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2014年12月26日起,贵阳市图书馆在读者大厅前廊举办"连艺芬芳——中华连环画暨优秀作品展",共展出反映我国连环画发展历史、艺术价值、绘画技法以及优秀连环画作品的图片52个展版。展览全面介绍了连环画这一中华艺术宝库中的奇葩,它将文学与绘画完美结合,融和了绘画的多种画种和技法。连环画具有悠久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汉代画像砖艺术,直到民国时期才定名为连环画。新中国成立后,共出版了连环画5万余种。1964年开始文化部开展过四次连环画评奖,有300多本  相似文献   

2.
从上世纪20年代连环画之名出现伊始,中国的连环画事业发展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进入了繁荣时期.上海是现代连环画的诞生地,1927年上海世界书局出版的《连环图画三国志》,首次给了“小人书”以正式的学名和称谓.透过上海,足以洞见中国连环画业的历史进程.事实上,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上海的连环画无论从创作内容到出版发行都与之前有了质的变化.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连环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连环画传承人范生福先生,在接受笔者采访时就曾谈及:“上海的连环画遇到比较好的机遇就是社会主义的改造,从此把老的连环画改造成新的连环画.”  相似文献   

3.
构建重庆市特藏连环画数据库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藏连环画作为重庆市少年儿童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具有悠久的历史背景及文化背景。通过构建特藏连环画数据库,可以客观、准确、全面地反映1940年至1963年间我国连环画的出版、绘画风格、关注主题及艺术发展等情况。重庆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在连环画资源的独特性、技术支持、建库规范等方面都具有构建连环画数据库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连环画出版今昔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追溯了连环画的渊源,重点回顾了建国后50年多年来中国连环画发展的历程,分析了中国连环画出版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法国连环画市场有了较快的发展,连续6年持续增长,销售状况令人满意,各主要出版社的产量都有所上升,连环画出版社效益不断增长。今年,连环画市场仍是好戏连台。  相似文献   

6.
1连环画简述 连环画是用多幅画面连续叙述一个故事或事件发展过程的绘画形式.世界上早期的连环画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世纪埃及的《名王功迹》(雕刻)、《死者之书》(绘画).而我国的战国时代记载在铜器上的攻战事迹的铜器画可谓连环画之雏形.西汉以后的壁画使连环画形式得到发展.如洛阳汉墓壁画《二桃杀三士》已表现出完整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档案与史学》1999,(4):18-27
上海解放初期,政府在稳定市场、恢复和发展生产的同时,对文化领域也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改造.市文化局在整顿图书市场的过程中,对拥有广泛读者群尤其是青少年读者的连环画出版状况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并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整顿与改造措施,连环画的创作开始逐步由旧式连环画向新式连环画过渡.  相似文献   

