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正确对待“惩罚”教育手段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课题。绝大多数教育工作者认为表扬和鼓励是一种“灵丹妙药”,过分强调其作用,过分夸大其教育功能。把“惩罚”看成是一种“高压电线”,唯恐“触电”,被视作教育的一种“罪恶”。学生犯了错误不敢批评,不敢“惩罚”,生怕会出什么事。还有的教师,谈“惩罚”色变,处处迁就学生,更有甚者完全否定“惩罚”的教育作用。其实,这恰恰是教育工作者认识上一种误区、行为上的一种偏差。“惩罚”与奖励一样,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教育手段。恰当的“惩罚”,不仅能教育人,更能警示人、激励人,从而造就人。下面就笔者在长期的教育工作中对学生“惩罚”教育手段的思考和运用谈点认识,以期共勉。  相似文献   

2.
关于奖励与惩罚,我们至少应当从以下三个层面去认识问题:一是奖励与惩罚是中性的教育手段。所谓“中性”就是其本身无所谓好与坏,不能一概而论。就像“好的”奖励可以极大地鼓励孩子、“坏的”奖励会产生诸如“捧杀”、溺爱之类的效果一样,惩罚也可能具有很好的教育性,或者是出现体罚而产生不良的效果。奖励与惩罚的教育性实现与否,取决于教育工作者对于这一教育手段的具体运用是否符合教育科学和儿童发展的规律性。二是奖励与惩罚是教师的专业权力。何谓“专业权力”?它是专业人士在自己业务范围内不受外行干扰独立自主处置问题的权力。就…  相似文献   

3.
奖励与惩罚是幼儿园教育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教育手段,奖励与惩罚的作用是相对的,相比较而言,奖励作为一种激励机制,是被老师广泛采用的教育手段,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听到:“棒、棒、棒,你真棒!”或者说“good,good,very very good!”的奖励,可幼儿对自己究竟棒在哪里。好在哪里并不知道。奖励运用过于频繁,久而久之,它就像一句口头禅,奖励的作用不断降低,奖励的结果却常常与教师的期望相差甚远。许多教师常常感到莫名其妙,困惑不解。  相似文献   

4.
奖励与惩罚广泛存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奖励强化良好行为,惩罚抑制不良行为,一扬一抑,相辅相成,引导学生行为朝着教师所希望的方向发展。然而,在当今教育领域中,由于指导奖励与惩罚的理论依据较为薄弱,导致奖励与惩罚并不像我们所预想的那样行之有效。为了使奖励和惩罚更好地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作用,本文就其理论依据及如何有效地运用奖励与惩罚两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帮助教育者更好地认识和运用这两种教育手段。  相似文献   

5.
奖励和惩罚是一个日久弥新的话题,在赏识教育、激励教育、快乐教育一边倒的背景下,重新审视奖励和惩罚的实施效果,反思其背后深层的正负面影响,将有助于解决困扰家长、教师和校长的诸多问题。其实奖励和惩罚二者是辨证统一的,奖励有时就是一种惩罚,而惩罚也可以成为一种奖励,我们应该掌握一些奖惩的调适策略,与学生充分沟通,超越控制思维,给予学生关爱,厘清“何以奖罚”和“为何奖罚”的关系,帮助学生形成强大的、自主的内在驱动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成熟。  相似文献   

6.
如果说我们在使用奖励手段教育儿子方面还有一些经验的话,那末,在使用惩罚手段教育儿子方面则教训多于经验,失败多于成功。我和妻子有着一致的看法,认为惩罚和奖励一样是教育孩子不可缺少的手段。自然,惩罚不能象奖励一样用得那么多,但在必须使用惩罚惩戒儿子时,绝不应该手软。我们的看法虽然一致,但在实施中却有分歧。我的妻子不愿意做执法者,她宁肯把这顶帽子奉送给我。似乎做父亲的天生应该严历一些,做母亲的天生应该慈爱一些。在决定采用并执行惩罚措施时,我就常常扮“红脸”,妻子就扮“白脸”。这种地位有时使我感到不快,甚至有一种被妻子利用了之感。可是,只要我在家,我始终未能把妻子推到第一线去扮演“红脸”的执法者。  相似文献   

7.
报刊撷英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现在中小学普遍提倡“赏识”教育,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种方式,然而,我们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惩罚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惩罚是个双刃剑,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必须要因人而异、适度。另外,越要惩罚,越要尊重。并不只有赞赏才能给予孩子自尊与自信,惩罚更需要尊重与信任,要顾及对方的承受力、尊严。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一种健康的人格。人格的核心是自信,自信表现为人的一种自我概念,这种自我概念形成的…  相似文献   

