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8 毫秒
1.
国家开放大学地方学院、学习中心构成要素的研究与探索,是国家开放大学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研究与探索实现这些要素的建设模式,建立优化配置物质要素、充分发挥办学功能的管理体制,是其核心内容。文章围绕地方学院、学习中心建设模式与管理体制的指导思想,地方学院的建设模式,地方学院的管理体制,地方学院设置的基本条件与要求,学习中心的建设与管理,地方学院、学习中心建设与管理的法规保障等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2.
2013年,松花江林区电大被国家开放大学设立为国家开放大学(黑龙江)松花江林区地方学院(以下简称林区地方学院).按照国家开放大学办学试点体系建设“倒逼机制”的要求,我们对林区地方学院和学习中心的构成要素、功能作用、建设模式、运行机制、呈现形态、评价体系等问题进行了探究.在梳理林区电大系统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对林区地方学院构成要素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开放大学林区地方学院六维核心构成要素新设想.  相似文献   

3.
"办好开放大学"已经成为广播电视大学系统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但是,如何办好开放大学?理论界众说纷纭。以省为基本单位,以有效服务的适度活动半径为基础,依托大城市和地方中心城市,根据具体情况,每个省创建一所或多所开放大学;在内部管理体制上以学科和专业为基础,进行学院制改革,突出学院的教学科研主体地位和专业建设发展核心地位,使开放大学真正发展成为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新型大学。这应该是以广播电视大学系统为基础,创办开放大学新模式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4.
广播电视大学成为为国家开放大学体系中的一个部分,各级电大需要以制度建设为核心,科学谋划管理体系。从总部到分部,从地方学院到各学习中心,应该根据各自在开放大学系统中新的办学功能定位进行科学的制度建设;在国家开放大学的建设过程中应该以系统建设为主线,用创新的思维全力构建和谐系统,充分发挥系统的优势并形成核心竞争力;各级电大应该以教学建设为根本,倾全力来打造国家开放大学这所新型的大学。  相似文献   

5.
江苏开放大学是以省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为基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省内系统资源建立的新型大学,地区学院是其教育服务在省内各区域和行业系统的延伸。通过“大学+平台+体系”的建设,按照大学、学院、学习中心的架构模式进行分级建设和管理。确定地区学院的功能定位和职责范围,制定相应的准入标准和运行机制,建立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和资源建设的优化激励机制,建立学籍和学分统一管理平台,实现开放大学三级体系既符合高等教育办学系统要求又能灵活适应地方社会需要的整体办学效应。  相似文献   

6.
近日,教育部已经正式批复同意在中央电大的基础上建立国家开放大学,这标志着从广播电视大学到开放大学的战略转型即将实现。针对未来国家开放大学的学习中心应如何定位并具备哪些功能和职责,本文系统地梳理了开放教育教学点的由来及其定位和职责,并提出了对国家开放大学学习中心将来定位和职责的几点思考,如要继承开放教育教学点的定位和职责、增强为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的功能、理清地方学院与学习中心的职责分工以及明确国家开放大学学习中心的准入标准。  相似文献   

7.
正在《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国家开放大学学习中心的运行机制探析》一文中指出,《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方案》提出,国家开放大学的办学体系由总部、分部、学院和学习中心构成。学习中心是国家开放大学的具体教学实施单位,其主要职责是:在分部或学  相似文献   

8.
电大系统建设既是电大系统发展的基石,也是电大系统维护的要务。国家开放大学的建立意味着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向国家开放大学转型已为历史的必然。以《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方案》为依据,从国家开放大学的定位出发,按照国家开放大学体系建设的选择路径,理性审视战略转型期面临的各种障碍,特别是现行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尝试通过“以体系建设标准为抉择分梯次分步建设学院和学习中心,以建设项目为抓手增强体系的凝聚性,以资金结算中心为模式集中管理体系资金”等转型对策,推进国家开放大学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层电大(地市州级电大)是未来开放大学体系的地方学院,怎样建设开放大学地方学院是一个正在探讨的新课题。本文以西部地市级电大——广元广播电视大学为例,从办学定位、主要职能、教学手段、师资队伍、管理机制、保障措施等方面探讨转型发展的路径,旨在为推进开放大学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远程教育办学机构和学习对象的多元化,相应的学习支持服务模式发生了变化,开放大学教育具有与生俱来的大众化教育属性。要积极利用开放大学远程教育资源优势,构建中国特色的数字化社区学院模式,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1.
构建开放大学体系是国家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战略布局,是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重大举措。中国开放大学体系既要“顶天立地”,也要“铺天盖地”,它是由国家开放大学和地方开放大学组成的。办好中国开放大学和国家开放大学两个体系,都要求办好地方开放大学。要在国家开放大学的指导下,在大力推进与兄弟开放大学、电大的合作共赢中,办好天津开放大学。  相似文献   

