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汪文斌 《传媒》2023,(1):23-24
电视媒体发展需要立足重大主题报道的思想之魂,真正从用户角度出发,以“思想+艺术+技术”破解重大主题报道的痛点难点,以重大主题报道的融合创新引领媒体的深度融合发展。近年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全媒体传播矩阵在重大主题报道创新中,在更广范围的内容创新层面上,将思想、艺术、技术三者融合统一,成为实现守正创新、切实提升重大主题融合报道引领力、传播力、影响力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北京携手张家口举办北京2022年冬奥会,河北张家口是本届冬奥会雪上项目的举办地.作为本届冬奥会主办地的河北省级主流媒体,长城新媒体集团从议题设置、可视化传播、互动传播、共情传播等层面,探索全媒体时代的对外传播规律,借助冬奥跨平台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为今后国际性重大活动中地方主流媒体对外传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了借鉴与...  相似文献   

3.
《全国气象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强重大政治、文化、经济、体育等活动精细化气象服务,做好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杭州亚运会等气象保障服务。”公共气象服务新媒体传播是重大活动气象服务的重要宣传窗口,本文以2023年杭州亚运会为案例,分析公共气象服务媒体在构建新媒体传播矩阵、丰富传播内容、创新传播方式等方面的传播策略,从而对未来重大活动的气象服务媒体传播提供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王静 《新闻战线》2022,(6):80-83
北京冬奥会在赛事运行、新科技使用、可持续发展、媒体传播等多个领域树立了新的里程碑。北京冬奥会相关内容传播的广度、密度、热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体育报在北京冬奥会报道中坚持以竞赛为核心关注人的故事,以纸媒为后盾融媒体多平台发力,拓展重大体育赛事的影响力边界,提升了中国国际形象,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5.
全媒体传播打破了不同媒介形式间的隔阂,通过多元渠道进行内容传播和扩散,让信息能够触达更广泛的人群,提升了内容的传播力与影响力。全媒体时代的传媒生态对中文学术著作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聚焦中文学术著作全媒体传播发展路径,通过对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与特点总结,探讨、分析了中文学术著作全媒体传播的现状与困境,针对其出版业态的现存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和优化路径,并对中文学术著作全媒体传播发展提出了包括树立全媒体理念、进行市场化运作、提升全媒体技术、培育学术品牌、提升国际影响力在内的发展路径建议,为中文学术著作的传播实践和创新发展提供启示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约有5亿观众,其观众数量居于历届冬奥会的首位。由此可见,本届冬奥会传播范围很广、传播效果极佳。2022年是北京这座古老而又现代的城市第二次承办奥运会。与2008年最大的不同在于,中国由一个积极参与全球化的国家,转变呈现出一个自信、开放、包容的大国形象。随之而来,传播态度也发生了转变。本届冬奥会媒体报道更加主动、生动,采用了一系列提升传播效果的策略。本文以河北新闻网为例,总结分析其在北京冬奥会期间的传播路径,以期为增进河北广电融媒体对冬奥会乃至重大媒介事件的报道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当前,随着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崛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全媒体时代已经来临。新兴媒体的不断涌现、多种类型的传播形态、传播理念的深刻变革,使传媒竞争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在新的传播语境下,主流媒体要确立主体地位,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必须重视和加强重大主题报道。通过内容创新、模式创新、表达创新,以提升重大主题报道的引导水平和社会影响力,进一步巩固和壮大主流媒体舆论阵地。  相似文献   

8.
马正华 《新闻战线》2023,(17):24-26
深入挖掘内容生产优势,探索全新传播规律,在守正创新中牢牢把握话语权,是主流媒体职责所在。南京报业传媒集团聚焦全媒体传播、立足用户思维,创新传播手段、发挥资政功能,着力提升理论宣传质效、做强重大主题宣传、提升城市软实力、融入社会治理体系,以积极的姿态挺进互联网这个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9.
融媒体时代,传播生态和舆论环境都发生了极大变化,受众的内容需求和收视习惯已改变。主流媒体在融媒体环境下主题主线报道存在不足。如何唱好主旋律、提升宣传质效?分析媒体融合语境下主题主线报道的创新路径,做好主题主线报道,对于提升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姚毅 《新闻爱好者》2023,(5):101-103
随着全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全媒体用户数量的增加,全媒体平台逐渐成为多元文化的角逐场,把全媒体作为主要阵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但有利于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营造良好的全媒体生态环境,还有利于弘扬爱国主义情操和民族自豪感。全媒体的新技术、新表达、新发展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全媒体平台的传播主体差异化,内容生产碎片化,以及舆论生态复杂化等特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效果。因此,在新媒体语境下,我们需要通过打造专业多能团队、创新传播内容、依托智能媒体技术、重视受众信息反馈等策略,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效能。  相似文献   

