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地学信息图谱为城镇土地利用时空演变研究提供了一种定量化与定位化相结合的信息谱系研究方法.该文选取四川绵阳城市规划区为研究区,在3S技术支持下,基于地形图、遥感影像、土地利用现状图等数据源,建立了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图谱模型,分析了土地利用时空演变的主要驱动因子,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基于地学信息图谱原理与表达方法,对河北省南水北调区域土地覆被图谱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在1985-1995年期间,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较大变化,相对稳定区占区域面积的83.11%;1995-2005年期间,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强度不大,有99.49%的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相对稳定.从"落势"信息图谱分析,耕地的萎缩速度明显放缓,水域的消逝主要集中在滩涂、水库、河道和平原湿地上.  相似文献   

3.
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工具,以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通过人工交互解译的方法获取了绥化市2004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绥化市土地利用的现状及其空间组合特征。结果表明:绥化市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林地和草地为主,水域面积最小;土地利用多样性指数的空间分异显著,多样性指数主要分布0.25~0.75之间,土地利用程度空间组合特征差异明显,土地利用程度指数主要集中在201~300之间。  相似文献   

4.
基于十堰市茅箭区土地利用的实证研究,本文回顾了上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利用分区的论述,分析了区内主导土地利用方式空间分布,以村为土地利用综合分区的基本元,将十堰市茅箭区分为三个土地利用综合分区:北部建设用地区、中部低山丘陵生态农业区、南部森林生态保护区,并划分出区域界线,指出区域主导功能与拓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宁德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琚亍德市1993年和2001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采用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和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等指标,定量分析宁德市各类用地面积变化、用地变化的区内差异、研究期内某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变化情况及其不同用途的土地之间转换,并对土地利用动态变化驱动力进行分析,提出了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加快农田生态建设,合理利用耕地,积极推进土地整理等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2002-2013年赤峰市12旗县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2-2013年赤峰市耕地、林地、水域和建设用地的土地利用类型呈上升趋势;草地和未利用土地呈下降趋势;不同土地类型变化的速度为林地耕地建设用地草地未利用土地水域及其他设施用地;赤峰市红山区和翁牛特旗的土地利用相对程度较高,敖汉旗和松山区土地利用程度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7.
基于2002-2014年TM/ETM+影像,选取山地平原过渡带崇州市为研究区,在RS和GIS技术的支持下,采用人机交互图像处理方法提取了该市土地利用信息,应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主成分分析法结合社会统计数据对崇州市12年来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及人文驱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耕地、建设用地为主,建设用地动态度最大,为5.72,未利用地其次为1.04,其他类型土地利用变化速度不显著.(2)崇州市土地利用程度处于稳定增长状态,但各乡镇变动值差异较大,受地形影响明显,土地利用开发地域差异明显.(3)人口与城镇化、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是崇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人文驱动因素,且驱动作用呈逐年加强趋势.  相似文献   

8.
漳州市土地利用动态分析及集约利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的合理利用和有效配置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漳州市为例,从数量、结构、单一动态度和相对变化率方面分析了2001-2007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漳州市各县(市、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漳州市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幅度较大,总体上呈现耕地、林地、未利用地面积减少和园地、建设用地面积增加的趋势;各县(市、区)土地利用变化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各地类相对变化率比较大;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分为较高、一般和较低三个类型。  相似文献   

9.
土地利用结构的数量变化及空间差异是因地制宜地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关注的核心内容。根据2005年和2010年2期coverage 格式的土地利用空间数据,运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技术和相对变化率等方法分析了2005-2010年河南省土地利用结构的数量变化及空间差异。数量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和水域减少,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和未利用地显著增加,而林地和草地变化不大。数量变化的空间差异主要表现为:一是从土地利用综合区来看,豫北区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增幅最大、耕地减幅最大;豫西南区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增幅最小、耕地减幅最小;中原城市群区的林地显著增加,而其余3个区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二是从省辖市来看,鹤壁等市的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增幅较大,而三门峡等市的增幅相对较小;郑州等市的耕地减幅较大,信阳等市减幅较小,洛阳和三门峡稍有增加;开封等5个市的林地显著增加,濮阳等13个市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研究结果为《河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实施提供了科学信息。  相似文献   

