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内地与香港学校公民教育的社会背景、目标、内容、推行方式等方面各有特点。内地突出政治性,德育中包含公民教育内容,香港具有“非政治化”的倾向;内地公民教育有明显的政府行为,香港以学校为主体,且具有民间自由性特点  相似文献   

2.
《柳州师专学报》2017,(4):37-40
民国初期,在全国风俗改良的背景下,广西兴安、龙胜部分瑶族地区成立了"风俗改良会"以改良旧俗,改良内容主要涉及服饰、婚嫁礼俗以及特殊人群权益等方面。虽然这些风俗改良不够彻底,但对瑶族社会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瑶族改良风俗是在政府的严令下由上层乡绅和士人发动,既有经济方面的原因,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演说术教育是罗马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最终的目标。以西塞罗为代表的罗马演说术教育思想与实践活动是罗马教育史上的精彩篇章。西塞罗在借鉴希腊演说术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罗马社会的实际,发展了较为系统的演说术教育思想与方法,他的演说术理论及其教育实践活动代表了罗马演说术及演说术教育发展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4.
公民教育作为“有意识的社会再造”,是一种弘扬个人主体性与自我实现的人性化的社会活动,是道德教育、法律教育和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包含主体意识、关系理念和公正等内容的公民教育,要有人性化手段:要激发个体对公民教育的需要和认同,要有政府提供的社会大环境的配合及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作后盾。  相似文献   

5.
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但目前存在现实困境:教育立法尚不能满足教育治理及其制度创新的需求,难以给教育治理现代化提供必要的保障;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作为教育治理者的角色转换尚未完成,教育领域多元主体之间的互动、合作机制缺乏;教育治理的价值目标与现实有较大的差距,公民有序参与教育治理的能力和动力不足。应从以下方面进行推进:构建完备的教育法律体系,大力提高教育法治化水平;以教育行政管理的改革和创新为关键,提升政府教育管理服务水平;强化学校作为公共教育治理的重要主体地位,提高学校自主治理能力;确立多元主体在教育治理中的地位和权利,推动社会参与教育治理常态化。  相似文献   

6.
公共教育服务是在公共政策的规范指导下,立足于一定的社会共识,为满足公民需求和共同利益,由政府、市场、个人等多个主体共同提供的、面向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的一种文化服务。公共教育服务的范围既包括立足学校的公共教育服务,又包括面向社会的公共教育服务;既包括公共教育产品服务,又包括部分非公共教育产品服务;既包括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又包括特殊公共教育服务。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主要由主体—对象、内容—标准、机制—平台、市场—社会、政策—保障等要素构成,由此可形成政府指令型、学校主导型、市场运作型等多种结构形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完善,公共教育服务需要不断整合与优化。  相似文献   

7.
职业学校创业教育体系的缺失及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学校的创业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也是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新形势下,有必要重新审视职业学校的办学理念与培养目标,构建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在创业教育体系“三位一体”的系统格局中,政府是主导因素,各级职业学校是主体因素,社会则是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8.
在专业评估主体上,法国和英国是政府主导型,以政府主导的机构为评估主体;美国是社会主导型,以社会上的教育中介组织为评估主体;日本是多元主体型,以政府主导的机构和教育中介组织共同担任评估主体。政府主导的评估机构所制定的专业评估标准更加宏观,其专业评估活动是强制性的,并要向社会公布评估报告;教育中介性评估机构制定的标准更加具体,其评估活动是自愿参加的,通常只向社会公布评估结果。虽然有上述差别,但各国的专业评估都尊重教育的内在价值,在评估主体、评估标准和运行机制上也表现出了一些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9.
政府在教育服务供给中的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服务供给是政府公共职能之一.政府可通过不同的政策设计与安排向公众提供公共教育服务、准公共教育服务和私人教育服务;政府在教育服务供给过程中可实现提供者与生产者的分离,并成为教育服务供给的监管者;要逐渐形成政府、社会组织、市场、公民个人等多元主体参与的教育服务供给格局.  相似文献   

10.
学界对农村职业教育供给与需求现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供需的主体与形式、目的与内容以及基本特征等几个方面。供给主体主要包括学校、政府和民间,需求主体则可以分为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与供给主体相关的供给方式呈多样化的趋势,但与人们的期待存在现实的差距。供给目的可概述为新型农民培训以及新农村建设两个方面,需求目的则可分为学术需求、物质生活需求以及社会地位的提升;供给的内容对三大产业均有涉及,但仍然无法满足多样化的个体与社会需求。当前,供给呈现主体多元化、内容多样化等特征,但供给渠道较为有限、供给内容不平衡以及有效供给不足;需求前景较为广阔,多元化趋势凸显,同时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与趋利性,但对需求潜力的挖掘仍然不够充分。  相似文献   

