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自从孔子听过齐国的《韶》之后,他那深切的感受和精辟评价使得齐国《韶》乐成为上古乐舞的扛鼎力作。本文将从孔子"三月不知肉味"的评价入手,探讨齐国《韶》乐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孔子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伟大的编辑家.孔子在《论语》中说:“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老彭.”“述而不作”是孔子的编辑实践原则,他删《诗》、作《春秋》,就在这种“述而不作”中蕴含巨大的力量.孔子的编辑工作给后人两个启示:第一,编辑工作的价值并不低于“原创”,编辑工作有其自身的创造性.第二,编辑工作的价值与编者的价值追求成正比.后世的编辑工作,就其影响而言,固然无法望孔子编审“六经”之项背,然而优秀的编辑,莫不是能体会理解“述”的价值和意义,并在编辑工作中寄寓价值追求、以补时弊,以这种方式影响和推动社会的发展.《思考中医》的出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相似文献   

3.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他第一个打破了“学在官府”的禁锢,相传,他曾系统地编辑整理了被后世称作“六经”的《易》、《诗》、《书》、《礼》、《乐》、《春秋》,使其成为我国古代最优秀、最有代表性的典籍,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积累和传播,建立了千古不朽的历史功绩。从编辑的角度看,孔子在编辑整理“六  相似文献   

4.
刘丽娜 《兰台世界》2014,(4):155-156
在我国古代一些历史古籍中,记载着一位有浓重神话色彩的音乐家,他就是被史学家们称为我国最早音乐家的夔。夔精通乐律,他创作的大型乐舞《箫韶》,能使“凤凰来仪,百兽率舞”,让孔子听后“三月不知肉味”。  相似文献   

5.
三现代学者对“述而不作”的评价在现代,有很多学者对“述而不作”进行了评价,较有代表性的是两种不同的意见。张舜徽先生认为孔子是按“述而不作”的思想编辑整理“六经”的。他说,“像孔子在中国文化史上,相传有着赞《易》、修《春秋》、删《诗》《书》、订《礼》《乐》的功绩,都不过是整理古代文献的工作而已,并不是他自己有什么亲的创造和发明,所以他一生只能提出—个‘述而不作’的自我鉴定”(《中国文献学》,中州书画社1982年版,第31—32页)。他这一看法是在严格区分  相似文献   

6.
孔子与音乐 孔子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他自幼喜爱音乐,尤其是对传统性的音乐特别喜欢。他好学不倦,不耻下问,因此掌握了多方面的音乐技巧。他会击磬、鼓瑟、弹琴、唱歌、作曲等。孔子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叔,学琴于师襄等人。他不管学习什么知识都很认真、刻苦。他跟乐师师襄学弹琴曲《文王操》时,从音乐的各个角度探索音乐表现力。师襄一再说:“可以益矣。”然则孔子却一再用“未得其数”“未得其志”“未得其为人”的谦虚态度来严格要求自己。最后孔子以“精辟微妙之义人神化”的娴熟技巧向老师汇报演奏了这首曲子,使得师襄佩服得“避席而拜”。  相似文献   

7.
近读美国人L·桑戴克所著《世界文化史》一书,在该书第一篇第三章音乐与跳舞一节中有这样一段话:“文化程度最低的民族对于音乐才能(capacity)却常是较高,野蛮人最易为音乐所感动。因为音乐刺激他们可以使其想像力达到一个最高的程度,有时还可以引起其生理上的疼痛,或使其生病,或使其一连数日不适于工作。例如孔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接下来是译者加的一条小注:“扶桑氏原文应译为孔子为闻韶所感动,所以三月不吃肉,今照《论语》原文改正之。”(L·桑戴克著《世界文化史》,第33页,上海文化出版社1989年4月版)  相似文献   

8.
郭沫若原来是尊孔的。“五四”时代,“打倒孔家店”是一个响亮的口号,对此,郭沫若却有不同看法。他在给宗白华的信中说:“孔子这位大天才要说他是政治家,他也有他的‘大同’底主义;要说他是哲学家,他也有他的‘泛神论’底思想;要说他是教育家,他也有他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底动态的教育原则;要说他是科学家,他本是个博物学者,数理的通人;要说他是艺术家,他本是精通音乐的;要说他是文学家,便单就他文学上的功绩而言,孔子的存在,便是难推倒的:他删《诗》、《书》,笔削《春秋》,使我国古代文化有系统的存在,我看他这种事业,非是有绝伦的精力,审美的情操,艺术批评的妙腕,那是不能企冀得到的……要说孔子是个‘宗教家’、‘大教主’,定要说孔子是个中国的‘罪魁’、‘盗丘’,那是未免太厚诬古人而欺示来者。”  相似文献   

9.
《诗经》与孔子的档案编辑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诗经》与孔子的档案编辑思想唐建设公元前六世纪,在我国历史上首次对档案史料进行了大规模系统的编辑活动。完成这一壮举的,是伟大的思想象、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孔子“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对中国乃至人类文化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孔子的编辑成果,就...  相似文献   

