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戏曲电影是电影中一种独特的存在形式,它既包含了电影视听的本质,也容纳了戏曲程式化的模式。河南戏曲电影在自身形成与发展的同时,也从题材、主题、形式、语言等方面传承了中原文化特质。河南戏曲电影与中原文化二者相辅相成,中原文化影响了河南戏曲电影,河南戏曲电影也促进了中原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河北电台农村广播即将成立一周年,开播一年以来我一直担任戏曲节目的主持工作。戏曲节目虽然属于文艺节目,不如对农经济、科技类节目那样针对性强,但它在满足农村听众的文化需求方面也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对戏曲广播主持这一工作的认识,主要是在主持《梨园风》节目之后形成的。随着实践中经验的积累,随着农村频道戏曲节目在听众中的影响日益扩大,我越来越感到岗位的重要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一年一度的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自1983年进入千家万户后.已经成为万众瞩目的电视节目.作为一个大型的综合文艺晚会.它集歌舞、戏曲、小品、曲艺、杂技等艺术形式于一身,以其包罗万象、五光十色的艺术品种,全方位地展示了中国电视文艺的风貌.充满东方文化色彩的戏曲,则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有幸参加过两届春节联欢晚会(1990年、1993年)的导演组,并担任其中的戏曲导演.在此我以自己的体会,就戏曲节目在春节联欢晚会中的作用和今后走向,做一点归纳和思考.一、戏曲节目在春节联欢晚会上必不可少戏曲是中…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批电视戏曲栏目,如河南台的《梨园春》、陕西台的《秦之声》、安徽台的《相约花戏楼》、山西台的《走进大戏台》等,成功地完成了电视与戏曲的对接和碰撞,使戏曲这一备受冷落的文艺形式焕发出新的生机。这些栏目经过不断地改版和调整,积极地创新,形成独具特色的节目样式,成为收视率较高、观众喜爱的名牌栏目;有的栏目经营运作成功,更是形成了品牌效应。《梨园春》激活了河南戏曲市场,推动了地方戏曲的传播,被学界称为“梨园春现象”;《秦之声》亦使秦腔这种古老的艺术焕发出新的生命,被称为“秦之声现象”。这些戏曲栏目…  相似文献   

5.
张裔 《编辑之友》1998,(6):35-36
在古典戏曲流行的时代.其传播散布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通过演出,一是通过阅读。而尤以前者为主要形式。因为在封建社会.广大人民群众中能够直接阅读文学剧本的毕竟是少数.他们接受戏曲的途径主要就是观看演出。无论是元杂剧,还是明清传奇、昆曲.都曾有过自己的辉煌时期.拥有极其广泛的观众。同时,在戏曲演出过程中.艺人们运用自己的杜会经验,掺入丰富的思想感情,调动不同的艺术手段,对剧本进行再创作,也极大地丰富了戏曲的感染力。所以,在古典文学艺术的诸般形式中,尤以戏曲的感染教化作用虽为直接显著而广泛深入。  相似文献   

6.
广播戏曲故事是戏曲广播的节目形式之一,它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当时中央台开播了一批传统戏,不少年轻人听不懂。为了培养年轻人对传统戏曲的兴趣。戏曲广播工作者选择了一种他们较为熟悉和喜爱的故事形式。当初的戏曲故事强调的是故事本身的撰写。戏曲固有的特征没有得到重视。广播戏曲故事是被当成一种戏曲普及的辅助手段,而被拉进戏曲广播行列的。直到1994年,广播界才就这一戏曲新品种达成相对共识。  相似文献   

7.
中央领导每到新年前夕都要观看一次新年京剧晚会,这足以说明我国领导人对民族戏曲艺术的高度重视与提倡。广播电视亦随之而起,响应中央领导的倡导。除了中央电视台开设戏曲频道传播以外,春节期间,浙江、陕西、山东、黑龙江、河南等10家电视台联袂推出各具特色精彩纷呈的大型系列节目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戏曲艺术历史久远,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这是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革和人们欣赏情趣的转换,古老的传统戏曲在一定程度上已经疏离了当代观众,这也是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因此,戏曲如何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的变革而变革,就成了戏曲工作者面对的历史使命和许多同行们思考、实践和探索的课题作为电视台戏曲栏目的编导,除了考虑上面的问题以外,还有一个更现实的问题需要面对,这就是如何凭借电视屏幕这一现代传媒为当代观众特别是青年观众搭建一座走近戏曲的桥梁…  相似文献   

9.
我做了几十年的副刊编辑,接触到的戏画较多,有戏曲速写、戏曲人物画、戏曲国画、戏曲漫笔、戏曲小品等等,其中有的是戏曲漫画,有的就不是。我理解,以戏为题材的画,只有具有了漫画的属性才可称为戏曲漫画。我国杰出的漫画家、抒情漫画的开创者丰子他先生认为:“‘漫画’式样很多,定义不一。简笔的、/h形的、单色的、讽刺的、抒情的、描写的、滑稽的……都是漫画的属性。有一于此,即可称为漫画。”又说:“漫画是注重意义而有象征、讽刺、记述之用的,用略笔而夸张地描写的一种绘画。”“漫画是介于绘画与文学之间的一种艺术。”从…  相似文献   

10.
戏曲广播剧作为电台广播戏曲的一个新的艺术品种是近来才产生的,许多问题还有待于不断实践、探索。戏曲广播剧要不要打击乐?如何运用?我认为要用,但必须用得适当。根据是什么?这里我想先就怎样理解戏曲广播剧这个概念谈点认识。我认为戏曲广播剧必须具备两个要素:一是戏曲化,二是广播化。两者各有特性但又有共性,对戏曲广播剧打击乐的运用问题,我也正是基于对这一概念的理解而提出的。  相似文献   

