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文学观的萌芽在自然文学时期 ,在神士文学时期则产生了中国第一个体系性的文学思想 :神士的文学观。它由文学的性质观、功能观和审美观三个要素组成。神士文学观虽然带有浓厚的神学色彩 ,但它对中国儒家以前的文学的发展有极大的推动和指导作用 ,并对儒家的政教文学观有极大的启迪和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时期十年文学与苏联“解冻”文学代表着中苏当代文学的新时期,在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本文在二者的对比分析中揭示社会政治、道德观念、文化传统对文学创作的制约作用,着重指出它们在文学主潮、文学观念与文学风格上所表现的同一性,以及两个民族对文学审美价值的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3.
近十余年,敦煌文学研究进入一个瓶颈阶段,研究队伍萎缩,研究成果也较少。要改变这种情况,需要对敦煌文学的内涵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过去的研究强调文学作品,而忽视了文学活动和文学思想的开拓和研究。文学活动是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敦煌遗书和图像中有关婚丧嫁娶、祈福驱傩、结社订约、讲唱娱乐、俗讲化缘等各种世俗仪式和宗教仪式记录,都与文学的生成有密切关系。文学思想研究以写本文学和文学活动为中心,探讨作者和写本制作者的经历和心理、作品的体制、写本的制作等,挖掘其思想与审美的融合,呈现“写本时期”中国文学传播的生态。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中古文学思想发展史上,初唐阶段具有某种承前启后的意义。这是因为初唐文学思想对六朝绮靡文风并非只是简单的批判,而是一种在总结前人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基础上的辩证否定。对于魏晋以来的文学思想来说,初唐可以算是一个阶段的结束;而对于整个唐代文学思想,它又可以比之为一个短暂的前奏,一个后来文学思想据以出发的起点。所谓初唐史家、诗家理论主张与其创作实践的矛盾,其实正是这种处在新旧变化之间的文学观念的反映。  相似文献   

5.
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这标志着中国近代文学的一个新阶段开始了.左联文学是“革命文学”运动的延续,也是“革命文学”的结果,它的主导文学思想延伸了“革命文学”理论.但是,如果说“革命文学”的理论思想还比较混杂、不成熟、不系统的话,那么左联文学思想则已经走向纯粹成熟、系统,特别是由于苏联文学界批判了“拉普”派文学理论,确立了反映论的文学观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正统地位后,左联文学也调整了自己的文学思想,并且逐渐巩固了自己的阵地,取得了对文学思想界的控制权.“革命文学”已经终结了五四文学革命…  相似文献   

6.
从"左联"到"十七年",苏联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一直存在,并呈现影响扩大趋势,且为20世纪40年代后期中国文学转折的发生提供了思想和方法上的指导,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就是"苏联文学的光明梦"在中国文学40年代转折时期片面继承与强化的最好例证。  相似文献   

7.
《文心雕龙》在俄罗斯李逸津《文心雕龙》这部中国古代文论的奇葩在俄国也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几乎所有介绍中国文学和文学思想的论著,都无一例外地要提到它,并且给予很高的赞誉。1966年由苏联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简明文学百科全书》在“中国文学”条中提到《文...  相似文献   

8.
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和文学思想在风云变换中艰难地跨过了世纪的门槛 ,在历经西化 -苏化 -西化的循环后终于斗转星移 ,走出迂回 ,迎来了中国文学思想变革与创新的新世纪。回顾百年文学思想的历史 ,如何从中外交汇、古今杂揉的文学现象、文学思潮流变中找出其内在理路 ,从而梳理勾勒百年文心的发展脉络 ?如何摒弃政治斗争和社会发展史的思维模式 ,避免将文学思想史变成社会、政治对文学思想的影响史 ,找到文学思想自身发展的图式 ?这是文学批评史家、文学思想史家首先也是最棘手的难题。在世纪末出现的回顾百年文学思想史的为数很少的专著中 ,…  相似文献   

9.
朱熹在文学实践活动中显示出慎重和严谨的审美态度和创作精神,他在实际文学活动中所流露的文学思想非常具体,是在矛盾的心理状态下对文学审美和文学创作辨证思考的产物,与他在其他文学研究中所显示的文学思想具有互相印证的意义和价值。在他最后的文学活动中,由于政治的原因导致了他在实践和心理上都有可能更进一步地理解文学的价值和命运。  相似文献   

10.
茅盾前期的启蒙文学观不但具有浓厚的社会意义和现实针对性,而且富含系统性的建构趋向和深刻的内涵,在中国现代启蒙主义文学思想的发生发展中表现出十分独特的价值和意义,是一种“实践型的启蒙文学观”。强烈的启蒙意识使茅盾文学观的启蒙负载与启蒙内涵极度膨胀,并潜在地影响了他的文艺观与创作。  相似文献   

