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梅雨之夕》是著名小说家施蛰存代表作之一,该作品将心理分析及内心独白等多种现代主义小说元素糅杂于一体,将都市文明下的人性困惑、人生理想与现实冲突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本文在对《梅雨之夕》中人性困惑、人生理想与现实冲突进行分析的同时,对《梅雨之夕》中困惑与冲突之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唐韵》时真谆二韵分而列之,《广韵》《集韵》亦沿袭了《唐韵》的分韵,二者虽处同一时代,然而其收字归韵上却有差异。本文从韵类的角度入手,通过《广韵》与《集韵》韵类的对比,揭示《集韵》在收字归类的某些特征,并探讨收字如何归韵。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应邀参加湖南师范学院主办的《周易》研究学术讨论会,少长咸集,就宋祚胤教授《周易新论》一书若干新的观点进行了有益的探讨,畅所欲言,获益匪浅。几天的切磋琢磨,深感《周易》的研究自春秋以来,千百家言,见仁见智,至于近代仍无定说,随着现代科学的发达,有的问题反愈近玄虚。究其实,研究方法之种种流弊,实有深刻检讨之必要。今择其要者列之,一见研究方法之重要。  相似文献   

4.
《雪国》这部中篇小说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在禅宗虚无观影响下创作的出色之作,通篇呈现出一种禅宗境界的虚无之美。本文从镜中虚象之美、生死轮回中的涅磐之美和万物归一的禅宗境界之美三个方面来探究《雪国》传达出的禅宗境界的虚无之美这一审美特征,从审美角度来探讨这部小说的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5.
《论读书》是弗朗西斯.培根《论说文集》中的不朽之作,王佐良之译文更可谓是经典译作,堪与培根的原文媲美。本文对培根原文和王佐良译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排比、省略、重复和语言节奏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探讨英文修辞的翻译。  相似文献   

6.
对张洁早期充满理想主义的《爱,是不能忘记的》以及与之呼应的带有变奏和反常性质的《祖母绿》进行分析,可以从中找到解决张洁女性主义创作的新视角。通过探讨张洁对“爱”的执着与独特的灵肉观,走进张洁创作的隐秘之境。  相似文献   

7.
陆贾的思想是中正平和的,以仁义教化为根本,主张由黄老刑名之政归向仁政,马上马下异术。陆贾在《新语》中引用《春秋穀梁传》之语"仁者以治亲,义者以利尊,万世不乱,仁义之所治也。"以之作为《新语》第一篇《道基》的结论,而《道基》又是《新语》全书的理论基石。可以说陆贾的思想就是源于《春秋穀梁传》,研究陆贾的思想就可以窥见《春秋穀梁传》思想的特色。虽然陆贾《新语》第一篇《道基》的结论所引用的《春秋穀梁传》之语"仁者以治亲,义者以利尊,万世不乱,仁义之所治也"不见于今本《春秋穀梁传》,但当见于陆贾所用之古文文本之《春秋穀梁传》,故"仁者以治亲,义者以利尊,万世不乱,仁义之所治也"仍可看作是《春秋穀梁传》的中心思想。  相似文献   

8.
陈秀端 《职大学报》2011,(3):51-56,7
《伤逝》是中国近代新文学大师——鲁迅,唯一一篇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作品。本文拟就台湾方面,学者以《伤逝》为题材的研究著述,或期刊论文中探讨《伤逝》相关问题者,简要综述之。一方面,呈现《伤逝》在台湾的研究概况;另一方面,则藉以了解台湾学者对《伤逝》的性别研究。  相似文献   

9.
近代《易》学大师尚秉和先生,以精研《易》象、寻绎《易》理为治《易》之显著特色,创立了颇具影响力的“周易尚氏学”,成为20世纪重要的《易》学研究成果之一。尚秉和先生的钩沉索隐,揽精发微的治《易》之学思进路,使众多失传之的《易》象以确凿证据重新彰显。这种研《易》之方法和观念对后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小雅》开篇由五首诗组成,《伐木》与《鹿鸣》《四牡》《皇皇者华》《常棣》,共同构成一个阐述君臣之礼、兄弟之情、朋友之义的人伦价值系统.结合历代《诗》说,考证"诸父""诸舅"等词出现的历史规律,认为《伐木》的创作时间最早不过西周晚期;进而辨析"许许""八簋""酤"等词,确定《伐木》乃"天子燕朋友故旧"之诗.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文心雕龙》置于时代哲学思潮发展的动态背景上加以探讨,认为刘勰用以评判“有无之辨”的思想武器是般若学中观方法,佛教是刘勰哲学观的重要根源之一。《文心雕龙》中的“道”不是儒家、道家或佛家的一家之道,而是建立在三家自然观契点上的宇宙原理。《原道》中表现出强烈的宇宙意识,对文学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2.
解读威廉·布莱克的三部诗集:《诗的素描》、《天真之歌》与《经验之歌》的意象,分析这三部诗集中意象的关联。指出:《诗的素描》的篇尾意象与《天真之歌》的篇首意象构成以“天真”为纽带的意象链,在《天真之歌》与《经验之歌》中则存在寓意于同一物象链中的两条不同的意象链。  相似文献   

