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新闻标题制作中,问号得到特别青睐.越来越多的纸媒新闻引问号入题,形成"问号新闻"."问号新闻"为新闻传播增添了活力,同时也引发了诸如新闻真实性、媒体公信力、新闻职业道德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媒体只有对"问号新闻"把握好一定的原则和度,并注重媒体自身品位的塑造和提升,才能使"问号新闻"呈现良性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刘佳琦  刘杰 《传媒》2018,(9):54-56
随着媒介融合步伐不断加快,近几年来,多家媒体充分运用电视媒体的优势,积极吸取当代新媒体动漫传播经验,开创了电视新闻节目运用动画模拟形式的新格局,并称之为"动新闻"."动新闻"作为一种新的技术驱动的新闻叙事方式,目前已被诸多媒体广泛应用.从2009年台湾《苹果日报》的"动新闻事件",到2015年新华网新版上线并引入"动新闻"模式,这一变化过程无不体现了媒介融合时代新闻制作与传播形式的重要变革趋势.基于此,笔者通过对"动新闻"出现的社会必然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重点阐述了融媒时代"动新闻"实践的三种模式(《苹果日报》、新华社、《新京报》模式),以此凸显"动新闻"在新闻传播及时性、真实性、新闻道德伦理、新闻版权界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前,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节目形态上基本呈现两种发展态势--言论性新闻评论与述评性新闻评论.言论性新闻评论以语言表达观点为主,观众从语言中获取观点,可谓之"听"新闻,以<央视论坛>为典型代表;述评性新闻评论以画面叙述新闻事实,观点蕴含于画面事件之中,观众从画面中领会创作人员或媒介传递的观点,可谓之"看新闻",<焦点访谈>为典型代表.这两种节目形态拥有各自固定的收视人群,都有着各自的特点与发展前景.本文从"听"与"看"的角度切入,通过<央视论坛>与<焦点访谈>分析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走向.  相似文献   

4.
"新闻策划"兴起于上个世纪90年代,起初的目的是为了改变以往新闻报道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党八股、枯燥乏味、不注重传播效果的弊病,并通过提高报道质量来吸引读者。时至今日,策划行为虽然早已在各大媒体的新闻传播活动中被广泛应用,但"新闻策划"在理论和实践上还颇有争议,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新闻学术界在"新闻策划"方面的种种争议作一番概括,并提出自己一点不太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论"新新闻主义"内在的不平衡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新闻主义"的出现是西方新闻报道方式沿革过程中的一个奇特现象.它轰动一时又很快没落,在其繁盛的十几年里备受争议.本文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新新闻主义"对文学性技巧在新闻中的运用和它既现实又艺术的写作思维,与传统的新闻报道格格不入."新新闻主义"这两方面的创新导致自身所难以克服的内在的不平衡性,使得它在新闻与文学两级中摇摆不定,最终不见容于恪守传统新闻真实性原则的新闻界.  相似文献   

6.
就报纸等平面媒体而言,新闻"表情"也就是新闻编排形式的集合,它是新闻事实借助版面语言的"呈现"方式. "表情"组合强化阅读"自发、自主、自省" 新闻"表情"既包含着文字细节、线索梳理等情节要素,也以强弱、轻重的结构组合直观展现着编者的新闻价值取向."表情"在以版面编排手段包装新闻的同时,也潜在传达出编者的新闻情绪.  相似文献   

7.
因肆虐洪水的巨大破坏力造成的灾难后,形成了一个以灾情为核心,纷繁复杂的"新闻场".洪灾"新闻场"呈现的是俯拾皆是的碎片式新闻图景;洪灾报道应该围绕最严峻的灾情,选择性地对新闻事实进行真实、客观、公正的报道.  相似文献   

8.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样的事件,不同的媒体发出不一样的新闻,新闻价值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记者的发现.如何提高新闻的发现能力?可以从新闻的五个要素着手突破.这五个要素分别是重要性、扩展性、连续性、贴近性和趣味性.-起新闻事件通过在这五个方面的深入考量挖掘,定能产生许多新的"不同"发现.  相似文献   

9.
从“动新闻”事件谈新闻报道的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11月底,壹传媒《苹果日报》推出了一种新的报道方式——"动新闻",以精细的3D动画形式再现暴力凶杀案等新闻事件,标榜以全新的写实动漫方式呈现新闻,手机网络皆可下载阅读。而此种报道方式也引起了强烈争议。2009年11月26日上午,约有20个台湾民间团体来到壹传媒大楼抗议.强烈指责“动新闻”以大量模拟动画方式报道色情、  相似文献   

10.
在采访中,记者特别要注重挖掘那些隐藏在大量新闻事实中的、有起因有悬念有结果的事件,这就是记者的"事件意识". 怎样强化"事件意识"? 记者有没有"事件意识",对采访对象的体现、对新闻素材的挖掘都会呈现很大差异.如何强化新闻采访事件意识?  相似文献   

