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边霞 《幼儿教育》2001,(11):15-15
我们的研究表明,美术欣赏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儿童良好艺术素养的形成,而且对儿童其他方面的发展也有积极作用。一、有利于开阔儿童的视野在美术欣赏教育中,儿童接触到不同历史年代和题材的作品,这些作品既是从艺术的角度进行审美欣赏的材料,也是从历史文化的角度了解历史事件、社会生活、东西方文化差异和人类复杂情感的材料。它有助于开阔儿童的视野,扩大其知识面,帮助儿童积累一定的社会历史文化知识。  相似文献   

2.
在传统节日历史发展演变过程中产生的艺术作品形式不仅凝聚了深厚的民族民俗文化,而且具有独特浓郁的审美价值.这些艺术作品形式因其可观赏性与可操作性而与儿童的天性相契合,因此可以利用这些艺术作品形式对学前儿童实施手工教育,其主要途径包括:一是根据时令利用不同节日独有的民俗艺术作品形式开展手工教育活动;二是利用某些传统节日共有的艺术作品形式进行专项的手工教育活动.基于传统民俗节日中的艺术作品形式开展儿童手工教育不仅有助于培养儿童良好的人文素养,拓宽儿童的文化视野,而且有助于儿童形成民族文化认同感与民族情怀.  相似文献   

3.
中学美术教学以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为教学目标,新课程改革在中学美术教学中要求通过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学习,加强爱国主义的教育,如何在美术欣赏和美术技法表现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美术欣赏教育能全面促进儿童审美能力的发展。儿童美术欣赏能力包括审美感知、审美想像、审美创造等要素。培养儿童的美术欣赏能力应注重引导儿童在欣赏中与对象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增进欣赏中的情绪体验,并与创作结合,提升审美创造力。  相似文献   

5.
张艳红 《教育》2015,(4):56
在儿童美术课堂教育教学实践中,加强地方乡土教材的研究与发展,是学校课程改革的需要。为了把乡土美术这种有形的、实体性的民俗文化融于课堂教学中,笔者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借助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顺利、有效地帮助教师完成了课堂教学、增加了教学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使教学行为灵活便利,使教学形式多样,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多媒体促美术课堂资源的开发徐州是历史悠久的文化之邦,丰厚历史遗存和文化资源形成了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作为乡土美术这种有形的、实体性民俗文化,它最大特点是内容广  相似文献   

6.
儿童美术心理研究的发展及其对儿童美术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儿童发展心理学视角下的儿童美术心理研究将儿童绘画作为儿童智力发展水平与阶段的实证材料,提出了与儿童智力发展阶段相对应的儿童绘画发展阶段模型,完全没有考虑儿童作为个体生命与文化生命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儿童美术活动的开展不是儿童知觉能力与运动能力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伴随游戏过程的广义的学习活动,儿童在把玩绘画工具,进行涂鸦游戏时,不仅认识操控了工具与材料,更是体验到了整个游戏带来的精神愉悦.同时,儿童的绘画活动必然会受到所处的特定文化环境的影响.儿童美术教育应摒弃专业化的工具价值取向,更多关注儿童自由自主表达的愿望与能力;应超越专业化的美术知识形态,尊重儿童自身对美术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应摆脱狭隘的民族虚无主义与沙文主义,既重视引导儿童欣赏本民族的优秀传统美术作品,又能放眼世界,引导儿童学习世界其他民族的优秀传统美术文化.  相似文献   

7.
美术欣赏教育能全面促进儿童审美能力的发展。儿童美术欣赏能力包括审美感知、审美想像、审美创造等要素。培养儿童的美术欣赏能力应注重引导儿童在欣赏中与对象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增进欣赏中的情绪体验,并与创作结合,提升审美创造力。  相似文献   

8.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育不仅对儿童审美情趣的形成与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还对儿童艺术创作能力的发展有相当大的影响力,美术欣赏教育可以使儿童美育走上一条合乎精神生态发展的健康之路。但是当前一些地区幼儿美术欣赏教育的实施并不是朝着指定的方向前进的,这其中还存在着相应的问题,如何更好地促进幼儿审美素养的提高就成为了美术欣赏教育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美术欣赏是运用感知、记忆、经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进而获得审美感受和美术知识的过程。欣赏有利于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发展他们的美感,缩短从爱美到审美的距离,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审美感受。“美术欣赏教育是培育儿童艺术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让儿童从小就接触经典,与大师直接对话,这样对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美术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是提高审美能力、审美趣味的重要途径之一。它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格,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有助于学生追求精神美与形体美的统一,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加强美术欣赏教育。  相似文献   

