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健  崔阳  陈海涛  张拭瑜 《情报科学》2018,36(6):126-130
【目的/意义】为了进一步的优化企业知识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知识创新与知识创造效益。【方法/过程】借鉴 生态学与管理科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在给出企业知识生态化内涵的基础上提取了企业知识的协同演进要素,通 过对知识生态模型的运行机制分析,进一步优化了企业知识的生态化流程。【结果/结论】最后,得出了知识种群是 通过生态化的方式来影响企业的知识创造进程,进而促进整个企业知识生态系统达到最优状态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刘健  王小菲 《情报科学》2021,39(9):18-24
【目的/意义】作为图书馆的高级发展形态和最终发展目标,智慧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与发展路径,决定了构 建新型图书馆智能知识服务体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知识服务模式的重构与创新对提升智慧图书馆服务对象的体 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方法/过程】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建构知识生态系统模型, 研究智慧图书馆知识个体在 知识生态系统中的运行规律,推进知识种群向生态化整序目标演进,从而为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创新提供系 统保障和数据支撑。【结果/结论】利用知识生态系统所具备的自组织与自适应特征, 激活知识数据元的智能组织属 性,让智慧图书馆为知识服务对象提供更有针对性、创新性与智能性的知识服务解决方案成为可能。【创新/局限】 利用系统的方式实现智慧图书馆中的知识群落生态化过程,以支撑知识服务模式创新的生态系统解决方案,但对 系统实施的具体过程探讨不深。  相似文献   

3.
齐莹  王向阳  李嘉敏 《情报科学》2022,40(5):173-179
【目的/意义】以创新网络为背景,从知识管理视角探究创新网络中企业知识创造模型,为增强知识创造结 果提供新视角。【方法/过程】基于对知识类型和知识创造模型文献梳理,通过组织兼容性不同维度对不同知识创造 路径分析,构建创新网络中企业知识创造模型,提出保障措施。【结果/结论】组织兼容性是知识创造的重要因素。 其中组织兼容性包括文化兼容性、战略兼容性和知识兼容性,知识创造类型涉及管理知识创造、市场知识创造和技 术知识创造;创新网络知识创造是通过组织兼容性到知识交换再到知识创造的过程,其中知识交换和知识融合能 力对知识创造具有协同作用。【创新/局限】创新性提出创新网络中企业知识创造模型,并详细分析组织兼容性不同 维度对不同类型知识创造作用机理。但模型仅限于理论探索,缺少案例和实证量化验证。  相似文献   

4.
康美娟 《情报科学》2023,(11):162-169
【目的/意义】构建集成创新驱动的企业知识库服务机理模型,完善企业知识库服务模式和方法,提升企业的集成创新优势。【方法/过程】基于市场需求,集成企业外部和内部知识,构建集成创新驱动的企业知识库服务机理模型,以实现员工知识能力和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结果/结论】知识库服务机理模型推动企业知识库服务理论的深入发展,使企业知识服务更加智能化、个性化,为面向集成创新驱动的企业知识库服务提供了理论支撑。【创新/局限】仅从理论上探讨企业知识库机理模型的构建,未实现企业知识库的具体功能。  相似文献   

