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1 毫秒
1.
当今,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常常引发政府和大众公共关系危机,能否满足大众知情权,同时维护好政府公信力,考验当今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和媒介治理能力。新冠肺炎疫情当前,需要媒体拿出社会良知和职业精神,在疫情防控总体战、阻击战中勇于担当、敢于作为、善于创新,为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发挥好舆论引导作用。湖北广电作为涉事地省级媒体,从战时体制到战斗姿态,从应急理念到传播创新,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报道交上了一份新答卷。  相似文献   

2.
陈边  新龙 《新闻前哨》2005,(4):41-42
信息社会的显著标志就是社会对 传媒的依赖日益加深,因此,传媒的社 会职责、公共义务更显重要。媒体的首 要职能是及时真实地传播信息,把每时 每刻发生的重要事件真实地告诉公众。 传媒的职责要求必须杜绝假新闻。 真实是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也是 新闻事业、新闻工作者的生命。真实就是 力量。传媒的力量源于社会公信力,源于 真实。无论强势媒体或弱势媒体,都必须 以社会利益为行为的第一准则。 近年来,受众对大众媒介公信力的 质疑,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假新闻的泛 滥。目前,假新闻的传播范围越来越广, 涉及媒体越来越多,就整个中国媒界而 言,呈显著的上升趋势。甚至有受众认 为,"这年头,流言飞遍天下,基本属 实,很少掺假,越看越像新闻;而新闻一 屁两谎,隐瞒真相,胡吹乱侃,越看越像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大众传播体系中各媒介渠道相对公信力、绝对公信力的调查发现,媒介渠道之间的公信力存在较大差异,并有明显的地域与城市类型差别。同时对整个传播体系中各传播渠道相对公信力的调查发现,国内电视依然是公信力最高的媒介渠道,各媒介渠道公信力有地域的差别。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探索在华外国人对中国媒体的接触状况及对中国媒介公信力的评价。研究通过对在京890名外国人的调查后发现,中国媒体是在华外国人了解中国的重要渠道,在长期在华外国人中,超越了人际传播渠道和本国媒体渠道;在华外国人同中国本土民众接触最多的媒体有较大重合,CCTV1是中国民众接触最多的媒体,也是在华外国人接触最多的中国媒体。因此,我们亟需重视对内传播的对外传播效应。此外,在华外国人对中国媒介绝对公信力的评价总体上呈中性偏积极;相对公信力评测中,在华外国人选择最多的是本国人在华出版的母语报刊。我们尝试建立了在华外国人对中国媒介绝对公信力评价的回归模型,模型中显示对中国政治模式的评价和对中国媒体发展水平、记者业务素质的评价两方面的变量对中国媒介公信力起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公信力是一种道德承诺,一种价值观.媒介公信力是建立在自身所提倡的诚信机制和向社会所传播的道德规范上的.媒介是社会价值观念的示范者,建立媒体的公信力,是取信于民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任鸿雁 《新闻世界》2013,(9):279-280
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普通大众发挥了记者的作用,在这个人人都可以发声,人人都可以传播的时代,更需要大众媒体发挥公信力的优势、加强媒介责任意识,营造良好的媒介环境。  相似文献   

7.
区域媒介的整合与传播研究理应成为当下我国公共危机传播研究的一个新的理论视域.区域传播的研究领域包括基础理论研究、区域媒体传播策略和公信力研究、政府与媒体就信息产品制度供给研究、区域媒体报道效果的实证研究,区域内媒体报道的比较研究等.区域传播研究对于拓宽新闻传播学,建立区域内媒介间的联动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消费文化一直影响着媒介传播的实践.在消费文化沉浸下,有的媒体容易被关注度、收视率等因素困扰,有时会发生忽略甚至丧失人文精神的传播现象,媒体的公信力、影响力因此受损.消费文化沉浸下的媒介传播需要找出改善传播效果的策略,加强自律,主动履行好媒体对社会文化舆论的正确引导,提高媒介传播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张英 《新闻世界》2009,(5):84-85
现代社会,大众传媒有着宣传威力。媒介自身的地位以及受众对其的认可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媒介公信力。然而,危机公关的出现使得媒介公信力的塑造和提升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本文从危机传播的角度出发,引申探讨新闻媒介公信力的现状及其缺失原因,进而揭示媒介公信力塑造、甚至重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媒介公信力影响要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闻传媒事业的发展,媒介公信力正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重视。所谓媒介公信力,指的是新闻媒体以社会责任为己任,通过大众传播的渠道提供客观、全面、及时、权威的资讯而获得的凝聚在媒体上的普遍社会认同。通俗而言,媒介公信力是指媒介为公众信任的程度,是媒介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在社会和受众中的信誉度、权威性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危机事件中的流言传播有着特殊的规律,应对策略也需要有相应的针对性.本文以汶川地震中的"都江堰水源污染"流言为个案,分析了危机事件中的流言传播过程和应对策略,认为危机状态下的社会心理易使流言产生更大恐慌,而流言进入社会实践构成了对官方信息的质疑,需要有信息的及时公开和良好的信任机制才能使应对策略生效.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思维下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型主流媒体是在互联网思维指导下,以服务用户为主体价值取向,以开放平台为功能转型,以产品迭代为技术支撑的新型传媒主体.围绕新的媒介生态,新型主流媒体通过渠道、平台的融合提高综合传播力,通过“内化”反应塑造媒体公信力,通过强化主流话语的认同感,提高话语权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唐莉 《新闻世界》2009,(6):99-100
在危机传播中,大众媒体应该有何作为,担负起怎样社会责任?本文试通过近年来的危机事件,分析危机传播中的大众媒体职责。  相似文献   