11.
戏曲归根结底是一种舞台表演艺术。它的最本质的美学属性是来自于舞台的规定性。在艺术实践中,它又被人们基于对舞台的认识所形成的戏剧观所强化。因此,谈戏曲就不能离开舞台。但是,正如舞台产生戏曲一样,戏曲又严格地受到舞台时空的限制。这种限制大大地妨碍了戏曲的传播,  相似文献   

12.
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也是世界艺术百花园中的奇葩。十几年来,随着中国电视事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式多样、异彩纷呈的戏曲电视节目也呈现在中央和地方各级电视台的荧屏上。从舞台戏曲纪录片、戏曲电视艺术片、戏曲电视专题片、戏曲电视剧到京剧名段音配像节目,均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特别是中国音乐电视的问世,在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与现代高科技的电子技术手段的结合上又走入新的境界,为戏曲艺术插上了电子的翅膀,使这一民族的瑰宝获得了富有生命力的发展远景。历史悠久的中国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从…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各种文艺形式的不断涌现,广播戏曲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已大不如从前;同样,面对电视等媒体的冲击,广播中的戏曲节目更是可危.为此,有些电台感到无可奈何甚至放弃广播戏曲节目创新的尝试,曾经辉煌很长一段时间的广播戏曲节目也随之跃入低谷.如何重振广播戏曲节目的。雄风,再现昔日辉煌,推动戏曲艺术的发展,迎接广播戏曲艺术的第二个春天?始终战斗在第一线的戏曲编辑们一直在苦苦探索.通过几年的潜心研究和工作实践,他们以自己的智慧和胆识创出了广播戏曲节目的新形式──戏曲故事.所谓戏曲故事,就是在原舞台戏的基…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戏曲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瑰宝,也是世男戏剧文化的明珠,它有着深厚的艺术传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世男艺术之林独树一帜,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因此宣传普及戏曲艺术的戏曲广播就格外受到听众的喜爱。众所周知,中国的戏曲是一种高度体现写意性美学思想的艺术,它通过有限的舞台时空来表现相对无限的社会生活。戏曲艺术属于视听结合的艺术,戏曲广播则属于听觉艺术,戏曲艺术讲究唱急做打,其中占有比重最大的就是唱腔了,唱腔是区分剧的标志,也是流派艺术形成的标志,可以说没有唱腔也就没有戏曲,这也是许多戏迷把“看戏”叫“听戏…  相似文献   

15.
戏曲生成于高台广场,原可说是广场艺术,它始终存在着浓重的广场艺术特征。戏曲也曾在瓦肆、酒楼、茶馆、厅堂间徘徊,渐渐地,它从人声嘈杂的广场步入秩序井然的剧场。作为剧场艺术的戏曲,其原  相似文献   

16.
黄蕾 《视听界》2015,(1):102-104
近年来,越来越多时尚文艺节目出现,对传统戏曲造成较大冲击。电视人如何扭转电视戏曲的困境?笔者从电视戏曲节目的现状出发,探寻其发展方向和改革路径。半个多世纪以来,电视戏曲由最初的实况转播到专场录像、戏曲晚会、戏曲艺术片、综合戏曲栏目、竞赛类戏曲节目,直至今天的专业戏曲频道,走过了一个不断进取的发展历程。央视的《九外戏苑》、河南卫视的《梨园春》、洛阳电视台的《河洛戏苑》,  相似文献   

17.
4月 29日起,为期 8天的河南电视台“梨园春”北京戏曲周在中国剧院举行,饱含浓郁地方特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连台好戏征服了见多识广的首都观众。他们或扶老携幼,或几代同堂,或亲朋互邀,或情侣相约,万余名热情的首都观众来到中国剧院观看河南戏曲艺术家的精彩表演。   5月 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丁关根亲临中国剧院观看了闭幕演出。丁关根对演员的精彩表演和大家为弘扬民族文化、振兴戏曲艺术所做出的努力给予肯定,并祝贺演出成功。这为“梨园春”北京戏曲周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在 8天的演出过…  相似文献   

18.
韩国与中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的交往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韩国文化从古至今一直受到中国文化的很大影响,韩国传统文化中的正统观念轻视戏曲小说,因而戏曲在过去的韩国是没有社会地位的,更谈不上对戏曲的研究。对戏曲小说的重视是进入近代以后的事情,对中国古典戏曲的研究更是迟至本世纪60年代才开始。60年代初,金学生先生着手从事中国戏曲的研究,揭开了序幕,当时从事这一工作的只有寥寥数人。70年代末,随着韩国各大学校增设中文专业,中国文学的研究事业开始振兴,从事戏曲研究的人也不断增加,到了80年代,一批研究成果相继…  相似文献   

19.
一九八○年七月,北京广播学院召开的第一次广播戏曲业务座谈会上,对于“广播戏曲”这个提法以及与此有关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表现出有明显的分歧意见。一种意见肯定“广播戏曲”这个提法。河南台的同志提出:我们日常广播的戏曲节目,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戏曲,而是广播化了的戏曲节目。广播戏曲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品种早已出现在社会主义文化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20.
王佳兰 《新闻前哨》2004,(12):26-27
名牌栏目是电视台的“闪光点”,“闪光点”多了电视台就会变得光彩夺目、熠熠生辉。河南电视台戏曲栏目《梨园春》可谓是河南电视台最耀眼的一颗明珠,其收视率在河南地区比电视剧还高,几年来稳居河南卫视播出节目的第一名,是河南电视台的名牌栏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