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甘勇 《广西教育》2010,(33):75-75,77
卫校学生与老师有着与其他中职学校不同的特点,因而卫校师生冲突发生的心理原因也有其特别之处。卫校老师应正视师生冲突,从心理学角度加以分析,正确管理冲突,使冲突向着良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当学生的心理困惑涉及与本校教师的师生冲突时,中小学心理教师将面临着咨访关系、师生关系、同事关系等多重角色冲突与平衡,对心理教师的边界把握和系统思维是很大挑战。通过一例校内师生冲突个案的辅导,聚集于来访学生的工作,同时促进来访学生与班级系统中教师、班主任等其他角色的沟通,有效化解了师生冲突,促进了班级教学和师生成长。  相似文献   

3.
学校里师生冲突时有发生,有些因为教师处理不当矛盾激化,扰乱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伤害了师生的身心健康,影响了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那么,在化解师生冲突时,教师如何起到主导作用呢?一、师生冲突的表现及原因分析根据师生之间行为对立与对抗的程度,师生冲突可分为一般性冲突和对抗性冲突。一般性冲突是指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出现的可由教师调控的对立和对抗行为,如,学生不听老师劝告随意与同学说话,拒绝回答教师提问等,一般不影响课堂教学,师生对立情况不严重,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权威地位来调  相似文献   

4.
师生冲突是指老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紧张对抗状态。近期,有关师生冲突的报道经常见诸报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对老师、对学校的评价和认同度。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进程中,师生冲突是个不和谐的音符。  相似文献   

5.
法国大作家雨果曾说过 ,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用宽阔的胸怀去包容消极情绪和委屈 ,用善意的态度感化个别狭隘的人 ,会建立起天高地阔的交往环境。往往有的老师由于严而过格 ,对学生产生负效应 ,学生之间因矛盾、争执互不让步 ,形成人际交往的危机 ,使学生心理中产生焦虑、压抑。如何在师生之间 ,同学之间实践宽恕心理教育 ,已日益成为品德心理研究的新主题。  一、师生之间宽恕心理教育的实施及其意义师生之间的交往冲突。主要一方面缘于专制型的传统思想影响下 ,“严”一直是不少老师的行为准则 ,不太关注学生的个人价值 ,把学生的…  相似文献   

6.
冲突是师生关系的一种表现形态。师生之间的淡漠、疏远、不理不睬或争吵、打骂、相互攻击等是冲突的常见形式。冲突一旦发生便给师生关系蒙上一层阴影,隔阂就会趁机入侵,并且在教师与学生的心理上筑就一道厚障壁。倘若师生冲突得不到及时、合理的解决,便轻易造成  相似文献   

7.
师生冲突是指师生由于在目标、价值观、资源多寡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的对立、分歧和相互干扰的教育教学互动,具体表现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绪对立或公开对抗。长期以来,由于受各种历史的、现实的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教育界对师生冲突产生了一种惧怕心理。  相似文献   

8.
师生冲突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紧张状态。师生冲突的表现形式很多,归纳起来有两大类。一类为显性冲突,表现为师生因认知、情感和思想等方面发生严重分歧和矛盾激化,采取直接的语言和行为上的对抗和攻击等。另一类为隐性冲突,表现为师生双方对待分歧和矛盾,采用间接的心理上和思想上的对抗,表面上没有公开的行为冲突。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及全面发展,而不良的师生关系易损害或阻  相似文献   

9.
霍庆 《班主任》2012,(11):22-23
正老师每天都要处理许多学生问题,如果处理得好,不但师生皆大欢喜,还有助于学生进步;处理得不好,轻则导致师生情绪对立,重则引发师生严重冲突。在工作中我发现,其实师生间的许多矛盾往往不是直接由学生的错误或不当行为引起的,而是因老师对学生问题的主观判断所产生的错误认识或情绪化的不良评  相似文献   

10.
有人惊呼,现在的学生怎么了,竟然跟老师吵嘴?甚至出现伤害老师的极端事件。老师和学生朝夕相处,难免产生矛盾。面对矛盾,老师如果缺少理智,采取过激言行,往往导致矛盾激化,进而演变成冲突。而师生冲突必然伤害师生身心,导致教育的失败。那么,如何理性地化解师生矛盾。避免对抗性冲突呢?  相似文献   

