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孟令雪  过仕明 《情报科学》2019,37(11):94-98
【目的/意义】构建新型智库产品微博传播影响力指标体系,对深化智库产品理论研究、提高其传播影响力 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方法/过程】基于信息传播理论及智库产品微博传播影响力研究,从微博、用户信息、产品质 量及传播效果4个维度构建新型智库产品微博传播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建立 新型智库产品微博传播影响力的评价公式,同时选取中能智库15个新型智库产品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实证 检验和分析表明,新型智库产品微博传播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合理性和说服力,该评价指标体系可为后续理 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林晶  王世强 《情报科学》2019,37(4):122-124
【目的/意义】随着网络化信息时代的到来,在互联网技术框架下,在网络上进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扩散已 成为主流。由于微博的双向互动性,微博已成为受众面最广、参与度最高的社交网络平台,对微博影响力进行分析 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本文以高校官方微博为关注对象,选取7个影响力指标为样本,通过对指标数据进 行主成分分析,降维提取主成分特征,对各高校官方微博的影响力进行综合评估。【结果/结论】最后,结合高校官方 微博影响力评价结果,以吉林大学官方微博为例,对提高影响力的对策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安璐  周亦文 《情报科学》2020,38(4):9-16
【目的/意义】构建用户特征指标体系,对恐怖事件情境下微博信息与评论用户进行画像并比较有助于掌握参与恐怖事件讨论用户的特点,加强反恐舆论引导。【方法/过程】以"#巴塞罗那恐怖袭击#"话题下的所有微博及评论数据为例,使用基于相关性的LDA主题模型提取微博主题,从用户特征和文本特征两个角度构建指标体系,并采用两步聚类刻画微博用户特征,分析发布微博用户和评论用户的异同。【结果/结论】以往活跃度、影响力较高的用户在该事件中不一定拥有较高的影响力;原始微博用户的平均等级略低于评论用户,但其在该事件中的影响力高于评论用户;原始微博用户类型多于评论微博用户类型。  相似文献   

4.
崔金栋  郑鹊  孙硕 《情报科学》2017,35(12):22-27
【目的/意义】研究微博网络中话题式信息的传播模型及规律,对控制舆论和掌握微博信息传播规律具有重 要意义。【方法/过程】以微博信息传播中的SEIR模型为出发点,综合考虑微博网络中话题式信息的衍生特性,构建 改良式的微博话题式信息传播H-SEIR模型,并运用MATLAB进行模拟仿真,对微博中话题式信息传播影响因素 和对应的控制策略进行研究。【结果/结论】验证了所构建的改良微博话题式信息传播H-SEIR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 性,揭示了移动网络环境下话题式信息传播规律,为现实微博网络的监管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刘子溪  朱鹏 《情报科学》2017,35(8):94-100
【目的/意义】微博作为主要的社会化媒体,微博话题可信度评估以及从认知角度了解影响微博信息传播的 因素对判别信息可信度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本文基于现有的详尽可能性模型对信息可信度的研究,从微博 内容、微博作者、社交网络传播三个维度,对影响微博话题可信度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结论】结果发现,微博内 容信源的可信度对内容可信度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内容可信度对微博信息话题可信度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作者专业 知识对作者可信度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作者可信度对微博信息话题可信度存在正向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张琳  陈荔 《情报科学》2022,40(11):49-55
【目的/意义】为识别微博中多个舆情话题的交互传播规律从而使干预决策的制定更有针对性,提出一种多 主体干预的微博舆情话题交互传播模型。【方法/过程】该模型融入网络媒体和政府的多重干预,考虑了多个舆情话 题不平等竞争的特性,并可从交互传播的整体视角来分析干预措施的作用。【结果/结论】仿真实验表明:该模型能 够较好地模拟微博平台中多个舆情话题的交互传播演化趋势;话题交互传播过程中,多主体干预下的舆情治理效 果更好;制定干预决策不能仅关注单一舆情话题,而应综合考虑多个舆情话题及其交互关系。【创新/局限】文章通 过数学建模的方法对多主体干预下的微博舆情话题交互传播过程进行探究,为微博平台监管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 了新视角,未来研究可以结合相关实例进行分析,进一步丰富和深化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微博传导热点的影响力大、信息扩散速度快,且隐蔽性较强,因此成为了网络舆情管理研究领 域的难点和瓶颈。【方法/过程】针对这些情况,基于复杂网络分析理论与技术,设计了微博传导热点预测算法 TPCN。TPCN算法将复杂网络中的信息路由节点模型扩展为微博传导节点模型,从而对传导子网进行划分;最终 以传导信息序列的热密度功率谱为依据,对传导节点的传导空间进行测度,从而判断其信息影响趋势,并实施传导 热点预测。【结果/结论】微博传导热点监测实验表明,较之 SNSM算法,TPCN算法具有较高的热点预测率、较低的 误报率以及良好的预测精确度。  相似文献   

8.
