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公文处理工作的几点理解和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卓 《兰台内外》2011,(1):30-30
公文是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本文仅对执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有关规定,谈几点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2.
为匹配现代报刊体例,晚清官报中的通行公文在版面格式要素上进行了精简,并新增公文标题这一形式要素。在通行公文的体式建构上,《北洋官报》和《内阁官报》并不统一,《内阁官报》创立了专门的通行公文体式,《北洋官报》则继承传统的文体分类,采用了多种文体融合的体例。通行公文的诸多形式改变充分反映了清廷精简文书、提高效率的意图,且这些改变也成为民国公文改革的先声。晚清官报中有关公文标题的探索也为后来实体公文标题的确立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
杨诚 《兰台世界》2005,(6):82-83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9年12月27日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1999年版),提出了行政公文特定格式的概念,并对信函式格式、命令格式和会议纪要格式这三种特定格式作出了相关规定。那么,什么是公文特定格式呢?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涉及的几个具体问题的处理意见》。在谈到《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十五条有关“以函的形式”行文问题时指出,“函的形式”是指  相似文献   

4.
郑彦离先生《格式中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项目应该取消》一文针对新规定中的公文格式项目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有无必要设置进行探讨,郑先生认为不需设"印发机关"项目,也不需标"印发日期"。笔者与郑彦离先生持不同观点,认为公文格式中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项目具有实际作用,不可取消。  相似文献   

5.
郑淑芳  吴修芹 《档案》2011,(5):42-43
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使互联网具有强大的信息搜索功能,而政府提供给社会查询的网络公文要素应简洁、实用、有效。因此,《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规定的关于传统公文眉首和版记中的一些要素,在网络公文的格式要素中应予以简化。  相似文献   

6.
依据新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和《党政机关公文格式》,结合学界的研究成果,文章对公文法规未作解释的部分公文格式要素做出解释,指出公文法规中存在"一般"的过度使用,对密级与保密期限的位置关系、版头中的红色分割线、格式要素中的数字与标点符号、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和印章等表述不够简洁、明晰、严谨、存有异议的格式要素,进行了梳理与辨析。  相似文献   

7.
公文作为通用办事工具,应有统一格式标准,以便于人们对之的识别、处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政治体制中的领导地位,使作为行政机关的质检总局不宜发布直接规范党的公文格式标准,而应发布面向社会各种组织其中包括党组织的通用公文格式标准.大多数企事业组织党政行文,过去分别按国家党和行政机关公文格式办理,将现《党政机关公文格式》标准改称通用公文格式标准,不仅可使该标准运行更名正言顺,而且,促进全国公文处理工作规范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谢维丽 《兰台世界》2004,(10):30-31
在《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简称《条例》)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简称《办法》)中,以对公文标题的成分和要求作了明确的规定。笔者学习了《条例》和《规定》,按照现有公文标题作了归纳和分析,提出了公文标题的七种类型及其成分和格式,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2012年4月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条例》第一次统一了党政机关公文处理的规范标准,具有首创性特点;《条例》减少了党政机关公文的种类、简化了"会议纪要"的文种名称、精简了公文处理程序,体现出鲜明的简约性特点;《条例》对公文的格式要素进行了调整、规范公文格式要素的应用、进一步规范了行文规则、强调和重视公文拟制三个环节的程序规范,体现出鲜明的规范性特点;《条例》取消了公文主题词标注,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10.
李金泽 《档案》2008,(6):21-23
公文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二条规定:“行政机关的公文(包括电报),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这种特殊的工具性使公文代表着国家和集体的意志与愿望,应该体现国家的政策、方针和利益。公文鲜明的政治性特征,决定了公文写作行为的政治性。“公文是社会政治活动的产物,是发文者意志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2012年发布实施的《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对促进党政机关公文格式的标准化、规范化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文秘工作者因认识或执行该标准不到位而导致出现错误应用现象.文章对"附件说明"格式的应用进行分析,并对《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中该要素格式从公文简洁精炼和审美角度进行商榷,以期为今后进一步完善该标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从文件名称和结构、公文写作、公文办理和管理方面,将新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党政机关公文格式》与《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进行了比较,探究其中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3.
公文整理     
公文,即公务文书,是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在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公务文书,是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公文在办理完毕后,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机关档案工作条例》等有关规定,及时将公文形成过程中的正本、定稿等有关材料进行整理、归档,亦即会形成归档文件。所谓归档文件是指立档单位在其职能活动中形成的、办理完毕、应作为文书档案保存的各种纸质文件材料。  相似文献   

