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案例回放 每周五下午两节语文课是我预定好的《语文读本》阅读时间。在一次教学预备铃响过后,我就自信满满地抱着教材和备课本从容走进了教室。因为上周刚学习了汪曾祺的《胡同文化》,所以我就布置学生预习《读本》中的同类作品贾平凹的《西安这座城》、宋晓梦的《访西安古城》,希望通过对教材和《读本》中同类作品的对照阅读,磨砺学生辨析和把握文章要点的能力。为了使学生对读本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  相似文献   

2.
赵羽 《现代语文》2007,(6):9-10
《诗三百》自汉代以来即被奉为经典,《诗经》之说沿用至今,然而其中却有大量离经叛道地表现男女情爱的作品,《国风》中,特别是《郑》《卫》诗中,此类作品尤多。前人文字对《诗》之情”,即爱情诗的论述很多;而对《诗》之“色”,即涉及性爱的作品研究尚有不足。本文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着重对《诗经》中表现男女性爱的部分作品,也就是以往评论者所谓“淫诗”,进行粗浅的赏析和评论。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的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中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环,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在内容、情节、人物、主题等多个方面都值得教师与学生深入探讨和研究,而其中的大量诗词,对于该部作品的内涵展现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红楼梦》诗词的讲解,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和解读这部作品。主要从人物形象、社会风俗和抨击时政的思想这几个方面出发,探讨了《红楼梦》诗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融入和应用,以供相关教育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高等院校的外国文学诗歌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难点,但在实践中,可以通过对东西方的文学中的诗歌作品进行对比分析,达到优化高校英语专业文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比较英国史诗《贝奥武夫》和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证明可以通过在外语文学学习者的母语文学作品中找到相对应的代表性的作品,并与所学目标文本进行比较分析,增加学生与两种文本文化之间的互动沟通,可以提高英美文学诗歌的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研究素质。  相似文献   

5.
徐曼宇 《现代语文》2009,(11):50-51
语文教育中比较多的是苦难教育,借助悲剧给人带来的心灵净化,让学生生出面临困境时的勇气和坚强。无论是《涉江》还是《离骚》,屈原的作品中都沉重地揭示君主不明是非、不辨忠奸,贤者被谤、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有着浓郁的悲伤和哀怨;  相似文献   

6.
《创业史》是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推荐阅读书目。其导读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首先是让学生结合作品相关内容,给相应章节拟写标题,并以此探究梁生宝的人物形象;其次是让学生找出《创业史》中有关下堡村生活风貌的描写,通过制作知识卡片的方式,引导学生领略关中平原质朴又壮美的自然风光及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最后通过《骆驼祥子》和《创业史》的比较阅读,让学生通过比较梁生宝创业与祥子创业的不同,以此来探究梁生宝创业成功的原因,并加深对两部作品主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写作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弱点之一。本文以老舍作品《我的母亲》为例,发掘老舍作品《我的母亲》中的人物描写的写作风景,通过"三学"写作法,让学生明确写作结构、写作内容、写作技巧(出神的人物刻画),并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手把手地指导学生怎么写。  相似文献   

8.
文本的微观解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和弱点,单独孤立地分析一篇作品,难以挖掘出作品深刻的内涵。将同类题材的不同作品放在一起解读,是语文教学中值得尝试和实践的方法。所以本文用同类比较的方法,解读了同属于谈歌笔记体"绝"字头小说系列的两篇作品《绝品》和《绝印》。  相似文献   

9.
《阅读与鉴赏》2010,(7):93-96,112
林夕,《读者》签约作家。在《读者》、《青年文摘》、《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启迪》等近百家报刊发表作品两百万字,有百余篇作品被收入各种选本。已出版文集《爱我就请搭火车》、《没有什么不可以改变》、《上午的咖啡下午的茶》、《半支烟的爱情》、《给生命一个出口》等,长篇小说《爱情不在服务区》、《暗箱》。作品多用人生的经历作渲染,以娴熟的笔墨,充满哲理的语言.把生活里最直接、最至情、最让人感动的人与事,娓娓倾诉给读者。文字优美,观点睿智,结构通透。寓意深刻。平凡中见伟大,细微处见真情。作品多次被选入各种学生课外读物。作品《大声的生活》、《感谢折磨你的人》等被选用为省市高考、中考试题作文、阅读材料。  相似文献   