14.
靖鸣  蔡文玲 《出版广角》2021,(13):68-71
"信息暖房"是媒体机构主导构建的特殊拟态环境,组织传播媒体和大众传播媒体是"信息暖房"的构建者,而组织传播媒体的传播目的主要是致力于"信息暖房"的构建."信息暖房"能为实现媒介组织目标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但是也存在双面性,运用不当则会产生消弭媒介组织公信力、固化受众认知偏见等负面效应.其负效应规避需要媒介组织精准全面绘制"社会地图",高扬新闻公共责任的旗帜;也需要信息接收者拓宽新闻消费渠道,冲破封闭圏群的信息壁垒.  相似文献   

15.
今春“非典”疫情的肆虐蔓延,使我国政府、社会公众和大众媒介都经受了一次严峻的危机考验。危机事件中,大众媒介的表现令人瞩目。如何在危机实践中充分发挥大众媒介作为社会信息枢纽的作用,及时有效地传递信息、沟通情况,成为议论较多的话题。纵观事件过程中媒体的表现,有关“媒体失语症”、媒体的舆论导向方法与效果应该是需要反思的两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6.
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发展,新兴媒介早已超越信息交流的初始功能,转而成为人们感知外界的主要方式,我们已经进入了"媒介化社会".在媒介化社会的背景下,现代社会风险层出不穷,整个社会的公共资源在不断地被创造、被耗费,人人都在岌岌可危的环境中摇摇欲坠.通过梳理历年以来的危机传播,将现代危机传播研究置于新的媒介化社会背景之下,探讨危机传播研究的新趋势,并且试图构建跨域、协同的危机传播机制,从跨地域、跨领域两方面阐述政府、媒体、组织、公众如何协同并进,共同应对危机传播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实现危机传播的最优结果.  相似文献   

17.
<圣何塞水星报>专栏作家丹·吉尔默认为媒体的发展经历了旧媒体(Old Media)、新媒体(New Media)、自媒体(We Media)三个阶段.在危机信息的传播过程中,自媒体给信息传播提供了全新的空间,也给流言传播提供了温床.  相似文献   

18.
新型主流媒体建设是智能传播时代媒体变革和国家面向主流人群宣传主流文化的需要。新型主流媒体公信力建设在智能传播时代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其在平台、渠道、技术等各方面的资源优势能够助力公信力建设,但社会信任度下降、媒体竞争加剧、技术带来的弊端等问题的出现,也对新型主流媒体公信力建设形成挑战。新型主流媒体需要通过内容层面凸显专业性、渠道层面加速媒体融合、技术层面重塑媒体权威、制度层面强化监管等路径加强公信力建设。  相似文献   

19.
日本核辐射危机发生后,因为人们轻信"碘盐能预防治疗核辐射"的传言,引发了席卷国内多个省市的抢盐风潮.这是检验大众媒体在突发性危机事件中传播力、引导力与公信力的一次实战演练."抢盐"风波让我们反思,媒体为什么在突发事件中的引导力那么微弱?专业化的传播机构为什么在民众的口口传播面前那么不堪一击?  相似文献   

20.
李佳敏 《今传媒》2020,28(1):48-53
网络与新媒体的发展,提升了社会的“媒介化”程度,危机传播对政府媒介形象具有现实的影响。本文以陕西奥凯电缆事件为例,运用案例和理论分析的方法,从形象修复的角度剖析西安市政府和奥凯公司在危机传播中的应对策略,探讨人为危机事件发生时,政府应采取何种媒介策略化解危机并进行形象修复。依据研究结果,为政府面对危机传播、修复媒介形象提出了四点相关建议,以期维护政府的公信力,强化媒介执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