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歌德的《浮士德》从开始到完成历时近60年。《浮士德》对于歌德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它忠实记录了歌德的精神追求;另一方面,创作《浮士德》又一次次将歌德从精神危机中拯救出来。它是歌德一生智慧的总结,又成就了歌德这位伟大诗人。  相似文献   

2.
面对21世纪新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的开放将成为历史的必然,教师职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作者从这个特定的时代背景出发,阐述教师专业化进行的一些新特点,提出21世纪中国教师应当具有专业服务精神,并从以下三方面入手论述21世纪中国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严格专业化分工协作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凸显个性化的教育实践,以创新带动教育教学;以教育服务的精神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等。  相似文献   

3.
徐志摩步入诗坛时是位乐观主义者,1922年回国后虽然也有理想难以实现的忧愁苦闷,但仍不失为一个乐观主义者;1925年以后,随着他的理想的彻底破灭,他终于陷入悲观消沉的泥塘,成为一位悲观主义者。他的精神变化既有诗人自身的原因,又有社会的原因。探讨他的精神变化,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他的诗作。  相似文献   

4.
艺审美创造活动不是对外的物质征服,而是对内、对心灵的精神弘扬,内宇宙为类自己创造一个理想世界,其根本意义就在于对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这一要求给予最充分的满足和实现,它是对外宇宙的超越。内宇宙对人类活动起着范导和平衡作用;内宇宙揭示的不仅仅是一定的社会历史内容,更重要的是人的广阔的内心世界和人的生命意识的深层结构;内宇宙成为人类心灵游憩的精神家园和无限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李健吾是一位具有独特的美学追求和艺术风格的现代剧作家,他在剧开辟了新的审美领域与表现艺术。运用尼采的戏剧理论、观点,深入考察李健吾的悲剧和喜剧人物的蕴涵的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及其融合的不同形态,探讨李健吾剧作中酒神精神和日神梦幻赖以生成、发展的文化渊源,力求开拓李健吾戏剧研究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6.
大学何以为“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大学为什么是大学而不是其它,在诸多社会组织中大学何以独一无二?本文试图从大学的基本要素和基本精神两方面着力回答这个问题。构成大学的基本要素就在于,大学之大有“大家”谓大;有大师谓大;有大学生谓大;有灵性的校园文化氛围谓大;有探究学问的博大和追求真理的伟大谓大,大学之为大学不仅在于它是一种物质存在,更是一种精神存在,大学基本精神主要体现为:自由精神、科学精神、民主精神、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7.
余德庄是新时期重庆小说创作的重要作家,他以《忧魂》、《海噬》、《太阳雨》等三部长篇小说,充分显示了自己的创作实力。忧患意识和批判精神,在三部作品中一以贯之,而作品的时空体形式却有了明显变化,表现出作者对文学传统的反思和审慎的间离,及不断超越自我的鲜明意识。将城市文化精神与地域文化特色作有机的统一和融通,是读者对余德庄新一轮创作的期待。  相似文献   

8.
朱璋龙 《教学研究(河北)》2003,26(3):194-196,206
加入WTO以后,中国大学精神应主要强调创新精神、独立精神和开放精神。创新精神是大学创造知识、科学发明的最本质要求,是大学精神的灵魂;独立精神是加入WTO以后中国大学自立于世界的最基本要求,是大学精神的内核;开放精神是创新的动力,是大学精神的支柱。  相似文献   

9.
按"逻辑自洽"法则解构大学精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着“逻辑自洽”法则,对作为大学精神内核的科学精神、人精神的具体内涵作出了分层剖析和新的概括;探讨了大学精神的基本特征和具体内容,即创新精神、自由精神和协作精神;提出了大学精神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强调了大学精神是一个历史范畴,其内涵是随时代发展而发展的,科学精神和人精神是同一事物的彼此不可分割的两个不同方面,大学精神不等于大学个性。  相似文献   

