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9 毫秒
1.
在介绍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含义、特征及沟通理论的基础上,引入管理学原理,对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人际沟通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杨建超  尹洁  吴洁 《情报杂志》2012,31(8):182-187
增强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绩效时于提高组织学习能力、促进组织蓬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来自于江苏省高校科研创新团队成员的136份有效问卷调查,从知识特性、情境特征、知识源特征、知识接收者特征四个方面,实证研究了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的关键影响因素.经过统计检验,验证了知识因果模糊性、学习文化、制度支持、知识源沟通编码能力、知识接收者沟通解码能力、吸收能力、团队规模、团队结构对于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绩效的显著性影响.通过识别关键影响因素,提供管理策略,以促进知识转移绩效和知识创新.  相似文献   

3.
试论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人际沟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艳  孙丽珍  彭颖红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4):209-210,219
在介绍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含义、特征及沟通理论的基础上,引入管理学原理,对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人际沟通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科研创新团队——高校提升科研水平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科研对高校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从科研创新团队的涵义出发,阐述了科研创新团队与一般性科研群体的差异,在此基础上,结合高校的性质,分析了科研创新团队对提升高校科研水平的战略意义,并结合现代高校组建科研创新团队的现状问题,提出了组建科研创新团队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边疆民族地区高校科研团队是区域性科技创新的主力军,研究团队绩效的形成机理,探索边疆民族地区科研创新机制,实现资源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的路径选择具有现实意义。论文基于边疆民族地区某高校20个科研团队的实证研究,构建科研团队投入产出系统模型,引入团队沟通机制、协同机制、异质性知识交互等中介变量,分析其对团队绩效的影响机理。结果显示:异质性知识交互对团队绩效的影响最大,团队协同机制次之,影响度最小的是沟通机制,三者与团队绩效的关系都是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前高等院校已经成为科学研究的主阵地.增强学校的整体科研实力,提高科技成果的产出率,加强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是关键.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优点就是整合了学校各类科技力量和科技资源,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实现科研成果的最大产出.本文就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重要性、组织保障、绩效评价等方面做了进一步的探索和分析,提出了高校科研创新团队今后建设和发展的目标与方向.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科研团队的内涵,指出科研团队是高校科研的重要组织形式.探讨了我国公安院校采用团队化科研方式的必要性.指出组建公安院校科研团队需要注意的三个方面:目标、人员与形式.最后设计了公安院校科研团队的运行机制,包括角色分配、内部沟通与动力来源.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高校建设科研创新团队存在的问题,从科技创新团队的涵义着手,在区分高校科研创新团队与一般师资队伍差异的基础上,对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特性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有效运行模式,以确保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能真正为高校科研形成特色和优势作贡献。  相似文献   

9.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评价研究——基于主成分投影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是一种崭新的高校科学研究模式,它具有较强的持续创新能力,能够激发高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基于主成分投影法,分别从团队投入、团队产出、团队效益三个方面构建了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主成分投影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0.
网络环境下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科研力量是我国科技创新的主力,建设高绩效的科研团队已成为全面提高高校科研工作质量的重要内容.在明确科研团队内涵及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信息技术的进步带给科研的深刻转变以及赋予科研团队的新特征,并针对目前我国高校科研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期在塑造高绩效科研团队的同时全面提高高校科研工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对全国61所高校503位高校科技工作者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科技团队组建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改革取向。研究结果表明:目前高校科技工作者对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组建认知度和满意度较低,但参与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改革的积极性不高。在当前创新驱动发展的大背景下,高校创新科技团队改革应从制定科学合理的团队考评体系、给予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充分的自主管理权、打破学科体制壁垒、健全选拔和引进人才机制、优化适应市场的成果转化机制、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和科技平台等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全国61所高校503位教师的问卷调查,分析了高校教师对创新型科技人才发展环境认知情况,并对比了不同特征下高校教师参与创新型科技人才改革意愿。研究结果表明:科技投入不足是高校创新型科技人才科技工作面临的最突出问题,科技管理体制机制障碍是制约高校创新型科技人才发展的最主要瓶颈,提高收入是高校创新型科技人才亟待解决的最现实需求,科研激励是影响高校创新型科技人才创新能力提升的最关键因素,晋升是激励高校创新型科技人才创新最有效方式,政府和用人单位科技项目资助是高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最有效途径。最后提出大力加大对高校科技投入,着力实现高校科技管理制度创新,快速提高高校科技人员收入,加强科技管理队伍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作为高校科研典型的组织模式,已经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系统中科技产出与知识创造的主力军,其组织行为模式应当与科研团队的不同发展阶段相适应。本文从地方财经类高校实际情况出发,依托区位优势和学科优势,以管理学学科商务智能创新团队为例,对团队的建设、发展、提升三个阶段的行为模式进行研究。旨在为财经类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4.
高校科技创新基地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炜 《科技与管理》2006,8(3):152-154
科技创新基地的建设是高校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从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内涵出发,结合学科建设、创新团队、制度创新3个要素,分析了科技创新基地对于学校建设研究型大学的重要意义,提出保障和促进高校科技创新基地建设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5.
当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地方高校科研工作跨越式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实现地方高校科技跨越式发展不仅要继续增加政府和社会资金的投入,更要创新观念,创新思维,引进、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在学科交叉领域、优势方向,形成特色,创新知识,创新成果,为地方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6.
团队思维方式如何影响团队科学创造力,既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科学创造力领域的新兴课题,也是“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高校创新教育面临的重要议题。本研究以理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为样本,借鉴创造力成分、社会认知等理论,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链式中介模型。实验研究发现,团队思维方式对团队科学创造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问卷调研显示,团队思维方式分别通过团队创新效能感和团队认知灵活性的中介及二者的链式中介作用于团队科学创造力;开放式沟通分别调节了团队思维方式与团队创新效能感、团队认知灵活性、团队科学创造力的关系。研究发现对团队科技创新具有理论启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等学校不但是高级人才的培养基地,而且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阐述了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基本框架,剖析了我国科技创新的资源优势和目前高校科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了构建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相关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美英日大学科技园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特点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大学科技园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内涵,重点借鉴美国、英国和日本大学科技园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成功经验和特点,从树立创新创业理念和氛围、形成大学激励机制和政策以及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建立中介服务机构、构建产学研时空优势和投融资体系创业环境等方面对我国大学科技园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科技创新团队创新增效运营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科技创新团队运营阶段,运用生产效率测定指标构建团队创新增效运营模型,并提出增效的重点聚集于团队活动计划,而团队计划的重点是从假设探索向实践运用的方法研究。以某企业总部及其事业部18个科技创新团队为研究对象,在两个时间节点(项目开始后的第3个月和第9个月)对创新增效要因和创新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创新增效60%~80%的要因聚集于团队活动计划,第3个月以假设探索为中心的团队活动计划对于创新增效的影响极大,而第9个月以实践为中心的团队活动计划对于创新增效的影响极大。并验证了以上两个时间节点中团队活动计划重点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0.
科技创新团队成员两人非对称冲突博弈演算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科技创新团队进行科研和工作的形式已经成为现代创新社会生产条件下的内在要求,然而在科技创新团队迅速发展中,团队内部表现出了各种形式的冲突。以A公司科技创新团队的真实案例为例,以博弈模型中团队成员在工作中自身得益的计算结果为基础,通过调整科技创新团队成员间的奖金分配额度,选择冲突策略的惩罚力度以及适当的补偿等措施,使科技创新团队成员在工作过程中逐渐产生建设性冲突,达到使团队成员在工作过程中保持积极合作的目的,从而为科技创新团队管理者提供一种可量化的团队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