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对国民素质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历来十分重视。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中,他们不断丰富和升华了国民素质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新领域。毛泽东提出“又红又专”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国民素质思想。邓小平提出国民素质是提高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四有”是国民素质的基本内容。江泽民把国民素质定位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因素,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的根本大计,提出以“四有”为核心的思想道德、科技、健康及创新能力的素质教育内容;认为国民素质教育要区分不同层次;指出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和经济文化发展互为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终所要求的是国民素质的全面提高,而社会现代化本身不能自动导致人的全面发展,这是由过去有些地区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进一步所证实的。因此,党的十六大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奋斗目标,这无疑对于促进国民素质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是在当代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的主体地位日益突出的反思中,提出的一种新的发展理念。新的发展观的真正含义,是人的全面发展。所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方面要重视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作用的生产、投资等指标;另一方面,对于民生之本的就业指标、卫生教育指标、民主法制指标、人口素质指标和消费指标更应重视,才能为提高国民素质的现代化水平提供经济、社会保证。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成人教育不仅能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而且是加速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提高民族素质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探讨成人教育的功能、地位和作用,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国民素质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鲜明的民族智慧和民族精神,是人类素质的发展在化方面的积淀,并通过与人的个体素质意识的有机结合,直接作用和影响人的自身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国民素质化是人们对自身素质认识和实践活动和反映与表现,是作用和影响国民素质发展的“校正器”。国民素质化的内涵随着化的发展而丰富,是由化观念的变革而调整的;国民素质化从诸多学科理因子研究国民素质理论问题,力争探索研究国民素质理论的新方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化,极大地丰富了当代国民素质化的内涵,是提高当代中国国民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张梦秋 《文教资料》2013,(20):95-96
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为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制定了本《教育规划纲要》。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肩负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强国必先强教。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党全社会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构建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保障了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教育投入大幅增长,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育改革逐步深化,办学水平不断提高。21世纪,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农村教育得到加强,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教育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全民族素质,推进了科技创新、文化繁荣,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文章对国家提出的教育对策展开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发展西部经济建设必须优先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观点出发,对西部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文历史、自然条件、社会环境的现状进行客观分析,找出了影响西部职业技术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大力发展西部职业技术教育,对于提高西部国民素质,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把西部沉重的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保证人民民主权利的实现,提高人的政治素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切实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人们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在实现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更新教育思想观念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人才是关键,国民素质是基础。我们必须坚持和加快教育优先发展,增加教育投入,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和国民素质提高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论邓小平的国民素质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民素质建设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国民素质建设对社会主义现代化有重要意义,其目标是培养“四有”新人。邓小平的国民素质观包括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等。发展生产力是提高国民意质的基础,发展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关键,改革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动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提高国民素质的直接途径。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素质教育思想○与中学历史教学改革●侯明忠邓小平素质教育思想广泛而深刻。表现在:宏观上,提出了发展现代教育的新方针和发展中国教育的全面构想;微观上,主张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国民素质的普及与提高;战略上,认为教育和科学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三个战略重点之...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选择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在探索中发展和创新。这些发展和创新主要表现在对社会主义政治理论与政治道路统一体的新揭示,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历史地位的新概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科学内涵的新阐述以及将基层民主自治纳入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新思想,同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壮大爱国统一战线的新举措,并在新形势下作出了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新部署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塞浦路斯劳动人民进步党是在艰辛的探索中不断前进的。它英勇反抗殖民统治,取得了民族解放的胜利;它多次被反动势力打入地下,却始终坚贞不屈;它顽强地坚持将革命道路与议会斗争道路相结合并成功上台执政。塞浦路斯劳动人民进步党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与它极具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主张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3.
人类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与时俱进是江泽民关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 ,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坚持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4.
健康的民族心理素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之一,民族区域自治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族心理素质建构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民族区域自治从法律上肯定了少数民族的生存发展空间、促进了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协调发展、政治优化、文化素质的提高、平等意识与诚信机制的构建,这对和谐社会民族心理素质建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李达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大学管理思想。提出了平民主义学校观、社会主义新型大学观、最高学府观;强调按马克思主义原则办学、按国家的文化教育政策办学、办一流大学;主张以教学科研为中心,把提高教学质量放在首位,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中心环节,把师资提高作为学校中心工作;办创新型大学,注重骨干人才,以“出成品”、“出人才”为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当代的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集中反映;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体现社会主义时代精神,揭示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发展趋势的新文化。它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性、鲜明的时代性、浓厚的民族性、广泛的群众性、兼收并蓄的开放性和锐意改革的创新性等特点。新时期,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实现中国“和平崛起”国际战略新思维的必然抉择,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自我解放的必然归宿,是妥善应对我国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所遇到的各种挑战与困境的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甘南藏族自治州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是该地区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党的民族政策的政治优势.同时该地区民族关系也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既有历史根源,也有现实根源,集中反映了历史和现实诸多不利因素对民族关系的影响.通过大力发展当地经济,进一步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与实施,提高各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等途径促进民族关系的协调发展,是该地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苏联解体的历史悲剧,以惨重的代价给人们以重要启示: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不仅依然存在,而且是与社会主义国家巩固、统一命运悠关的大问题。从民族存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旧时代民族遗产的影响以及民族矛盾性质的认识与处理等方面看,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刘少奇积极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经历了学习苏联经验的阶段、对国民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的思考阶段、走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阶段。  相似文献   

20.
自清末民初到五四时期,面对西方文明对传统思想的猛烈冲击,面对激烈地反对传统的社会思潮,最先进的知识分子并未人云亦云,从小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和滋养的他们,思想的根基深埋于民族文化之中,李大钊就是其中的一位。在李大钊的思想观念中充满着爱国主义、民本主义、德治主义、大同主义、中庸主义的传统思想因素,他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他的思想对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重要启示,他所提出的新文化之路,即"第三文明"更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