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印花税是国家对因商事、产权等行为所书立或使用的凭证征收的税种,因采用在凭证上贴印花税票的办法征税,故名印花税。印花税1624年创行于荷兰,中国于1913年开征此税。  相似文献   

2.
10年前,我家拆旧房,在墙壁里发现一个正方形小木盒,打开一看,竟是包裹了多层的一张晚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的地契。附在地契右边的是民国江苏省国税厅筹备处印发的江苏省新契纸,新契张上还贴有三枚1分的中华民国印花税票,税票上还盖了查验契据图章……据讲,长我六辈的老祖是个大地主,今天江苏省东海县驼峰乡、白塔埠镇的地,在当时几乎全让他买下来了,家里地契很多很多。建国后每次政治运动前期,我的几代老祖因害怕殃及家人及后代子孙,就悄悄地将一些地契烧毁,唯有这盒子里的地契因藏于墙壁才得以幸存下来。老祖还曾埋了几十坛洋钱,想留给…  相似文献   

3.
<正>无棣县档案馆馆藏一批珍贵的清代及民国时期地契档案,是我们的镇馆之宝。地契作为见证我国土地权属变更的重要历史资料,真实地反映了我国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土地所有权制度,土地权属变更及对土地的管理制度和某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状况。一、馆藏地契档案的数量及史长跨度无棣县档案馆藏清代、民国时期地契档案318卷,其中清代150卷、民国时期164卷、解放初期4卷。这批珍贵的地契档案上迄清康熙年间,近至民国末年,时间跨度二百多年,年代连续,内容详实丰富。清代地契档案中年代最早的是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十一日孟如芝的买地契,  相似文献   

4.
刘爱民  袁拿恩 《上海档案》2007,(1):F0002-F0002
近日,市档案馆接收一批历史档案。其中,有一组清代至民国的地契档案弥足珍贵。尤以形成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的一份地契较为珍贵,是市档案馆现有馆藏最早的地契之一。其余形成时间比较早的地契档案有形成于嘉庆五年(1800年)、嘉庆二十三年(1828年)、同治四年(1865年)和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的地契。此次被接收进馆的档案中,还有一批原协新毛纺织染股份有限公司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在封建社会,地契是拥有土地的证据。四川省新都县档案馆收集、整理了现在稀见的清代从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至宣统(1805—1911年)106年间的196件地契,年代较为连续,内容翔实丰富。虽为挂一漏万,仍不失为研究清代政洽、经济历史的重要资料。 四川省新都县档案馆所保存的清代地契档案,都是由卖主所立,买主存执,体现了民间  相似文献   

6.
上海是西方殖民势力最早在中国设立租界之地。凡论述租界的缘起,无不涉及出租地契,俗称“道契”。由于缺乏原始资料的佐证,论者每每提及于此,或语焉不详,或蜻蜒点水。现在于旧上海房地产档案中,收藏有一件颇为治史者所关注的出租地契,即上海第一号租地道契。这一发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上述不足,使我们得以窥见上海出租地契的最初形式,为后人探究上海开辟租界前后的一段历史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史料。  相似文献   

7.
<正>从2017年4月12日开始,盘龙区档案馆正式开始第二轮馆藏档案的修复工作。本次修复以征集到的地契档案为主,内容有清朝嘉庆、道光、同治、光绪、宣统年间及民国时期的土地房产买(卖、典)契约,共42件。这批馆藏土地交易档案由于历史久远,泛黄的纸张已有破洞和断裂痕迹,部分字迹已无法考证。为最大程度还原地契本来面貌,盘龙区档案馆聘请了字画修复专业人员,对破损档案进行修补抢救,使得每一张地契档案不受到  相似文献   

8.
最早印制的印花税票 我国最早印制的印花税票是在1903年1月至3月之间.由日本印制,俗称日本版票.清政府委托日本制造局印制的印花税票全套共6枚,票面印有"大清国印花税票"字样.  相似文献   

9.
渠县档案馆留存的土地契约中,有一份嘉庆10年(1817年)水口场(今渠县水口镇)的出卖街基熟土契约,距今已有203年历史。明清时期,土地契约逐渐有了固定的格式和用词,结构严谨,具有法律效力。地契作为法律文书也进入社会生活,法制观念在民间逐渐生根发芽。清朝,地契的格式更为成熟,也成为学堂教学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0.
近日,漾江镇坪尾村民小组村民字瑞祥向漾濞县档案馆无偿捐赠其收藏的明清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古钱币、房契、地契、婚姻资料、选票等共44件珍贵档案. 这批捐赠进馆的档案,年代最早的是明朝明昭宗年间的古钱币,该枚古钱币保存完好,币上印制的"永历通宝"四字字迹清晰.年代次之的是乾隆五十年地契存照,这份地契保存较为完好,文字完整,字...  相似文献   