10.
王裕临 《新闻爱好者》2008,(12):136-137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然而,他的体育思想和强身实践却被世人知之甚少。 一、孔子的体育实践观 先秦时期,一般情况下,对“士”的要求是文武双全,那时的士人也的确多是能文能武。孔子也不例外,孔子是一位身材高大、勇猛有力的人。《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古代的尺比现在的尺要短,周尺的一尺为现在公制19.91厘米,这样计算,孔子的身高约在1.80米以上。  相似文献   

11.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史学家,也是一位伟大的文献学者.孔子的一生与档案文献结下了不解之缘,由他搜集、整理、自编的“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成为其授业解惑的教材.孔子广泛收集档案、利用档案,编纂出经典著作,创立儒家学说,促进了我国古代文化学术发展,其编研、修史的研学精神和严谨态度至今仍值得后入学习.  相似文献   

12.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孔子是一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伟大人物.他以其闪耀着人文精神的思想学说、博大的仁爱精神和高尚的人格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音乐美学思想可追溯到二千八百年前的西周。在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人们对“美”的认识和审美意识也在逐渐深化,形成的以孔子为代表的独特的儒家学派的音乐美学思想体系,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研究古代音乐美学思想,对于领悟现代音乐美学思想以及利用音乐的教育作用来提高当代青年人的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春秋战国时期,在音乐方面,儒家学派与墨家、道家所持的观点不同,但儒家观点占主流。孔子(公元前511年—公元前479年)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时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中国音乐、文化史的…  相似文献   

14.
伟大的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是中国近代革命新音乐运动的先驱。他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创作了数百首群众歌曲和不少大型音乐作品。尤其是他以博大的胸怀,奔腾的气势谱写的举世闻名的《黄河大合唱》,至今仍激励着海内外炎黄子孙为振奋民族精神,加强凝聚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整理和出版《冼星海全集》早已是全国人民的愿望,是我国音乐和出版界的庄严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文化科学规划小组决定把《冼星海全集》列为“七五计划”期间艺术学科的国家重点项目。  相似文献   

15.
文学评论家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固然很“著名”,但是好像从来没有这么火红过,红火得有点“委屈”。张颐武被卷入一场莫明其妙的论争,而且纯属意外——是媒体对他的“误读”。许多媒体的转载中都有令人耳熟能详的一段话:“孔子不是很伟大么,不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么,章子怡也是中国人的代表啊,《新闻周刊》《时代》周刊都拿她当封面来报道中国呢。既然如此我们也要尊重她,崇拜她,好歹中国人就这么一张脸让人家记住了。”张教授在博客中介绍,这引号中言之凿凿的句子其实是来自某报记者的编造,更甚的是在那篇文章中还用了这样别有用心的标题—《孔…  相似文献   

16.
在不同类型的新闻节目中,我们既可以听到播,如以央视《新闻联播》为代表的“联播”类节目;也可以听到说,如新闻杂志类节目;还可以在同一个节目中听到说、念、播,如江苏城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南京十八频道的《听我韶韶》。  相似文献   

17.
叶晓庆 《出版广角》2016,(24):87-89
孔子是中国古代杰出的编辑家,他在修订《春秋》时表现了丰富的编辑思想,主要包括“垂世立教”的编辑宗旨、“多闻阙疑”的编辑态度和“辞达而已”的编辑要求.子子的编辑思想对后世编辑工作影响深远,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后人必须认真地加以挖掘与传承.  相似文献   

18.
为者常成 行者常至——长篇报告文学《不知天命》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宇宁 《视听纵横》2008,(5):104-105
韶良又要出书了。记得还在1994年的时候,韶良送过我一本书,书名叫《绝顶的梦》,汇集了他历年所写的报告文学、散文和随笔。那本书很好看,书名富有诗意。我至今还藏着。这次,韶良为他的新作取名《不知天命》,其意蕴耐人寻味,和前一本书讲的都是别人的故事不同,《不知天命》为读者讲了作者自己的故事——一个关于创业的故事。这个故事讲得很生动、很感人。  相似文献   

19.
黄嘉英 《大观周刊》2012,(19):23-23
众所周知,孔子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被公认为世界古代史上十大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都产生着巨大影响。1988年初,75位世界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去吸取孔子的智慧。”他们发出如此呼吁是因为当今世界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共同关注的危机,如:技术进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论丧等,“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一大主题。孔子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主张,倡导“仁爱”思想,“为政以德”之道,重德教化等对解决当今世界的现实问题有着极为重要的借鉴作用,从这方面而言,我们也可以感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孔子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主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论语·泰伯》中记孔子论音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一个人的修养,是从诗歌开始,以礼为依据,而由音乐来完成!尽管这话是孔子所说,然而代表的都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理想、社会制度和教育程序。 西方有一位专门研究贝多芬的学者在《贝多芬的精神及其发展》一书中这样写过:“音乐中最有价值的境界或情操,就在能够激发心中最丰富、最深邃的生命精神,”“音乐的作用……就在沟通精神情操的高尚境界、艺术家的深邃天性,以及生命的高贵气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