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论中国大陆、台湾与美国经济三角关系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国大陆经济的迅速崛起,它成为国际分工体系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两岸经贸关系与中美经济关系迅速发展,并对台湾经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从表面上看,在中美台三角经济关系中,美台贸易与投资的重要性相对下降,美台经济关系似乎有弱化趋势,但若从全球分工新格局视角来观察,美台经济关系实质上并未减弱,台湾经济对美国的依赖只是在形式上变得更加迂回曲折了。最主要的原因是台商应对岛内经济环境的变化大量投资大陆,促进了两岸经贸关系与中美经济关系的快速增长。中国大陆、台湾与美国新三角经济关系呈现错综复杂的同步增长趋势,并对三边的政治行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冷战时期,美台投资关系由美国对台单向投资逐渐转变为美台双向投资,美台投资关系对台湾对外投资关系举足轻重。冷战后,美台双边投资关系继续发展,总体来看呈现波动性增强的趋势,美国对台湾投资金额、台湾对美国投资金额从整体上持续增长,美台双边投资关系占台湾对外投资、外资入台的相对比重呈下降趋势。21世纪以来,美台投资关系的"不景气",表面上看似乎主要是受全球景气循环大气候的影响,但实质上却是台湾经济本身结构性矛盾运动(包括两岸投资关系迅速发展等因素)的结果,而世界经济衰退、岛内社会政治动荡等因素则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美国因素是两岸长期分离的主要外部因素。台湾问题中的美国因素表现为政治上强化美台实质关系,外交上支持台湾“拓展国际生存空间”,军事上扩大对台军售,经济上加强双方经贸关系。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根本政策目标是希望维持台海现状,最大程度地实现美国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利益。应充分认识到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干预台湾问题的可能性在增加,但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其影响也不可能无限度地扩张。  相似文献   

4.
冷战后,美台贸易关系继续发展,从增长形势分析,台湾进、出口贸易以及对美贸易在1990年代后期经历了“大起大落”的发展过程,其综合性指标的跌宕起伏反映了台湾对外贸易、对美贸易增长波动性增强的趋势。从绝对值看,冷战后美台贸易在大多数年份继续增长,但相对地位却在下降,美台军售迅猛增长,台湾对美贸易的深度依赖有所减弱。主要原因在于台湾有意分散出口市场,以及两岸贸易关系的兴起,台湾逐渐加深了对大陆出口市场的依赖。  相似文献   

5.
论70年代以来美国对台湾政策的变动性与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0年代以后的冷战 2 0年 ,美国对台政策通过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表现出较大的甚至是根本性的变动。其变动方向是逐渐接近中国大陆立场的。冷战后 1 0年 ,美国对台政策在实际做法上已背向中国大陆的立场 ,其对华的伤害和干涉程度已远远超过冷战期间。总括冷战期间和冷战后 ,美国对台政策的变动 ,既没有根本放弃对台的错误立场 ,也没有打破 70年代以来中美双方所确认的原则立场。美国对台政策的稳定性实质上保持在既不公开放弃一个中国的立场而与台湾建立正式官方关系、也不放弃与台湾继续发展“实质关系”的框架内  相似文献   

6.
台湾问题在错综复杂的中美日三边关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冷战结束后,美国日益加强与日本的同盟关系,尤其是在台湾问题上,美日同盟找到了新的战略契合点:以美日同盟为基轴,构建“以台制华”的地区安全新机制;依托“绝对优势”的军事力量,牵制中国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积极推动对台“实质关系”,为中国解决台湾问题制造障碍。  相似文献   

7.
冷战结束后美国对台政策的调整及其对台海局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 ,苏联解体 ,制约美台关系的外部因素减少 ,由于受台湾内部因素及美国国内因素的影响 ,美国调整对台政策 ,大幅度提升美台关系 ,导致台海局势的紧张 ,对中美关系产生不利影响。为了维护美国根本利益 ,美国重申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冷战期间,美国利用自己的经济优势,积极加强对波兰的经济外交,有意识地促使波兰形成对它的经济依赖。接着,通过“联系”政策,使波兰逐渐在经济、文化、政治方面发生美国所希望的变化。“联系”政策的运用,是冷战期间美国得以实现在波兰的外交战略目标的一个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9.
用心不良提高美台关系最近,美国政府断然决定提高美台关系,在我国政府的强烈抗议下,美国政府同时又宣布美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表面上看,美国坚持一个中国,实际上美国坚持的却是两个中国──政治加经济的中国和经济的"中国"(编者注:也有...  相似文献   

