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小人书”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鲜明印记的一种书籍形式,在中国特定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的社会作用.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小人书”却面临着边缘化的命运.文章从“小人书”的发展历程和艺术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数字时代背景下“小人书”发展创新的路径,试图寻找“小人书”与时代的契合点和突破点,以期为其发展创新寻找新的设计路径.  相似文献   

2.
人民美术出版社富有创意地将五、六十年代及八十年代出版的“小人书”,冠以《爸爸妈妈读过的书》的标题,重新集中出版,近来面市后引起了读者的浓厚兴趣,怀旧与寻求下一代的理解,这双重的阅读心理,促使了这套物美价廉的“小人书”很快掀起了市场波澜。 此情此景,笔者不禁想起了当年的“小人书”。自1925年上海出版第一套小人书以来,64开本连环画在我国大众的文化生活里曾风靡了半个多世纪,它因图文并茂,形象生动,价格低廉,携带方便,而成为百姓喜闻乐见的大众通俗读物,是几代小读者的身边宠物、良师益友,可如今寻遍全国各大城市的书店,却难见其踪影,使“小人书”再现辉煌理应成为我们出版工作者的职责。  相似文献   

3.
生活品质     
收藏怀念童年好时光连环画曾是几代中国人成长的精神食粮,而今“物以稀为贵”的市场法则和成年人心中的怀旧情节,无形中把小人书推向国内外收藏品的行列。据说,它已经成为跻身继瓷器、书画、钱币、邮票之后的第五大收藏类别。和集邮一样,收藏小人书十分讲究品相,一般分10个等级,封面、扉页、内容提要页、画面、版权页和书脊、封底7项俱全,内面保存完好,没有明显的污损,没有签名和印章的小人书为“十品”。品相每降一格,价格都会受到影响。一般收藏商只经营八品以上的小人书,品相残缺的小人书只有在出版数量极少,甚至是存世孤本时他们才会收…  相似文献   

4.
摹仿与创新的有机结合──评少儿科幻动画系列《地球保卫战》符合中国的儿童连环画创作正处在一个过渡时期。虽然“小人书”重归故里,满足了几代人的怀旧情绪,修补了中国连环画发展史上的一个缺口,但仅仅靠“小人书”却满足不了当今孩子们的需求,跟不上世界连环画创作...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传统连环画的兴与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简要介绍了64开本连环画的发展历程,以及新时期连环画的发展现状,说明“小人书”淡出图书市场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记者莽原)被称为“小人书”的连环画, 在淡出人们视线多年后,最近几年悄然重返书店柜台,并取得了不错的市场反响。据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编辑室主任陈元山介绍,该社去年共出版连环画50多种,印数都在5000- 6000册(套),今年计划再推50种。连环画曾经受到国人的极大欢迎和追捧,一度风光无限, 成为我国最畅销出版物,甚至创造了一套“小人书”一次性印  相似文献   

7.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尽管在中国书店里小人书展销人气很旺,但是在其他书店里,新近出版的小人书品种和数量却非常有限。 人民美术出版社原副总编孟庆江认为,小人书收藏热,可以促进小人书的发展,但是仅仅片面看重收藏小人书。将会把小人书的创作和出版引上歧途。他说,小人书本来是一种很普及的大众文化形式,现在却变成收藏品,甚至变成了炒作品,对此我感到有些难过。当前小人书热是局部的热,具体讲是热收藏、冷出版、凉创  相似文献   

8.
纵然有那份“旧”搁在眼前,也没有心思和余力去“怀”它——新世纪的时尚生活很火热,工作节奏也快得像催命啊不是么?从前在我老家曲阜,人们把小人书叫做  相似文献   

9.
漫画在中国只作为一种“讽刺与幽默”的年代似乎就要过去。自从十万匹马力的阿童木登上中国大陆大受欢迎以来,机器猫、七龙珠、福星小子、圣斗士星矢、乱马、美少女战士……数年间纷至沓来。时至今日,日本漫画已经在中国养成了大批爱好者,当年的阿童木迷如今已长成青年,而他们身后,更是后继不乏。原先几分钱甚至一两分钱就可以看一本“小人书”的租书行当,早些年几乎灭绝,近年却死灰复燃,而且颇有盛于当年之势。有心人会发现它朱颜已改:原先的“小人书”已被结构、技法以及出发点都迥然不同的连环漫画所替代。本文所谈论的“漫画”,指的就是这种连环漫画。  相似文献   

