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少年的生命可以说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我们的教育如果不能使他们懂得生命的可贵,珍惜生命,将会铸成不可估量的失误和遗憾。分析青少年自杀轻生的原因,构建生命教育体系,可以有效减少或防止这一消极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青少年生命意识的现状和开展生命教育的情况,为青少年生命教育提供现实依据,本文以广州市某中学在校初中生为调查对象,开展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的生命意识总体强烈,但仍有缺失;对生存能力有一定的认识,但生存技巧明显不足;对生命教育有一定的认识,但十分有限。生命教育的实施需家庭、社会和学校大力配合:家庭是进行生命教育的摇篮,学校是进行生命教育的关键场所,社会的关注可以让生命教育的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递生命的气息。""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关注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和生命价值的创造而进行的活动,是一项最能体现对人的生命关怀的事业。"因此,在教育与课程改革中加强生命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因为现时缺乏与初中生匹配的生命教育,一部分学生生命意识淡薄,缺乏对生命应有的热爱、尊重和珍惜,往往因一件小事就自杀或损害别人的生命,还有一些威胁青少年人身安全,影响青少年生命健康的问题,如打架  相似文献   

4.
张鹤  郭仕凤 《中国德育》2007,2(5):47-48
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由于受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生命教育一度被忽视,导致部分青少年生命意识淡薄,为一些小事动辄轻生,或伤害他人。耳闻目睹一些生命悲剧,作为教师深感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我们认为,生命教育的重心,在于帮助学生形成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态度,增强生活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善待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促进其人格完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青少年学生的吸烟、早恋、自杀等现象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未成年人犯罪数更是急剧增长,打架斗殴、强奸轮奸、伤害杀人、卖淫吸毒等对生命的摧残行为屡屡发生。面对这种残酷的事实,除了家庭迷失、道德滑坡、物欲横流、腐败盛行等深层次的原因外,不能不说这惨烈的恶果告诫教育:素质教育刻不容缓,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热爱生命教育势在必行。生命是人类存在、发展的前提。原始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茹毛饮血,与大自然进行了顽强的争斗,从洪荒年代一直走到现代文明。任何单个的人的生命,从其一降临,就不仅仅属于他自己,只要生命赖…  相似文献   

6.
当今社会,青少年漠视生命、性格扭曲的现象日益增多,反映出当前青少年生命意识的淡薄和生命教育的缺乏。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的必要性、现实意义以及实施途径,主要包括:转变教育观念,引导学生树立生命意识;增强青少年在自然和社会中的实践体验,培养学生的生命情感;把学校、家庭和社会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人的生命是智慧、力量和一切美好情感的唯一载体。生命的存在有其重要意义,如何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是青少年教育中尤为重要的内容。生命教育就是要让青少年学会认识生命、探讨生命的价值,特别是通过珍惜生理生命,提升内涵生命、超越生命的认识境界;开展生命教育就是要分析青少年中存在的漠视生命的现象,探寻生命意义教育的规律,为青少年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8.
死亡是人类必须经历的普遍现象,但一直以来人们对死亡的态度是极其消极的。这种消极的态度影响儿童和青少年对死亡持有歪曲的认识,甚至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美国和德国是开始生命教育较早的国家,借鉴他们的生命教育课程建构将有助于儿童和青少年正确认识死亡、珍惜有限的生命。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教育界出现了一个热词: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的内涵在于不仅只是教会青少年珍爱生命,更要启发青少年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尊重生命,关怀生命的发展。湖北省武穴实验二小立足于对学生的精神改造,  相似文献   

10.
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教育,目的在于通过对青少年进行生命的孕育,生命发展知识的传授,让他们对生命的意义有一定认识,珍惜和珍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从而促进青少年生理、心理、社会性、灵性全面均衡地发展。笔者在哲学与人生教学实践中,就如何渗透生命教育方面进行一些尝试,旨在通过生命教育,正确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理想观,使学生尊重生命、珍膳生命,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本文归结了近年来发生的触目惊心的青少年自杀、青少年暴力案件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要加强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引导他们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培养他们正确的生命观。  相似文献   

12.
葛娟 《科学教育》2006,12(5):34-36
目前,上海市中小学正在全面贯彻《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生命教育是一种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的教育活动。生命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激发他们树立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奋发成才的志向。有利于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意志融铸在青少年学生的精神中,培养他们勇敢、自信、坚强的品格;有利于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国际竞争意识,增强他们在国际化开放性环境中的应对能力。生命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条件。在生命教育各学段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世界范围的青少年中呈现出漠视生命等现象,对当代教育提出了无情的挑战。重视生命关怀教育,不但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共同课题,也成为我国学校教育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生命教育滞后,导致青少年中非正常死亡呈上升的趋势。因此,探讨生命关怀教育的科学模式,使之成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有效载体,是我国当代教育的一项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14.
面对人类生存环境不断恶化,人生意义淡漠和青少年自杀、他杀日趋严重的现实,近年,要求重视和加“强生命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国内外一些学者认为,人类若要避免经济上、生态上及价值偏向上的危害,就必须从人内心深处着手改变:从学校教育来看,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并使其养成尊重和热爱生命的良好习惯。近两年,笔者利用生物学科优势,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意识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六种意识,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人之生命除了生理性实体生命之外,还可以分出血缘性亲缘生命、人际性社会生命和超越性精神生命。因此,对于人类生命的独特性、本能的生命与自觉的生命、超越性精神生命的意义等的正确理解,是生命教育开展的基础与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6.
郑静 《文教资料》2008,(4):90-91
世界如果缺少了生命,将是一个残缺的世界.教育如果缺少了生命,将不能称其为教育.生命价值是创造一切价值的基础.传统教育的最大弊端在于忽视人的生命及其价值,仅以片面的发展代替生命的整体发展.现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发展的不平衡,使一些青少年陷入精神迷惘和意义危机之中,青少年自杀、暴力事件时有所闻,情感冷漠与心理脆弱更是教育界经常提及的话题.因此,教育青少年珍爱生命,懂得生命的价值,创造有意义的生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同好 《天津教育》2013,(15):50-50
著名教育学者叶澜说:“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提高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能体现对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因此,英语教学不能忽视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为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应该在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并引导他们走向美好的人生。  相似文献   

18.
生命教育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同时还是教育的最高追求。“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教会青少年珍爱生命,更要启发青少年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告诉青少年关注自身生命,更要帮助青少年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惠泽人类的教育,还应该让青少年明白让生命的其它物种和谐地同在一片蓝天下;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学生生命意识缺失事件近年来不时现身媒体。关注生命并进行生命教育成为中国新时期青少年教育的必然走向。分析当前青少年学生生命意识薄弱的原因并提出进行生命教育的方法和措施,对开展青少年学生生命意识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生命教育的三重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命教育是提升人生命的质量与意义,实现人生命全面和谐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教育。根据人的三重生命即自然领域的自然生命、社会领域的社会生命和文化领域的精神生命.生命教育分为关爱生命存在的教育、培育生命丰富社会属性的教育和生命精神教育。通过培养三重生命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协调人与世界的关系,使人和世间万物和谐共处;改造人类文化,使人类重新认识自我,找回现代人失去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