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杨海波 《大观周刊》2012,(34):278-278
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是中学信息技术技术教育的主要教学目标;培养的有效途径是注重学生的信息技术意识,加强信息技术技术课程教育,将信息技术技术课程与其它课程相整合以及注重网络道德的培养;在评价方法上应注意综合性和情境性。  相似文献   

2.
张国庆 《大观周刊》2012,(17):166-166
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内容。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渗透对学生的品德思想进行教育。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强,学生乐于学习的科目。教师在课堂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渗透思想品德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和行之有效的。本人就学科教学中如何在课堂上结合知识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教育作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3.
郜凤英 《大观周刊》2012,(26):151-152
德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性作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改进提高和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使人们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方式和能力发生了质的飞跃的同时,一些不良现象和不道德的行为在互联网上传播,如暴力、色情、信息垃圾、恶意侵犯他人隐私、充当“黑客”…… ,所有这些,都对当前学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给青少年的道德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培养学生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信息的海洋中正确把握航向,成为当今社会必须解决的问题 。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非常必要的,同时,这也是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目的之一。  相似文献   

4.
郜凤英 《大观周刊》2012,(27):166-166,149
德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性作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改进提高和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使人们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方式和能力发生了质的飞跃的同时,一些不良现象和不道德的行为在互联网上传播,如暴力、色情、信息垃圾、恶意侵犯他人隐私、充当“黑客”…… ,所有这些,都对当前学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给青少年的道德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培养学生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信息的海洋中正确把握航向,成为当今社会必须解决的问题 。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非常必要的,同时,这也是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目的之一。  相似文献   

5.
谭长江 《大观周刊》2011,(2):110-110
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呢?我认为我们应该做到:挖掘教材实施德育、研究学生渗透德育、走出课堂加强德育。  相似文献   

6.
“五育并举,德育为首”是我国教育的一项基本原则,但在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中却鲜有德育渗透内容,因此,本文重点探讨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中职学生的德育素质,如何将德育教学更好地融入到计算机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7.
王红梅 《大观周刊》2012,(12):280-280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培养学生在信息社会中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初步形成辅助教学研究的评价体系;信忠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是信息技术课程和语文课程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叶冰 《大观周刊》2011,(20):68-68
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知识教育,也是培养学生适应环境,提高生存质量的一个极好的途径。高中化学新教材紧扣当今时代的发展,教材中无不渗透着环保意识,这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渗透。  相似文献   

9.
祝华荣 《大观周刊》2013,(11):370-370
体育具有特殊的精神作用,它能把人们团结在一起,它能使人积极向上勇于创新,它能促使个性、独特气质的形成。所以学校体育教育不仅是强体魄、长知识,增技能,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让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培养和发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关键是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体育自身的优势,大胆创新,有的放矢地使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只有不断的探寻渗透的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渗透的力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韩跃松 《大观周刊》2012,(11):181-181
当今社会是信息的社会,在中国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在了教育的各个站点,尤其是在教学的课堂上,更发挥着它的具大作用。因此,在我的实践教学中我对思想品德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1.
蒋丽丽 《大观周刊》2013,(11):203-203
信息技术教师从事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处于尴尬境地,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环境的特殊性给信息技术课课堂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它与其它的课程不同,课堂教学中都是以学生上机操作为主,但学生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学生之间往往会出现一些随意走动、大声说话、上网聊QQ、吃零食甚至会玩一些游戏等不和谐的现象发生。如何使教学顺利有序的进行下去,并且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是我们每一个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深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王瑛 《大观周刊》2011,(38):190-190
在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往往都有一定的德育渗透意识。并且都自觉不自觉地将这种渗透落实到实践中,但怎样实施,才能真正产生既健身又育人的双重效应呢?  相似文献   

13.
付仕学 《大观周刊》2012,(14):216-216
笔者认为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有三个重点: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注重文章的诵读;字词教学是重点中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汤永红 《大观周刊》2011,(16):88-88,45
高中体育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合理运用室外游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培养探究学习的好习惯,使学生身心得到锻炼和放松,同时又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好手段,把体育课堂作为德育渗透的场所,培养学生的拼搏、竞争和集体协作精神,与时俱进,深化课堂改革。  相似文献   

15.
窦军 《大观周刊》2011,(48):145-145
本文通过自己教学实践,讨论了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探讨了部分教师只注重课本知识的教学,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缺乏与其他课程整合的意识,通过实例证明,对于信息技术教师而言,扩大知识面,提高各方面素养,不断接受新知识,深化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尤为重要。指出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曹秀红 《大观周刊》2012,(15):129-129
在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是很重要的,学生知识的掌握,成绩的提高,非智力因素起决定性作用。教学质量的提高,绝不是只凭“教书”的成功,而应以卓有成效的德育教育。德育渗透于语文的闼读教学、写作与说话教学、知识教学中。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对渗透德育教育,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陈贤杰 《大观周刊》2013,(1):143-143
新课程标准倡导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实质是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地融合。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其多样性、科学性和形象性,给我们当前的语文教学开启了一扇全新的“天窗”用它作为教学手段有非常大的优越性。实践证明,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能有效地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从而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辅助教学可激发学生主体参与性,从而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从创造性的学习中获得新知识,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8.
刘玲玲 《大观周刊》2012,(11):184-184
教育部2000年颁发的〉明确指出,中小学信息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修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  相似文献   

19.
严克明 《大观周刊》2011,(14):60-60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德育在教育教学各环节中的渗透,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实践环节,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在要求,也是深化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迫切任务,需要做好诸多方面的工作。“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0.
谢丽 《大观周刊》2012,(31):254-254,248
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德育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探讨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几点经验,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