11.
我国传统民间美术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华夏民族文化艺术宝藏中的精华.在高师美术教育中加强中国民间美术的教育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和热爱,提高学生审美素养,拓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美术欣赏教学是高中美术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美术素养,培养审美能力和理解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纵观当前美术教学,美术欣赏已贯穿从小学至大学的审美教学全过程中。现行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选编的内容大多是古今中外的大师名作,作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通过欣赏课教学,对中学生的道德、思想品质产生深刻而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美术欣赏教学活动中,了解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是具体形象思维这种艺术教育活动有效开展的关键因素。儿童时期的良好熏染会起到一种犹如植物根部向枝叶输送水分的植物性作用,并将持续到他今后的成长过程中,最终成为成年后精神内心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儿童美术欣赏活动中要引导和启发儿童的主观能动性,更要调动儿童精神层面的参与性。儿童在对艺术的品鉴中养成对文化的理解和关注,也是全社会综合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以美育教育提高儿童对艺术作品的辨识度其实就是对儿童优秀综合素养养成的教育实施。  相似文献   

14.
童年时期的艺术熏陶对于一个人终身艺术素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新课程改革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的创新发展受到高度重视。所谓美术欣赏教育,是指基于美术作品的一种和谐的、自由的对美的探索,是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重要策略。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参考高宽课程视觉艺术鉴赏模式,激发学生的审美热情,拓宽学生的艺术兴趣,推动儿童美术欣赏教育不断取得新成果。基于此,本文将在简要分析高宽课程视觉艺术鉴赏模式的前提下,围绕现阶段儿童美术欣赏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文化中的知识内核包含深层次的价值观念、思想和行为方式。儿童美术教学要充分发掘文化内涵,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依托观察、体验、实践,着力培养儿童感知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同时要依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及美术学习的特点,吸取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时代发展的新元素,通过美术这个载体,不断创新、充实文化底蕴,发挥美术教学在弘扬文化、塑造人格的作用。其在目标维度上指向儿童人格完善,在内容维度上指向所有美术活动,在方法维度上指向文化传承与理解。以美术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依据儿童心理,通过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等活动,是实现儿童美术教学文化理解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弘扬人文精神是新世纪世界各国美术教育改革的主题,当代多元文化语境下的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育应当回归人文精神的原点,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遵循学前儿童的审美心理发展规律,构建适宜的欣赏目标,彰显人文关怀;立足学前儿童的生活经验,拓展多元的欣赏内容,培育人文素养;重视学前儿童的主体地位,践行对话的欣赏教学,涵养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7.
何真 《亚太教育》2023,(5):139-141
民俗文化诞生于生产生活中的文化种类,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优秀的教育价值。在幼儿园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融入民俗文化,有利于丰富幼儿园教学内容,培养幼儿对民俗文化的亲近感,培养幼儿的文化自信心。民俗文化融入的途径需要结合文化自身特征和幼儿园教育实际情况、幼儿需求,从环境、语言、民俗表演、饮食等多个角度着手。因此,以闽南地区的民俗文化与幼儿园教育融合作为分析探讨的主要对象,探寻闽南文化融入学前教育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美术新课标对美术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指出学生应当在美术课堂之中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地方民俗文化的交流。江阴,地域性文化资源丰富,这些资源在美术课程教育中的应用也十分重要。如何将地域文化与美术教育融合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文章从小学美术教学中地域性文化资源进行探究、总结,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如何将忠义文化在美术教育中融合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9.
为了促进幼龄儿童全面发展,针对如何做好幼儿背后的好教师,在此进行了详细分析,其中包括:加强对儿童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儿童美术欣赏教学意识以及辅助家长做好儿童思想工作,它改善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20.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亟待重新审视教育内容的全面性和整合性,在实践层面逐渐拓展美术欣赏教育的内容,逐步提升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的有效性,实现美术教育中审美和创美过程的合理统整。下面,笔者将从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方法运用和各类型美术欣赏的指导要点等方面分享研究团队的实践探索.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