5.
封伟毅  张肃  孙艺文 《情报科学》2017,35(11):50-54
【目的/意义】创新能力已成为创新组织保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从知识整合与共享的视角研究产学研合 作如何影响企业创新能力具有现实意义。【方法/过程】针对企业创新能力形成过程,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构建基于 知识整合与共享视角的产学研合作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机理模型,并从过程角度解释了模型结构之间的逻辑作用, 据此提出了相关对策。【结果/结论】研究表明,建立知识库是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础,知识共享是知识融 合与转化的重要环节,创新环境是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知识再创造需要持续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杨爽  胡轶楠 《情报科学》2018,36(12):33-40
【目的/意义】以产业集群和企业内部资源研究为基础,从横向和纵向螺旋结合视角构建基于产业集群的企 业知识创造模型,为提升知识创造绩效提供新视角。【方法/过程】通过对产业集群和知识创造模型的理论回顾,以 影响知识创造的一体两翼因素框架为导向,结合产业集群内各行为主体对企业的作用机制,构建知识创造模型,提 出保障措施。【结果/结论】知识创造不仅需要内部资源,而且需要外部环境的支撑。基于产业集群的知识创造模型 包括横向螺旋和纵向螺旋两个维度,两种螺旋过程彼此协同,促进不同类型知识之间的相互转换,实现知识创造。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科技创新活动中的多学科交叉融合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趋势,对知识创造活动中知识共享空 间的学科多样性研究,有助于提高共享空间的学科丰富度,促进知识创造提升绩效。【方法/过程】通过调研的方法 获得被访者知识创造活动的原始数据资料,构建以被访者为中心节点的个体中心网络,将学科属性映射到网络中, 分析知识共享空间的学科分布特征,并提出提升知识创造绩效的策略建议。【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青年科技 人才的知识创造活动存在一定的隔离性,共享空间的跨学科需求高于跨学科资源,互喻模式对共享空间的学科多 样性具有促进作用。【创新/局限】针对硕士研究生层面的知识创造过程中知识共享空间的学科多样性研究尚属首 例,可能存在的其他潜在因素并未穷尽考察。  相似文献   

8.
李泽中 《情报科学》2022,40(7):61-68
【意义/目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员工如何进行协作知识建构,更新认知结构、实现知识的迁移内化、促进员工 深度学习,是科技创新型企业中亟须探索的重要问题。【过程/方法】在分析科技创新型企业员工协作知识建构核心 特征、组成要素以及运行过程的基础上,构建了企业员工协作知识建构机理模型,实现对企业员工协作知识建构的 深入分析。【结果/结论】该模型为科技创新型企业员工协作知识建构提供建议,以培养员工知识创新思维为目的, 进而推动企业的知识发展水平。【创新/局限】仅在理论上探讨协作知识建构模型,没有对该模型进行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卢艳秋  宋昶  王向阳 《情报科学》2022,39(2):141-147
【目的/意义】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背景,研究平台主体间知识复用的作用过程,为促进企业创新提供新视 角。【方法/过程】以知识管理理论为基础,构建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知识复用过程模型,明确知识复用机理,并提 出知识复用保障措施。【结果/结论】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企业间知识复用分为知识地图构建、知识需求检索、平 台知识交易与用户知识应用4个阶段,其中知识交易是平台知识向企业知识转移的关键阶段,知识复制应用是企业 降本增效与创新实现的重要环节。【创新/局限】探究了工业互联网平台情境下的知识复用机理,丰富了知识管理理 论的应用场景,但由于机理模型构建偏重于理论探索,实证量化分析方面尚存不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旨在探索大数据环境对组织知识创新生态发展的影响,以适应大数据时代知识创新、知识生 态系统建设和知识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需要。【方法/过程】本文根据生态学理论,分析了知识生态系统和大数据 生态系统的基本研究内容,为研究大数据驱动的知识创新生态提供基本参考。【结果/结论】提出了大数据知识生态 系统的基本概念,列举了系统构成要素;分析了嵌入大数据文化的知识生态系统所具备的新特征;基于大数据、知 识生态系统论和知识生态系统模型构建了该系统的理论模型,进行运行演化机理的研究。【创新/局限】从生态学角 度将大数据资源和技术环境融入知识管理研究。  相似文献   