10.
在ArcGIS10.2和ENVI5.1软件支持下,以准格尔旗2000年、2010年和2018年3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建立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指标,结合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空间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准格尔旗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风险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2000-2018年,准格尔旗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林地和耕地为主,林地一直处于增长趋势,草地和耕地处于减少趋势;准格尔旗土地利用类型研究期内发生了复杂的相互转换,林地、草地、耕地及未利用地等地类转换较剧烈;准格尔旗2018年较2000年的高生态风险指数有所上升,中低生态风险指数有所下降,人类活动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局部高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1.
以陕北神木县作为研究区,分析了土地利用结构互动变化和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空间特征,并对土地利用变化中的环境问题做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在土地利用变化中,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土壤污染和草场退化等环境问题较为严重,其中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问题尤为突出.对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响应进行研究,可为人工调控提供科学依据,以促进区域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略论土地利用动力学系统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是融汇自然、社会、经济各种作用机制后的土地利用系统。其表象是土地利用景观和土地利用结构 ,而其实质则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后 ,需求的增加和改变在土地上的直接反映。因此土地利用研究是研究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物和重要的人类活动景观图谱。在土地利用研究过程中 ,不同时代表现出了不同的研究特征 ,从土地资源详查、土地资源普查、全国土地利用地图编制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土地规划系统到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研究 ,土地利用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和重要的国民经济贡献。在土地和研究内容方面 ,研究者不断探索寻求土…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分析区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土地利用变化的相互作用机理的基础上,以江西省上饶县为例,分析了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多样化和集中化趋势,并着重通过构建土地类型之间的转移矩阵和农地利用变化强度驱动因素的指标体系,研究了江西省上饶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下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1)受自然条件和经济水平的影响,上饶县土地利用的空间差异性明显。区内不同地区土地利用结构的多样性和集中性程度高低不同。(2)上饶县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总体上具有农业型特点。由于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单位土地面积的收益差距明显增大,导致农业内部耕地、园地、林地和水域之间的相互转换;同时,由于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占用了大量的衣用地,使得衣用地尤其是耕地(水田)面积不断减少,农用地向建设用地转化。(3)上饶县衣地利用变化的波动性。衣地利用变化总的来说是迅速的,但在不同的阶段其变化强度也是不同的,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这主要是受到区内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据此,作者提出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研究区运用遥感解译技术,监测土地利用变化状况,分析土地利用类型空间位置转换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和草地为主,土地利用程度总体还比较低;研究时段内,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较缓慢,正处于调整期.  相似文献   

15.
土地利用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研究其变化特征及规律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五台山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Erdas Imagine遥感软件和Arc GIS技术平台,从土地利用的数量和程度变化两方面分析10a来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1)2001-2011年,五台山地区各土地利用类型中面积持续增长的地类依次是林地、草地、建设用地和交通水利用地面积,面积持续减少的地类依次是耕地、水域和其他用地.(2)2001-2011年,交通水利用地、建设用地和其他用地变化最快,耕地、草地、林地变化较慢.(3)2001-2011年,五台山地区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增加,表明研究区人类经济活动不断加强,城市化进程加快.(4)从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来看主要为退耕还林政策以及"新农村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晋江模式”是我国典型的农村城市化模式之一。本基于TM遥感图像解译的1985年和2000年两期土地利用现状图,借助ArcGIS8.2软件和统计分析技术,叠加晋江市政区图,提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并结合采用1990、1995—2001年土地利用变更资料和相应的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分析了以乡镇企业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主要动力的“自生”式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变化模式。结果表明:非农建设用地迅速扩展并呈大分散小集聚的空间均衡布局,土地利用方式多元化,土地利用效率得到提高,但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培育中心城市、加强城镇体系规划,工业向因区集中,提高土地生态环境保护,为该模式下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03-2009年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在分析重庆市土地利用时间动态变化特征及原因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林地为主,但变化较大;耕地、未利用地呈现下降趋势,而园地、林地与建设用地增幅较大;土地利用综合度指数稳定在245246之间,虽利用强度较大,但仍有提升空间;土地利用多样化指数与均匀度指数逐渐变大,而优势度指数逐渐变小,说明土地利用程度增强,土地覆被破碎化趋势明显;城镇建设用地扩张、农业结构调整与生态退耕、三峡库区水体淹没是导致重庆市土地利用类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基于此,应强化土地的科学有序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的综合水平.  相似文献   

18.
福州市土地利用分区及土地持续利用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区城由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有明显差别,土地利用特点也有很大差异.根据全市土地资源分布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选取了17个土地利用综合分区因子进行定量分析,结合定性分析进行区域调整,形成5个土地利用综合区:中部区、东北区、南部区、东南区和西部区;并针对各区的土地资源特点,提出了土地利用的主要方向和土地持续利用的对策建议,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根据1988年和2001年土地利用数据,运用ARCGIS软件和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研究202国道大庆杜蒙段及其两侧10km缓冲区范围内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且重点分析了2km缓冲区范围内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及景观格局变化,并得出了以下结论:1.该地区耕地、林地、未利用地、居住用地面积增大,而草地、水域面积减少。2.该区域草地的退化现象严重。3.该路段的廊道效应十分明显而且对沿线地区呈“轴”向影响,符合距离递减规律。  相似文献   

20.
利用1995年、2004年LandsetTM遥感影像提取研究区土地利用数据,通过DEM模型并提取坡度、高程因子,利用ArcGIS的叠加分析功能,获取研究区近十年来土地利用随高程和坡度的变化状况.研究结果表明:近十年来临沂市北部山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随坡度和高程的变化具有明显的规律,土地利用变化随着高程的增加、坡度的增大而减缓;土地利用变化主要集中在0-400m高程且坡度小于25°范围的坡地,其中以耕地和林地的转化最为剧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