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宜宾学院学报》2016,(12):24-27
为两边连接钢-聚氨酯组合剪力墙设计了合理的有限元模型,采用ANSYS软件模拟不同芯材面板厚度比下的组合剪力墙,分析有限元模拟结果.结果表明,合理芯材面板厚度比下的组合剪力墙的抗震性能与普通单层钢板剪力墙相比较优.随着芯材面板厚度比的增大,组合剪力墙的承载能力明显减小,耗能量降低,滞回曲线的饱满度和耗能效率稍有提高,所以,芯材面板厚度比的合理选取对组合剪力墙在实际结构中的应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地震反应特点,从而进行高层结构抗震承载力验算,基于天津市河北区某框架-剪力墙工程,采用了数值分析方法,对结构进行了模态分析,并对地震下结构的基底剪力进行了验算.研究结果表明:其低阶阵型主要以平动为主,结构产生的主要为剪切变形;地震作用下基底剪力满足规范要求.该项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城乡建设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装配式剪力墙作为装配式结构中应用最广泛的结构,拥有着广阔的前景.竖向接缝及水平接缝作为装配式剪力墙重要的组成部分,影响着其受力性能、抗震性能及工业化程度.介绍了竖向接缝和水平接缝不同的连接形式,并对不同接缝连接形式的装配式剪力墙的破坏形式、抗剪承载力、延性及耗能性能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和总结.最后对装配式剪力墙的接缝连接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大开间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进行了动力特性和地震反应谱分析.得到结构的自振频率、振型特点;以及结构在8度抗震设防情况下水平位移沿楼层高度分布曲线、楼层剪力沿楼层高度分布曲线.比较了纯异形柱框架与底层矩形上部异形柱框架的地震反应谱分析结果,表明底层矩形上部异形柱框架能够改善结构底部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双矩管装配式防屈曲支撑的滞回试验研究,探讨防屈曲支撑可能存在的破坏模式及各设计参数对支撑耗能性能的影响,验证支撑端部构造细节的合理性,提出支撑设计建议。创新点:1.试验研究铰接双矩管装配式防屈曲支撑的滞回性能;2.获得4种支撑破坏模式。方法:通过对7根铰接双矩管装配式防屈曲支撑的滞回性能试验,研究支撑外围盖板厚度、内核加强翼板高度和外围槽钢翼缘高度等参数对防屈曲支撑破坏机理及耗能性能的影响。结论:1.外围盖板厚度太薄,支撑易发生端部折曲破坏;2.端部转动受限制的支撑,其滞回性能优于纯铰接防屈曲支撑,但支撑连接节点处的附加弯矩不容忽视;3.支撑均表现出优良的屈曲耗能性能,验证了试验试件端部构造细节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纯钢框架试件、冷弯薄壁型钢组合墙体试件、钢框架-冷弯薄壁型钢组合墙体试件、覆双面OSB板的钢框架-冷弯薄壁型钢组合墙体试件进行水平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研究,分析了试件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抗侧刚度、延性和耗能等。结果表明,钢框架与冷弯薄壁型钢组合墙体有明显的组合效应;冷弯薄壁型钢组合墙体能明显增强钢框架结构的承载力、刚度、延性和耗能能力;覆双面OSB板钢框架-冷弯薄壁型钢组合墙体结构抗震性能较不覆板的钢框架-冷弯薄壁型钢组合墙体结构抗震性能好。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某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消能隔震设计,利用有限元软件ETABS建立了三维计算模型,研究并分析了该结构在中遇地震作用下的层间位移角、层间剪力和附加阻尼比。分析结果表明:混凝土框架结构在中遇地震作用下,采用消能隔震设计后,其主体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能满足消能减震结构的设防目标;中震下防屈曲耗能支撑开始屈服,已经开始发挥一定的耗能作用。  相似文献   

8.