王正成  袁竹星 《情报科学》2018,36(3):112-116
【目的/意义】在微博中,意见领袖对于消息的传播以及舆情走向起着关键的作用。然而,现有的意见领袖 研究大多忽略了意见领袖在特定话题下的意见代表性。【方法/过程】提出了面向主题的微博意见领袖研究的方法, 该方法旨在利用LDA主题模型挖掘出特定话题中的各个主题,根据主题划分结果对参与话题讨论的用户进行分 类,并结合用户自身属性,借鉴PageRank算法思想挖掘出该主题演化中的意见领袖。【结果/结论】实验证明,本文方 法更能体现特定话题的舆情走向,其针对主题挖掘的意见领袖也更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通过对政务微博网络舆情信息传播效率进行评价,有利于政务微博的运营和管理。【方法/过程】应用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政务微博网络舆情信息传播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投入和产生指标进行分析,应用DEA模型对政务微博网络舆情信息传播效率进行测算和评价,并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政务微博进行分类,从而对政务微博信息传递指标进行归纳。【结果/结论】政务微博规模效率表现较差的原因是政务微博信息传播效率表现不佳;政务微博信息传递规模效率较低的原因是粉丝数和关注数不足;最后基于投影分析,提出政务微博信息传递效率的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微博社区网络结构特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舆情的信息传播机制。【方法/过程】以社会网络的 角度分析了微博社区网络静态结构特征,同时构建了微博信息传播模型,实证分析了微博社区网络静态结构特征 对舆情传播的影响研究。【结果/结论】实证结果显示,微博社区的网络结构规模、密度以及节点特征参数对舆情信 息传播的受众度、流动度及影响力方面均有显著影响,存在着紧密的内部关联。  相似文献   

11.
刘小平  田晓颖 《情报科学》2018,36(1):96-101
【目的/意义】为了解媒体微博信息传播规律与特征,识别具有高度影响力的媒体微博节点与类型,更有效 地对信息传播进行监管和引导。【方法/过程】研究基于社会网络理论,选取新浪微博中的部分媒体微博为研究样 本,测度其社会网络结构特征,并结合中心度与LeaderRank 算法测度媒体微博影响力。【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媒体 微博社会网络整体较为紧密,信息在媒体微博网络中的传播速度较快,网络节点之间的整体凝聚性强;网络结构与 节点位置决定着成员的影响力程度;具有高度影响力的核心节点的资源控制能力与话语权相对较大,可以通过改 变中心度、聚类系数等手段引导核心节点,控制信息传播态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对政务微博信息交流效率展开评价,指导政务微博运营管理与内容建设,并丰富社交网络环 境下的信息交流理论研究。【方法/过程】以外宣、司法、团委等十大类型政务微博为研究对象,基于内容、关系、时间 三个维度,选取提及行为“@”、话题标签“#”、互动数等指标,构建了政务微博信息交流效率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 DEA-VRS模型对政务微博的信息交流效率展开评价,通过冗余分析为不同类型的政务微博的信息交流效率改进 提供建议。【结果/结论】政务微博信息交流效率处于中等水平,合理配置相关政务微博的投入规模可有效提高其信 息交流效率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丁越  张静  崔金栋 《情报科学》2018,36(10):36-41
【目的/意义】针对舆论管控尤其是微博信息管控这一热点问题,利用信息自组织理论揭示微博信息传播规 律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将信息的自组织作为主线,重点研究微博信息在传播的整个过程中信息内容自组 织、用户关系自组织以及用户传播过程自组织,揭示了微博信息自组织的运行机理,阐述了微博信息自组织对信息 传播效果产生的各种影响。【结果/结论】通过实证分析论证了研究所得到结果的正确性;最后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 议,力图实现研究微博信息、管控微博传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新媒体时代下信息传播的有关研究一直是情报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旨在从一个新的角 度,即超级IP视角引入并重新定义新媒体的传播要素及路径并构建其影响力评价模型。【方法/过程】基于超级IP层 级特征视角,从较为典型的泛娱乐领域切入,对新媒体信息传播要素进行了再定义,提出了信息传播路径的设想, 同时构建了新媒体信息传播影响力评价模型。【结果/结论】通过构建基于超级IP视角的新媒体信息传播影响力评 价模型,为泛娱乐领域的信息传播可能产生的网络舆情管理提供一定程度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5.