12.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要求办好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要转型为新型的开放大学,当前应做好以下主要工作:健全"宽进严出"的学习制度,完善成人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育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加强专业与课程建设,推出一批标志性成果;加强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教育技术服务能力;改革考核与评价机制,探索学习成果认证与学分银行制度。  相似文献   

13.
建设国家开放大学,是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一项重要改革任务,也是我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现实需要。在我国,建设国家开放大学,不仅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大学系统的现实基础,同时也要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建立相应的外部支撑体系。为此,有必要开展有关国家开放大学支持联盟研究,为国家开放大学建设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系统论述了联盟的概念和高校联盟的模式,介绍了国家开放大学支持联盟的内涵、目的、性质和意义。文章还对国内学者提出的开放大学联盟的概念进行了辨析,发现“国家开放大学支持联盟”和“开放大学联盟”存在着主体和模式上的不同,且从历史和现实看,“开放大学联盟”的提法容易产生歧义,建议慎用。  相似文献   

1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了要"办好开放大学"的任务。以电大为依托建设开放大学是国家的政策导向,电大应以建设开放大学为契机,抓住开放教育这个中心工作,扩大招生规模,提高教育质量。加大资源建设力度,以课程建设为载体,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学习资源和若干门精品课程,满足电大系统的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需要。加强系统建设,探索系统管理新机制,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培养人才,为山东率先建成学习型社会和建设文化强省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5.
目前移动学习成为远程教育研究的热点,本文分析了移动学习对开放大学建设的重要意义,移动学习的研究内容,并以《数据库基础与应用》课程为例,开发应用了各种移动学习课件和移动学习资源,对开放大学移动学习做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建设开放大学是我国构建终身学习、全民学习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战略选择,已经成为一种新的高等教育办学导向。开放大学不同于传统大学和广播电视大学等高校,具有自己的办学定位、办学目标、办学特色、办学标准等。广东开放大学建设项目自启动以来,面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了诸多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建立开放大学是国家教育战略,是形成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手段,中原经济区的建设也为筹建河南开放大学提供了机遇和挑战,作为电大人,要从自身出发,明确任务,统一思想,更新观念,从世界观认识、工作方法等各个方面提升水平,为建设学习型社会和筹建开放大学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如何办好开放大学已成为全国电大工作者面临的新任务。开放大学建设要放到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背景下认识,要与国家终身教育和继续教育体系的建设和完善结合起来。在全面认识开放大学的基本上,提出建设天津开放大学的设想,并对开放大学建设的重难点等问题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9.
开放大学建设试点的基本策略是终端制胜,也就是关于学习中心建设的命题,这是开放大学建设的重要内容,离不开系统建设和环境因素的关系问题,关系到开放大学体系建设深层次的问题,都涉及教育生态学原理。本文从教育生态位视角,分析了作为开放大学基础的电大系统的生态位先天不足,建设开放大学习中心要补什么课,以垦区学习中心为例阐述了学习中心建设要基于生态位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20.
建设国家开放大学的十大关键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办好开放大学,是国家教育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稳步推进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是"十二五"期间乃至今后一段时期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首要任务。关于开放大学的建设,目前已有不少理论探索和一些初步实践。本文根据国内外教育改革与发展走势,立足我国广播电视大学30余年的办学基础,围绕国家开放大学的建设意旨,论述了未来国家开放大学建设的理想图景和行动路径。文章认为,建设国家开放大学必须从学理和实践的角度把握十大关键词,即背景、理念、自主、整合、内涵、资源、平台、模式、平衡和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