经济激励型、公众参与型等环境规制工具对不同地区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果和门槛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针对不同地区,各种环境规制工具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对东部地区而言,经济激励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一阶滞后效应和双门槛效应,直接管制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不显著。对中部地区而言,直接管制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存在显著的一阶滞后效应和单门槛效应,经济激励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不显著。对西部地区而言,直接管制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存在显著的一阶滞后效应和双门槛效应,经济激励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也不显著。同时,公众参与对各地区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针对市场型环境规制,从企业微观视角研究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在包含市场型环境规制、风险承担水平、环境责任与绿色技术创新的研究框架下,以2010—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Tobit模型研究发现:(1)市场型环境规制促进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且这种影响是持久的,风险承担水平可以增强市场型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正向影响,环境责任则发挥了部分中介功能;(2)市场型环境规制对重污染行业和小规模的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促进效应更强。因此,企业应合理控制风险承担水平、加强环境责任、积极进行绿色技术创新,从而赢得长期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4.
王娟茹  张渝 《科学学研究》2018,36(2):352-360
结合计划行为理论,以高端制造企业为例,探讨了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绿色技术创新意愿与绿色技术创新行为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和相互作用程度。层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环境规制中的命令控制型和市场激励型均对绿色技术创新意愿和行为有显著的直接正向诱导作用,其中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意愿的诱导性更强,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行为的诱导性更强;绿色技术创新意愿能够对绿色技术创新行为产生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研究结果还表明:绿色技术创新意愿在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与绿色技术创新行为之间所起的中介作用具有差异性,对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与绿色技术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发挥着完全中介效应,对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与绿色技术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发挥着部分中介效应,这揭示了“不完全规制”现象背后产生的原因以及“波特假说”得到进一步支持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5.
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AM),以全寿命周期成本(LCC)评价测算系统为例,采用情景实验法,考察模块化设计对绿色建筑LCC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实验表明:模块化设计正向影响使用者对LCC技术的采纳意愿,并存在直接和间接的两条影响路径。即模块化设计直接提高了使用者采纳意愿,同时还通过易用性、有用性和风险感知的不完全中介,正向影响了采纳意愿,是绿色建筑TAM的一个显著性外部因素。研究提供了企业采纳绿色建筑技术的新视角,并丰富了服务模块化和技术接受理论。  相似文献   

6.
我国专利运营策略与标准化策略尚处于起步阶段,面对"专利丛林"和专利标准化技术贸易壁垒,如何制定合理策略对行业发展有着战略意义.基于演化博弈论建模分析和仿真,行业内多个企业之间存在博弈情况下,探究标准化与专利策略对技术创新扩散的影响.研究发现:标准化通过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技术创新扩散的潜在市场,潜在市场收益是影响标准化与专利组合策略的关键因素,掌握领先技术专利的新兴技术企业对技术创新扩散起着主导作用,在新兴技术未对传统技术具备压倒性领先优势的情况下,专利费对行业内企业采纳创新技术、实现技术创新扩散起到关键作用.传统技术企业和新兴技术企业收益和决策均受到潜在市场收益、采纳者数量、专利费用等因素综合影响,并处于非线性动态变化过程.研究结论:为推进有利于技术创新扩散的演化稳定策略,新兴技术企业应综合考虑标准化对潜在市场的影响、专利收费对技术采纳者的影响、采纳者之间的技术和市场竞争演变分析.政策应推动扩大新兴技术市场规模,降低新兴技术创新扩散壁垒,补偿新兴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扩散外部性,防止标准必要专利挟持,推进技术创新扩散.  相似文献   