14.
杨诚 《兰台世界》2005,(8):18-19
近来,因会议纪要而引发的讼案不时见诸报端,引起了人们对会议纪要性质和作用的质疑,甚至有的地方政府取消了执行多年的行政首长办公会议制度,宣布不搞会议纪要。然而,不管是《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还是《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不管是《人大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试行)》,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以及《人民法院公文处理办法》等等,都把会议纪要规定为一种主要的公文种类。1999年修订后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还专门提出了会议纪要格式。就是被媒体认为政府会议纪要将逐步淡出的四川省人民政府,经省…  相似文献   

15.
范铮 《档案管理》2015,(1):69-70
文章针对公文格式中设置版记项目有无必要进行讨论,兼对郑彦离同志的“格式中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项目应该取消”和“公文文尾部分不宜称版记”提出质疑,认为应把国家标准《党政机关公文格式》中的“抄送机关”列入“主体”部分,并明确版记是通用公文格式的必备格式要素.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GB/19704—1999)规定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通用的纸张要求、印制要求、公文中各要素排列和标识规则(以下简称标准)。该标准于2000年1月1日起实施,适用于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制发的公文,其它机关公文可以参照执行。标准实施两年来,笔者收集了部分行政机关公文在格式上一些经常出现的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一、文件版式《标准》规定,发文机关标识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后加“文件”组成。发文机关标识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为25毫米,对于上报的公文,发文机关标识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为80毫米。但…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古代是一个身份等级社会.公文中的称谓,因为能够直接体现出官署之间的尊卑高下,契合了等级政制的需要,所以历来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形成格式规范而被严加恪守.发展至清,其格式之繁已臻于极致.及至民国,复杂的称谓格式却逆转而下:渐趋简化,甚至解体.这个演变过程折射出我国公文"礼仪"让位于"效率"的现代化精神.公文称谓格式的演变,包括两项内容,一是公文称谓词语的简化,二是公文署衔程式的进化.下文试作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8.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GB/T9704-1999,已经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于1999年12月27日发布,于2000年1月1日起实施.这个新的公文格式标准,较以前的公文格式,在以下几方面作了较大的修订.一是对公文用纸的幅面作了较大调整,将国际标准A4型纸作为公文用纸纸型;二是对公文页边尺寸作了明确规定;三是规定公文由眉首、主体和版记三部分组成;四是增加了公文用纸主要技术指标;五是增加了印刷和装订要求.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部"体大而虑周"的文学理论专著,《文心雕龙》的公文写作价值并未得到充分的认可。即便今天,人们也多是从文体论的角度分析《文心雕龙》中的公文写作内容,对其中所蕴涵的与公文写作相关的宏观原则、具体技法等具有实践性指导的理论关注不足。而《文心雕龙》正是因其公文写作理论使自身的影响突破了纯文学范围深入到上层建筑领域。  相似文献   

20.
《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将公文末尾包括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项目所在区域称作版记。在今天正式发出的公文上标注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无实用价值,而需要时标注的抄送机关项目实用价值超过这两个版记项目,按事物名称以其重要部分决定的惯例衡量,该区域用版记称谓不合适,改用按所处方位命名的方法称谓该区域为"文尾"比较恰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