胡悦  王亚民 《情报科学》2017,35(12):28-33
【目的/意义】微博舆情对社会各领域的影响与日俱增,但由于其影响因素众多,呈现出非线性且复杂的变 化。因此,如何快速、准确地预测其发展趋势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课题。【方法/过程】以微博话题的博文总数作 为微博话题发展趋势的量化指标,考虑话题发展的复杂性和非线性的特点,采用模糊神经网络来预测微博话题的 发展趋势。并通过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模糊神经网络的参数进行优化以更好的发挥模糊神经网络在处理非 线性、模糊性等复杂问题上的优越性。【结果/结论】通过对新浪微博数据集的对比实验,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法的有 效性和准确性。本文方法有效解决了微博舆情趋势预测中遇到的模型参数复杂、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提高了 微博舆情发展趋势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致力于理解微博网络话题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本文引入流行度概念,将微博话题按流行 度高低分为四类,然后从话题表现形式、微博网络结构、话题类型、话题发布时间等四个角度对微博话题流行度进 行分析。【方法/过程】采用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和对比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多角度探索微博话题流行度演化规律。 【结果/结论】微博话题随时间演化的规律各不相同,且话题的表现形式、话题类型和话题发布时间对话题的流行度 影响较大。话题发布人的粉丝数与话题流行度具有强正相关关系,而关注数与流行度的关系未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7.
李慧  王丽婷 《情报科学》2018,36(4):45-50
【目的/意义】随着网民规模的扩大以及微博数据的增长,获取微博空间的热点话题是一项有价值的任务。 本文结合微博的特点提出专门针对中文微博的热点话题发现模型。【过程/方法】本文提出利用词项H指数筛选出 热点词项,然后利用BTM建模和VSM建模的结果相融合计算文本相似度,再利用k-means 聚类算法发现微博的热 点话题。【结果/结论】本文在提取特征阶段既考虑了微博词项的热度又考虑了其短文本性,通过实验验证本文提出 的方法有利于发现准确的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基于客观行为数据构建微博发布-评论行为的定量模型,解释社交网络用户信息交互关系,为微博舆情的监控与引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过程】以新浪微博为研究对象,对揭示微博群体层面多对多模式中的发布-评论行为特征的五个重要指标进行分析,构建描述微博多对多模式中的发布-评论行为的定量模型,并通过仿真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结论】微博评论数频数分布满足幂指数为1.6659的幂律分布;微博已获评论数、微博影响力、信息可见度是影响新增评论的连接机制。本文构建的定量模型可以较好模拟真实的微博发布-评论行为。【创新/局限】从人类动力学视角解释了微博多对多模式的微博发布-评论行为的过程,揭示了群体层面的发布-评论行为生成机制。本文没有对不同类型微博的评论行为进行区分,在未来的研究中,将针对不同类型微博的评论行为做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微博是公共图书馆进行社会推广、业界交流、用户交互的重要渠道,从社会网络视角分析公共图书馆微博意见领袖的社会网络结构特点及影响力,可为公共图书馆优化微博营销策略、提高自身影响力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选取50位公共图书馆微博意见领袖,首先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揭示其社会网络结构特点;其次利用关注量、发文量、粉丝量、转评赞数量分析其活跃情况及影响力。【结果/结论】公共图书馆微博意见领袖地区分布不均衡,联系较紧密,但集中程度较弱;小团体在活跃度、影响力等方面呈现相似性;多数图书馆处于低活跃度、低影响力区间;粉丝量和转评赞数量随着活跃度的提升表现出“低值时平稳波动,高值时迅速增长”的现象。【创新/局限】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我国公共图书馆微博意见领袖社会结构及影响力。仅从关注量、发文量等客观数据角度分析公共图书馆微博影响力,未来应结合文本分析等方法提高影响力分析的深度。  相似文献   

20.
高海涛  徐恺英  张琦 《情报科学》2018,36(5):144-148
【目的/意义】通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微博舆情,既可以使该方法在微博舆情研究中能够更好地被 应用,又能通过对微博舆情监管策略的提出达到对其进行有效监管的目的。【方法/过程】以高校大学生群体作为研 究对象,以新浪微博“笑脸墙迎新生”为研究话题,以社会网络分析法为研究工具,通过对采集的有效数据分析,研究 微博舆情传播特征、过程、规律,并以研究结论为依据提出具体监管策略。【结果/结论】验证了社会网络分析法在微 博舆情传播研究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拓展了微博舆情研究的新视角,提出了网络舆情传播监管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