新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2010,加强了框架结构节点核心区截面抗震验算,自其实施以来,在PKPM(2010版)软件抗震验算过程中,尤其是高抗震设防烈度区,出现梁、柱节点域抗剪超限的问题时有发生,本文将结合个人在实际工程中做结构设计时的计算实例,与大家分享经验,浅析梁柱节点域抗剪超限的原理及解决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框架梁、柱节点域抗剪超限的含义解读;《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关于节点核心区组合的剪力设计值的计算原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框架梁、柱节点核心区的受剪承载力验算;以及个人在中国石油内蒙古销售公司八拜油库改扩建项目,综合办公楼结构设计中框架梁柱节点域抗剪超限解决的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新型全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体系中水平接缝的可行性及抗震性能,制作了2个试件并分别进行单调加载试验与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在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该全装配式剪力墙的荷载-位移曲线、承载能力、延性性能、抗侧刚度、钢筋应变、连接钢框的应变分布以及连接钢框与内嵌边框之间的相对滑移等.试验结果表明:试件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及延性,位移延性系数达3.7以上;在整个试验过程中,除受压端外,连接钢框中的正应力及剪应力远小于其屈服强度;试件受压端内嵌边框与连接钢框之间发生了一定的相对滑移,达1.13 mm,而受拉端二者之间未发生明显的相对滑移.该全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体系的水平接缝安全可靠,抗震性能良好,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10.
高层建筑巨型框架结构应用及其受力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高层矩型框架结构体系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通过对巨型框架主次框架的不同连接形式分析了抗震巨型框架和减震巨型框架的受力特点,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揭示了上述两种巨型框架弹性和弹塑性地震反应和地震损伤形式,指出了对抗震、减震效果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了解框架-剪力墙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特性,本文在对框架-剪力墙结构线性抗震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了结构中的非线性理论,强调框架-剪力墙结构的非线性抗震性.本文采用的分析软件是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用软件对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非线性的抗震分析,得出了结构在大震作用下结构的变形和内力.分析结果表明,此结构在大震作用下整体稳定性较好,只有局部构件发生塑性变形,不影响结构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指出现行规范针对底部框-剪结构、上部框架结构的抗震鉴定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造成不同检测人员对此类结构采用不同的鉴定条文的现象。为此,通过采用杆系-层间模型对剪力墙在底部高度不同的、剪力墙刚度中断的框-剪结构模型进行地震响应及柱配筋分析,给出了针对此类结构的抗震鉴定的一些建议;并通过一个实际工程的抗震鉴定,为此类结构的抗震鉴定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出一种震后功能可快速恢复的装配式中柱节点,并建立其设计理论;考察装配式中柱节点的抗震性能及震后修复性能,并提出设计建议。创新点:提出一种可快速恢复震后功能的装配式中柱节点;2.提出装配式中柱节点设计理论,并通过数值手段对其合理性进行校核;3.试验研究考察基础试件的抗震性能及震后修复性能。方法:1.通过理论分析手段建立装配式中柱节点设计理论;2.利用数值模拟手段通过4组8个算例来验证节点设计理论,并对节点抗震性能进行数值研究;3.对基础试件进行低周往复荷载试验研究及修复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设计理论的合理性,并考察节点的抗震性能及震后修复性能。结论:1.提出的设计理论可准确地预测装配式中柱节点的屈服荷载;2.设计合理的装配式中柱节点具有良好的承载性能及滞回特性,可满足结构震后功能修复要求;3.翼缘连接盖板厚度和材性、中间螺栓间距和梁段间隙参数对节点抗震性能影响较大,需合理设置。  相似文献   

14.
底部框架剪力墙砌体房屋(以下简称底框结构)是指底部一层或两层为空间较大的框架一剪力墙、上部为多层砌体的房屋.底框结构是我国现阶段经济条件下特有的一种结构,从抗震上讲它是一种不合理的结构形式,但限于我国当今的经济发展水平,目前还无法取消,因此在我国内地及广大中西部地区临街建筑中仍普遍采用.其具有"头重脚轻"、上刚下柔,的特点,为保证实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用不倒"的抗震原则,<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以下简称<抗规>)对底部框架层与上层刚度比做出了明确规定,必须在底部框架中布置一定数量的的抗震墙.  相似文献   

15.
基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的有关规定,为方便工程技术人员了解和掌握隔震技术的应用,以框架结构为例,详细介绍其隔震设计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16.
