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5G背景下,数字技术逐步成为新闻传播生态的底层逻辑。面对全新的媒介生态变革,高校迫切需要推行新媒介素养教育,建构"课程思政+"的双向育人模式、编订相应的新媒介素养教材、建立人才培养的教学团队,通过建立完善高校媒介素养课程的全过程评价机制,以适应5G技术背景下高素质新闻人才的培养需要。  相似文献   

2.
新闻传播学教育因与思想政治意识形态的紧密关系,成为课程思政实践的先行者。《新闻学概论》课程是新闻传播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在该课程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实践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新闻学概论》课程思政的实践,提出该课程将价值引导贯穿知识讲授、能力培养全过程的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3.
郑卓  陈莹 《传媒》2021,(9):85-87
在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事业创新发展的新时代,新闻传播专业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时代使命,是培养卓越新闻传播人才的现实需要,是优化新闻传播课程体系的应有之义.为此,本文立足于课程思政的全新育人理念和新闻传播专业的特殊学科属性,提出可供参考的实践路径,以此不断推进新闻传播专业课程思政的全面建设和长效运行.  相似文献   

4.
江宇 《视听》2022,(5):173-175
培育新媒体环境下的卓越新闻传播人才,需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基础.作为融合新闻系列课程之一的"数据新闻与数据分析"课程,可通过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目标、挖掘课程内容思政元素、建设经典教学案例库、树立优秀数据新闻团队榜样、反思不良数据新闻应用、灵活巧设教学环节、提升教师思政能力等方式,使思政元素内化于课堂教学,外显于学...  相似文献   

5.
符冰 《新闻传播》2012,(9):80-81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摄影记者的能力和素质要求都在不断提升。相应地,新闻摄影课程的教学内容也亟待更新,教学模式需要更为丰富,突出实践和实战能力的培养。归根结底,目标就是培养适应媒体新形势的新闻摄影人才。  相似文献   

6.
教育教学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具有必然性、稳定性、普遍性等特点,是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基本支撑。课程思政是一种综合教育理念,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使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是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本文认为培养卓越新闻传播人才,一方面需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另一方面需要建设“课程思政”体系,实现两个方面互融互补,实现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7.
在媒体深度融合,媒介生态巨变,舆论环境日益复杂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提升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适应媒体变化需要,成为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播音主持创作基础课程”作为本科二年级的专业核心课程,必须注重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的有机结合,从而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媒体人才。本文从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建设背景、教学内容中课程思政元素的提炼、专业课程教学中课程思政的设计、课程思政有效评价体系的建立等几方面入手,尝试探索出“播音主持创作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创新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8.
郑卓  陈莹 《出版广角》2021,(20):93-95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举措.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新闻传播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为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的育人功能,文章围绕目标设定、元素挖掘、方法选择、评价建构四个方面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探索,以期更好地推进新闻传播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培养出一批政治坚定、思想过硬、作风优良的卓越新闻传播人才.  相似文献   

9.
段勃 《当代传播》2011,(4):99-101
中国新闻教育在初创时期深受美国影响,1949年后,又开始全面借鉴苏联模式.目前中国的新闻教育和美国差异明显,这体现在人才培养目标、学分要求、课程设置、教师背景以及实践能力培养等等方面,中国新闻教育需要对自身的新闻教育体系进行客观地审视和分析,弃劣纳优,培养适合未来社会需要的新闻传播人才.  相似文献   

10.
传播学是一门外延广、内涵深、研究课题丰富且理论性强的学科。随着传播技术和大众传媒业的蓬勃发展,媒介融合成为新闻传播界的热门话题,社会对新闻传播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作为新闻传播类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传播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喜爱。为适应社会需求,拓展教师在传播学教学中的空间,培养能从宏观层面掌握传播学理论并运用于实践的复合型人才,文章针对媒介融合背景下多媒体技术在传播学教学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陈喆 《青年记者》2012,(18):113-114
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给传媒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使报纸、电视、广播、出版以及广告等行业呈现出全媒体的发展态势,对新闻从业者的素质与能力也要求更高.在现实背景下,积极探索适应全媒体时代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全媒体时代对新闻传播人才的实践需求 全媒体时代的新型新闻传播人才,不仅要满足报刊、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体网络化对人才的需求,而且要满足网络和手机等新兴媒体对人才的需求,能够在各种媒体融合、信息爆炸的环境下,成为具有创新发展意识的核心人才.  相似文献   