10.
通过必修二课文《孔雀东南飞》带有亮色的结尾的探究,试图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课内文章的学习,找到探究点和延伸点,指导学生分类阅读课外文学作品和资料,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课内有探究价值和总结提升价值的问题。以《孔雀东南飞》结尾的喜剧亮色为出发点,引导学生通过中外悲剧作品的研读,探究中外悲剧作品结尾的不同点,以此为契机,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11.
吴惠芳 《学语文》2007,(3):5-16
在从小学至高中的课本中,学生接触过的苏轼的作品不算少,有《题西林壁》、《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惠州一绝》、《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但并不系统,且教师限于授课课时,对作家作品的介绍常常语焉不详,点到为止,不能不说是个遗憾。在教完《石钟山记》之后,我总觉得对苏轼这一伟大文学  相似文献   

12.
新版高中第四册,节选了《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三部成就很高的作品。作品中分别塑造了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三个具有反抗性格的典型形象。为帮助学生认识,现对三个形象做一下简单的比较。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是引领学生审美地体味作品的文学意蕴的过程,同时也是引导学生在欣赏中塑造自我、加强德育教育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药地炮庄》解《庄子》为儒家作品,认为庄子用类《易》的文风和通篇寓言遮蔽其真正的《庄子》之象,庄子的真正思想并非《庄子》中所述的内容.按照《炮庄》解《庄子》的观点,《炮庄》亦可能不是一部解《庄子》的作品,解《庄子》是为遮蔽《炮庄》想要表达的真意,方以智设置局中之局,《炮庄》虽在“炮”《庄子》,但其真意不在《庄子》.  相似文献   

15.
《师道》2004,(2):34-35
根据新的课改精神和课程理念,新标准对原有大纲中关于语课外读物的具体篇目做了较大的改动,并要求扩大中小学生的阅读视野根据《语课程标准》增加当代优秀学作品的要求,入选了一批获茅盾学奖的作品。描写康藏地区最后的土司制度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是《普通高中语课程标准》的指定书目,并入选《语新课标必读丛书》,成为向高中生推荐的必读书一但由于这部长篇小说有一些性描写,有些学生家长对此感到忧虑,认为该书推荐给中学生阅读不合适,有可能会误导学生过多地关注作品中的性描写但学生们的说法却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6.
《孔子诗论》与《黄鸟》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鸟》在《诗经》中有两首,分别是《秦风·黄鸟》和《小雅·黄鸟》。《诗经》中同题的作品其反映的情感也往往相同,《孔子诗论》第九简所论之《黄鸟》应是兼指二者而非其中的某一首。  相似文献   

17.
正前一阵,网上热议要不要在高中课本中取消鲁迅的作品,很多人认为鲁迅的作品晦涩难懂,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应减少甚或取消。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的语文教材中,鲁迅的《药》、《阿Q正传》等作品已不见了,保留下来的只有《拿来主义》、《祝福》和《记念刘和珍君》3篇。面对新教材中仅有的3篇作品,我们如何保住鲁迅的经典作品呢?如何让鲁迅真正走进我们的学生呢?  相似文献   

18.
《西游记》和《天路历程》是中西方两部同以宗教取材的古代神话小说,在世界范围内都取得了很大的影响。本文就试图将《西游记》与《天路历程》进行比较,从中挖掘出两部作品的相似之处以及不同的地方,并作一个简单地总结概括。  相似文献   

19.
《荷花淀》和《小二黑结婚》是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同一个单元的选编文章,这一单元的主题主要是为了展现中国人民的革命历程和精神内涵,在单元导读当中还特别强调学生掌握纪实作品与虚构作品的不同特点,要求学生学会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体会艺术家的创作风格。《小二黑结婚》与《荷花淀》两篇小说既具有不同的创作风格理念,又分别属于不同的小说流派,尤其是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构成小说流派风格的一个关键因素,值得对比分析和深入挖掘。  相似文献   

20.
顾一昂 《文教资料》2012,(13):97-98
在音乐作品欣赏中要突出人文因素,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作品体验到欣赏的乐趣和方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在课堂上用理性和感性的方式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知音乐作品。作者选取了西班牙作曲家华金.罗德里戈(Joaquin Rodrigo)的古典吉他协奏曲《阿兰胡埃斯协奏曲》从人文角度鉴赏这部富含浓郁西班牙风情的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