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广播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就是用声音来传递各种信息,通过声音来引起听众的共鸣。广播的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广播报道必须充分发掘声音的魅力,用声音来传播信息,用有声语言诉诸大众听觉。因此,在  相似文献   

2.
一直以来,广播属于"听觉艺术",这已被人们广泛认同,因为广播是通过声音来传播的。语言、音响、音效等,是声音的不同表现样态。声音是通过人体的听觉器官来完成接收的。优秀的广播节目给人以美好的听觉享受。广播自然属于"听觉艺术"。然而,笔者以为,除此以外,广播节目还应属于包括"视觉"、"触觉"、"味觉"、"嗅觉"等人体各种感官感受在内的"感官艺术"。  相似文献   

3.
熊可为 《新闻传播》2009,(7):110-110
美国语言学家DAVID COHLER曾把广播语言的实质概:括成“为耳朵写话”。这既是对广播语言特色的概括,也是对广播语言的基本要求。广播使用的是听觉语言,听众只能听到话语的声音,既看不见文字的形体,也看不见活动着的画面。所以,广播要吸引更多的听众,就必须加强广播语言的表现力.运用鲜明、逼真、具体和生动的语言,通过广播展现在听众面前,使他们身临其境、如见其人,获得真切的感受和深刻的理解。要增强广播语言的表现力,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4.
一广播语言是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是一种听觉艺术。用声音传播信息是广播的主要特征,听觉感知是广播的本质属性。广播在宣传方式上,要组织制作宜于显示声音特点的广播节目;在语言运用上,要采用便于听觉鉴别和接受的表达方法。广播特点决定了广播对语言的要求,广播语言不仅要通俗口语,简洁明快,准确规范,让人听得清楚、听得明白,还应当清晰响亮,和谐悦耳,优美动听。广播对语言的基本要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口语化广播与其他说话类型不同,主要原因是信息的传递几乎全靠有声语言,基本没有其他凭借,声音在广播中是无形无态的,这样与听…  相似文献   

5.
广播新闻作为听觉传媒作品,应灵活运用声音语言,故事化、形象化讲述新闻,将听觉形象转化成视觉的"音响图画",使人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用声音构建广播新闻的"音响图画",有效提高广播新闻的感染力、吸引力和传播力。  相似文献   

6.
电视主要通过视觉和听觉来作用于观众的感知,视觉和听觉构成了电视语言的两大要素,它们的相互配合,构成了电视语言系统,即视觉语言、听觉语言和复合语言。其中画面语言是电视新闻的基础语言,电视新闻是靠具有形象特征的画面进行信息传递、叙述事实的。  相似文献   

7.
电视媒介主要是通过视觉和听觉向受众传递信息,视觉语言、听觉语言和复合语言构成了电视语言系统。对于电视新闻来说,画面语言是它的基础语言。电视新闻就是靠具有形象特征的画面和声音同步进行信息传递、叙述事实的。一条优秀的电视新闻是声音和画面(包括字幕)完美统一的结晶。然而,在现实中,一些好的新闻体裁由于没有充分运用电视画面语言的独特优势,而未能达到应有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8.
广播是声音的艺术。广播语言要形象化,这是广播的特性和听众听觉规律决定的,也是广播新闻稿件写作的重要特点。笔者认为,广播新闻语言要做到形象化,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9.
声音是广播的惟一媒介,广播是声音的广阔舞台。当声音通过电波发散开去,舞蹈着的声音精灵蹁跹起舞。在广播剧节目中合理运用声音元素,可使之更富自然、和谐、立体的美感。声音即涵盖了有声世界里的语言、音乐和音响,确切地讲,作为纯声音艺术的广播剧而言,则需按听觉艺术的规律——音响语汇来创作剧本、制作节目。简言之,它应该是  相似文献   