11.
VR新闻以360度全景画面与第一人称视角的沉浸体验突破传统报道模式,大大丰富了新闻传播的内容与形式.2015年起,国内媒体开始对"VR+新闻"模式进行尝试,其中专题报道作为我国网络媒体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重要表现形式,逐渐与VR技术紧密结合.本文以央视网"VR浸新闻"栏目专题报道为例,从呈现方式、传播特点、内容特色、受众...  相似文献   

12.
南京的媒体在激烈的竞争中将新闻之眼投向了社会新闻,从贴近性的角度看做得不错。但也有一些新闻做得有些出格了。比如“暗访卖淫女”的节目,将记如何与卖淫女接头、商谈、及卖淫女脱衣的镜头详细的呈现在了银屏上:比如“中介里的争端”的节目,将争议双方的对骂、对打,甚至连滴落的鲜血都给了特写性镜头。这样的新闻看了让人有种不适感,有些群众将之怒称为“新闻三级片“。  相似文献   

13.
地市报的优势在本土新闻.笔者认为,做好本土新闻的"延伸报道",是把本土新闻做足、做好乃至做到极致的有效途径. 所谓的本土新闻"延伸报道",指的是对"本土新闻"的外延进行的报道活动.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途径人手.  相似文献   

14.
韩姝  阳艳娥 《传媒》2021,(10):60-62
在短视频快速普及的背景下,主流媒体在融合创新的进程中开始尝试"短视频+新闻"的报道方式,尤其是政务新闻呈现短视频化的发展趋势.结合"央视新闻"等案例可以看出,政务新闻的短视频化特性主要表现在主题微观、叙事诙谐、镜头冲击力强等方面,也存在完整性欠缺、同质化严重、植入式拼接、用户参与度低等问题,需要通过丰富短视频报道的形式,拓展"直播+短视频""H5+短视频""VR+短视频"等政务短视频新闻的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在国内关于新闻生产有限的研究文献中,宣传管理大多被当作一种"结构性"制约因素,甚至被当作某种压制性权力因素来考察的 [1].我要尽力表明的观点是:对于新闻生产来说,作为一种社会系统的宣传管理兼具"制约"和"使动"两个方面的作用,正如吉登斯所言:"形形色色的制约形式也都在不同方式上成为使动的形式.  相似文献   

16.
徐翠萍 《传媒》2018,(13):52-54
"数据新闻"在互联网时代才真正迎来了自己的全速发展时期.文卫华、李冰在《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新闻报道——以英国<卫报>为例》一文中将"数据新闻"定义如下:数据新闻形式上图表数据为主,文字为辅;实践上,记者通过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挖掘等,或从海量数据中发现新闻线索、拓展新闻主题,最后将数据用可视化技术,以形象化、艺术化方式呈现,为读者提供系统客观的报道和良好的阅读体验.这是笔者认为最符合中国数据新闻现状的定义.在国际数据新闻领域,《卫报》是业界公认的先锋和模范.作为英国第二大全国性日报,《卫报》充分将传统媒体与新技术巧妙结合,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数据新闻形式.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高等新闻教育发展"三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高等新闻教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据2004年11月21日在西安举行的教育部全国高校新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全体会议透露,目前我国高校所设的新闻传播类专业已达480个①.全国高等新闻教育呈现出老牌新闻院系"锦上添花"、改革开放初就创建的新闻院系"你追我赶"、顶尖级名牌高校新建新闻学院"争先恐后"、各种类型高校创办的新闻传播专业"遍地开花"的新局面②.纵观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推动我国高等新闻教育发展,离不开领导、带头人和机制三要素.  相似文献   

18.
本文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如果没有历史发现者对具有新闻价值的历史事实的"发现",历史活用为新闻就很难实现;在"历史"活用为新闻的过程中,历史发现者的"发现"是创设新闻由头的关键.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历史发现式新闻"比"历史新闻"的提法更能够体现出历史之与新闻的合法关系,因而更容易为人所理解和接受.  相似文献   

19.
丛红艳 《传媒》2021,(14):56-57,59
数据新闻是以新闻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对数据进行收集、整合、挖掘、呈现的报道形式.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数据新闻已发展成为集叙述工具、技巧和方法为一体的成熟报道类型,国内外的新闻媒体纷纷对数据新闻进行尝试与应用.财新网"数字说"这一成功案例紧密围绕数据新闻要素,展现出在媒体融合时代数据新闻生产实践具有参考价值的特色与创新.  相似文献   

20.
滕锐  张平 《传媒》2021,(20):94-96
全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媒介融合形态,彻底革新了新闻生产理念与舆论传播生态,构建出具有"全程""全息""全员""全效"特征的"四全"新闻舆论传播体系."全程"媒体实现了新闻全程的媒介参与;"全息"媒体创新了新闻呈现的表现形式;"全员"媒体优化了新闻生产的资源联动;"全效"媒体提升了新闻传播的精准效能.体现出新闻舆论与媒介资源的互通互融,是实现新闻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可行化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