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庭教育和每个人的成长息息相关.家庭教育不仅是终身教育,还是子女对长辈的教育和亲子间的双向互动及影响,家庭教育是贯穿人一生的教育.从品德影响上看,家庭教育是亲子互动的教育;从知识传递上看,家庭教育是亲子互动的教育;从情感体验上看,家庭教育是亲子互动的教育;从生活实践上看,家庭教育是亲子互动的教育.总之,家庭教育既是终身教育,也是亲子互动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2006年5月27日未到8点,上海东亚展览馆的门前就早早地聚集了众多孩子和家长,他们都是冲着“2006亲子嘉年华”而来的。继2005年首届“亲子嘉年华”活动成功举办后,由上海教育报刊总社主办、《上海托幼》编辑部承办的“2006亲子嘉年华”伴着孩子欢快的笑声隆重开幕。如今,“亲子嘉年华”正逐渐成为沪上一个专门为亲子家庭打造的品牌活动。本届嘉年华延续了去年“亲子嘉年华”主题分区、寓教于乐、亲子互动等特点,历时半年精心准备,增加  相似文献   

3.
教育期望是个体、父母或教师对学习者未来教育水平的预期,对学业表现与个体发展影响巨大。大量研究忽视了父母和子女之间教育期望差异的普遍存在,而相关差异极易造成个体欠佳的行为表现。本文基于2014—2015年“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采用最小二乘回归(OLS)、倾向得分匹配(PSM)和Bootstrap法中介效应检验,探究亲子教育期望偏差对青少年学业成绩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亲子教育期望偏差显著负向影响青少年的学业成绩。以强烈的“望子成龙”心愿为典型表现的上偏型亲子教育期望偏差并不合理,对学业成绩有显著负向影响,而下偏型亲子教育期望偏差与学业成绩之间不存在显著关系。心理压力、学业负担和负向情绪在上偏型亲子教育期望偏差和学业成绩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与女生相比,男生的学业成绩更易受到上偏型亲子教育期望偏差的负向冲击。基于此,提出形成适度教育期望、增进亲子沟通交流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亲子沟通中的“留白”艺术,是对传统中国画中“留白”技巧的移植与借鉴,是指在亲子沟通的过程中,家长以尊重为前提,呵护孩子的主体意识、发掘孩子的天性、了解孩子的需求、把握孩子的特点,给孩子留有充分、自主的成长空间.这不仅是一种重要的亲子沟通方式,还是一种重要的家庭教育理念.运用“留白”艺术的亲子沟通,能打破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一言堂”的传统教育模式,对于形成和睦融洽的亲子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试从“话语权”留白、“隐私权”留白、“试错权”留白与“选择权”留白等四个方面探析“留白”艺术在亲子沟通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亲子沟通中的“留白”艺术,是对传统中国画中“留白”技巧的移植与借鉴,是指在亲子沟通的过程中,家长以尊重为前提,呵护孩子的主体意识、发掘孩子的天性、了解孩子的需求、把握孩子的特点,给孩子留有充分、自主的成长空间.这不仅是一种重要的亲子沟通方式,还是一种重要的家庭教育理念.运用“留白”艺术的亲子沟通,能打破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一言堂”的传统教育模式,对于形成和睦融洽的亲子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试从“话语权”留白、“隐私权”留白、“试错权”留白与“选择权”留白等四个方面探析“留白”艺术在亲子沟通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亲子教育的实践先于概念的形成。”“有关亲子教育的理论研究比较薄弱,以至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有关亲子教育的规范、统一的概念。”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几种,如胡育学者认为“亲子教育是家庭教育内涵的深化和发展,它包含有亲职教育和亲情教育两个主要部分:一为‘怎样做父母’的尽职教育;二为父母‘如何与子女建立正向的亲子关系’的高情感教育”。赵晶学者则认为“亲子教育是以负有教养责任的成人为对象,以增进父母和子女关系为目标,  相似文献   

7.
本对当前家庭教育进行反思,指出“问题孩子”的问题出在父母身上。阐明进行亲子教育的迫切性。指出亲子教育旨在提高父母素质,转变教育观念,调适亲子关系,说明亲子沟通是亲子教育的切入点。呼吁全社会都来关注亲子教育。  相似文献   

8.
促进故事类绘本的亲子阅读过渡到亲子“悦”读,需要以幼儿为主体,鼓励幼儿大胆创改编,结合观察和猜测式阅读进行家庭式情绪教育,善于开放式提问与平等的故事讲解,注重幼儿的美感培养,创新“悦”读途径并及时掌握亲子“悦”读的科学理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亲子教育有几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系统.作为一种新型教育形式,亲子教育通过具备从业资格的亲子教师引导婴幼儿与家长开展互动游戏,帮助家长学会婴幼儿教育的方法,全方位开发婴幼儿语言、社会、运动等方面潜能,最终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实现亲与子的“双赢”局面,三方在活动中的地位是平等的.  相似文献   

10.
亲子对话的本质不是教育,也不是沟通,而是交谈。亲子对话的“交谈说”有助于家长正确认识亲子对话的功能。摒弃亲情泛滥、好为“子”师、自以为“懂”等亲子对话的阻障。采取弱化教育取向、形成多元意识、树立坦诚态度、增加教育智慧等措施,实现科学的、有效的、持久的亲子间的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