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站点式”体育教学的创新,是遵循以人为本、以兴趣为前提的体育教学新思想。它在单元教学中实行教师站点教学,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激发教与学的积极性,拓展教与学的思维空间,为提高教学质量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演示法是速滑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教学手段,是教师传授速滑知识、技能及帮助学生建立技术动作的表象和形式概念的基本途径。通过演示法中“示范”和“示错”2种方法的剖析,着重论述了准确的示范及恰到好处的示错,能给学生展示出正确与错误的动作形象,起到加强学生动脑、发展思维、深化理解、激发兴趣、指导实践的效应,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对体育教学中实践与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赵净 《体育教学》2003,(2):13-14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中,实践和创新不仅具有独特的现实意义,而且更具有丰富的教学内容和表现形式。对于同一教学目标、教材内容,采用新颖独特的教法,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创设优美和谐的教学情境,通过具有创意地教学程序、练习节奏、时间、数量、以及运动路线的变化,对教学过程中的技术动作进行科学合理的分解、排列、整合,达到殊途同归的教学效果。这不仅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且使一些单调枯燥的教材内容,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表现出来,激发了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一、体育教学中…  相似文献   

4.
发散性思维与逆向思维是两种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在体育教学中 ,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逆向思维对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创造能力和造就创造性人才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一、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逆向思维是高校体育教学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高校体育教学的目的与内容、方法与手段都是动态的概念体系 ,它们是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 ,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从而进一步加快…  相似文献   

5.
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它和其它学科一样都是一种教与学的活动,这是共性。但体育教学还有其特殊性,教师除传授理论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思维活动和身体练习,去领会体育基本知识与要领,掌握运动技能,培养意志品质,以达到养护身心,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体育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如何正确运用方法、手段、遵循教学规律,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衡量教学技艺高低的关键,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在体育教学中应注意的10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庹权 《体育师友》2010,33(4):76-78
应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相关理论,结合自身教学体会,就高校体育理论课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进行探讨。指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创设活动情境,以理论课程实践为手段是在高校体育理论课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要注意以创新思维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学生正确评价: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创新是学校教学创新的主阵地,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载体和手段。文章从积极构建"三课堂有机融合"、"课内外一体化"、"多类型多层次课程有效契合"的体育课程教学生态视域,提出了高职体育课堂教学生态构建和"第一课堂"提质增效创新行动路径等方面的设计思想与若干案例,旨在为高职体育课堂创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与水平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具有丰富思维感情的学生,他们的心理活动在教学中存在一定的规律,与思维、感知等,活动有密切的关系,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这些心理活动规律,采用适合的教法手段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当前,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教学手段的变化,同时它也带来了教育内容、教学组织新式及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变化。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它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因此,如果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开辟出一些培养其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势必会带来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些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挺身式跳远的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合理利用现代先进的教学手段,对体育教育专业挺身式跳远的教学进行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实验研究。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为“课堂教学、课外作业、课外练习、课外辅导、  相似文献   

11.
体育舞蹈教学可培养学生正确优美的身体姿态,发展身体的协调性、节奏感、表现力和创造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人际之间文明、高雅的交往习惯,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提高。文章通过对舞蹈教学中创造能力培养重要性的阐述,提出了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建议,为推动创新体育舞蹈教学的模式和教学理念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整群抽样的办法抽取沈阳农业大学一年级、二年级共643名在校女大学生进行体质健康现状调查,以了解该校女大学生的体质状况,为体育教学中有针对性地提高女大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和体育教学改革提供科学依据。调查结果提示,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有的放矢地为女大学生制定锻炼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锻炼策略,制定切实可行的锻炼计划非常必要。在体育教学中,加强上肢力量的锻练,提高对城市女大学生耐力和力量锻炼的要求,对全面提高女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创建良好的体育课堂教学情境,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是体育课堂教学的目标和要求。从体育教学情境创设、体育教学情境创设的效能、体育教学情境创设的内容3个方面阐述了创设情境对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情绪状态对身心健康有重要的影响。从情绪的健身和健心功能出发,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就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和调控学生的情绪状态进行了研究与指导,旨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改革运动生物化学传统教学方法,积极推行启发式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6.
田径娱乐化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效果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通过实验对比的方法,实验前、后运用心境量表(BFS)研究工具和运动能力测试手段,研究田径娱乐化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对中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田径娱乐化教学方法优于传统技术教学方法,能更有效地改善中学生的心境状态,提高运动参与意识、协作精神和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实验的方法,对体育课中引进“分层递进”教学进行尝试与探讨,阐明“分层递进”教学对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提高教学效果的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实验的方法,对体育课中引进“分层递进”教学进行尝试与探讨,阐明“分层递进”教学对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提高教学效果的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往传统的教育模式仅仅强调“接受学习” ,让学生学习“确定的知识”。久而久之 ,学生就很可能变得“死板、冷漠、缺乏学习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在素质教育广泛开展的今天 ,我们所培养的人才应具有“创新能力”、“合作精神”、“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我在教学中寻求新的教学内容 ,教学模式 ,学习方式 ,开展体育教学创新教育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20.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two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methods, the creative movement teaching method and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on self-esteem components. Specifically, the target of the study was to examine if the teaching of creative movement in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es could influence a child's self-esteem. One hundred and seven (N=107) fifth and sixth grade children (aged 11-12 years) were used from an elementary school in Athens, Greece. Teaching methods were systematically applied for three months (24 teaching hours). The Self-Perception Profile for Children was used to measure children's self-esteem on two occasions, before and after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A 2 2 2 (groups 2 pre-post measure) analysis showed a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ive subscales (scholastic competence, social acceptance, athletic competence, physical appearance, and behavioral conduct) and an overall sense of self-worth (global self-worth). Both teaching methods should influence children's self-esteem from pre- to post-test. However, the teaching method of creative movement was most effective in improving the pupils' general self-esteem and also specific areas of self-esteem such as the cognitive, the social and the physic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