7.
针对高新技术实施严格的出口管制是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用以维持技术领先优势、保持技术垄断地位的战略手段之一,这种管制会对被管制国的技术创新产生巨大冲击。本文选取A股上市企业面板数据,通过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围绕国外技术管制政策,对中国技术创新的影响展开研究。实证检验发现,在技术管制政策下,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投入和产出均显著增加,但技术创新效率有所降低,且提高了技术创新成本;不同行业的高新技术企业受技术管制政策的影响并不一致,生物制药与新材料行业内企业的固有创新路径未发生较大改变,而电子、通信和计算机相关企业均加大了研发投入,创新效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8.
随着工业化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环境规制及导致经济方式发生根本改变的绿色技术创新成为研究热点.本文通过理论模型分析排污税、排污许可证、统一的排放标准三种环境规制政策与企业采纳绿色技术程度之间的关系发现,当传统技术和绿色减排技术的边际减排成本(MAC)曲线存在交点时,三种规制政策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与扩散的影响模式相同;企业采纳绿色技术的程度与环境规制政策强度呈现“倒U型”关系.若考虑企业的边际减排成本等异质性,则企业采纳绿色技术的程度与环境规制政策之间的关系会呈现更为复杂的非单调关系,可能存在“倒W型”.合理的环境规制政策配合适度的严厉性可以激励绿色技术创新,有利于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相似文献   

9.
《软科学》2018,(2):93-95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以高端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将主观规范分为企业环境伦理和政府环境规制两个维度,分析了主观规范对绿色技术创新意愿和绿色技术创新行为的直接影响,探讨了绿色技术创新意愿在其中所起的中介作用。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环境伦理和政府环境规制均能正向影响绿色技术创新意愿,但政府环境规制发挥的作用较大;绿色技术创新意愿能积极影响绿色技术创新行为,并在企业环境伦理与绿色技术创新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政府环境规制与绿色技术创新行为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刘春明  郝庆升  周杨  陈旭 《情报科学》2019,37(7):151-157
【目的/意义】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消费者从电子商务平台购买商品已经成为习惯,研究影响绿色农 产品消费者信息采纳行为的因素及其作用关系,对于推动绿色农产品网络消费有着积极的作用。【方法/过程】本文 在绿色农产品电商平台信息采纳行为理论研究基础上,构建信息采纳行为理论模型并通过实证检验绿色农产品电 商平台信息采纳行为影响因素的作用关系。【结果/结论】信息感知有用性、信息人满意度、平台环境安全性、平台信 息技术对电商平台中绿色农产品消费者信息采纳意愿产生正向影响。而信息采纳意向对信息采纳行为产生正向 影响,其中信息采纳意愿是信息采纳行为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11.
跨国公司海外技术创新与技术转移模式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云  王硕 《预测》2004,23(6):38-42
本文基于经济全球化背景,结合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FDI)的战略安排,着重对先进工业国家的跨国公司技术创新特别是其海外技术创新模式以及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转移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研究提出了发展中国家应对的战略选择途径和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从跨国贸易角度出发,对跨国贸易活动中贸易方产品产生需求优势的数学机理进行详细分析,分析表明设置标准壁垒会对出口国产品的需求产生明显影响。在此分析的基础上,对贸易进口国出于保护国内产业市场而设置标准壁垒与贸易出口国突破标准壁垒过程中的一系列博弈行为进行分析。在目前我国标准亟待输出迫切的背景下,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以促进我国标准实现国际化。  相似文献   

13.
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形势十分严峻,全球性环境问题与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国际社会围绕应对和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各种制度安排迅速发展,对国际政治外交和国家之间的竞争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全面分析了全球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发展和国际可持续发展进程的影响,讨论了科学技术在解决全球环境问题中的独特作用,并结舍我国的具体国情提出了科技应对策略的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14.
邸敬涵  温宗国 《资源科学》2021,43(3):612-625
资源产品大规模的国际贸易在对全球资源进行再分配的同时,也产生了显著的跨境环境影响转移。传统仅从国家或产业层面评估国际贸易中单一环境要素的隐含流已远无法满足国际谈判与博弈中的精细化决策要求。本文以铜资源为例,应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构建了产品级、多环境要素的国际贸易环境影响及隐含流核算体系,选取了2018年6种铜资源产品的国际贸易数据,核算了铜资源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对各国带来的环境影响变化及在各国之间形成的多环境要素隐含流。分析发现:①不同资源产品在生产加工过程的环境影响类别、国际贸易带来的环境影响变化和所形成的隐含流规律等方面均具有较大差异。②铜资源产品的国际贸易带来了全球环境影响的显著增加,其中,约97%来源于铜矿、粗铜、精炼铜等原材料产品的贸易,主要流向原料国,其余3%的贸易环境影响增加来源于铜废料的国际贸易,主要由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承担;③总体上,在铜资源的国际贸易中主要形成了“发达国家→中、印等发展中国家→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全球环境影响转移链条。根据研究所得结论,建议在资源产品国际贸易谈判博弈和环境政策制定中,应综合考虑多环境要素,并结合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对不同资源产品予以精细的差别化管理。  相似文献   