为掌握钢-混凝土组合桥梁负弯矩区段的疲劳性能,按1/4缩尺比设计制作了装配式钢桁-混凝土组合模型实验梁,并考虑实桥正常使用状态和3倍车辆荷载超限状态下对组合梁进行了300余万次的疲劳荷载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正常使用(200万次)疲劳荷载作用下,实验梁处于弹性工作阶段,桥道板无开裂,状态良好;在3倍超限(310万次)疲劳荷载作用下,虽然预制桥道板已经出现开裂,但实验梁整体刚度尚可,PCSS剪力连接件滑移仍处于弹性阶段。实验结果为实桥的安全运营提供了有利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双壁钢箱混凝土组合墩柱(DSCB墩柱)的抗震性能,对11个DSCB墩柱试件进行了双向拟静力试验,考虑了加载模式、钢板厚度、轴压比、长细比、截面长宽比等主要因素对DSCB墩柱抗震性能的影响.给出了试件的主要损伤演化过程和破坏模式,并从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延性和耗能能力等方面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平双向加载下,DSCB墩柱一个方向的损伤劣化会加剧另一个方向的损伤;DSCB墩柱在水平双向荷载作用下,具有良好的强度、延性和耗能能力,能够满足强震区高墩桥梁的抗震要求.该研究可为DSCB墩柱在强震地区高墩桥梁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黄远  陈艺诗 《中国科技论文》2023,(10):1063-1069
为研究底部框架-砌体结构的抗连续倒塌性能,基于ABAQUS软件建立分析模型,在对框架结构及框支墙梁结构进行试验验证的基础上,分析了底部框架-砌体结构在倒塌下的受力机制,并探究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底部框架-砌体结构在中柱失效的情况下,先后经历弯曲阶段和压拱阶段,失效柱两边的墙体形成对角线撑杆传力机制,结构没有悬链线机制的开展;考虑墙梁组合作用后的结构压拱峰值承载力提升了7.6倍;按照受弯梁设计后结构的抗连续倒塌承载力为按照墙梁设计的1.2倍;结构屈服强度及压拱峰值承载力随着砌块强度的增大和开洞率的减小而不断增大。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研究双壁钢箱混凝土组合墩柱(DSCB墩柱)的抗震性能,建立了考虑钢管局部屈曲、内填混凝土约束效应和钢管与混凝土接触作用的DSCB墩柱的精细化有限元模型.首先通过双向拟静力试验结果验证了该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然后采用验证后的有限元模型,研究了钢板宽厚比、长细比、截面宽高比、轴压比等关键参数对DSCB墩柱滞回性能的影响;最后根据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结果提出了DSCB墩柱的骨架曲线模型.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钢板宽厚比的增大,DSCB墩柱的峰值强度和弹性刚度减小;随着长细比的增加,DSCB墩柱的峰值强度和弹性刚度明显降低,而极限位移则随之增大.所提出的骨架曲线模型可为DSCB墩柱的抗震性能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水泥基材料的拉伸性能会随着荷载速率的变化而变化。本文旨在探讨加载速率为4×10~(-6)~1×10~(-1) s~(-1)时,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直接拉伸初裂抗拉强度、初裂抗拉应变、弹性模量、极限抗拉应变、极限抗拉强度、多缝开裂特性和耗能能力的变化规律,为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在抗震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和参考。创新点:1.通过直接拉伸试验较为全面地测定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在4×10~(-6)~1×10~(-1) s~(-1)应变速率范围内的直接拉伸性能;2.建立适宜的拟合方程,可直观反映多种直接拉伸性能指标随应变率的变化规律。方法:1.通过直接拉伸试验,确定加载速率对超高韧性直接拉伸特性的影响(图2和4);2.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拟合,简单直观地反映应变率对拉伸弹性模量、初裂抗拉强度和极限抗拉强度的影响规律(图3、5和7)。结论:基于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薄板直接拉伸试验,当应变速率在4×10~(-6)~1×10~(-1) s~(-1)的范围内变化时:1.材料的初裂抗拉强度、初裂抗拉应变、拉伸弹性模量、极限抗拉强度和耗能能力都具有应变速率敏感性,其中除初裂抗拉应变随应变率升高而减小外,其它几项性能指标都显示出明显的动态强化效应;2.多缝开裂模式和极限抗拉应变对应变率不敏感,极限裂缝宽度始终在100μm以内,极限抗拉应变保持在3.7%左右;3.应变率对初裂抗拉强度、拉伸弹性模量、极限抗拉强度和耗能能力的动态增强效应都存在一个阈值(皆在1×10~(-3) s~(-1)附近),在应变率达到阈值之后,动态效应才更加显著;4.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具有明显优于混凝土的耗能能力,在地震荷载(对应应变率在1×10-4~1×10-2 s~(-1))作用下其耗能能力可达C20混凝土的1000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