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自巴基斯坦独立后政局一直处于动荡不安的局面。内乱必生外患。东巴局势的恶化给蓄谋已久的印度提供了一个发动战争的绝好机会。由于南亚次大陆重要的地缘优势使其成为美苏争霸的又一战场。第三次印巴战争的爆发其背后有着深刻的大国背景。透过在南亚次大陆地区争雄的印巴两国背后,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美苏争霸的影子。本文试图通过对第三次印巴战争这一次局部战役的分析,从中窥视出大国之间在南亚次大陆上的争霸态势,及其对印巴两国对外政策上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谈美国朝鲜战争政策中的苏联因素尚鸿朝鲜战争是美苏“冷战”在远东的升级。苏联虽然在朝鲜战场上没有一兵一卒,但美国对朝鲜战争政策的制订却无时不受着苏联的牵制与制约。本文试就此进行分析和探讨。1第二次世界大战行将结束之时,美苏两国为了在远东地区达成战略平衡...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冷战期间的两大热点柏林和古巴来分析两个超级大国产生危机的原因、过程及双方在处理危机中的态度,旨在说明冷战期间美苏两国都力图避免冲突乃至战争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1937年7月7日,日本法西斯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奋起全面抗战。由于敌强我弱,不到两年日军使占领了中国大片领土,这既加深了中华民族的危*机,也进一步危及美苏的利益。作为当时世界强国的美苏两国,为了自身的利益,却围*绕着日本的全面侵华和中国的全面抗战,推行一条以大国利己主义为主线的对外政*策,与日本构成了既绥靖又对抗的复杂关系。使日本法西斯燃起的战火未能扑灭在有*限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5.
【考点指津】1.评价雅尔塔体系下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下的两极格局,对战后近50年国际关系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积极作用:①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雅尔塔体系消除了德日两个法西斯战争策源地,美苏两国又长期处于均势,使双方均不  相似文献   

6.
《商洛学院学报》2016,(1):38-43
押两伊战争不仅是交战双方——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厮杀,同时由于处在冷战两极格局之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实际上也在暗中进行较量,并通过它们的外交政策体现出来。对美国来说,保证波斯湾自由通航与遏制苏联是其首要的战略目标,而对苏联来说,获得两伊在阿富汗问题上的妥协与防止美国在中东的扩张是其战略重心。两国围绕各自的战略目标,根据战争形势不断调整政策,按照政策倾向均可分为三个阶段。通过比较各阶段的政策,探究美苏在外交立场和举措上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揭示其合作与竞争的本质特点。  相似文献   

7.
两伊战争是美苏冷战格局下一场冷战烙印较少的局部战争。美国出于对自身利益的维护,表面上宣布"中立",未直接参与战争,但却实行"弱势均衡"外交政策,影响两伊战争的进程和态势。根据两伊战争进程,分三个阶段对其政策进行分析,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美国怎样通过外交和间接介入战争实现其国家利益。并指出美国对两伊的政策造成了战争延长,削弱了两伊实力,加剧了阿拉伯世界分裂,改善了以色列安全环境,强化了美国在海湾的军事存在,诱发了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  相似文献   

8.
徐亚文 《新高考》2007,(7):57-61
雅尔塔体系下的两极格局,对战后近50年国际关系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积极作用:①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雅尔塔体系消除了德日两个法西斯战争策源地,美苏两国又长期处于均势,使双方均不敢贸然发动战争。②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9.
张爱云 《考试周刊》2012,(70):33-34
塞浦路斯问题是当今重要的国际问题之一。美苏冷战期间,希、土两国政府为了争夺塞浦路斯屡次要想交火,西方阵营的内部团结受到严重威胁。作为西方阵营首领的美国为了避免希、土两国发生战争,维系东地中海地区的稳定.不得不直接插手解决塞浦路斯问题。  相似文献   

10.
层次分析法是国际关系研究中探析战争根源的重要工具与研究范式。把握1979年中越战争的根源,同样可以利用层次分析法的框架与模式。具体地说,在个人层次上,中越两国决策者的个性、经历、风格等对这场战争的爆发有着一定的影响。从国家层次来看,民族主义情绪的上升、领土领海争端的激化、国家战略目标的碰撞等都对中越战争的发生有着一定的作用。从国际体系层次来看,美苏冷战的国际体系结构以及意识形态弱化等因素都对中越战争的发生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埃及与以色列的“消耗战”历时三年之久。美国与苏联为了各自的全球战略,不仅积极展开对话,还向交战双方输入了大量的新式武器,这影响了整个战争的走向。特别是苏联,直接参与了埃及与以色列的空战。同时,“消耗战”也对美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阿富汗战争是苏联对一个弱小国家发动的战争,是苏联实现其南下战略的重要步骤,同时也是美苏在冷战的大背景下在中亚地区争夺势力范围的结果。苏联在这场战争中削弱了国力,没有获得好处,反而使美国从中得利。战争给阿富汗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至今这个国家仍陷在内战之中。  相似文献   