11.
闫闵  过仕明 《情报科学》2018,36(5):35-40
【目的/意义】“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数字图书馆传统服务模式受到冲击,图书馆资源优势难以显现,文章 力图构建能够吸引读者、引领读者、符合校园环境、实践性强的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方法/过程】文章以高校 数字图书馆为主体,分析“互联网+”环境下,传统高校数字图书馆服务模式发展的阻碍以及高校读者行为偏好总体 特点,研究创新高校数字图书馆服务模式的重要性与可行性,从整体模型框架和运作流程两方面详细构建。【结果/ 结论】建立创新高校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需要优化传统服务模式。建议优化服务内容、完善移动终端、建立部 门对接系统、转变服务意识、合理设置人员岗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通过分析知识、惯例和动态能力之间深层次的关系,探究知识和惯例对动态能力的影响机理, 为组织动态能力的开发和更新提供新视角。【方法/过程】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按照“知识—惯例—能力”的研究范 式,构建了知识创造和惯例变革双重驱动下动态能力形成模型。通过剖析知识创造和惯例变革的内在过程,进一 步揭示组织动态能力的形成机理。【结果/结论】在动态环境下,知识创造和惯例变革共同驱动动态能力的形成。知 识创造为惯例变革提供关键知识资源;惯例变革是动态能力形成的内在动力。【创新/局限】本文剖析知识和惯例对 动态能力形成的作用机理,构建了基于知识创造和惯例变革对动态能力形成的理论驱动模型,未来仍须对该理论 模型作进一步探讨和检验。  相似文献   