10.
本从人精神的失落与召唤、超越回归、苦旅与冶炼、审美与思辩四个层面审视了余秋雨散中化精神的发源、发展、成熟的过程,剖析了世纪之交知识分子的人关怀、审美美人格的冶炼经历,论述了余氏散本风格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中国杂文凝结着作家自由的批评精神,是作家用来进行文明、文化批评的利器。它既有着对国民性深刻的剖析,也有着爱国精神和现代精神的张扬,在整个散文的花树上,它是不可或缺的花朵。  相似文献   

12.
有一位颇富艺术气息的心理学家曾这样描绘他心目中的儿童:在儿童的身上集中着人类精神的本原;儿童的执着,表现着人类求实的实验精神;儿童的烂漫,体现着人类求美的艺术精神;儿童的率真.反映着人类求善的道德精神;在儿童清澈的明眸中,闪烁着科学家的敏锐,艺术家的热情和哲学家的简洁。  相似文献   

13.
鲁迅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鲁迅精神是最具历史价值和当代价值的现代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鲁迅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弘扬鲁迅精神,就要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弘扬鲁迅精神,就要以人为本,提高国民素质;弘扬鲁迅精神,就要甘为“孺子牛“;弘扬鲁迅精神,就要坚持“韧”的战斗;弘扬鲁迅精神,就要博采众长,勇于创新。  相似文献   

14.
科学(Science)一词来源于拉丁文Scienitia,原意为知识、学问。广义的科学就是以理性的手段对确定的对象进行客观、准确认识及其成果。科学精神的内涵很丰富,可以从不同的层面来理解。有学者认为“科学精神包括:怀疑一切既定权威的求实态度;对理性的真诚信仰。对知识的渴求,对可操作程序的执着;对真理的热爱和对一切弄虚作假行为的憎恶;对公正、普遍、创新等准则的遵循”。也有学者认为“科学精神包括:探索求知的理性精神,实事求是的严谨精神,批判创新的进取精神,互助共进的协作精神”。科学精神概括起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探索精神、实证精神、创新精神、独立精神等。“实事求是、开拓创新”是科学精神的核心与实质,科学精神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精神。  相似文献   

15.
游尚群系永定大溪乡人,客家人所特具的人精神在他身上得到鲜明的体现。本结合游尚群带有传奇色彩的奋斗一生做了比较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16.
微型小说要出精品,关键在于要有“小说精神”。直面人的生存状态与价值,重视人文关怀;展露自豪感与自尊心,表现忧患意识,弘扬民族精神;崇尚理想,张扬崇高,烛照世人灵魂;等等,都是小说精神的体现。重视小说精神,追求小说精神,是微型小说长盛不衰的根基。  相似文献   

17.
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动力源泉,民主、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民主、科学的口号之所以在新化运动中被响亮地喊出,其深层原因应该到近代中国如火如荼的爱国救亡运动中去寻找,今天,我们弘扬五四精神,必须正确处理诸如民主模式的民族性和历史性,民主与爱国的关系,中西化关系等重要问题,对于新化运动的化观念,也应做客观、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科学和精神是一对孪生姐妹。科学是发现,精神就是发展;科学是发现真理,精神就是传播真理。科学、精神、科学精神,这些为人熟知的词汇,构成了我们这个社会的时代风貌。国家要有国家精神,企业要有企业精神,科学家要有科学精神,甚或我们每个人要有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发展的支柱、腾飞的动力和不竭的源泉。  相似文献   

19.
尼采认为悲剧理论是在人借助艺术肯定自身力量反抗苦难的基础上建立;古希腊悲剧是因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两个最重要的范畴的不断的斗争和和解而诞生;歌队、音乐、神话是悲剧的构成性要素;悲剧的价值不在于道德感化,而在于超越生存的苦难,实现对人的生命意志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民俗故事反映了各民族的精神风貌,概括起来,1.天人合一的精神,即人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互助互生;2.惩恶扬善的精神,体现了儒家仁孝的思想;3.除旧更新的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淘汰陈旧落后的东西,生长新的风俗习惯,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