13.
东南亚安全格局是东南亚地区国际关系中带有全局性、整体性的问题。苏联在同美国的全球博弈过程中开始逐渐明确冷战中自身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于取得第三世界亚非国家的理解和支持。苏联和美国都试图对这些新兴国家施加影响力,并控制这些国家倒向自身阵营,冷战中后期双方争夺的重点也开始转向这些新兴国家。美国在第三次印支战争期间,特别是中越边境战争期间的立场对这一时期东南亚安全格局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美国在第三次印支战争期间对苏联的一系列严厉警告是导致苏联最终放弃直接干涉企图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在谋划、实施和结束这场战争的全过程展现出中国领导人对当时中美准同盟关系的运用。  相似文献   

14.
1945—1950年,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美苏两国由战时合作走向冷战对峙。这一时期,美国凭借其世界首强的经济和军事力量,积极干涉中苏关系的发展,成为影响中苏关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试论冷战的爆发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美国的全球扩张战略和苏联的保障国家安全战略之间发生了直接碰撞 ,并导致两国的斗争日益激烈。杜鲁门主义和两大阵营的理论不仅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也标志着美苏两国对世界政治的两极看法正式确立。马歇尔计划则对冷战的激化和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负有更为直接的责任。但两极格局是既不对称也不完全的。  相似文献   

16.
苏美建交初期,苏联为加速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急需引进美国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而美国当时为尽快销售大量剩余重工业品,也向苏联积极地提供了技术支持。苏联政府通过多种方式引进美国的先进技术。受政治关系的影响,此时苏联对美国技术的引进一波三折。总体而言,苏联在该期间内对美国的技术引进还是取得了一定成就,促进了苏联在经济和国防建设方面的发展,为后来卫国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17.
在亚洲冷战体制下,出现了中美苏三角关系的互动。当中苏结盟,中国与美国对抗时希望苏联的支持,与美国缓和时需要美国的诚意;当美苏缓和、中美、中苏关系紧张时,中国的外交就必然面临困境;当中美和解,中苏对抗时,美国则渔翁得利;而当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时,不再成为美苏冷战的筹码,中国终于摆脱冷战,导致了美苏冷战的终结。从中我们可以得出:和则三利,斗则俱伤。  相似文献   

18.
阿富汗矿产资源开发:历史、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富汗矿产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由于工业基础薄弱、战乱不止等原因,阿富汗矿产的勘探和开发一直步履维艰。苏联曾在阿富汗展开了大规模的地质勘探,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美国在阿富汗进行反恐战争后,又在苏联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物探等作业,并对阿富汗矿产资源作了经济评估,以期帮助阿富汗政府争取国际合作,通过矿产开发推动经济发展。总体来说,在阿富汗进行大规模矿产开发还需做进一步的地质勘探工作,而安全保障是必要的前提。对阿富汗的矿产开发应该持积极而慎重的态度。  相似文献   

19.
战后初期,世界上唯一拥有原子弹的美国,对苏联核武器的研制做出了错误判断,过分相信美国可以长期垄断原子能秘密,而1949年苏联原子弹的成功试验打破了美国决策者的幻想,杜鲁门政府开始调整其核政策,做出了研制比原子弹威力更大的氢弹的决定,从而促使美苏核军备竞赛进一步加剧。而国家安全委员会第68号文件的出台,则为美国大规模扩充军备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二战后,美苏主导的雅尔塔体系代替了凡尔赛体系,欧洲安全局势发生巨大变化。虽然美苏等国占领和分裂德国消除了长期以来德国对欧洲乃至世界的安全威胁,但是,争夺德国的矛盾使美苏等国走向了危险的军事集团对峙,而两大阵营的全面冷战又使得德国问题的解决更加困难。通过将两德分别拉入各自阵营,美苏完成了对欧洲势力范围的划分,新的力量均势的建立有利于欧洲安全局势的稳定,但成为欧洲安全平衡中心却使德国的分裂长期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