13.
《圣经》是在全球范围流传最广,印数最多的一本书,它对整个西方乃至世界的影响渗透到文学、艺术和日常生活各个领域.本文主要从《圣经》的艺术和审美价值对作家作品及影响,分析《圣经》对西方文学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探讨了《圣经》成为西方文学创作母题的原因之所在.  相似文献   

14.
关于《聊斋志异·放蝶》小说本事,朱一玄先生《<聊斋志异>资料汇编》已辑有二则,今检明人文集可知,目前所见关于《放蝶》故事最早的记载应为明末李长祥《天问阁文集》卷一《王子凉传》。文中对历史人物王山斗生的家世、生平与交游,略作考证,并纠正《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之误载一处。同时,对但明伦等后世读者关于《放蝶》故事的评论,也稍加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5.
《乞食》是研究陶渊明思想创作道路的重要诗篇。目前,一些研究者颇多歧见,本文拟就其系年、主旨及借托手法的成因等问题作一些探讨。 当代研讨家有的沿袭温汝能的“此诗非设言也。因饥求食是贫士所有之事,特渊明胸怀之旷如,因不必讳言之耳”(《陶诗汇平》)之说,以纪实诗论之,虽  相似文献   

16.
伴随《劳动合同法》的修改以及《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的出台,我国对于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制趋于完善,但是,对其构造及其特征进行分析与总结之研究尚为空白。论文通过对《劳动合同法》劳务派遣部分和《劳务派遣暂行规定》法律、法规的分析归纳,探讨我国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的构造及其特征。其结果表明,我国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由“严格的规制”“雇佣关系的稳定”“用人单位义务”“用工单位义务”以及“违法责任”组成,一方面呈现以公法义务为主之特征,另一方面既通过劳务派遣协议约定必须规定事项、劳动条件,又通过劳务派遣协议、劳动合同规定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之义务,呈现规范劳务派遣协议和劳动合同之特征。  相似文献   

17.
《牡丹亭》就像春天百花园里的一株奇葩,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永葆青春。从她产生的那天起,研究她的论文浩如烟海,但鲜有从关学角度去研究。从美学命题中的深情和妙赏角度探讨了《牡丹亭》之魅力。  相似文献   

18.
《歧路灯》研究百年,有关主题探讨曾是多年的热点,先后有"道德小说""人情(或世情)小说""教育小说""‘败子回头’小说""成长小说""家庭(家族)小说"诸说。《歧路灯》主题研究的无果之果,加深了对《歧路灯》的认识,提升了《歧路灯》的地位,扩大了《歧路灯》的影响。其众说纷纭,争持不下,是《歧路灯》已入为"四大奇书"、《儒林外史》《红楼梦》等名著之列的一个突出标志。  相似文献   

19.
钟嵘《诗品》是现存我国最早一部诗论专著,清人章学诚将其与刘勰《文心雕龙》相提并论。结合《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及相关史籍,对钟嵘作《诗品》之年代、《诗品》之本名及其品第违失等方面稍作考证与分析。  相似文献   

20.
《独立宣言》是美国建国标志,其前言中说:"我等之见解为,下述真理不证自明:凡人生而平等,秉造物者之赐,拥诸无可转让之权利,包含生命权、自由权与追寻幸福之权(原意为:拥有私人资产之权)。"这部法典引导着无数美国人实现其美国梦。本文通过分析西奥多·赫曼·阿尔伯特·德莱赛(Theodore Herman Albert Dreiser)的小说《美国悲剧》中主人公克莱德悲惨的经历来共同探讨平等、自由等人本意识在现实社会中的存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