11.
国宝类节目讲好中国故事是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有效途径。本文从传播价值、传播内容、传播主体、传播渠道四个方面探寻国宝类电视节目讲好中国故事的创新路径,总结其讲好中国故事实现了从中国价值到全人类价值的价值创新、从中国内容到全球内容的内容创新、从中国官方媒体到全球媒体的传播主体创新、从卫星电视到全媒体传播平台的渠道创新。  相似文献   

12.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新闻传播手段也持续增多,新旧媒体均进入全媒体时代,增加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而网络媒体的出现,带给传统的电视媒体巨大影响,也为电视新闻栏目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在全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栏目需抓住时机,创新自身的新闻内容和形式,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本文在总结全媒体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全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栏目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给出全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栏目的发展及传播策略,为提高电视新闻栏目的影响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唐玮 《视听》2023,(8):146-148
基于南宁广播电视台“直播南宁”融媒体频道的实践探索,可总结出一套全媒体时代地方媒体打破区域性限制,提升新媒体移动直播理念的策略:一是拓宽传播渠道,快速提高品牌影响力;二是创新直播形式,打造舆论传播新范式;三是策划内容新颖,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14.
冬奥会不仅是一场全球体育盛会,更是世界范围内的重大媒介事件。对地方媒体而言,要做到面向世界讲好冬奥故事、中国故事,在国际传播场域积极主动发声,推进理念、途径、方法等系统创新是关键。长城新媒体集团打出组合拳,通过叙事方式、传播方式、共情方式等协同创新,就全媒体时代地方媒体如何在全球重大活动中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5.
信息传播方式的快速更迭成了新的传播生态,对于主流媒体而言,提升传播力不仅是媒体在新环境下实现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担负好媒体职责使命的必然要求。传统主流媒体唯有通过不断创新自身传播话语、渠道、体系,将传统媒体的传播优势延伸到各个终端,方能在全媒体时代实现传播力、影响力、引领力的全面提升。通过观察《人民日报》等多家中央级主流媒体二十大融合报道,对主流媒体传播力提升路径及创新方式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2022年中国新闻业的重大事件为观察对象,重点回顾党的二十大系列报道、北京冬奥会报道与抗击新冠疫情报道等重大题材的新闻实践,从新闻生产、技术采纳与新闻业态三个维度出发阐述本年度新闻业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并归纳当前数字新闻业在平台社会语境下的运作规律和发展趋势。研究发现,专业媒体与互联网平台从生产到传播各环节的“常态接合”是中国新闻业发展的典型特征,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新闻生产的平台化、触达技术的智能化、治理理念的生态化。数字新闻业的“生产-触达-治理”模式,是专业媒体与互联网平台“常态接合”的主要呈现方式,因此新闻传媒业应当顺势而为,积极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全面提升数字沟通的能力与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全媒体语境下,新闻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提升新闻内容质量、增强新闻传播效果,是地市党报应对挑战的必由之路。因此,地市党报应顺势而为、随势而动,不断创新,大力开展内容建设,打造传播矩阵,进一步缩短与读者的距离,提升传播力、扩大影响力、提升引导力、增强公信力,在更好地履行职责使命的同时,推动媒体自身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单滨新 《传媒》2018,(2):26-28
在全媒体时代,传播技术、媒体形态、舆论生态发生了深刻变革,传统主流媒体的舆论主导地位面临诸多挑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党报要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赢得优势、提升"四力",关键要坚持内容为王、加大创新力度,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报道内容.近年来,《绍兴日报》以办好特刊为抓手,加强新闻生产供给侧改革,紧扣中心工作,围绕重大主题,创新办报理念,有效巩固党报的舆论主导地位,提升了党报在用户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2019,(12):11-16
媒介融合成为当代中国新闻业面临的最大变革,也是自上而下的国家行动。媒介融合是构建适应现代传播体系的新型主流媒体的必由之路。全媒体传播规定了媒介融合发展现阶段的现实路径。本文基于"四力媒体"与"四全媒体"的价值坐标,在坚持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的核心原则下,对当下新型主流媒体传播效果评价状况进行了问题反思,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型主流媒体传播效果评价体系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20.
郝勇 《新闻战线》2022,(7):97-100
从话题向主题转变,凸显价值观传播的引领功能;在“看流量”与“重质量”的变奏中,塑造传播新境界;以光影流转的影像呈现,展示中国文化传播的世界意象。在加快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的大背景下,电视及网络平台呈现的2021~2022年度跨年晚会,在内容设计上充分体现了用创意带话题、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话题丰满节目等特点。在传播路径上,则多采用大屏小屏融合、主流媒体与社交媒体联动等手段,以提升跨年晚会综合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