10.
陈钟 《新闻前哨》2002,(3):34-35
电视新闻和专题都充分体现出声像并茂的特点,并主要由画面来刺激受众的视觉感官,以“镜头语言”来达到较好的传播效果,而广播新闻和专题则是通过作为第二信号系统的声音来传播信息,通过音频信号来调动受众的听觉感官,亦企望求得较好的传播效果。这两种传播方式相比较,用生动形象的画面来调动受众的视觉感官比用相对较为单一的声音来调动受众的听觉感官的效果显然更好一些。对于受众而  相似文献   

11.
去年年底,浙江人民广播电台在推出2002年冬春新版节目表时,不时在播放这样一条广告宣传带,其中有一句是这么说的:把最美的声音奉献给广大听众。那么,什么样的声音是最美的呢?大家知道,广播是以电波为载体,诉诸于受众听觉的媒介。声音是广播与受众进行交流、沟通并产生共鸣的唯一元素。因此,声音的特点也就构成了广播的特点。我们常说要按广播的特点和规律来办广播,其实也就是要按声音的特点和规律来办广播。  相似文献   

12.
当今社会,各种新闻媒体各呈优势,百花齐放。而要抓住受众,则要扬独家之所长,才能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立足、生存和发展。广播是一种现代化的舆论传播工具,使用听觉语言进行宣传,广大听众是以  相似文献   

13.
孟玲 《新闻三昧》2004,(11):32-33
录音报道是广播特有的报道形式。通常由人物讲话,现场音响和字叙述三部分组成,由于采用了有声语言与现场音响,有利于声音优势的发挥和听觉魅力的形成,容易使听众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察其情的现场感受。因而受到听众和广播新闻工作的青睐。  相似文献   

14.
广播广告是一种听觉媒体广告,它充分运用声音的特点来吸引听觉的注意、引起听众的兴趣。广告的声音包括语言和音响两大类。充分发挥声音对人的情感影响力是广播广告最基本的出发点,换言之,失去声音魅力的广播广告一定是不成功的广告。  相似文献   

15.
我国广播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经过多年的发展,在重大新闻事件报道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闻现场直播是媒介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广播新闻现场直播要求听觉语言的流畅表达,"先声夺人",声音给人以身临现场的感觉.  相似文献   

16.
与电视广告不同,广播广告只有声,没有形。仅仅诉诸听觉的广播广告若想在信息泛滥的今天引人注意,必须先声夺人。欲使广播广告先声夺人,除了准确传递声音语言,更重要的是立足自身优势,发挥音乐、音响的独特作用,通过调动听觉因素,挖掘广播广告的内在潜能,赋予广播广告生动、形象的传播形式。  相似文献   

17.
广播是以电波所传送的声音为媒介的大众传播工具。广播声音一般由有声语言、音乐、音响三要素构成。有声语言是广播传递信息的最重要的手段。广播语言是一种听觉艺术,故笔者认为,听众收听广播,通过有声语言理解接受  相似文献   

18.
广播是听觉媒体,它是通过声音向人们传递信息的。从小听着《小喇叭》、《星星火炬》、《小说连播》这些经典广播节目长大的我,至今对广播情有独钟,没想到的是我有幸也成为一名广播人,因为热爱广播,我至今都奔跑在新闻之路上。在新媒体盛行的今天,广播节目依然备受听众喜爱,我认为是广播声音的魅力无法抗拒。下  相似文献   

19.
对于语言类节目来说,让听众有兴趣坚持收听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广播是声音的艺术,而人的听觉只是占有外部世界的天然方式之一,主持人、播音员的声音再动听,听久了也难免单调乏味,让人的听觉产生疲劳和排斥感。如何使语言类节目常办常新、久听不厌呢?笔认为除了节目内容的  相似文献   

20.
电视传递信息通过两个重要要素来完成,一个是画面,一个是声音。只有二相辅相成,互为作用,才能达到独具电视特色的“1+1〉2”的艺术效果,才能构成电视特有的画面与语言有机结合的和谐美。富有表现力的电视语言,不但会给广大电视观众带来美的听觉感受,同时也会引发他们深深的思考,鼓舞他们的士气。因此,提高电视语言美感会起到更大的收视效果。“广播电视语体必须沿着它的语言样式和样态的思路来进行研究。必须从有声语言的样式去研究语体。”[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