11.
社会发展变迁的动力无疑是多元的。本文以抗日战争时期赣南职业教育为研究对象 ,从赣南职业教育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和适时实用的教学内容等方面 ,展示正处于新旧社会交替和长期动荡的赣南职业教育改革兴替历史过程 ;论述职业教育在促进传统产业转型更新、政府管理效益提高、社会组织民众整合以至整个社会的转型发展所起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说明了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香港政府对香港现行高等教育体系进行改革的动机与目的。阐述了香港政府在此次教育改革过程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明确了在全球化进程中,政府可以通过转变管理思想,改进管理方式,更加有效地促进高等教育系统以积极、活跃的方式参与区域社会经济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教育政策的制定围绕特定的教育宗旨,教育宗旨的提出反映特定的社会环境。清末,中国边疆危机严重,领土不断遭蚕食,西方社会思潮伴随列强的坚船利炮一并冲击着传统的东方社会。面对内忧外困的社会危局,教育革新成为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共识。在清政府"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宗旨及相关政策指导,奉天近代教育迅速发展。但各种文献中关于奉天教育变革的具体过程记述较略。本文通过介绍奉天海城地区近代教育变革的具体过程,分析政府教育政策对地方教育改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面对教育改革面临的诸多社会挑战,包括新冠疫情对美国教师队伍的冲击以及美国中小学教师队伍离职率高、缺乏多样性等问题,美国联邦政府将教师教育改革纳入其“重建更好”一揽子改革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平”价值转向、从“缺陷”到“优势”的政策话语转变和弗雷泽三维社会公正理论构成了美国联邦政府教师改革政策的重要理论基础。美国联邦政府采取的教师教育改革措施主要包括:修改大学和高等教育的教师教育援助计划;实施“培植你自己”教师教育项目;完善一年制教师驻校培养模式;加大对少数族裔学校的资助力度;提高教师工资与专业发展水平。美国联邦政府的教师教育改革凸显了社会公平与多元种族和谐相处的政策价值导向,其政策机制体现了联邦政府协调角色的不断增强和市场化教师教育改革方式的适度消退。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依据社会实践发展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断发展创新,具体表现在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教育等内容的创新。本文对这些内容作一归纳探讨,旨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6.
This article provides insights into how participating in an action research study challenged traditional beliefs about teaching practices and led to more active learning strategies being included in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ESP) Science classes at a Vietnamese university. Recent reforms in higher educati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by the Vietnamese government have placed increased demands on universities to employ more active learning approaches to meet future global needs. In Vietnam, university teaching has generally been based upon traditional lecturing, whereas active learning requires a more student-centred approach whereby students engage cognitively in learning through increased participation and take greater responsibility for inquiring into new knowledge in meaningful and critical ways. Using a participatory action research approach, interviews, observations and planning meetings were undertaken with eight Science lecturers who were currently teaching ESP. The findings revealed how the lecturers underwent positive pedagogical shifts from traditional lecturing to more constructivist approaches to teaching and learning over the time of the study.  相似文献   

17.
教育分权是一种方兴未艾的教育理念和改革实践,有关"分权"的理解与分类众说纷纭。分析前人的成果,教育分权可归结为5种基本类型:教育权力在政府及其教育行政机构之间的分散、分享与制衡;政府对学校放松管制,让学校自主办学;教育权力从政府部门向社会领域的分散、转移;学校管理中对教师的赋权;扩大家长的学校选择权。  相似文献   

18.
衢州市根据当地经济、文化、教育相对欠发达的现状和未来社会综合发展目标,力图建立以重在基础、强化应用、不断创新、追求质量为特色,适度超前发展的衢州教育模式。具体措施包括:以体制创新为途径,大力推动教育体制改革;以学校布局调整为方向,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以农村幼儿园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提高幼儿教育质量;以教育公平为基准,构建具有衢州特色的义务教育体系;以优质高中建设为重点,提高全市文化基础水平;以社会需求为立足点,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多元化;以应用性为目标,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以建设学习化社会为指针,建设成人教育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19.
美国私立教育法律制度的特点及其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私立教育的发展与教育法制体系的完善有直接的关系。本文对美国私立教育的立法、政府的资助和社会的捐赠、政府的管理和私立高校的自主权,以及如何学习借鉴等问题进行探索,以期受到更多的启发。  相似文献   

20.
绩效评价:美国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全球高等教育竞争的日益加剧和美国高等教育质量下降的局面,美国政府采取了以绩效评价促进大学质量提升的改革措施,将大学生综合能力考查作为绩效评价的核心内容。为推动高等学校绩效评价的展开,美国政府确定了大学绩效评价的主要内容,扩展了大学绩效评价的社会功能,修订了高等学校质量认证的标准,并开发了多种考评系统等。我国高等学校评价应高度关注学生质量,全面收集学生信息,努力提供社会服务,以提升大学评价的社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