11.
一、企业地契档案的特点 企业地契档案是企业在土地征购、租赁、抵押等行为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产权、产籍等文件材料。一般包括土地调查、土地登记、确认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等文件材料以及核发的土地证书、买卖契约、协议和红线图等。是准确记载土地位置、界址、数量、权……  相似文献   

12.
2004年8月30日,白河县档案史志局干部刘德志在县财政局指导建档时,发现了5份共计14件用毛笔竖排书写在皮纸上的珍贵民国地契档案,经协商后已征集进了县档案馆。说其珍贵原因有二:其一,因白河县明、清、民国档案资料已在白河解放时损毁殆尽。历史  相似文献   

13.
《历史档案》1985年第2期刊载的熊敬笃《新都县档案馆藏清代地契档案》(以下简称《新》文)一文说;“地契档案中,有义和团两次购买田地的证据。五十一号和七十二号地契,记载着同治十三年(1874)义和团在新都老村二甲(今河屯乡附近)买田置地。地契中有组织名称、总领姓名,并经官府针印公证。时隔七年之后的光绪七年(1881),同一组织、同一总领又在  相似文献   

14.
日前,闸北区档案馆从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征集到九件清末民国年间的地契档案。这批地契保存完好,印章和黑墨字迹清晰可辨,记载了近百年来上海苏河湾沿岸部分房屋出租、产权变更、处分等内容,从一个侧面真实反映了清末、民同时期该地区的风情。  相似文献   

15.
1988年以来,北京市进行房地产产权普查登记。城建三公司、材料公司、机械公司分别在北苑、丰台和王府井等地域有十多万平米房地产,由于历史的原因,地契文书资料不全,政府部门按规定不能给予登记,从一  相似文献   

16.
武世平 《档案天地》2014,(4):11-12,27
正不同时期地契、税票等档案是研究土地、税收发展脉络的重要文献资料。笔者收藏有一套大清宣统元年的官方地契,及民间土地、房屋、器物交易契约和执照、串票若干。其中清代宣统元年(1909年)官方地契约一套;民间契约(清朝至民国年间)4份;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至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完税凭证12份(串票4份,执照  相似文献   

17.
《北京档案》2005,80509(9):F0002-F0002
北京市怀柔区档案馆位于怀柔区青春路乙2号,建筑面积近3000平方米,现有馆藏档案98个全宗,80509卷,图书资料2448种、10165册。馆藏档案时间跨度208年,年代最为久远的是清代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的民间地契,另外还有民国和建国以来的各类档案资料,其中较为珍贵的有世妇会NGO论坛场地筹备服务档案及党和国家领导人来怀柔视察的照片、题字等,对研究怀柔的历史化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大觉寺最后一个僧人常修,“文革”中改名为“反修”。他将大觉寺的数百年地契藏在了大雄宝殿的顶棚上。经过历次改朝换代,大觉寺庙产逐渐丧失,最后随风飘逝  相似文献   

19.
<正>日前,由云南省档案局举办的"红土高原的记忆"展览,让参观者感受到了档案中历史的真实鲜活和历史档案的沧桑厚重。此次展览以云南历史发展为主线,从档案的独特视角,生动解读了云南历史。走进展厅,不仅能看到清康熙及乾隆时期的地契、清光绪年间的圣旨、梁启超的亲笔书信、昆明市第一个本土银行富滇银行的文献资料等,还能见识到不少高科技的玩意  相似文献   

20.
甘肃景泰县寺滩乡宽沟村村民段唐成精心保在的从其父手中留传下来的50余份清代、民国年间的契约近日亮相景泰。 段唐成的父亲段至新老人生前收藏的清代、民国民间契约有50余份。其中,清乾隆、嘉庆年间的各3份,道光年间的10份,咸丰年间的7份,同治年间的2份,光绪年间的7份,民国年间的19份。这些契约中有卖地契、分关契、房契、坟地契、字凭合同、分关合同、栽树木契、兑换坐落、荒滩、坟地契以及付款凭据。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正月的一份买田地契是段公所藏契约中最早的一份。据笔者查核,这份买契比甘肃省档案馆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