12.
陈莉  ;宋仁彪 《新闻世界》2014,(8):326-327
"媒介融合"的洪流对传媒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媒介融合深刻地改变了传媒的组织结构和内容生产方式,也对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闻采写》是新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对《新闻采写》课的教学改革必须打破过去课程设置过窄、教学方法单一、考核标准简单的困境,培养学生全媒体环境下的思维能力和报道技能。  相似文献   

13.
论新时期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应具备的三种基本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背景下,随着中国的开放以及国力的提升,中国国家形象的建立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如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掌握国际新闻传播规律的人才成为新闻传播教育领域的重要问题.本文拟从三个方面探讨国际新闻传播人才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相似文献   

14.
朱晓莉 《传媒》2021,(7):83-85
落实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强化"课程思政"育人理念.作为专业核心课程,新闻采访与写作有必要、有条件、有优势落实思政育人理念.可通过提升教师思政教育能力、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建设经典教学案例库、巧设教学环节等方式,在新闻采访与写作中植入思政教育元素,实现思政元素内化于课堂教学,外显于学生成长,守好一段渠,种好教师自己的责任田,为党和人民培养可靠的新闻舆论工作者.  相似文献   

15.
媒体融合背景下,出版业急需具备应用软件开发能力、了解新闻传播与设计知识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结合武汉理工大学"数字传播工程"专业建设情况,本文从推动理念变革、打造优质课程、多方协同育人、强化科学研究活动四个方面,对未来相关专业建设提出完善方案.  相似文献   

16.
境外大学生的培养除了传授知识外,还应该让他们成为中华文化的认同者和传播者.新闻传播学专业境外大学生具有双文化背景,在中外文化交流和传播中华文化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要让境外生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主动承担者,首先要让他们热爱和认同中华文化.境外生教育应通过课程思政,强化认同教育;通过媒介实践,深化国情教育;道器并重,发挥对外传播优势;因地制宜,完善培养方案.如此才能实现培养目标,让境外学生成为认同中华文化,具有国际视野和对外传播能力的新闻传播人才.  相似文献   

17.
"新文科建设"是为了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新型文科人才做出的战略部署,也为新闻传播学科的建设和变革提供了方向.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新闻传播学科应该实践智慧教育,通过强调人机协同的教育理念、打造"新闻传播学+"的学习空间、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智慧传媒人才.  相似文献   

18.
信息技术革新带来了传媒业态的巨变,对新闻传播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为媒体输送应用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成了社会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教育的新要求.明确应用、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的内涵,并通过完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新闻传播专业课程设置、完善新闻传播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方法,构建应用、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体系,对高校培养出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网络媒体的深度开发,手机报的兴起,微博的方兴未艾,公民新闻网站等雨后春笋般面世的新兴媒介层出不穷,传媒世界的异彩纷呈和乱象,使过去专业化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陷入尴尬境地。人手一部手机,普通民众都可以传播新闻,记者似乎已经全民化。此背景下,作为培养新闻传播事业人才的高校教育怎么办?如何寻找全民记者背景下专业人才的培养之路?这是大家都在探索的一个非常现实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蔡馥谣 《新闻传播》2023,(15):85-87
随着传媒产业快速转型发展需求及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媒体融合背景下人才培养的模式探索已经成为高校新闻传播院系的自觉行动,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作为国家战略需求,为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创新培养模式带来巨大历史性机遇与挑战。高校需重视创新能力培养下的融合新闻传播人才教育改革创新实践策略,推进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不断加强和改进新闻传播专业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