8.
奖励与惩罚是家长们几乎每天都在使用的教育手段。大家都知道,奖励具有“正强化”作用,可以强化孩子的良好行为;惩罚则相反,可以抑制或减少孩子的不良行为。这一扬一抑,相辅相成,引导孩子朝家长所希望的方向发展。常常有些家长感到困惑:“我的孩子总不好好学习,我...  相似文献   

9.
许多家长都知道,惩罚跟奖励一样,都是教育孩子的重要手段、但孩子犯了错,不少家长却不知道究竟该怎样惩罚孩子。言语批评只是惩罚教育的一种形式,惩罚还包括承担错误损失、将功补过、弥补过失等。有些家长错误地将惩罚理解为“体罚”,有  相似文献   

10.
惩罚是父母教养方式中的一种。按照实施的手段和目的,可分为不当惩罚和合理惩罚,我们所提倡的是合理惩罚的教育性。父母对孩子合理的惩罚必须以爱和尊重为基础,以权威为前提,在掌握一定沟通与表达技巧的基础上实施。  相似文献   

11.
鼓励和赞赏是美国人交往的一种重要方式,本国人对外国人、朋友对朋友、老师对学生均以鼓励和赞赏为主。即便是在批评别人时,也往往借助鼓励语句,如:“如果你这样做,效果可能会更好。”鼓励和赞赏作为有效的教育方式基本上是尽人皆知的,我国一些学者所主张的“无批评”式教育就把这种教育理念推崇到了极至,美国中小学教育中“爱”和“奖励”的盛行也印证了同样的道理。但美国中小学教育并没有走极端,美国中小学能正确客观地对待惩罚学生问题。下文拟粗略地探讨美国中小学教育中的惩罚问题。一、美国中小学教育中的惩罚现象所谓惩罚教育,在此…  相似文献   

12.
首先应划清体罚与惩罚的界限。体罚一般指教师用罚站、罚跪、打手心等方式来处罚儿童,是封建教育的产物。“惩罚是通过使受罚者感到某种不快而改变其行为和发展的有计划的活动。”可见,惩罚是一种教育手段。从李老师的教育行为看,她对明明实施的是惩罚而不是体罚。当然...  相似文献   

13.
一般家长都知道奖励是教育子女的重要手段,但是不少家长却不知道惩罚同样是教育子女的重要手段。有些家长甚至错误地将惩罚理解为体罚,并简而化之地将“打”这种惩罚手段理解为告诉孩子是与非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14.
惩罚不是体罚.体罚则是个别教育者对违反纪律的学生所实施的身心上的严重伤害,是违背伦理道德的.惩罚是一种常规的教育手段,是对学生问题行为的一种强制性纠正行为.是在学生身心完全能够承受的前提下,采取的教育措施."惩者,以正其心也.""惩罚"是教育的一种特殊方式,是教育的一种辅助手段.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惩罚其实就是指惩戒.  相似文献   

15.
批评的艺术     
现在中小学普遍提倡“赏识”教育,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种方式,然而,我们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作用。合理的、适度的惩罚同样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下面谈谈在教学中运用批评  相似文献   

16.
惩罚的艺术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过:"教育本就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奖励惩罚,什么都应有.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 要说明的是,惩罚和体罚是两个不同概念.体罚是法律和道德所不容许的,而惩罚则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是指"施罚使犯过者身心感到痛苦,但不以损害受罚者身心健康为原则"的一种教育方法,它的目的、手段、方式和产生的后果都与体罚有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7.
大多数人都对奖励抱有好感,以为奖励总是好的,美国学者埃尔菲·艾恩却在《奖励的惩罚》一书中,抨击了在学校、家庭和企业管理上都广泛采用的奖励政策,揭示了奖励背后所隐藏的弊端。艾恩指出,“奖励也是一种惩罚”,他这样解释道:“奖励和惩罚只是一个硬币的两个不同方面一而且这个硬币还不值什么钱,我们更需要的是奖励和惩罚以外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现在中小学普遍提倡“赏识”教育,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种方式,然而,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略“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王本娃 《考试周刊》2010,(16):224-225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理性地、全面地认识惩罚这一教育手段和方法。我们坚决反对体罚与变相体罚,在谈教育原则时,只能说多奖励,少惩罚;而不能说只奖励,不惩罚,最需要的是把惩罚条理化、具体化、明晰化,使其定义明确,措施具体,操作性强,使之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20.
《学习之友》2009,(1):58-59
现在中小学普遍提倡“赏识”教育,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种方式,然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对此也提出了另一种看法。他认为,我们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