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奖励和惩罚是一个日久弥新的话题,在赏识教育、激励教育、快乐教育一边倒的背景下,重新审视奖励和惩罚的实施效果,反思其背后深层的正负面影响,将有助于解决困扰家长、教师和校长的诸多问题。其实奖励和惩罚二者是辨证统一的,奖励有时就是一种惩罚,而惩罚也可以成为一种奖励,我们应该掌握一些奖惩的调适策略,与学生充分沟通,超越控制思维,给予学生关爱,厘清“何以奖罚”和“为何奖罚”的关系,帮助学生形成强大的、自主的内在驱动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成熟。  相似文献   

2.
奖励与惩罚是幼儿园教育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教育手段,奖励与惩罚的作用是相对的,相比较而言,奖励作为一种激励机制,是被老师广泛采用的教育手段,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听到:“棒、棒、棒,你真棒!”或者说“good,good,very very good!”的奖励,可幼儿对自己究竟棒在哪里。好在哪里并不知道。奖励运用过于频繁,久而久之,它就像一句口头禅,奖励的作用不断降低,奖励的结果却常常与教师的期望相差甚远。许多教师常常感到莫名其妙,困惑不解。  相似文献   

3.
奖励与惩罚是家长们几乎每天都在使用的教育手段。大家都知道,奖励具有“正强化”作用,可以强化孩子的良好行为;惩罚则相反,可以抑制或减少孩子的不良行为。这一扬一抑,相辅相成,引导孩子朝家长所希望的方向发展。常常有些家长感到困惑:“我的孩子总不好好学习,我...  相似文献   

4.
奖励和惩罚是一个日久弥新的话题,在赏识教育、激励教育、快乐教育一边倒的背景下,重新审视奖励和惩罚的实施效果,反思其背后深层的正负面影响,将有助于解决困扰家长、教师和校长的诸多问题。其实奖励和惩罚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奖励有时就是一种惩罚,而惩罚也可以成为一种奖励,我们应该掌握一些奖惩的调适策略,与学生充分沟通,超越控制思维,给予学生关爱,厘清何以奖罚和为何奖罚的关系,帮助学生形成强大的、自主的内在驱动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成熟。  相似文献   

5.
在汉语教学活动中,奖励是一种常用的激励方式,传统教育学对奖励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功用亦奉为圭臬,运用广泛。然而,心理学和社会学研究表明,奖励和惩罚只是一个硬币的两个不同面,奖励在许多时候并非合适,亦并非有效,斯金纳理论对奖励的推崇造成了教学活动的许多误区。如何逐渐抛却这种行为主义的奖励思维模式,创造自由和开放的教学环境,促使学生自我激励,寻找学习的内在动因,让学生为学习而痴迷,为学习而探索,是摆在教育者面前的头等任务。  相似文献   

6.
奖励与惩罚广泛存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奖励强化良好行为,惩罚抑制不良行为,一扬一抑,相辅相成,引导学生行为朝着教师所希望的方向发展。然而,在当今教育领域中,由于指导奖励与惩罚的理论依据较为薄弱,导致奖励与惩罚并不像我们所预想的那样行之有效。为了使奖励和惩罚更好地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作用,本文就其理论依据及如何有效地运用奖励与惩罚两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帮助教育者更好地认识和运用这两种教育手段。  相似文献   

7.
社会化是儿童成长、发展中的重要内容,奖励与惩罚是家庭和学校常用的教养、教育方式,分析奖励与惩罚对儿童社会化的功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回顾了经典强化理论、分析了奖励与惩罚的一般性功能,并分年龄段探讨了奖励与惩罚对儿童社会化的功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奖励与惩罚的一般模式。  相似文献   

8.
惩罚和奖励是两种对立的教育方法。惩罚是消极的,要少用、慎用,其中体罚和变相体罚应绝对禁止。奖励是积极的,但用之不当,也会带来消极的后果——影响受教育者品德的健康发展。在当今的家庭教育中,这方面的事例并不少见。如: 1.星期天,小林在家里玩,把玩具弄得满地都是。爸爸让他把玩具收拾好准备吃饭他就是不干。爸爸说:“你把玩具收拾好,吃完饭后给你买块冰糕。”他很快就把玩具收拾好了。2.有一天,毛毛帮助爸爸妈妈做了不少家务事,在饭前擦好桌子,摆好筷子,饭后收拾碗筷,爸爸妈妈都很高兴。晚上,爸爸到附近商店里买了一包牛肉  相似文献   

9.
奖励在学校教育中运用很广.以奖励的目的为依据,奖励在当前的学校教育实践中主要发挥着三大功能:管理功能、道德教育功能和教学功能.针对学校教育中司空见惯的奖励,埃尔菲·科恩发表了"奖励即惩罚"的独特观点,为我们批判地对待学校奖励提供了一些思考点.  相似文献   

10.
为了使奖励和惩罚更好的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作用,通过对其理论依据、奖励和惩罚的关系问题、关于内部奖励和外部奖励、奖励误区和惩罚误区以及如何合理运用奖励和惩罚进行探讨,旨在帮助教育者更好地认识和运用这两种教育手段.  相似文献   