10.
大陆与香港、台湾的经贸往来目前面临着后金融危机时代的考验。金融危机导致的市场缩小,台湾内部复杂的政治关系,两岸进一步合作对香港地位产生的影响,大陆在某些方面的利益得不到保护,香港、台湾两地担心的当地经济受到大陆制约,这些问题困扰着大陆与港台的经贸关系。但是,合作是大陆与港台经贸发展的趋势,大陆与港台经贸合作应该采取顺应全球化,发展高科技、促成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多元化合作的策略,以促进大陆与港台经贸关系发生质的大飞跃。  相似文献   

11.
国共内战引致台海两岸分治对抗,美国推行霸权蓄意阻碍两岸统一,这是台海两岸与美国互动关系形成的主要原因。台海两岸与美国的互动关系涉及广泛的领域,而从政治、军事及经济这三个关键领域互动发展的情况来看,台海两岸与美国的互动关系经过两个阶段的演进,中美之间由最初的冲突型互动,转变成合作与竞争并存型互动;同时台湾地区与美国之间由最初的合作型互动,逐渐变成了合作与竞争并存型互动。未来台海两岸与美国互动关系的具体变化与消解,与中国政府对统一路径的选择及取向密切相关,最理想的状态是促成美国无奈放弃干预,两岸和谈后自然实现统一。  相似文献   

12.
冷战结束以来,中美关系经历曲折发展,但总体保持稳定。中美之间战略上的互不信任、在台湾问题上的根本分歧和美国“推进民主”对中国的影响都是中美关系长期发展的制约因素。但在全球化背景下,两国在重大战略和经贸领域又有许多共同利益,需要相互支持与合作。从短期看,中美关系可以保持稳定趋势,全面冲突的可能性不大;从长期看,中美关系的发展取决于双方的战略和政策选择,具有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3.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祖国统一原本是海峡两岸中国人民的内部事务,但由于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势力的干涉,台湾问题日益复杂化,冷战后,国际格局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这必然引起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作为美国全球战略尤其是东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台关系不仅没有因冷战的结束而下降,反而不断得到提升,成为影响中美关系发展,变化的“晴雨表”。美国之所以在冷战后不断加大对台湾问题的介入力度,根本原因之一是台湾作为美国遏制中国的“一张牌”,在冷战后美国对华关系中有着深刻的地缘战略作用。  相似文献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美国和英国逐渐形成了一种"特殊关系"。这种特殊的联盟关系在美国和英国的双边关系中的突出反映,集中表现在双方在涉及重大国际事件的危机和非危机的情况下对对方外交决策的制约、作用和影响。1958年台湾海峡危机中美国和英国的关系,体现了冷战时期联盟关系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其后果和影响是巨大的。作为美国主要盟国的英国在危机中的反应,一方面充分说明了盟国在制约危机决策中的相对重要性,另一方面则更为突出地反映出联盟作用的有限性和潜在的危险性。美英在危机过程中的矛盾和分歧仅仅在于如何判断和处理沿海岛屿的地位,并不是两国对整个东亚地区国际关系认识的根本分歧。  相似文献   

15.
试论冷战的爆发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美国的全球扩张战略和苏联的保障国家安全战略之间发生了直接碰撞 ,并导致两国的斗争日益激烈。杜鲁门主义和两大阵营的理论不仅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也标志着美苏两国对世界政治的两极看法正式确立。马歇尔计划则对冷战的激化和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负有更为直接的责任。但两极格局是既不对称也不完全的。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前十年,美国对外政策的重点是军事反恐,重心在中东。但是"反恐战争"的目标并未实现,伊斯兰世界更为极端的势力却乘机崛起。同时美国经济依旧疲软,其在世界上的"领导力"也在下降。同期的亚太尤其是东亚经济在中国发展的带动下却高速发展,使得二战后形成的亚太格局发生"失衡"。在这一背景下,美国提出了"亚太再平衡战略",重点是"制衡"中国。这是冷战后美国做出的重大战略调整,也深刻影响着中国的周边国际政治环境和发展。美国的战略调整激化了该地区固有的矛盾,离散了区域合作,也使竞争与依赖并存的中美关系更加复杂化。本文试图通过探究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背景及动因,分析"再平衡"战略布局及其局限,评估"再平衡"战略对中美关系的影响,探索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可行之道。  相似文献   

17.
1945—1950年,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美苏两国由战时合作走向冷战对峙。这一时期,美国凭借其世界首强的经济和军事力量,积极干涉中苏关系的发展,成为影响中苏关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随着美国南亚政策的调整,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前,美巴的盟友关系出现了潜在的裂缝。中印边界冲突发生后,美国在未同巴基斯坦磋商的情况下向印度提供军事援助,导致美巴关系出现危机。冲突停止后,美巴关系继续恶化,在1965年印巴战争爆发后降到了历史的最低点。本文也认为美巴关系发生剧变有其非常复杂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