11.
国家制定了教师法和教育法,严禁体罚学生和变相体罚学生,但个别老师对教育法规熟视无睹,仍然对学生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不是把学生打伤,就是超越了学生的心理承受限度使学生走上绝路,这种全然不管学生的尊严和心理、体力承受能力的惩罚,使其偏离了原有的目标,结果是既起不到教育效果,自己又受到法律惩罚。另一个方面因体罚出现师生冲突而被家长投诉的现象,给老师的触动很大,管理问题学生有些不知所措,  相似文献   

12.
人是一种社会性存在,有人的地方就有人际关系,有人际交往就有人际冲突.班级人际冲突是指师生在班级交往过程中因价值取向不同、需求得不到满足、沟通不畅等原因而产生的紧张状态或对抗过程.冲突主体的特殊性、冲突场域的教育性、冲突性质的可调和性是班级人际冲突特有的内涵.班级人际冲突对学生的心理与行为、师生交往和班级人际关系等方面具有消极影响,但班级人际冲突可增进冲突主体的自我认识,促使班主任与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为班级人际交往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3.
无论是个体与个体之间,还是群体与群体之间,富有成效的沟通一定是对心理空间的沁润,是心理深层的互通,能实现彼此心灵的共鸣。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是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有效的师生沟通对于学生管理工作同样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13]通过调查师生沟通现状,找准深谙师生个体或群体心理的影响途径,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科学有效的师生沟通策略,解决棘手的个体或群体之间的各种分歧和冲突等问题,对学生工作实践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师生冲突是一个古老的问题。师生在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方面有差异的地方,都有可能存在冲突。不过,冲突的性质、冲突的形式以及冲突的解决方式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当前,社会变革对师生关系提出的挑战使师生冲突问题变得更加突出了。师生冲突是师生双方在正式或非正式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心理紧张状态的一种表现形式。大致上有如  相似文献   

15.
罗广强 《教师》2014,(4):13-13
正1.关注心理健康,创造快乐人生中学是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阶段,学生生理日趋成熟,但社会阅历浅、心理稚嫩使他们不善于处理事情和各种关系,从而产生心理冲突。这些冲突如果不及时得以排解,就会出现心理障碍。学生有了心理困扰,表现出焦虑、压抑、烦躁、记忆力下降等现象。如果老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不闻不问,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心理障碍,从而导致行为怪癖,甚至走向极端。近几年  相似文献   

16.
师生冲突有时会难免发生,既然师生冲突已经不可避免地发生了,那就得采取积极措施加以解决,但在具体解决师生冲突时,要注意“五忌”。一、忌集体训话师生冲突发生后,有的老师也许是为了发泄自己的火气,也许是为了平抑自己的激动情绪,也许更是为了杀一儆百或在学生面前挽回面子、树立威信,往往要将这一件事情联系到其他事情上去,对全班同学集体训话,这样,就把与个别同学的矛盾冲突扩展到面对全班同学,这是万万要不得的。与学生发生冲突,老师应该就事论事,做具体学生的思想工作,针对具体问题,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才能够赢得大多数同学的信…  相似文献   

17.
在教育过程中,时而发生学生不接受老师批评,情绪对立,甚至与老师直接冲突或者采取退学的逃避进行为等情况。原因何在?可能是认知原因,学生不明白自己错在何处;可能是心理原因,学生觉得丢了面子;也可能是方法原因,老师言辞不当,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其中最让学生接受不了的,容易引发冲突或逃进行为的是觉得自己受了委屈。 多年来,我曾接触过不少要求调班,要求转学,要求退学,甚或与老师对抗由老师直接送到校长室的学生。察其原因,大多认为老师对他“不公平”、“看不上”。学生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理由是,在某件事情上自己…  相似文献   

18.
班主任都知道,要管理好一个班级,在其诸多因素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要协调好师生关系,即师生之间要经常进行对话交流和心理的沟通。然而,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有些教师对学生的心理把握不准,导致师生关系紧张,矛盾加深,进而产生学生与老师的对抗情绪加深。这样会影响到教育效果。反之,如果能正确地掌握学生的心理,合理运用心理效应,则能避免师生间的冲突,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9.
师生冲突主要是指由于老师和学生之间价值观、年龄、生活方式的不同而在彼此之间产生的分歧。中学阶段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学生们实现梦想的关键,正确、合理地处理师生矛盾冲突既有利于提升老师的教学质量,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于中学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冲突是指人们因目标不同而相互对立或紧张的状态,换句话说就是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师生冲突是冲突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存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紧张状态,是师生双方在正式或非正式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心理紧张状态的一种表现形式。由于年龄、能力、阅历、学识、所处社会环境、地位,以至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