11.
王守雪的《人心与文学——徐复观文学思想研究》一书,是根据他的博士论文整理而成,是第一部系统、深刻研究徐复观文学思想的专著。以徐复观的文学思想为题,回应时代问题,力图透过徐氏文学思想的力量来关注当代文学精神的发展,表现了作者对20世纪文学学术和思想史主要问题的通盘了解,也表现了作者的学识与愿力。也只有沿着这条道路,当下的中国文学研究,才能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2.
文学主体论是刘再复80年代文学思想的总体归宿。文学中的主体性原则要求在文学活动中恢复人的主体地位,以人为中心,为目的。从主体性哲学基点出发,主体论倡导者认为文学活动是一种自由精神的存在方式。必须注意到的是,刘再复的主体性学术思想存在着严重的理论缺陷。文学主体性命题的根本蕴涵在于对个体主体性的确证和伸张;同时,它也指向对文学自主性的诉求。这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晚明小品文是中国散文发展史上的一朵“奇葩”,它一反传统古文的“明教载道”宗旨,以其独特的文学特质给中国散文带来了新观念和新风格。晚明小品文的文学特质主要表现在其文学思想的离经叛道,创作目的的自娱性追求,内容题材上的生活化、个性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文学的虚构性特征 ,西方从亚里斯多德的《诗学》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理论 ,直至当代的文学理论 ,历来讲得十分明确和十分突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关于文学虚构性的认识主要表现在明清小说戏曲理论文中 ;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学虽然普遍认识到文学的虚构性 ,但论述文学特征时并不突出它。中西文论在文学虚构性特征认识和重视上的差异 ,主要是由中国文学发展史的特点和中国文学思想的特点造成的。中国文学理论不突出文学的虚构性特征有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德莫克拉西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唯一权威者”,“根本主义”和“时代精神”,对于五四文学思想同样具有统摄作用。它不仅规定了理论与批评的总体框架,同时也制约着翻译和创作的价值取向。五四文学思想的德莫克拉西化主要表现为;提倡先译后做,以外国民主主义文学为我们楷模的思想;“活的文学”思想主张与崇尚自然、自由与个性的诗文创作倾向;“人的文学”思想主张与小说创作中竞写“非人的生活”倾向。  相似文献   

16.
拉美后现代是个广泛的范畴,就文学而言,它不仅包括后现代文学流派,也包括具有后现代倾向或特征的文学创作。研究拉美后现代文学在中国的传播,需要从文学作品、创作思想和理论研究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本文主要探讨拉美后现代现象是如何在文学思想、艺术风格和表现技巧上对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后现代创作发生影响的。  相似文献   

17.
由《汉书·艺文志》 《隋书·经籍志》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集部目录出发,可观测中国古代文学及文学思想的发展历程.汉代作为文学起步期,文学思想具有强烈的政教实用色彩;隋唐文学全面繁荣,文学思想趋于独立近情;清代文学进入集大成的总结阶段,文学思想体现出理性正统化特点.由汉至清,中国文学及文学思想在总体走势上趋于进步,但无法从根本上脱离正统意识形态的束缚,有关纯文学的研究活动未能成为经史之外的独立学科.  相似文献   

18.
彭文良  木斋 《天中学刊》2006,21(1):72-77
中国文学从魏晋时期便开始了所谓文学的“自觉时代”;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特别注意对自身特质的追求,注重抒情,强调表现方法、技巧。赋,作为此期的文体之一,遵从文学自身的演变规律,在此时期文学思想、氛围、各种文体间相互作用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开始了它自身“自觉”的历程。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概念和定义的出现,不仅是20世纪俄罗斯-苏联文学中的一件大事,而且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对中国文学的观念、理论批评和创作,都产生过深刻的影响。纵观“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在中国文坛近70年的理论行程,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文学在自身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它的接受和评价是截然不同的。中国文学为认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实质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在中国的命运,是检测中国文学和俄苏文学关系的一张晴雨表,并从特定层面显示出20世纪中国文学自身演变发展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研究背景与目的左翼思想肇始于19世纪中叶欧洲的工人运动,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俄国1917年"十月革命"成功,提供了无产阶级文学发展的土壤,使苏联成为无产阶级文学的发源地和中心,世界各国的无产阶级文学莫不以苏联为榜样,形成一股国际主义的风潮。有关苏联与中国大陆、日本左翼文艺理论译介的连动性,大陆学界已累积了一些研究成果,其中鲁迅与瞿秋白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