13.
原欣伟  杨少华 《情报科学》2017,35(7):162-169
【目的/意义】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平台,具有典型开放式创新特征的在线用户创新社区逐渐成为企业创 新知识的重要来源。揭示在线用户创新社区的知识创造机理不仅有助于揭示此类社区的知识创造规律,更具有指 导类似社区提升创新能力的实践意义。【方法/过程】本文在系统梳理相关研究文献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此类社区的 知识创造过程、促进知识创造过程的关键驱动因素以及一系列情境条件的影响,提出了在线用户创新社区知识创 造机理的一个理论分析框架。【结果/结论】研究结果凸显了领先用户、社区互动、外部信息等驱动因素以及一系列 情境条件在社区知识创造过程不同环节所发挥的独特作用,对加深此类社区知识创造机理理解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4.
周志强  吕昆 《情报科学》2021,39(11):76-82
【 目的/意义】以大学生知识素养体系为基础,从个体视角研究大学生的知识管理模型,为提高大学生知识管 理能力提供新视角。【方法/过程】通过对知识素养和个人知识管理的文献回顾,以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全面培养为 目标,整合大学生知识素养体系和个人知识管理具体过程,构建以知识素养为基础的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模型,并 提出相关保障措施。【结果/结论】研究表明:大学生知识素养体系可总结为思想政治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心理健康 知识以及就业创业知识四个维度的内容。同时,大学生的知识管理过程包括知识获取、知识存储、知识应用、知识 分享和知识创造五个阶段。大学生知识素养的四个维度和大学生知识管理五个阶段的螺旋式交互构成大学生个 人知识管理模型,即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是对上述不同类型知识的管理。【创新/局限】本文创新之处在于从知识素 养着手分析大学生的个人知识管理,但属于理论探索研究,后续需结合案例研究和实证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5.
辛本禄  穆思宇 《情报科学》2023,41(1):174-181
【目的/意义】为适应大数据时代知识创新的需要,在动态服务创新能力视域下探究大数据驱动下的企业知 识创新实现路径。【方法/过程】首先对数据、信息与知识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然后探究动态服务创新能力的5个维 度对企业的大数据驱动下的知识创新各个阶段的影响以及在实现知识创新路径中的作用。【结果/结论】企业通过 大数据驱动和动态服务创新能力构建知识创新资源库、提出知识创新方案,从而实现知识创新。【创新/局限】将大 数据驱动与动态服务创新视角同时融入知识管理研究;不足之处在于仅在理论上探讨了企业知识创新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6.
吴凤玲 《情报科学》2021,39(12):68-71
【目的/意义】数字阅读逐渐成为文化传播的新途径,推动中国经济水平迅速发展的新能量。【方法/过程】通 过对媒介阅读状况及媒介融合现状的分析,进一步梳理了数字阅读推广的发展前景,进而归纳总结了数字阅读推 广模式。【结果/结论】确定了媒介融合视角下的网络知识社区推广、微博推广、微信推广和短视频推广四种数字阅 读推广模式。【创新/局限】本文只是从理论层面分析了数字阅读推广的相关概念、现状及前景,缺少系统的理论体 系构建,在以后的深入研究中将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分布式创新模式下的知识服务具有网络结构中心化、复杂协同性与信息不对称性等特征,侵 蚀了企业创新绩效,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分布式创新模式的知识区块链,以增强企业知识服务能力。【方法/过程】首 先,本文从知识服务与区块链技术研究视角出发,提出了分布式创新的知识区块链思想;接着,剖析了知识区块链 的知识分工、知识共享与知识整合三阶段过程,以及密码学技术、哈希函数与共识机制三大关键区块链技术在知识 区块链中的实现;最后,以三星电子公司作为分布式创新研究的典型案例,构建了面向区块链技术的知识服务界 面,解决了区块链技术在分布式创新中的落地问题。【结果/结论】本文构建了新型去中心化的、数据公开可溯的、服 务简洁高效的知识区块链,集防篡改、交易可溯、防伪签名与智能合约等功能于一体,有利于提升分布式创新绩效。 【创新/局限】本文未涉及知识区块链的实证研究与相关道德法律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针对供电企业数据资产利用效率低下、管控措施不健全、价值评估方法匮乏等问题,本研究围 绕着电力企业信息生态的核心思想,阐述了电力企业数据资产管控的生态化模型,并结合实际应用在供电企业数 据资产管理过程中。【方法/过程】本研究提出了供电企业的数据资产管理模型,其内涵包括数据资产的全寿命管理 和生态化管理模型运行机制,并通过多维度分析法来挖掘电力数据潜在价值,以实现量化电力数据资产的要求,最 后运用YAAHP层次分析软件对各类电力数据指标进行权重计算和一致性检验。【结果/结论】在机理阐述部分通过 浙江省YH供电公司为例进行了实证检验,实验结果证明了通过YAAHP层次分析法可有效对供电企业数据资产进 行评估并挖掘其深层次的应用价值,以便为供电企业在未来发展规划中提供理论支撑,使数据资产不断为供电企 业创造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中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实现机制及过程模型。【方法/过程】 分别从知识输入和知识输出视角分析跨国并购中知识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阐述组织忘记和组织学习协同作用下 的知识转移实现机制,并创造性地构建跨国并购中知识转移的过程模型。【结果/结论】揭示了跨国并购中知识转移 的内在机理,为我国企业通过跨国并购获取异质性知识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和启示。  相似文献   

20.
潘晓  段鑫星 《情报科学》2021,39(7):131-135
【目的/意义】针对当前中小企业情报收集系统模型收集情报的准确性、信息检索查全率以及情报分类管理 效率较低的问题,提出基于LDA及模糊VIKOR法的中小企业情报收集系统模型构建。【方法/过程】根据LDA模型 设计并构建中小企业情报收集系统模型架构,通过企业管理架构采集知识资源,将获取的知识分别划分至管理架 构相应模块中,实现企业知识整合管理。根据模糊VIKOR法设计了中小企业情报分类步骤,引入贝叶斯统计的标 准法,获取最佳主题数量,采用Gibbs抽样算法得出分类隐含层主题集合概率整体分布的向量,实现中小企业情报 收集系统分类管理。【结果/结论】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的准确性较高,能够有效提高情报分类管理效率以及信息 检索查全率。【创新/局限】本文采用LDA模型整合管理企业知识,结合模糊VIKOR法分类管理企业情报收集,构建 准确高效的系统模型,但本文构建的系统模型未应用于实际企业中进行反馈与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