11.
为什么奖励被大力提倡,而惩罚却受到不断的批判?事实上,惩罚与奖励同为教师的专业权力。所谓“专业权力”就是专业人士在自己业务范围内不受外行干扰独立自主的处置问题的权力。就像医生在一定的规范下可以自主决定应当如何处理病人的问题,旁人不宜指手画脚一样,教师也当然应当拥有如何独立、专业地处理学生问题的权力——比如奖励或惩罚。如果社会(包括行政部门、舆论等)非理性地强制或变相强制教师放弃这一权力,最终受害的是学生,或社会本身。同时,奖其当奖、罚其当罚是教师的权力也是他们的专业和道德上的责任,在惩罚问题上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12.
教育惩罚与奖励,都是教育学生的手段.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有为数不少的教师,总是习惯性地用教育惩罚来教育学生.然而,国外及我国一些教育家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面对学生的无知和犯规,教师过激的、粗暴的言行可能会事与愿违;教育学生,奖励永远比惩罚好.  相似文献   

13.
如今,在班级管理中,针对学生的教育,面临“奖”与“罚”的选择时,大多数的教育者都会选择“奖励”,避免“惩罚”,杜绝“体罚”,学校和社会也是这样大力倡导的,这无疑是正确的。然而,正如硬币也有正反两面一样,这种教育是不完美的。我们的教育,在当今社会大力提倡“赏识”教育的同时,根据实际情况,有的放矢、恰如其分地举起“惩罚”的武器,不仅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惩罚是在学生犯了错误之后,通过类似视力矫正式的活动引导他们认识自己的问题并自觉改正,是一种善意的挫折,真诚的帮助。由此看来,我们不但不应该丢弃惩罚教育,而且要合理地运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求学路上两件小事的叙述,分析了学校教育中奖励和惩罚的运用。认为奖励和惩罚具有同等但相反的效果,对于学习而言奖励往往比惩罚更有效。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运用好奖励与惩罚,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5.
曹飞 《考试周刊》2011,(71):218-219
当前学校教育已经普遍认同惩罚与奖励教育是两种不可或缺的教育形式,但在中职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德育教育过程中,如何正确使用惩罚与奖励教育仍是一大难题。作者结合中职生的心理特点及德育现状提出了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6.
古人云:数子十过,不如赞子一功。的确,奖励是施与生命的一缕阳光,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催化剂”。然而奖励并非万能,随着奖励在幼儿园中的泛滥,奖励陷入了“奖”而不“励”的“疲软”泥潭。走进幼儿园的课堂我们不难发现,短短的一节课里幼儿教师和幼儿一起不知要多少次竖起大拇指喊“棒棒棒,你真棒,棒棒棒,你真棒,……”可是,“你真的棒吗?你究竟棒在哪里?……”“我棒吗?我到底哪里棒?……”奖励方和被奖励方都显得茫然。这种奖励像慢性病一样,在默默地侵蚀着幼儿的灵魂。因此,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对奖励“疲软”的负面效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关注奖励在幼儿园中运用的艺术。  相似文献   

17.
奖励与惩罚的负面心理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奖励与惩罚是学校教师管理、教育学生的一种必要和有效的手段,可以对学生的行为产生导向和激励作用.但奖惩的实施是非常复杂的,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如果运用不当就会产生负面效应.对青少年来说,奖惩还可能对心理发展产生深层次的影响,进一步形成他们对自己是否负责的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18.
作为现代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惩罚与奖励一样都是不可或缺的方式,问题的关键不是学校管理不能使用惩罚,而是如何实施更为有效、恰当的惩罚。为此,加拿大心理学家John Huberman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积极惩罚思想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启示。这种管理思想最初应用于企业管理,其基本信念是:每个员工,即便是“捣蛋分子”都是成熟、负责、可信任的成年人,如果管理者能像成人那样对待他们,他们就会表现得像个成年人。因而惩罚的目的不是让员工在强制的要求下被动地改进,而是着眼于让员工自己承担决策和责任。  相似文献   

19.
论教育惩罚的有效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惩罚与奖励相对,是广泛存在于学校教育中的一种教育辅助手段。与奖励不同,教育惩罚是一种消极的强化方式。多年来,许多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都认识到了教育惩罚所具有的教育意义,但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惩罚是一种敏感性极强,不无危险的教育手段。”因此,教师在实施教育惩罚时,要注意方式方法,以免惩罚不当,误入歧途。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实施教育惩罚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正确界定教育惩罚1.教育惩罚的涵义《现代汉语词典》把“惩罚”解释为对个人或集体所进行的指责,旨在控制某种行为。惩罚应用于教育中,…  相似文献   

20.
孟瑜 《天津教育》2007,(12):11-12
惩罚是指当行为者出现不好的行为时,给予他所不希望的处置方式,使他停止其不好的行为。在长期的学校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存在着奖励多惩罚少的现象,原因主要有三:一是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强调以奖励为主,我们对学校人力资源激励的重心是放在“奖”上,不重使用惩罚;二是关于惩罚的理论研究未跟上,使学校管理者感到惩罚的实施缺乏科学理论的支撑,容易走入误区,不敢使用惩罚;三是惩罚比奖励更需要艺术和技巧,许多学校管理者不会恰当使用惩罚。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管理的效能。本文在此就学校人力资源的负激励——惩罚,作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