8.
连环画在新中国成立后曾有过极度辉煌的时期,却在繁荣后逐渐走向低谷。要推动连环画出版事业走上"中兴"之路,必须对连环画的读者市场理性定位,在内容、形式及营销上苦下功夫,从而寻找一条契合时代特色的发展新路。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中国漫画"断层"现象的缘起,提出连环画在中国漫画发展断层中的关键作用,探讨连环画败落的原因和影响,然后分析"断层"后的中国漫画传播和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0.
法国是出版连环画的大国之一,法国人把连环画称为第九艺术,连环画已经成为法国图书出版业中最活跃的部门。现在,法国人不仅可以阅读纸介质的连环画,还可以看连环画的光盘和连环画的电影。近年来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对连环画的制作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自从2007年9月起,法国一个年轻的名为Foolstrip的出版社就开始在网上策划一套连环画,这将是在法国网络上第一次展示第九艺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 通过对当前各类网络化读书会发展现状、读者需求的研究,提出网络化是读书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探讨图书馆读书会网络化建设的新思路。[方法/过程] 利用文献调研法对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民间等举办的读书会发展现状及热点进行分析,并对读者需求进行问卷调研,以重庆大学图书馆"悦读会"系统建设为例,探讨读书会网络化发展的必要性。[结果/结论] 读书会网络化建设促进了读书会的快速发展,既适应了互联网+图书馆的新发展,又满足了读者需求,是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创新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Employee book clubs are simple, inexpensive tools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at may be more effective than traditional training methods. Library staff at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participated i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book clubs, and they reported that they found these trainings to be more enjoyable than classroom-style trainings and more effective in helping them understand, retain, and apply the principles learned. This article will discuss the success of these book clubs and suggest ways that other libraries can implement cost-effective book clubs to develop professional and leadership skills.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图书采访模式研究与采访策略选择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曾文军 《图书馆论坛》2005,25(5):120-122
详细分析了当前各种图书采访模式的优缺点,包括书目预订、现场采购、网上订购、纲目采购、招标采购等,认为图书馆应采取以某种采访模式为主、其它采访模式为辅或多种采访模式同时进行的复合型采访模式来采访图书,并根据实际不断调整采访模式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读者的要求,做好图书采访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面对长期以来古籍修复突出实践活动、理论研究弱化、工匠式培养人才等现象,需要强化古籍修复研究,培养高素质修复人才,古籍修复学科建设是推动古籍修复事业发展的内动力。[方法/过程]分析古籍修复的内涵和特性,明确其他学科与古籍修复的相关性。依据学科建设的基本思路,构建古籍修复学科知识体系。[结果/结论]工匠与技术组合是古籍修复学科建设的主要范式,引入现代技术将极大丰富学科内涵,促进古籍修复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宋代科举考试极大地激发了图书编撰、刊刻、流通诸领域的活力,促进了宋代图书业的发展。同时,宋代图书业的发展又为广大读书人提供了更多便利服务,大量图书的编印流通也为宋代社会文教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更有利于科举考试选拔出优秀的人才。宋代科举考试和图书业之间的关系是彼此为用,相互促进的。  相似文献   

16.
胡惠芳  邓小迎  吴金华 《图书情报工作》2007,51(10):122-124,142
首先介绍图书馆配市场的起源,提出馆配商的概念并构建其服务模型;其次分析国内主要馆配商的特点,着重就馆配商的管理水平和能力评价进行探讨;最后指出科学评价馆配商的各方面能力可以为图书招标工作提供统一科学的评分标准,同时提升馆配商的服务质量,促进馆配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北宋馆阁藏书事业的兴盛超越之前各代,实为古代书籍的发展做出了不朽的功绩。本文即以《麟台故事》残本卷二中《书籍》所载为主,分析了北宋政府藏书形成的三个主要方面:几次重大的典籍获取奠定了馆阁藏书的基础,民间所献之书又是构成北宋馆阁藏书的重要部分,后置秘阁典藏实为当时堪称精华和极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社会标签的规范性研究——图书标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图书标注的发展以及中英文图书标注系统,比较社会标注与主题标引的异同,综述国内外图书标签规范性研究的现状,并以图书情报领域为例,就中英文用户的图书标注与图书馆的图书编目进行对比实验,实验显示出社会标签与受控的主题词的重合率不高这一问题.在详细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对图书标注进行规范控制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论文分析了电纸书技术发展中存在的内容资源匮乏、版权保护机制缺位等问题,提出公共图书馆由于购买数字出版物的经费递增,对保护版权问题有丰富经验等优势,在电纸书的发展进程中将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指出了公共图书馆开展电纸书借阅服务的具体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中国缺乏独立书评人制度,缺乏对书评人职业操守的制约.针对当前我国某些书评人职业道德遭到诟病的问题,提议构建一个全新的"独立书评人"制度,形成一种规范有序的对书籍进行价值判断和评论的文化行为,以此助推全民阅读活动可持续发展.[方法/过程]列举书评人遭遇的诚信危机和职业困境现象,指出书评人只有珍视自己的话语权,开展客观公正的评价,对读者负责,保持书评的圣洁,书评写作才会重新赢得应有的社会地位与尊严.[结果/结论]提出社会不应让书评人遭遇更多的尴尬,针对书评人不应被边缘化、全民阅读呼唤独立书评人、建立媒体签约书评人制度、规范书评人的职业道德、打造独立书评人的品牌等问题展开论述,确信独立书评人会为推动全民阅读带来许多正能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