15.
采用2001—2017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基于标准体系构建代表地区知识扩散和吸收能力的标准化水平评价指数,并将其纳入改进的知识生产函数,分析包括标准化在内的各要素对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产出形式(如地区生产总值)相比,创新产出更加依赖于知识存量,同时受到区域知识扩散和吸收能力的影响;知识存量和区域标准化水平对创新产出存在溢出效应,规模报酬递减;在创新知识产出过程中,研发资本、研发人员、知识存量、标准化水平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最后建议我国各地区基于不同的投入要素结构制定不同的创新激励政策,提高研发资本和研发人员对创新产出的贡献、知识存量对创新产出的规模报酬、区域对创新产出的消化和吸收能力以及标准化水平对创新产出的规模报酬。  相似文献   

16.
江涛  张倩倩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6):177-184
基于"一带一路"沿线48个国家2009至2018年的跨国面板数据,对标准合作、标准示范和标准主导3类模式下中国标准走出去的出口贸易总效应、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产品出口贸易效应以及域内贸易效应展开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标准走出去在3类模式下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出口贸易效应,在SITC分类产品上的出口贸易效应呈现出显著的异质性特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具有显著正向的域内贸易互惠效应.结果表明中国在实施标准走出去过程中应注重标准合作、标准示范以及标准主导3类模式的协同推进战略,加强对标准走出去贸易互惠效应的宣传力度.最后依据研究结论提出,中国要在建立自有标准的基础上更加重视标准走出去战略,逐步建立起与"一带一路"市场需求相匹配的高质量标准体系,通过标准示范效应推进出口贸易增长,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认识到中国标准走出去是一项实现沿线国家贸易互惠共赢的利好政策,是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7.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房地产开发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出越来越明确的要求。以住宅小区建设项目为例,从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营运期环境影响评价两个方面对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唐震  张露  张阳 《科研管理》2022,43(12):1-13
   技术标准主导权深刻影响着全球治理的格局与制度安排。“中国水电”“走出去”是中国践行全球治理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的重要非正式机制之一,中国水电工程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市场份额都位居世界领先,但仍严重受制于欧美国际主流工程技术标准,影响中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大国作用的发挥,这对探索中国水电工程技术标准国际化的可行模式和有效路径提出迫切要求。与此同时,欧美国际主流工程技术标准都经历了由国内规范至国际标准成功转化的过程,其中,世界标准之源——英国标准协会(BSI)在英国水电工程技术标准国际化过程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内在逻辑值得探究与借鉴。因此,本文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角色理论及技术标准扩散理论,遵循“动因-行为-结果”的逻辑主线对BSI进行案例研究,深入剖析英国水电工程技术标准国际化驱动因素、模式及其演化路径等内在规律,并在中英水电工程技术标准对比基础上,对中国水电工程技术标准“走出去”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论零售业全球化趋势及中国的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零售业全球化已是不争的事实,其中欧美零售企业走在了前面。本文主要介绍零售商全球化的特征和动因,以及在全球化过程中使用的战略。加入WTO后,中国承诺2004年要全面开放零售业,因此中国的企业一定要尽快地融入到全球化的进程中去,无论是在国内与跨国公司竞争,还是走出国门开展跨国经营。  相似文献   

20.
中国能源消费与大气环境响应关系及节能减排对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邵超峰  张裕芬  鞠美庭  冯银厂  刘伟 《资源科学》2008,30(12):1796-1802
基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能源消费趋势,探讨了我国能源消费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能源利用强度低、结构不合理是引发区域大气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我国能源消费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从能源结构与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污染物排放与大气环境质量两个方面探讨了能源消费与区域大气环境的响应关系,提出了建立社会经济目标(区域规划指标)和环境目标(城市环境质量达标、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约束条件下的能源结构调整与节约思路。同时借鉴国外节能减排措施及经验,针对我国节能减排目标和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