10.
连环画俗称“小人书”,历来不被一些所谓的学问家所重视。然而,鲁迅先生是很看重这样一种文学形式的,在《连环图画琐谈》一文中,就曾说过:连环画对于小孩子来说,“倘要启蒙,实在也是一种利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博物馆》2009,(3):124-124
2009年8月18日至10月31日,首都博物馆举办“城市记忆——百姓之家”展,城市记忆是一些虽然零碎但却有迹可循的记录,它的积累形成了城市完整的历史。观众可以通过该展,寻觅到昔日承载着吃穿住行的800余件“老物件”,包括志愿军立功奖状、小人书、“百灵”收音机等。  相似文献   

12.
小人书,这种巴掌大小,图文并茂的连环图书,自1925年上海世界书局首创以来,曾大放光彩,风靡中国半个多世纪,成为大众文化的宠儿。在没有电视机的年代,男女老少手捧一本小人书津津有味地看着。当今30岁以上的人,都曾受益于小人书,很多人对古今中外名著的热爱,都是从小人书开始的。  相似文献   

13.
再加一把劲     
某日晚,看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焦点访谈”节目,报道的是暑期儿童读书问题。 在一书报摊前,记者问一儿童;“想买什么书看?”答:“日本出的连环画。”问;“为啥不买中国出的?”答:“买不到,有也不好看。”记者又指着琳琅满目的小人书问摊主:“这些都是哪里出的?”答:“绝大多数是日本的,中国的很少,也不好卖。”  相似文献   

14.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这是我对自己多年来集藏"红色小人书"的真实描述和写照。其间甘苦,唯有自知:闲暇之时,当我走进自己的"藏宝室",摊开那些穿越时光隧道的小人书,内心深处总会漾起阵阵春风,一部部"红色小人书",把我的人生一次次地染红……"红色小人书",是我收藏的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等  相似文献   

15.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我的人生理想和追求。读书已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今生有书为伴,人生一定会更加灿烂和丰富。说起读书,我小时候就非常喜欢,大到天文地理,小到小人书、故事漫画,没有我不喜欢的。  相似文献   

16.
小学时期,记得自己对“小人书”(又叫连环画)特感兴趣。那时因为家境不好,没钱购买这些课外读物,只好从别人那里讨借。人家有时不太情愿,自己便死祈百赖,必欲到手而后快。到手之后,便狼吞  相似文献   

17.
小人书     
我不知道小人书是不是极具中国特色的书籍形式,确切地说,极具中国七八十年代特色的书籍形式。在图书匮乏、纸张匮乏、精神生活匮乏的时代,小人书温暖了那个时代几乎所有孩子的心。  相似文献   

18.
兰西县图书馆自六月一日起举办了“儿童阅览周”,并固定星期三、六为儿童阅览日。这个馆馆舍狭小,只有一个综合阅览室。“六·一”前,图书馆工作人员对怎样举办儿童阅览做了周密的安排和紧张的筹备。他们将书库所藏的少年儿童读物全部搬出,又到书店精心选购了一批连环画册和小人书,并妥善安  相似文献   

19.
《出版参考》2000年第21期刊登的《“小人书”不敌“东洋画”》一文,引出了一个老而常新的话题:中国卡通究竟“卡”在哪里? 自由中宣传部和新闻出版署于1995年倡导发展自己的卡通事业,对出版界提出“创作出少年儿童喜欢,社会接受”的卡通作品,并给予了优惠的出版政策。一方面由官方出面对市场进行清扫,一方面扶植自己的卡通事业,在期刊业治理整顿的时期,特批了五家卡通期刊,特别推出了中国儿童动画“五一五五”工程,(23)6  相似文献   

20.
当中国唯一的一家连环画专业出版社——中国连环画出版社诞生的时候,连环画事业正处于低谷。您恐难以想到,这家中央一级、而且出了许多有影响的书籍的出版社,至今还用着别人的地盘儿。在一间空间不大、陈设简单(连电话也没有)但却清静整洁的房子里,记者采访了副总编辑陈惠冠。中国的连环画事业起步于本世纪20年代。连环画,并不仅仅是“小人书”,有人往往对其抱有“连环画难登高雅之堂”的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